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冶学生美感,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学作品无论在内容上、语言上、意境上,甚至在结构上都充满了美的因素。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地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通过与学生互动品析作品,引领学生去感知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韵味及审美理想,使他们学会在生活中认识美、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渗透美育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一、借助语言,揭示艺术美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诵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的体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著名教育学家斯霞曾指出:“对于教师来说,他的语言恰似一面镜子,通过它,可以看出教师思维的逻辑性、感情的丰富性、知识的广阔性、认识的深刻性、表达的艺术性和反映问题的敏捷性。”一位好的语文教师,语言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课堂上要尽量做到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富有逻辑性和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只有这样,才能使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性和情感性如润物无声的丝丝春雨自然地与学生交融,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二、创设情境,感受语言文字美
  文章不是无情物。新教材中有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蕴涵着丰富的审美因素。教师要深入其中,与作品息息相通,发挥自己的情感去激发、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理解、感悟、体会作品中的形象、语言、色彩、意境等,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得到最舒畅的审美体验。
  在教学《荷花》一课时,我通过创设情境,引领学生随着轻柔的音乐来到“荷花池”边。通过画面的展示,再加上生动的配乐朗诵,学生沉浸在课文描绘的意境当中,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便跃然心中。学生边听边想,仿佛自己已“飞”到美丽的田野,来到荷花池,眼前出现一池亭亭玉立的荷花,它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进而,顺理成章地让学生去感受荷叶的油滑,花瓣的细腻。随着文字描绘的深入,学生运用移情想象,自己也变成了一朵洁白的荷花。
  这样的教学唤起了学生的情感活动,做到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伴相随,使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神奇与美丽,得到了美的感染与熏陶,获得理解语言文字和塑造心灵相统一的效果。
  三、启发想象,体味景象美、意境美
  如果说理解比较能再现形象美的话,那么,想象就可以拓展和创造意境美。把文字转化为意象,必然离不开想象这种心理活动,因此,在阅读中,“想象力比知识还重要”(爱因斯坦语)。如:《西湖的绿》《草原》《美丽的小兴安岭》《可爱的草塘》《桂林山水》等课文,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美的形象和意境。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课文描述,捕捉美的形象进行分析,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向学生展示作品描绘的生动画面,帮助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脑中再造这些景色的整体意象。
  四、积累经验,感悟人文美
  人文,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但珍爱生命、尊重人格、崇尚个性、追求自由、平等、博爱,是人类共同向往的精神追求。读了《小珊迪》,我们会为小珊迪的诚实守信而感动;读了《大森林的主人》,我们会为人类用智慧征服自然而自豪;读了《科利亚的木匣》,我们又会因科利亚善于独立思考的精神受到启发。而《詹天佑》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落花生》中的生活哲思,《田忌赛马》中的智慧之争,无不闪烁着人性和智慧的光辉。充分挖掘课文中蕴含的人文性,有助于启蒙学生的思想,帮助孩子们积累人生经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允许学生个性化的观点和见解。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教师除了让学生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的审美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其他文献
“当你在等以后,就已经失去了永远……”2011年2月,一段名为《天堂午餐》的六分钟视频在网上引起了高点击率,“感恩”这一永恒的话题也再一次触动了每个人的心灵。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积极引导孩子们,让他们常怀感恩之心,常做报恩之事,常具施恩之德!  一、以活动为载体,营造感恩教育良好氛围  感恩教育需要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文化氛围。在教室张贴标语、宣传画等方式,精心营造感恩教育的良好氛围。课余时间,教室里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的方式与思想,现代教育不再是让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学习的参与者,突出其
期刊
温政发〔2013〕67号瑞安市、文成县、泰顺县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开展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人口统筹集聚和水源保护工程建设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从事的创造性活动的意愿和态度,它决定了人们想不想创造、敢不敢创造的欲望和倾向性,创造性思维是指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研究面临的事实或问题,从而找到创造性解释这些事实或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结论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决定了人们善不善创造、能不能进行创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启迪创造思维必须将学生从“吸收——储存——再现”的学习过程中解放出来,转向“探索——转化——创造”的过程。
有句教育名言说:“孩子往往朝着大人鼓励的方向发展。”这就告诉我们作为教师对待学生应该是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  我曾教过一个“问题”学生:他很聪明,学习不认真却位居中上,性格倔强,思想偏激,和同学相处不和睦,动不动就吵架,甚至还动手打人。事后老师批评他也不接受,总觉得自己有道理。而且你去教育他,你会发现他心态很不好,似乎跟老师有种天然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当我刚接手这个班时,很多老师和学生就向我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家长、学生、甚至学校和老师都把大部分的精力集中在知识教育上,大家关注的更多的是升学率和优秀率,而将学生的德育和美育忽略了.即使
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
2012年,国家提出利用网络共享优秀教学资源,至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成果丰硕,为高级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获得更加
【摘 要】 “同课异构”是近几年来比较时尚的教研形式,它让教师(无论是执教人,还是听课人)在此类从多角度获得体验:课程、理念、方法方面等等,让大家看到了新课程实施中的方方面面,感受到了践行“改革学生学习习惯与思维方式”的这场课程革命深层次意义,特别是与教师专业成长的联系。  【关键词】 同课异构 实践 反思”    一、同课异构的界定  所谓“同课异构”是指对同一教材的同一教学内容,在同一年级的不
李青利,女,汉族,生于1972年12月,河南郑州人。毕业于天津美院。自幼酷爱绘画艺术,在父母的支持下苦心研习绘画艺术,启蒙阶段受王绣老师的深刻影响,十几年如一日在牡丹绘画上广拜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