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音编码是指个体对文字进行语音处理以理解词义的过程。健听人存在语音编码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是听觉障碍者是否存在语音编码存在着争论。大多数实验表明,听觉障碍者存在语音编码气鉴于语音编码对于听觉障碍者个体对单词、短语、句子的感知很有帮助。本文对聋儿语音编码与其他编码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聋儿 语音编码 其他编码 之间关系
语音编码是指个体对文字进行语音处理以理解词义的过程。健听人存在语音编码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是听觉障碍者是否存在语音编码存在着争论。大多数实验表明,听觉障碍者存在语音编码气鉴于语音编码对于听觉障碍者个体对单词、短语、句子的感知很有帮助。
1.聋生语音编码的形成机制
语言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运动感觉、触觉等来传达语言信息。很多对健听人语言信息加工的研究显示,健听人的短时记忆似乎是根据听觉码操作的,尽管信息是通过非听觉码(如视觉)检测的。虽然最近的证据表明,在几种编码中有某些重叠,但是短时记忆中占支配地位的信息编码似乎是听觉编码。因此,健听人的语音编码主要是听觉驱动的。鉴于助听器以及电子耳蜗等听觉辅助设备并不能改变听力损失90分贝以上的听障者学习语言的途径,他们也难以获取足够且有效的听觉信息来进行语言感知,更多从视觉来获取语言信息。一些研究者认为聋人阅读者以通过观看说话过程中的嘴唇运动来得知话语的含义,因此语音编码可能是视觉驱动的。研究者还发现受过口语训练的聋人回忆成绩与唇读能力有一定关系,他们回忆最好的项目是能根据舌头、牙齿和嘴唇的位置进行分辨的语音,因此认为聋人被试在记忆中语音编码是由唇读产生的。英格勒等人的实验结果也证明使用语音信息的能力并不一定与听觉通道有关。
因此,仅仅将语音编码的内容限制在听力上是不够确切的。更何况失去视觉和听觉的双重障碍者既不能利用听觉也不能利用视觉来进行语言感知,更多依赖运动感觉或触觉来获取语言信息进行加工。家喻户晓的例子是美国的海伦?凯勒,她在失去听力与视力后开始学习语言肘就是莎利文小姐在她的手上进行书写,通过触觉和运动感觉来感知语言信昇的。
2.三语音编码与其他编码之间的关系
聋人因为接受信息的多样性可能存在一系列的编码,即“头脑里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码”。希夫林和施奈德提出,当刺激呈现时(即字母)就开始自动加工,也就是说,每个刺激在一系列阶段中自动进行编码,并在这一加工中激活一系列的特征。例如,当人类观察者知觉到一个字母时,他可能根据对比、颜色和位置“自动地”进行编码;其次是弯曲率和角度;再其次是字母码和声码;然后是辅音码,最后(也许)是语义码。据此,我们也可以假设,聋人可以通过语音编码激活其他编码,或者通过其他编码来激活语音编码。佩维奥的双编码假说认为,信息再记忆里得以表征的编码系统或方式有两种:非言语的表象过程和言语的符号过程。两种编码〔形象和言语)可能在信息加工中重叠,但其中一种编码占主要地位气聋童存在的多种编码形式中,其中手指语编码与口形运动编码主要是视觉表象编码,语音编码包括听觉表象编码、构音编码和语言编码。由于聋人听力的损失,听觉表象编码在语音编码中的比重依赖于残余听力与听觉辅助的作用程度,其语音编码可能主要包括构音编码和语言编码。既然聋人存在手语编码(手指语编码与手势语编码)、口形运动编码与语音编码,那么这三种编码是主辅关系还是并列关系呢?
