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如何教会学生写作文是每位语文教师都要研究的课题。为了提高作文教学能力,我不断学习、反思、听报告,慢慢有了写作文教学的体会。我站在一个新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什么时候我们已默认了“假话”的存在?什么时候抛弃了朴实的、开门见山的描述而去追求那华丽的词藻?什么时候学生开始为写作而写作,不再是为了倾吐和表达?我深刻地反思着几年来自己的作文教学经历,我突然发现,教学生写作文,其实就是要教会学生三件事。
一、唤醒学生言语表达的欲望,解决“为什么要写”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与交流”,由此可知,写作是因为需要。可现实是一些作文教学偏离了原本的跑道,冲着应试的目标一路奔去,结果是作文写“好”了,学生的写作技能却进步缓慢,甚至原地踏步,有些学生还“恨”上了作文。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就是这种传统的作文教学,是以考试的标准、教师的价值观来“指导”和“纠正”学生的,学生只能选大人们认为“应该选”的素材,只记录大人们认为“对”的观点,这严重阻碍学生表达真实想法,久而久之学生很容易就对写作文失去兴趣。
怎样才能让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写”变成“我要写”呢?
首先,让孩子们说自己想说的话。淮北的陈金龙老师在执教《话题作文:<幸福是什么>》时,就一直鼓励学生说真话。一开始,陈老师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烦恼是什么,孩子们畅所欲言,抱怨作业多、休息时间少等等;第二环节,他让学生说说买彩票中了五百万会干什么让自己幸福的事,有的学生想买下学校,以为这样就能买下假期,有个男同学说应该雇用所有的老师,这样才能放假;第三环节,播放各种灾害、战争视频,学生看到这样一幅幅触目惊心的场面,各个感慨万千,此时陈老师让学生提笔写出内心的真实感受;最后,孩子们阅读上课之初所写的烦恼,再次思考“幸福是什么”写下来。孩子们写的幸福感言非常精彩,坐在台下的老师几次不约而同的鼓掌致意。我想如果陈老师在前两个环节里,听到学生的心里话后勃然大怒:“当学生不想学习,只想放假,成何体统?”。哪怕他只是委婉规劝:“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不能只想着玩。”学生还会文思如泉涌,还能写出这一段段真情流淌的心灵感言吗?
其次,搭建开放的作文平台,用成功的体验强化学生写作的冲动。没有读者的写作是没有生命的写作。作家尚爱兰回顾女儿——儿童作家蒋方舟的成长历程时说:“一个合格的作文指导老师,不应该把力量都放在‘指导’学生如何写作上,他至少应当分出一般力量来,研究一下,如何‘发表’这些作文。”江苏的管建刚老师认为学生的写作动机可以通过“发表”来强化,此次他介绍的成功经验就是利用学习园地、手抄报、校报、范读的方式“发表”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从中获得被分享的快感,这种发表意识能激励学生爱上写作文。
当写作成为了需要,当孩子们迫切想要通过写作来表达,他们还会害怕写作文吗?
二、激活學生的生活经验与写作素材,明白“写什么”
每到写作文的时候,有的同学提笔疾书,也有的同学苦苦的啃着笔头,无从下笔。学生能有这样截然不同的表现,就是因为前者脑中积累了素材,有什么可写;后者没有素材可用,或选不出合适的素材。
我以为要让学生知道“写什么”,首先要让学生积累素材。专家指出,人从外界获取的信息70%来自于眼睛。作文素材的获取也是一样,首先离不开眼睛,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善于观察事物,认识生活,思考生活。如果能把遇到的新鲜事物记录下来,那是再好不过了。
第二,要在课堂上激活孩子们积累到的素材。一些事可能很有趣,但因为距离现在太久了,一时想不起;一些人可能带给我们刻骨铭心的感动,但由于学习太紧张,暂时遗忘了;一些风景秀丽宜人,可很久没有光临,只能蜷缩在记忆的某个角落里……此时激活这些事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因此,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聊天交流、查阅日记等方式让学生把有价值的东西想起来,这样学生就有什么可写了。
三、掌握写作文的基本步骤,学会“怎么写”
(一)命题。一个好题目可以引人入胜、画龙点睛,教师要教给命题的方法。我今天讲《张石匠拜师》一课,我让学生回忆见到过的类似的命题,学生很快在本册书中发现了《吴用智取生辰纲》、《达尔文环球考察》,于是我们一起总结出这些都是以事件来命题,直接阐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好处是让读者一目了然,最后我提醒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命题。此外,收集课外文章的题目并进行分类整理也是很有益处的,久而久之,他们一定能给自己的作文起个好题目。
(二)列提纲。作文提纲是写作文的基础,编写作文提纲要按照:审清题目、确立中心,选择材料来进行。选材时要注意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选择真实可信、新鲜有趣的材料,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鲜明、深刻地表现出来。作文提纲只是作文的一个思路,一个框架,因此作文提纲既要完整,又不能过于繁琐;既要简洁,又要达到写作目的。
