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医生

来源 :档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a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赤脚医生向阳花,贫下中农人人夸,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暖万家。出诊愿翻千层岭,采药敢登万丈崖,迎着斗争风和雨,革命路上铺彩霞。赤脚医生向阳花,广阔天地把根扎,千朵万朵红似火,贫下中农人人夸。”这是一段耳熟能详的歌词,出处是上世纪70年代一部著名影片《红雨》的主题曲,它生动地概括了当时作为农村最基层医务者“赤脚医生”的工作状况和社会影响。在同一时期,另一部更具有影响力的同类题材影片《春苗》在全国的热映更是使“赤脚医生”的形象深入人心。40余年过去了,我们现在只能从这些影像资料中去回顾那段历史,了解这样一批“养得起、用得动、留得住”的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是中国卫生史上的一个特殊产物,是“文革中”出现的新名词,指的是乡村中没有纳入国家编制的非正式医生。他们一般没有经过正式医疗训练,没有固定薪金,仍持农业户口,半农半医的农村医疗人员,他们为解救当时中国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燃眉之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中国南方,人们光着脚在水田劳作,荷锄扶犁耕地种田,由于这些人行医的同时还要参加劳作,因此这些人被广大群众形象地称为“赤脚医生”。赤脚医生和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合作医疗制度并称为我国农村卫生的“三大支柱”。
  毛泽东催生“赤脚医生”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基础设施薄弱,一切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人才匮乏。医疗人才更是紧缺,这直接造成了城乡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有限的医疗资源大都集中在城市,农村医疗和医药匮乏的状况一直是党和国家焦虑的问题,虽然卫生部多次组织巡回医疗队下农村巡诊,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再频繁的穿梭巡医相对于农民的求医渴望,仍无异于杯水车薪。1965年6月26日卫生部部长钱信忠给毛泽东汇报关于农村医疗现状报告工作的一组数据足以说明这个问题,“1965年,中国有140多万名卫生技术人员,高级医务人员80%在城市,其中70%在大城市,20%在县城,只有10%在农村,医疗经费的使用农村只占25%,城市则占了75%。”
  毛泽东知悉钱部长的这个报告后不禁大发脾气,严厉地说:“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15%工作,而这15%中主要还是老爷,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应该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培养一大批‘农村也养得起’的医生,由他们来为农民看病服务。”这几乎是对1949年以来的医疗卫生工作最严厉的质疑。毛泽东带有怒气的表态,是对当时医疗资源分配的不满,国家医疗资源严重倾斜在城市,城市中又倾斜向高收入人群,也是对西医排斥中医的不满。根据“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不脱产的卫生员制度也正式迅速进入中央政府的议程。
  随后,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普及农村医疗卫生的工作在全国迅速开展。具体措施是,构建农村三级医疗体系,即在全国各县成立人民医院,在公社一级成立卫生院,村里设卫生室。与此同时,卫生部着手组织对农村知识青年的医学培训以充实村卫生室,经过短暂医疗培训的“半农半医”群体(即后来的赤脚医生)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他们靠“一根银针,一把草药”服务乡民,构成那个年代一幅幅既温馨又生动的画面。
  “赤脚医生”称谓来源
  王桂珍,作为我国赤脚医生群体的标志性人物为大家所熟知。她于1965年参加上海市川沙县江镇公社的医学速成培训班,成为江镇公社第一批二十八名卫生员之一。在经过短短4个月的培训后,王桂珍背起药箱,走村串户为村民们看起了病。上海浦东新区卫校退休教师黄钰祥,1953年从苏州医专毕业被分配到江镇公社卫生院,经过两年的乡村医疗实践后,1965年底开始参与培养当地赤脚医生。他成了王桂珍从医的第一位老师。
  1968年9月,当时中国最具有政治影响力的《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的文章,文章实际是一篇关于上海川沙县江镇公社培养赤脚医生的调查报告,介绍了黄钰祥、王桂珍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事迹。同年9月14日,《人民日报》进行了全文刊载。自此“赤脚医生”的名称走向了全国,它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产物,是农村社员对“半农半医”卫生员的亲切称呼。毛泽东在当天的《人民日报》上批示“赤脚医生就是好”。从此,“赤脚医生”成为乡村医生的特定称谓,随之流行。王桂珍则被看做“赤脚医生”第一人,她的形象还被印在了1977年上海发行的粮票上。
  赤脚医生的兴起和特点
