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语文教学,能有效地把声音、图像和动画等信息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处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可让学生体会语言的音乐美和形象美。语文不同于别的科目,语文的一节课要处理的文字量、知识量往往是其他科目的几倍。而多媒体可以使学生批文入境,视听并举,感性理性思维兼得,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必须注意到这样的问题,滥用多媒体课件,不但会对学生造成负面作用,有时也会对教师起到限制。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兴趣 效率 教师 滥用
语文课程应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語文实践能力。多媒体的普遍应用使语文教学如虎添翼。在多媒体普及之前,除了“大黑”和“小白”之外,语文科实在没有像其他学科那般花样繁多的模型、挂图、仪器、药剂等等的教辅工具,学生对教材的感知便相对比较迟钝。毕竟,教材中最外层的文字本身就已是一种抽象和浓缩,更深层面的浓缩程度就更不用说了,让学生吸收这样高浓缩的东西,仅仅靠语言和文字来稀释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显示了其非凡的魅力。本人也从多媒体教学中获得一些启发,在此做点小结:
一、多媒体可以激趣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语文教学,能有效地把声音、图像和动画等信息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处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在更多的时间内保持精神处于亢奋状态,学生对课堂的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正如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借助多媒体,可让学生体会语言的音乐美和形象美。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特别是诗歌,情文并茂,文质兼美,适合借助播放音频或视频素材进行教学。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视频或音频素材渲染气氛,创设情境,使学生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之中,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再通过老师充满感情的语言的启迪导引,学生就会展开丰富的联想,脑海中就会再现自然和生活的美景,欣赏到教材中美的因素,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得到道德的感化、美的享受和情感的滋润。进而形成审美观点、审美能力,甚至能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二、多媒体可以增效
多媒体在课堂运用最直接最明显的好处是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一节课45分钟很有限,几平方的黑板容量也是有限的,老师的写字速度更是有限。可是语文的知识牵涉太广,只讲课本的知识达不到拓宽学生知识面的目的,抄出黑板又没有那么多时间与空间,口头讲述又只能让学生停留在听觉的初级阶段。语文不同于别的科目,语文的一节课要处理的文字量、知识量往往是其他科目的几倍。多媒体可以使学生批文入境,视听并举,感性理性思维兼得,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有了多媒体这一帮手,有利于其他教学环节的充分展开。这些被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让师生进行更广泛深入的探究讨论。如第三册的第一课《林黛玉进贾府》,近万字的篇幅、琐碎的描写、繁杂的人物关系、多变的人物性格,让学生眼花缭乱。如果从视频上把这一段内容剪辑下来在适当的时间放给学生欣赏,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
不说图文并茂的效果如何,哪怕是一般的投影也能焕发光彩,增加课堂效率。比如我上作文课时,我让每个学习小组在他们批改的作文中挑出写得最好的片断,让他们集体讨论后拿到讲台来用实物投影仪投影给大家看,并进行分析,这样省时省力有效,赢得了广大学生的欢迎。
总之,借助多媒体技术,能更好地达到教学中培养感知、理解能力,达到审美素质教育的目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必须注意到这样的问题。
运用多媒体技术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不应将多媒体课件视为改变教学模式的核武器,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例如课件中的信息量过大,常让学生看得眼花缭乱,抄得手忙脚乱,表面上教师所传授的东西好像很多,但实际上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已完全丧失,他们在课堂上既没有时间进行自主的消化吸收,与教师间的有机互动空间也被压缩,学习意欲反而会日趋低落。实际经验告诉我们,并非所知越多就越能解惑,有时所知太多,惑会更多。
滥用多媒体课件,不但会对学生造成负面作用,有时也会对教师起到限制。每位教师在设计制作课件的时候,对教学过程都做了相应的预想和设计,这些预想和设计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件内容的组织,但在实际教学中,会有许多的“突发事件”打破原先的计划,甚至把课堂的探究方向整个改变,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已来不及修改课件,如果继续使用课件,就会使自己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对课件的态度应该灵活,当用则用,当弃也不须顾惜。