(三)修改。管建刚、张祖庆等几位教育名师多次提到,好作文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高林生老先生认为修改作文时既应整体把握,适当增减,要考虑句子的表情达意,还要细细揣摩字眼。结合高老师的总结,联系这几年的作文教学经验,我发现学生要想写出好作文,在修改作文时就一定要做到读、删、增、改这四步。
首先,“读”是修改作文的前提保障,反复的阅读才能发现问题。
其次,删掉与中心无关的语句。俄国作家契科夫曾说过:“写作的艺术其实并不是写作的艺术,而是删去写的不好的东西的艺术。”江苏管建刚老师在展示作文评讲课时,就引导学生对作文进行大刀阔斧地删减。学生们在《记一次成功的体验》习作中,用了非常优美华丽的开头,如:
“成功与失败就犹如一座座陡峭的山峰,你可以绕过这座大山,走一条安全的路,但是看不到山峰上壮丽的风景;也可以登上这座险峻的山峰,跨过许多绊脚石,最后等上峰顶,欣赏天边的美景,感受成功的喜悦。每个人都有成功和失败,我也有。可是有一次成功却令我刻骨铭心,至今都难以忘怀。
记得那次竞选大队干部,老师和同学都推荐我去参加……”
读到这里,台下听课的老师都不禁对这位学生的文采啧啧称赞,可管老师却当头棒喝:“这样的开头,我给0分!在我的班上如果有这样的作文不仅不给分,还要倒扣20分!”这样冗长的开篇语被管老师诊断为“砍头病”,必须砍掉才能痛快。其实很多老师的作文教学都会存在这样的“病”为了给阅卷老师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有意无意地鼓励学生给自己的作文“戴上一顶漂亮的帽子”,穿上一双“漂亮的鞋子”,这都是迫切需要改正的。
第三是“增”。看看哪些地方没有交代清楚,需要补充;中心段落是不是写的不够具体,再加入一些描写使作文更为生动、形象,扣人心弦。
最后一步——“改”。先修改有毛病的字、词、句子;再斟词酌句,把字、词、句子改得更有文采。
如此一来,一篇新鲜、优质的作文就出炉了。
以上是我从教近十六年,获得的关于“如何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启示。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让学生爱上写作文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孜孜不倦、步步为营的指导,目的明确、层层深入的训练。同时,语文教师也要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多阅读、多写作、多钻研、多反思,首先提高我们自身的写作能力,身先垂范,为学生做出好榜样,引领他们向文学的的高峰不断攀登。
一、唤醒学生言语表达的欲望,解决“为什么要写”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与交流”,由此可知,写作是因为需要。可现实是一些作文教学偏离了原本的跑道,冲着应试的目标一路奔去,结果是作文写“好”了,学生的写作技能却进步缓慢,甚至原地踏步,有些学生还“恨”上了作文。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就是这种传统的作文教学,是以考试的标准、教师的价值观来“指导”和“纠正”学生的,学生只能选大人们认为“应该选”的素材,只记录大人们认为“对”的观点,这严重阻碍学生表达真实想法,久而久之学生很容易就对写作文失去兴趣。
怎样才能让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写”变成“我要写”呢?
首先,让孩子们说自己想说的话。淮北的陈金龙老师在执教《话题作文:<幸福是什么>》时,就一直鼓励学生说真话。一开始,陈老师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烦恼是什么,孩子们畅所欲言,抱怨作业多、休息时间少等等;第二环节,他让学生说说买彩票中了五百万会干什么让自己幸福的事,有的学生想买下学校,以为这样就能买下假期,有个男同学说应该雇用所有的老师,这样才能放假;第三环节,播放各种灾害、战争视频,学生看到这样一幅幅触目惊心的场面,各个感慨万千,此时陈老师让学生提笔写出内心的真实感受;最后,孩子们阅读上课之初所写的烦恼,再次思考“幸福是什么”写下来。孩子们写的幸福感言非常精彩,坐在台下的老师几次不约而同的鼓掌致意。我想如果陈老师在前两个环节里,听到学生的心里话后勃然大怒:“当学生不想学习,只想放假,成何体统?”。哪怕他只是委婉规劝:“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不能只想着玩。”学生还会文思如泉涌,还能写出这一段段真情流淌的心灵感言吗?
其次,搭建开放的作文平台,用成功的体验强化学生写作的冲动。没有读者的写作是没有生命的写作。作家尚爱兰回顾女儿——儿童作家蒋方舟的成长历程时说:“一个合格的作文指导老师,不应该把力量都放在‘指导’学生如何写作上,他至少应当分出一般力量来,研究一下,如何‘发表’这些作文。”江苏的管建刚老师认为学生的写作动机可以通过“发表”来强化,此次他介绍的成功经验就是利用学习园地、手抄报、校报、范读的方式“发表”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从中获得被分享的快感,这种发表意识能激励学生爱上写作文。
当写作成为了需要,当孩子们迫切想要通过写作来表达,他们还会害怕写作文吗?
