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学校“扶贫、扶智、扶志”资助育人模式探析

来源 :求学·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6056314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资助育人工作是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更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在新形势下如何将资助育人工作落实到位,如何提高贫困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回馈社会的帮助是资助育人工作的核心要求。
  关键词:资助育人;精准扶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同时不断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力度,尤其重视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教育扶贫是资助育人工作在精准扶贫视域下的主要路径,在精准扶贫的新形势下,要通过探索新的资助育人模式将教育扶贫落到实处,对贫困学生给予经济扶贫的同时,提高贫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真正做到“授人以渔”,建立“扶贫、扶智、扶志”三位一体的资助育人模式,坚守好学校在精准扶贫的重要阵地。
  一、资助育人工作现状及对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
  资助工作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已经开始着力实施,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更是将资助育人工作纳入“十育人体系”当中,明确要求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进入新时代,各学校的资助育人工作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形成了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减免、勤工助学、绿色通道等为主的多元化的、较为完善的资助工作体系,着力解决贫困学生家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受教育问题,保证教育的公平性。
  学校是人才、智力、科技的聚集地,更是精准扶贫的主要阵地,不让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失学是党和国家的庄严承诺,学校的资助育人工作是实现教育公平性的重要保障,更是贯彻落实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必然要求。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和教育培养工作,不仅关系到学生本人和家庭,更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需要[1]。
  资助育人工作的目的是“帮助困难学生,脱贫整个家庭,阻断贫困传递”,因此,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主要传播阵地,这也就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地位和先导性功能[2]。通过学校对贫困生的精准帮扶,能够为当地政府提供有效的科学的扶贫方案及建议,对政府建立行之有效的帮扶体系有着重要作用。如何发挥教育扶贫的真正作用,把“扶贫、扶智、扶志”三方位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脱贫不返贫,这对提高学校资助育人能力、提高精准扶贫成果有着重要意义。
  二、学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贫困统一标准,贫困生认定难度大
  目前各学校贫困生认定还是主要通过填写《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以学生个人信用为依托,取消民政局和基层单位开具贫困证明的环节,由学校对贫困生提交的材料及申请进一步审核认定并公示,进一步开展资助项目发放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对贫困生的认定、困难程度划分存在难度。学校面对的学生群体来自全国各地,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习惯存在很大差异,全国范围内没有贫困家庭认定的统一标准,单凭《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以及以往由基层单位开具的贫困证明,无法做到完全公平公正地对贫困生进行认定,更难以对贫困等级进行划分。
  (二)资助理念单一,形式单调
  在当前的学校资助工作中,多侧重于资助而忽视育人,在工作中更多地侧重于经济资助,注重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各项地方资助等项目的申请流程和发放结果等事务性工作,理念相对单一,形式相对单调。工作中忽视了对贫困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品格的形成、创新力的发掘、感恩社会的建立等方面的育人工作。这样不利于我们从贫困的根本出发抑制贫困的继续发生,违背了资助育人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的工作理念,无法调动学生主动脱贫的意识。
  (三)缺乏动态关注和心理关怀
  学校贫困家庭学生大多来自边远山区、单亲家庭、养老家庭等特殊家庭,这些学生由于经济发展制约和家庭环境影响,甚至由于语言、生活习惯等原因,导致其中部分学生出现自卑、封闭、不善交际甚至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同时由于地方经济发展、教育水平及自身条件的限制,这些学生普遍存在在学习、生活、能力展示方面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对贫困学生的动态关注和心理关怀,这导致部分学生不能将资助政策所获得的经济支持更好地利用到自身学习和对能力的提高上,影响资助工作的实际效果。
  三、“扶贫、扶智、扶志”资助育人模式探索
  (一)建立科学的贫困生认定体系确保“扶贫”精准
  在学校方面,借助大数据分析,资助工作如何做到精准,核心问题是对贫困学生的认定。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分析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一方面,避免了传统申请和认定带来的不诚信的弊端;另一方面,对于确实存在经济困难又因自尊心过强不主动申請的学生进行主动资助,以确保资助育人工作精准高效地开展。学校可以利用大数据中心开发数据平台,通过经济收入、人口、就医、就学、主要劳动力、地方经济水平、已受资助情况等,多维度、全面地评估学生家庭经济情况。按数据分析排名确定贫困类别,真正将有限的资助资金用到相应的贫困学生身上,提高学校资助工作的精准度。
  (二)建立多渠道资助形式,有效开展“扶智”工作
  以党建为引领,助力资助工作开展。发挥基层党建工作在资助育人工作中的引领作用,从广度和深度上把资助工作深入到对贫困生资助水平提高和素质教育的拓展上来,建立“党员帮扶小组”深入班级、寝室,立足“三扶”,从物质帮扶到育人成才再到自立自强最后回馈社会,形成资助良性循环。开展“主题教育、定向走访、典型宣传”,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用党的力量引领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建立全面服务有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和学习的长效机制,培养学生热爱国家、热爱民族的家国情怀,以立德树人为指导将思政教育贯穿于资助育人工作的始终。
  树立资助育人成功典型并大力宣传。结合评选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助学金等奖助项目,召开表彰大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意识,用身边优秀贫困学生的事迹带动更多学生进步,使学生感受有仪式感的励志教育,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和进取精神。立足于学生本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竞争意识,用知识改变命运,阻断贫困。
  (三)加强关注、关怀,将“扶志”作为育人根本
  在实际工作中以学生组织为载体,多角度开展资助育人工作。学生组织是学校工作开展的特殊资源,其具有覆盖广、内容多、内容丰富多彩的特点,资助育人工作以学生组织为依托,可以从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公益活动、品牌学团活动等多角度进行开展,提高贫困学生的综合能力,扩大学生的社交范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志愿者社团为载体,定期开展公益活动,打造特色公益品牌,培养受资助学生的感恩之心,树立承担新时代青年责任的良好品质,自立自强,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树立“助他”的责任意识,将保障型资助工作转变为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实现资助育人工作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焕菲.高校对贫困生精准扶贫的路径探析[J].教育探索,2018(6).
