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南亚区域是探索中国特色海外公益模式的最适宜环境
当前,东南亚正成为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的布局重点。老挝、菲律宾、泰国先后都有中国的民间组织进入,中国民间组织在海外注册合法机构也多集中在缅甸、柬埔寨、尼泊尔等国家。
中国民间组织首次规模性赴海外开展工作,可以追溯到2004年印度洋海啸的救援与重建工作,在此之前,民间组织海外工作非常零散。
在那次海啸救援与重建中,中国红十字会与中华慈善总会先后参与了印度尼西亚、泰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缅甸等国家的相关重建项目。
2015年,尼泊尔发生地震,中国民间组织实现了更大规模的出境救援,派遣多支民间救援队进入到尼泊尔开展紧急救援,并参与后续的灾后重建。
在过去十多年的海外工作中,中国的民间组织主要是将帮助国内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的公益经验平行转移到东南亚国家。瑞丽妇女儿童发展中心最初关注到在瑞丽的跨境婚姻中缅甸妇女的健康问题,随着工作的开展,发现要根本性解决这一问题,还是要深入到缅甸社区,从根源协助妇女缓解并根除影响他们健康的因素。深圳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联系到深圳的相关基金会和企业,为柬埔寨和缅甸乡村地区提供太阳能光伏技术和设备,解决了用电问题。
尽管中国的民间组织在东南亚的工作还没有形成较大规模,但已在环保、扶贫、健康、教育等领域形成了一些颇具中国特色的公益示范项目。目前主要挑战是缺乏跨国工作的经验和能力,特别是涉及国别体制的适应性、基层社区的语言沟通和文化适应性方面。
随着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参与全球治理,中国企业赴海外投资,中国的民间组织也开始走向世界。那么,为什么中国民间组织会将东南亚作为首选的区域?
根据荷兰和德国学者在2009年的研究,民间组织选择地域分布主要会优先考虑进入到人均收入较低的国家、制度薄弱的国家、援助国的援助重点国家,以及本国民间组织聚集的国家。
对照东亚地区的日本和韩国,两国政府在国际援助的分配方面,始终都将东南亚作为重点区域。2015年,日本和韩国投入到东南亚的官方发展援助资金比例分别为24.44%和31.70%,占本国区域资金分配比例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一。而日韩的民间组织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进入东南亚工作,主要是开展人道主义的救援工作,现在东南亚也已成为两国民间组织的重点区域之一。
笔者认为,中国民间组织将海外工作聚焦在东南亚,由几个方面的因素决定。首先,东南亚是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援助政策关注的重点区域。中国与东盟之间保持持久的友好外交关系。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东盟关系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
从2013年到2018年,中国对外援助资金的36.82%投入到包括东南亚在内的亚洲低收入国家。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良好的外交和援助关系,为中国民间组织的进入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这也正是中国民间组织会选择在东南亚国家注册合法身份的重要原因。中国扶贫基金会、瑞丽妇女儿童发展中心、云南云迪等机构分别在缅甸和柬埔寨注册了合法的机构。
其次,东南亚是中国海外投资的重点区域。根据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2020)》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369.1亿美元,其中流向亚洲地区的直接投资为1108.4亿美元,占80.9%。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投资流量前十大国家中,东南亚国家就占到了7个,分别为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老挝、马来西亚、柬埔寨。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投资行为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适应的问题,特别是在东南亚基层社区。这种社区层面的沟通需求,可以成为中国民间组织未来工作的重要方向。比如,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独立咨询机构商道纵横就在持续帮助中国的工程企业学习如何与东南亚社区沟通。
第三,东南亚国家本身有多个低收入国家,在回应民生需求方面面临着较大的挑战。而中国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之后,中国的民间组织有强烈的意愿将诸多解决贫困问题的公益方案,拓展到有较大需求的东南亚国家。中国扶贫基金会的胞波助学金项目和国际爱心包裹项目都是这类解决民生问题的公益方案。
第四,东南亚是距离中国最近的海外区域,无论是在往返的交通成本,还是在语言沟通方面都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云南省与缅甸、老挝、柬埔寨、泰国等国家具有较长的边境线,当地民间组织会更积极地将工作拓展到这些国家。
第五,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民间组织在东南亚落地,群体聚集效应正在逐步开始显现。
根据笔者在2020年对儿童领域的中国民间组织调研发现,绝大多数有志于开展海外工作的民间组织愿意选择到东南亚开展工作。
事实上,相比于东南亚,非洲是中国民间组织更能施展能力的区域。但是,囿于制度差异、社会文化差异较大以及工作成本较高等原因,只有少量的中国民间组织在非洲开展工作。而相对于西方国家以及东亚的日本和韩国,中国民间组织海外工作的历程较短,需要在一个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相对适宜的海外环境中学习如何有效地探索中国特色的海外公益模式。无疑,东南亚区域是这一探索的最适宜环境。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學人文与发展学院、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副教授)