二、激活學生的生活经验与写作素材,明白“写什么”
每到写作文的时候,有的同学提笔疾书,也有的同学苦苦的啃着笔头,无从下笔。学生能有这样截然不同的表现,就是因为前者脑中积累了素材,有什么可写;后者没有素材可用,或选不出合适的素材。
我以为要让学生知道“写什么”,首先要让学生积累素材。专家指出,人从外界获取的信息70%来自于眼睛。作文素材的获取也是一样,首先离不开眼睛,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善于观察事物,认识生活,思考生活。如果能把遇到的新鲜事物记录下来,那是再好不过了。
第二,要在课堂上激活孩子们积累到的素材。一些事可能很有趣,但因为距离现在太久了,一时想不起;一些人可能带给我们刻骨铭心的感动,但由于学习太紧张,暂时遗忘了;一些风景秀丽宜人,可很久没有光临,只能蜷缩在记忆的某个角落里……此时激活这些事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因此,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聊天交流、查阅日记等方式让学生把有价值的东西想起来,这样学生就有什么可写了。
三、掌握写作文的基本步骤,学会“怎么写”
(一)命题。一个好题目可以引人入胜、画龙点睛,教师要教给命题的方法。我今天讲《张石匠拜师》一课,我让学生回忆见到过的类似的命题,学生很快在本册书中发现了《吴用智取生辰纲》、《达尔文环球考察》,于是我们一起总结出这些都是以事件来命题,直接阐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好处是让读者一目了然,最后我提醒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命题。此外,收集课外文章的题目并进行分类整理也是很有益处的,久而久之,他们一定能给自己的作文起个好题目。
(二)列提纲。作文提纲是写作文的基础,编写作文提纲要按照:审清题目、确立中心,选择材料来进行。选材时要注意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选择真实可信、新鲜有趣的材料,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鲜明、深刻地表现出来。作文提纲只是作文的一个思路,一个框架,因此作文提纲既要完整,又不能过于繁琐;既要简洁,又要达到写作目的。
(三)修改。管建刚、张祖庆等几位教育名师多次提到,好作文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高林生老先生认为修改作文时既应整体把握,适当增减,要考虑句子的表情达意,还要细细揣摩字眼。结合高老师的总结,联系这几年的作文教学经验,我发现学生要想写出好作文,在修改作文时就一定要做到读、删、增、改这四步。
首先,“读”是修改作文的前提保障,反复的阅读才能发现问题。
其次,删掉与中心无关的语句。俄国作家契科夫曾说过:“写作的艺术其实并不是写作的艺术,而是删去写的不好的东西的艺术。”江苏管建刚老师在展示作文评讲课时,就引导学生对作文进行大刀阔斧地删减。学生们在《记一次成功的体验》习作中,用了非常优美华丽的开头,如:
“成功与失败就犹如一座座陡峭的山峰,你可以绕过这座大山,走一条安全的路,但是看不到山峰上壮丽的风景;也可以登上这座险峻的山峰,跨过许多绊脚石,最后等上峰顶,欣赏天边的美景,感受成功的喜悦。每个人都有成功和失败,我也有。可是有一次成功却令我刻骨铭心,至今都难以忘怀。
记得那次竞选大队干部,老师和同学都推荐我去参加……”
读到这里,台下听课的老师都不禁对这位学生的文采啧啧称赞,可管老师却当头棒喝:“这样的开头,我给0分!在我的班上如果有这样的作文不仅不给分,还要倒扣20分!”这样冗长的开篇语被管老师诊断为“砍头病”,必须砍掉才能痛快。其实很多老师的作文教学都会存在这样的“病”为了给阅卷老师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有意无意地鼓励学生给自己的作文“戴上一顶漂亮的帽子”,穿上一双“漂亮的鞋子”,这都是迫切需要改正的。
第三是“增”。看看哪些地方没有交代清楚,需要补充;中心段落是不是写的不够具体,再加入一些描写使作文更为生动、形象,扣人心弦。
最后一步——“改”。先修改有毛病的字、词、句子;再斟词酌句,把字、词、句子改得更有文采。
如此一来,一篇新鲜、优质的作文就出炉了。
以上是我从教近十六年,获得的关于“如何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启示。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让学生爱上写作文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孜孜不倦、步步为营的指导,目的明确、层层深入的训练。同时,语文教师也要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多阅读、多写作、多钻研、多反思,首先提高我们自身的写作能力,身先垂范,为学生做出好榜样,引领他们向文学的的高峰不断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