2.1主辅关系
从理论上来看三种编码方式之间的主辅关系,包括一种编码为主、其他两种编码为辅的主辅关系,和一种编码为辅、其他两种编码为主的主辅关系。前者存在如下三种情况:(1)手指语编码为主,口形运动编码与语音编码为辅。利用手语进行交流的聋人在写作文过程中表现出的书面表达手语化的情形从侧面反映了手语编码为主的情况。(2)口形运动编码为主,手指语编码与语音编码为辅。利用口语进行交流且不佩戴助听器等助听设备的聋人更多是这种情况。万友顿等人指出,没有听觉参与的情况下,聋童的言语感知控制可能仅仅通过心理表象来进行,即聋童是通过口形的视觉表象来进行模型匹配以识别语音的。张宁生指出:“字音对于听觉障碍儿童来说已非本来意义上的听觉刺激,通常他们不会有字音的听觉表象。对于字音的感知是利用视觉对老师读字时的口形的观察,以及用手去感知老师或自己读字时的声带振动、气流等。因此,字音已变成视一动觉剌激,字音在听觉障碍儿童头脑中的表象乃是视觉或动觉,或视一动觉联合的表象。此处动觉表象的成分包括用于触摸发音器官活动获得的振动觉和儿童自己发音动作的动觉反馈。”(3)语音编码为主,手指语编码与口形运动编码为辅。利用口语交流且佩戴助听器等助听设备的聋人更多是这种情况。
后者存在如下三种情况:(1)语音编码与手指语编码为主,口形运动编码为辅。例如,聋生在佩戴助听器的情况下,教师或训练人员不让聋生观看说话者的口形运动气而是配合以手指语指导,导致聋生的编码系统出现这种情形。(2)语音编码与口形运动编码为主,手指语编码为辅助。例如,聋生在佩戴助听器的情况下,教师或训练人员不准聋生使用手语与他人交流,只准看口形与听语音,就会形成该种编码系统。口形运动编码与手指语编码为主,语音编码为辅。例如,聋生(特别是极重度听觉障碍者)在没有佩戴助听器的情况下,教师和训练人员对聋生采用的口语与手语交流,可能形成的就是这种编码系统。
2.2并列关系
三种编码方式的并列关系存在直接的并列关系与间接的并列关系。直接的并列关系主要是指手指语编码、口形运动编码、语音编码三种编码系统独立存在,不借助中间环节直接共同作用于聋人的语言交流。在这种情况下,三者可能彼此无联系,即聋生的编码系统中存在三个独立的彼此毫无关联的编码体系,这就证实了领域特殊性的观点;可能相互作用,即聋生的编码系统中存在三个独立的但彼此相互联系的编码体系,这就证实了领域一般性的观点。
间接的并列关系主要是指三种编码方式并不直接作用于聋生的语言交流,而是借助一个中间的环节(一般称之为一般编码)间接发挥作用,也就是说聋生的编码系统中存在四种编码体系:手指语编码体系、口形运动编码体系、语音编码体系、一般编码体系。这主要存在三种情况:一是三种编码方式各自与一般编码建立联系,彼此之间并没有相互作用,其中同样存在三种编码方式谁主谁辅的问题,贡献度大小的问题(箭头线条长意味着辅,短意味着主)等等。
参考文献
[1]何胜华、戴德、章诗富、成丽兰.聋童佩戴助听器后进行听觉言语训练效果观察.《宁夏医学杂志》,2004
[2]孙金忠.中国聋童康复工作的现状及对策.《中国特殊教育》,2004
关键词:聋儿 语音编码 其他编码 之间关系
语音编码是指个体对文字进行语音处理以理解词义的过程。健听人存在语音编码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是听觉障碍者是否存在语音编码存在着争论。大多数实验表明,听觉障碍者存在语音编码气鉴于语音编码对于听觉障碍者个体对单词、短语、句子的感知很有帮助。
1.聋生语音编码的形成机制
语言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运动感觉、触觉等来传达语言信息。很多对健听人语言信息加工的研究显示,健听人的短时记忆似乎是根据听觉码操作的,尽管信息是通过非听觉码(如视觉)检测的。虽然最近的证据表明,在几种编码中有某些重叠,但是短时记忆中占支配地位的信息编码似乎是听觉编码。因此,健听人的语音编码主要是听觉驱动的。鉴于助听器以及电子耳蜗等听觉辅助设备并不能改变听力损失90分贝以上的听障者学习语言的途径,他们也难以获取足够且有效的听觉信息来进行语言感知,更多从视觉来获取语言信息。一些研究者认为聋人阅读者以通过观看说话过程中的嘴唇运动来得知话语的含义,因此语音编码可能是视觉驱动的。研究者还发现受过口语训练的聋人回忆成绩与唇读能力有一定关系,他们回忆最好的项目是能根据舌头、牙齿和嘴唇的位置进行分辨的语音,因此认为聋人被试在记忆中语音编码是由唇读产生的。英格勒等人的实验结果也证明使用语音信息的能力并不一定与听觉通道有关。
因此,仅仅将语音编码的内容限制在听力上是不够确切的。更何况失去视觉和听觉的双重障碍者既不能利用听觉也不能利用视觉来进行语言感知,更多依赖运动感觉或触觉来获取语言信息进行加工。家喻户晓的例子是美国的海伦?凯勒,她在失去听力与视力后开始学习语言肘就是莎利文小姐在她的手上进行书写,通过触觉和运动感觉来感知语言信昇的。
2.三语音编码与其他编码之间的关系
聋人因为接受信息的多样性可能存在一系列的编码,即“头脑里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码”。希夫林和施奈德提出,当刺激呈现时(即字母)就开始自动加工,也就是说,每个刺激在一系列阶段中自动进行编码,并在这一加工中激活一系列的特征。例如,当人类观察者知觉到一个字母时,他可能根据对比、颜色和位置“自动地”进行编码;其次是弯曲率和角度;再其次是字母码和声码;然后是辅音码,最后(也许)是语义码。据此,我们也可以假设,聋人可以通过语音编码激活其他编码,或者通过其他编码来激活语音编码。佩维奥的双编码假说认为,信息再记忆里得以表征的编码系统或方式有两种:非言语的表象过程和言语的符号过程。两种编码〔形象和言语)可能在信息加工中重叠,但其中一种编码占主要地位气聋童存在的多种编码形式中,其中手指语编码与口形运动编码主要是视觉表象编码,语音编码包括听觉表象编码、构音编码和语言编码。由于聋人听力的损失,听觉表象编码在语音编码中的比重依赖于残余听力与听觉辅助的作用程度,其语音编码可能主要包括构音编码和语言编码。既然聋人存在手语编码(手指语编码与手势语编码)、口形运动编码与语音编码,那么这三种编码是主辅关系还是并列关系呢?