  [2] 戴茂良,顾玉娥,张伟.职业技能考证与课程教学相融通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3(10).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每一个学生能够从最基本的阅读习惯抓起,在教师有序的指导中不断学习阅读方法和技巧,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最基本的个性化阅读体系,这是我们阅读研究最终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我们从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再从课内外阅读中寻求具体的阅读方法和途径,努力实现结构优化、切实高效的阅读方法。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阅读;有效方法  在当前快节奏的阅读氛围中,阅读几乎渗透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
期刊
摘 要:在当前我国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影响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教育行业也不例外。该技术作为小学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能够辅助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充分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使得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得以提高,不断优化教学流程,最终促使学习活动的高效开展。文章主要分析了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为我国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期刊
摘 要:为了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线上教学成为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一种方式。新形势下,这种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对于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英语学科而言,无疑面临着较大的教学挑战。如何在长期居家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下有效地开展大学英语线上教学,是高校英语教师面临的重大问题。对此,文章针对疫情背景下大学英语线上教学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结合新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出大学英语线上教学有效开展的策略。  
期刊
摘 要:本文从挖掘“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本身的地位和优势出发,具体介绍了该课程在赤峰学院应用性示范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实际做法,从实践教学的视角提出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环境创设能力的具体突破口,并就课程改革的效果方面提出了自己的预期,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升职业技能、更好地适应幼儿园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环境创设;实践教学;课程建设  基金项目:赤峰学院2019年应用型示范课程“幼儿园环境创设”教学
期刊
摘 要:大数据时代对于高校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需要教师能够不断更新自身教育理念和思想,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学习观、价值观等,促进高校教育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其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而目前,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工作还受到了人员、思想、资金等因素的影响,使其教育效果与理想目标相悖。所以如何更好地应用大数据
期刊
摘 要:初中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程,对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素养都有要求。情境法的引入可以将英语教材中抽象的知识内容联系到特定的环境中,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同时可以促进学生语感和学科素养的发展。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初中英语课堂情境模式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初中;英语;情境法;互动;思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很多新颖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但当前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形式存在机械单一的问题,大多数
期刊
摘 要:现代教育过程中应试教育的烙印不可避免,学习成绩依旧是衡量一名学生综合素质高低的天平,这就促使学校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将注意力放在学生优良思想品德形成、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另外,当下社会一些外部不良因素的影响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农村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一部分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严重地阻碍学生健康而全面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当下中学班会课开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要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此我国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指导方针。“双创”时代背景下,对新疆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能够培育高素质人才,同时也需要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进一步建设,推动新疆院校的发展,培育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文章对双创背景下新疆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相关的解决对策,希
期刊
摘 要:模块教学法就是将课程内容的讲授分为若干模块,通过不同模块的拼接与组合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综合性教学方法。在教学目标和课程性质的要求下,这些模块分为教师讲授模块、课堂参与模块、教学资源观赏模块、课后实践模块和教学反馈模块。从具体教学实践的发展趋势来看,在各个模块之间的相互配合、整体统一以及增设模块等方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模块教学法;应用;思政课;高校  基金项目:2018年教育
期刊
摘 要:加强对学生良好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力度,帮助学生养成积极钻研数学知识的习惯,才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素质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单元整合;数学;教学探究  有幸观摩石家庄市某小学的数学教研课时,“单元整合”的授课方案,让我感觉眼前一亮,我非常赞赏这种方法。针对小学数学教学单元进行有机地整合与分析,对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工作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单元整合”授课方式与传统的授课方式的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