因此,我们要时时明了: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将课上成了多媒体技术展示课。一句话,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做到“适时”、“适宜”、“适度”,切忌哗众,取宠舍本逐末。
★作者简介:李文霞,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多巴中学教师。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兴趣 效率 教师 滥用
语文课程应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語文实践能力。多媒体的普遍应用使语文教学如虎添翼。在多媒体普及之前,除了“大黑”和“小白”之外,语文科实在没有像其他学科那般花样繁多的模型、挂图、仪器、药剂等等的教辅工具,学生对教材的感知便相对比较迟钝。毕竟,教材中最外层的文字本身就已是一种抽象和浓缩,更深层面的浓缩程度就更不用说了,让学生吸收这样高浓缩的东西,仅仅靠语言和文字来稀释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显示了其非凡的魅力。本人也从多媒体教学中获得一些启发,在此做点小结:
一、多媒体可以激趣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语文教学,能有效地把声音、图像和动画等信息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处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在更多的时间内保持精神处于亢奋状态,学生对课堂的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正如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借助多媒体,可让学生体会语言的音乐美和形象美。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特别是诗歌,情文并茂,文质兼美,适合借助播放音频或视频素材进行教学。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视频或音频素材渲染气氛,创设情境,使学生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之中,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再通过老师充满感情的语言的启迪导引,学生就会展开丰富的联想,脑海中就会再现自然和生活的美景,欣赏到教材中美的因素,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得到道德的感化、美的享受和情感的滋润。进而形成审美观点、审美能力,甚至能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二、多媒体可以增效
多媒体在课堂运用最直接最明显的好处是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一节课45分钟很有限,几平方的黑板容量也是有限的,老师的写字速度更是有限。可是语文的知识牵涉太广,只讲课本的知识达不到拓宽学生知识面的目的,抄出黑板又没有那么多时间与空间,口头讲述又只能让学生停留在听觉的初级阶段。语文不同于别的科目,语文的一节课要处理的文字量、知识量往往是其他科目的几倍。多媒体可以使学生批文入境,视听并举,感性理性思维兼得,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有了多媒体这一帮手,有利于其他教学环节的充分展开。这些被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让师生进行更广泛深入的探究讨论。如第三册的第一课《林黛玉进贾府》,近万字的篇幅、琐碎的描写、繁杂的人物关系、多变的人物性格,让学生眼花缭乱。如果从视频上把这一段内容剪辑下来在适当的时间放给学生欣赏,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
不说图文并茂的效果如何,哪怕是一般的投影也能焕发光彩,增加课堂效率。比如我上作文课时,我让每个学习小组在他们批改的作文中挑出写得最好的片断,让他们集体讨论后拿到讲台来用实物投影仪投影给大家看,并进行分析,这样省时省力有效,赢得了广大学生的欢迎。
总之,借助多媒体技术,能更好地达到教学中培养感知、理解能力,达到审美素质教育的目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必须注意到这样的问题。
运用多媒体技术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不应将多媒体课件视为改变教学模式的核武器,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例如课件中的信息量过大,常让学生看得眼花缭乱,抄得手忙脚乱,表面上教师所传授的东西好像很多,但实际上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已完全丧失,他们在课堂上既没有时间进行自主的消化吸收,与教师间的有机互动空间也被压缩,学习意欲反而会日趋低落。实际经验告诉我们,并非所知越多就越能解惑,有时所知太多,惑会更多。
滥用多媒体课件,不但会对学生造成负面作用,有时也会对教师起到限制。每位教师在设计制作课件的时候,对教学过程都做了相应的预想和设计,这些预想和设计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件内容的组织,但在实际教学中,会有许多的“突发事件”打破原先的计划,甚至把课堂的探究方向整个改变,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已来不及修改课件,如果继续使用课件,就会使自己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对课件的态度应该灵活,当用则用,当弃也不须顾惜。
因此,我们要时时明了: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将课上成了多媒体技术展示课。一句话,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做到“适时”、“适宜”、“适度”,切忌哗众,取宠舍本逐末。
★作者简介:李文霞,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多巴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