2.1主辅关系
从理论上来看三种编码方式之间的主辅关系,包括一种编码为主、其他两种编码为辅的主辅关系,和一种编码为辅、其他两种编码为主的主辅关系。前者存在如下三种情况:(1)手指语编码为主,口形运动编码与语音编码为辅。利用手语进行交流的聋人在写作文过程中表现出的书面表达手语化的情形从侧面反映了手语编码为主的情况。(2)口形运动编码为主,手指语编码与语音编码为辅。利用口语进行交流且不佩戴助听器等助听设备的聋人更多是这种情况。万友顿等人指出,没有听觉参与的情况下,聋童的言语感知控制可能仅仅通过心理表象来进行,即聋童是通过口形的视觉表象来进行模型匹配以识别语音的。张宁生指出:“字音对于听觉障碍儿童来说已非本来意义上的听觉刺激,通常他们不会有字音的听觉表象。对于字音的感知是利用视觉对老师读字时的口形的观察,以及用手去感知老师或自己读字时的声带振动、气流等。因此,字音已变成视一动觉剌激,字音在听觉障碍儿童头脑中的表象乃是视觉或动觉,或视一动觉联合的表象。此处动觉表象的成分包括用于触摸发音器官活动获得的振动觉和儿童自己发音动作的动觉反馈。”(3)语音编码为主,手指语编码与口形运动编码为辅。利用口语交流且佩戴助听器等助听设备的聋人更多是这种情况。
后者存在如下三种情况:(1)语音编码与手指语编码为主,口形运动编码为辅。例如,聋生在佩戴助听器的情况下,教师或训练人员不让聋生观看说话者的口形运动气而是配合以手指语指导,导致聋生的编码系统出现这种情形。(2)语音编码与口形运动编码为主,手指语编码为辅助。例如,聋生在佩戴助听器的情况下,教师或训练人员不准聋生使用手语与他人交流,只准看口形与听语音,就会形成该种编码系统。口形运动编码与手指语编码为主,语音编码为辅。例如,聋生(特别是极重度听觉障碍者)在没有佩戴助听器的情况下,教师和训练人员对聋生采用的口语与手语交流,可能形成的就是这种编码系统。
2.2并列关系
三种编码方式的并列关系存在直接的并列关系与间接的并列关系。直接的并列关系主要是指手指语编码、口形运动编码、语音编码三种编码系统独立存在,不借助中间环节直接共同作用于聋人的语言交流。在这种情况下,三者可能彼此无联系,即聋生的编码系统中存在三个独立的彼此毫无关联的编码体系,这就证实了领域特殊性的观点;可能相互作用,即聋生的编码系统中存在三个独立的但彼此相互联系的编码体系,这就证实了领域一般性的观点。
间接的并列关系主要是指三种编码方式并不直接作用于聋生的语言交流,而是借助一个中间的环节(一般称之为一般编码)间接发挥作用,也就是说聋生的编码系统中存在四种编码体系:手指语编码体系、口形运动编码体系、语音编码体系、一般编码体系。这主要存在三种情况:一是三种编码方式各自与一般编码建立联系,彼此之间并没有相互作用,其中同样存在三种编码方式谁主谁辅的问题,贡献度大小的问题(箭头线条长意味着辅,短意味着主)等等。
参考文献
[1]何胜华、戴德、章诗富、成丽兰.聋童佩戴助听器后进行听觉言语训练效果观察.《宁夏医学杂志》,2004
[2]孙金忠.中国聋童康复工作的现状及对策.《中国特殊教育》,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