  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大办医疗培训班,赤脚医生如雨后春笋般大批量涌现。当时,赤脚医生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部分:一是医学世家出身人员;二是自身高中毕业,有一定文化素养且略懂医学病理人员;三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这些人被挑选出来后,派到县一级的卫生学校接受短期培训,结业后即成为赤脚医生,他们没有固定薪金,在行医同时,许多人还要光着脚参加田间劳动。他们掌握一些初级卫生知识,可以治疗常见病,能为产妇接生,降低婴儿死亡率和根除传染疾病,同时还肩负着当地农民的卫生防疫保健工作。赤脚医生为解救中国一些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燃眉之急、改善农村医疗条件落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这些不脱产的基层卫生人员,是我国卫生系统的创新之举,符合中国国情发展需求,他们承载着中国农村最基础的医疗工作。赤脚医生的显著特点是“养得起、用得动、留得住”。
  一、养得起
  “千家万户留脚印,药箱伴着泥土香。”是赤脚医生的真实写照。他们首先是农民,一边劳作一边治病救人,放下药箱下地,背起药箱出诊,靠生产队的工分生活。所以养得起。
  另一方面,“养得起”事关农村卫生保健制度的成本问题。“治疗靠银针,药物山里寻。”银针和草药是赤脚医生的两件宝。最经济的针灸技术是学员最为追捧的医疗手段,几乎没有一个赤脚医生不会这种技术。除此之外,赤脚医生另一个更繁重的任务,就是挖草药、制土药。因为当时赤脚医生药箱里的药品实在是匮乏,“红汞碘酒阿司匹林”是当时赤脚医生的别名,在他们的药箱里,除了一般的止疼、消炎针剂,剩下的就是红汞、碘酒、阿司匹林了。这样的现状逼得赤脚医生不得不去向大自然寻药。这种以中医、草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赤脚医生更适合农村的实际,西医是城市模式,是静态的,且远离乡村,越是专业化、制度化离百姓就越远;再有西医成本太高,因而无法推广,而一根银针,一把草药,甚至民间土法土方,几乎没有什么成本。
其他文献
为了满足某些工业用保持架材料的性能要求,采用粉末冶金工艺,以雾化青铜粉或Cu-Sn预混合粉为原料,添加适量的固体润滑剂,经混合、成型、烧结,制得了以青铜为基体并使润滑剂弥
对1996-1998三年内《东南大学学报》刊载论文的引用文献进行研究,通过对其引文量,引文发表年代,引文类型,引文语种等进行统计,计算出《东南大学学报》的均引文量,普赖斯指数。并探讨篇均引一
通过对民间武馆(校)的现状与历史发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借鉴当代海外搏击运动实现产业化、国际化的成功经验,指出当前民间武馆(校)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探究了武馆(校)由市场化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信息化的加速,档案大数据的到来,历史档案数字化的加剧,对档案业务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通过对档案业务指导工作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档案人员要做好档案业务指导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特别是业务指导人员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改变传统的工作方法,以适应档案工作的不断变化,从而更好地做好档案业务指导工作。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迅猛发展,档案工作所涉
基于评价准则及其偏差测度概念,提出了一类交互式多目标决策方法,克服了现有交互式多目标决策问题特性作较强限制及决策效能欠佳的不足。
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特殊情况下,为团结各阶级一致抗日所实行的一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土地政策,晋察冀边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最早在华北敌后创建的一块面积最大的抗日根据地,其范围主要包括山西、河北、察哈尔、热河、辽宁五省各一部。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晋察冀边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减租减息运动。  一、减租减息运动的历史背景  抗战
用热扭转试验方法,对低碳锰铌钢两道次热变形过程中的变形抗力进行了研究。基于软化百分数能反映多道次变形过程中应变累积效应的事实,提出了计算多道变形时变形抗力的“有效
期刊
对福建省沙滩排球运动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利用福建省优势条件,如何促进我省沙滩排球的发展,提高沙滩排球运动的竞争力进行了研究。认为福建省有发展沙滩排球运动的区住优
骨折疏松影响已是当今世界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数以百万的人口受其影响。解决骨折疏松最好的方法是预防,而运动则是最好的预防手段。本文综述了运动抗骨折疏松的研究成果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十运会”福建省代表团田径队的成绩和表现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福建运动员心理素质欠佳、比赛成绩不稳定,提出科学地运用新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