当前,东南亚正成为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的布局重点。老挝、菲律宾、泰国先后都有中国的民间组织进入,中国民间组织在海外注册合法机构也多集中在缅甸、柬埔寨、尼泊尔等国家。
中国民间组织首次规模性赴海外开展工作,可以追溯到2004年印度洋海啸的救援与重建工作,在此之前,民间组织海外工作非常零散。
在那次海啸救援与重建中,中国红十字会与中华慈善总会先后参与了印度尼西亚、泰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缅甸等国家的相关重建项目。
2015年,尼泊尔发生地震,中国民间组织实现了更大规模的出境救援,派遣多支民间救援队进入到尼泊尔开展紧急救援,并参与后续的灾后重建。
在过去十多年的海外工作中,中国的民间组织主要是将帮助国内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的公益经验平行转移到东南亚国家。瑞丽妇女儿童发展中心最初关注到在瑞丽的跨境婚姻中缅甸妇女的健康问题,随着工作的开展,发现要根本性解决这一问题,还是要深入到缅甸社区,从根源协助妇女缓解并根除影响他们健康的因素。深圳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联系到深圳的相关基金会和企业,为柬埔寨和缅甸乡村地区提供太阳能光伏技术和设备,解决了用电问题。
尽管中国的民间组织在东南亚的工作还没有形成较大规模,但已在环保、扶贫、健康、教育等领域形成了一些颇具中国特色的公益示范项目。目前主要挑战是缺乏跨国工作的经验和能力,特别是涉及国别体制的适应性、基层社区的语言沟通和文化适应性方面。
随着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参与全球治理,中国企业赴海外投资,中国的民间组织也开始走向世界。那么,为什么中国民间组织会将东南亚作为首选的区域?
根据荷兰和德国学者在2009年的研究,民间组织选择地域分布主要会优先考虑进入到人均收入较低的国家、制度薄弱的国家、援助国的援助重点国家,以及本国民间组织聚集的国家。
对照东亚地区的日本和韩国,两国政府在国际援助的分配方面,始终都将东南亚作为重点区域。2015年,日本和韩国投入到东南亚的官方发展援助资金比例分别为24.44%和31.70%,占本国区域资金分配比例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一。而日韩的民间组织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进入东南亚工作,主要是开展人道主义的救援工作,现在东南亚也已成为两国民间组织的重点区域之一。
笔者认为,中国民间组织将海外工作聚焦在东南亚,由几个方面的因素决定。首先,东南亚是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援助政策关注的重点区域。中国与东盟之间保持持久的友好外交关系。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东盟关系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
从2013年到2018年,中国对外援助资金的36.82%投入到包括东南亚在内的亚洲低收入国家。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良好的外交和援助关系,为中国民间组织的进入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这也正是中国民间组织会选择在东南亚国家注册合法身份的重要原因。中国扶贫基金会、瑞丽妇女儿童发展中心、云南云迪等机构分别在缅甸和柬埔寨注册了合法的机构。
其次,东南亚是中国海外投资的重点区域。根据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2020)》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369.1亿美元,其中流向亚洲地区的直接投资为1108.4亿美元,占80.9%。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投资流量前十大国家中,东南亚国家就占到了7个,分别为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老挝、马来西亚、柬埔寨。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投资行为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适应的问题,特别是在东南亚基层社区。这种社区层面的沟通需求,可以成为中国民间组织未来工作的重要方向。比如,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独立咨询机构商道纵横就在持续帮助中国的工程企业学习如何与东南亚社区沟通。
第三,东南亚国家本身有多个低收入国家,在回应民生需求方面面临着较大的挑战。而中国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之后,中国的民间组织有强烈的意愿将诸多解决贫困问题的公益方案,拓展到有较大需求的东南亚国家。中国扶贫基金会的胞波助学金项目和国际爱心包裹项目都是这类解决民生问题的公益方案。
第四,东南亚是距离中国最近的海外区域,无论是在往返的交通成本,还是在语言沟通方面都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云南省与缅甸、老挝、柬埔寨、泰国等国家具有较长的边境线,当地民间组织会更积极地将工作拓展到这些国家。
第五,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民间组织在东南亚落地,群体聚集效应正在逐步开始显现。
根据笔者在2020年对儿童领域的中国民间组织调研发现,绝大多数有志于开展海外工作的民间组织愿意选择到东南亚开展工作。
事实上,相比于东南亚,非洲是中国民间组织更能施展能力的区域。但是,囿于制度差异、社会文化差异较大以及工作成本较高等原因,只有少量的中国民间组织在非洲开展工作。而相对于西方国家以及东亚的日本和韩国,中国民间组织海外工作的历程较短,需要在一个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相对适宜的海外环境中学习如何有效地探索中国特色的海外公益模式。无疑,东南亚区域是这一探索的最适宜环境。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學人文与发展学院、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