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高中物理教材的实证性校本化策略探讨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dyaq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问题提出
  当前校本课程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改变了“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丰富了课程的多样性。但也存在这样的误解: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编教材,好多学校开发的校本教材就是个课外读物,学校没有对学生的个性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盲目进行开发,根本不具备教材的意义。其次缺乏课程理论指导,课程开发存在随意性,没有明确的目标,有些校本课程其实就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劣质低效的重复,更何谈对其重要补充。
  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只有切合实际与学生个性需求,创新的使用当地社会、学校的合适的资源,编制满足学生的需求的课程,才能培养全面且个性、主动发展的学生。本文基于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契机,以苏科版高中物理教材的核心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实证性模型建构,进而对其校本化策略的探讨。
  2 苏科版高中物理教材的校本化策略
  2。1 要以学生的个性需求为基点
  首先通过对苏科版高中物理教材的核心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调查,我们发现不同的学习基础的学生学习物理困难存在不同的差异,但主要的问题是:(1)对抽象内容的无法直观理解。高中物理的知识大多数是抽象的内容,需要学生对抽象内容能形象具体化理解,甚至是跳跃式的变化。例如,教材中电场、磁场如何形象具体化理解?(2)对具体形象内容的无法抽象概括。例如,一个物体能否抽象的看成质点,由问题的性质决定,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3)合理的逻辑关系的推断。任何一个物理规律都包含着语言逻辑或数学逻辑关系,如教材中牛顿第二定律表示力、质量、加速度的相互关系。怎么样使学生认清所研究的物理规律与有关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之间的关系?正是基于此,教材的校本化要以学生个性需求为基点,以多元化发展为指向;开发具有苏化特色,促进学生全面积极主动发展的校本课程。
  2。2 改进物理知识表达方式,以实体模型展现
  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困惑:学生和老师在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学生更多的关注题干中所给的数据,喜欢从未知入手去解决问题;而老师往往是从物理现象入手,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理解,找出所遵循的物理规律。这就是受高考应试因素的影响,以讲授知识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给物理学科来带来的“先天不足”。因为以讲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也许能多少改变些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无法改变学生认识、分析问题的角度。因为任何物理概念建立和物理规律的总结是以真实、鲜活、生动的自然现象或直观的实验为依据。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讲授这些物理知识的时候,只是把这些抽象的物理理论知识生硬的还原成现实生活中不太客观的背景、现象;而物理学家在发现和探索这些现象时所做的却是一个相反的过程:在探索真实自然现象的时候,经过抽象、概括,从中发现并归纳出物理概念和规律。
  例如苏科版高中物理教材观察思考和讨论交流栏目的物理问题,就可以通过物态模型展现,使物理问题回归具体客观原始问题,让学生去充分体验,从而便于找出问题的“解”。按辩证唯物论发展的观点来看,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飞跃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渐进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立马达到。所以只有改进物理知识表达方式,对苏科版高中物理教材的物理问题追溯到原始问题,并进行校本化的实体模型建构。使问题以形象直观的体验得出,引导学生探索、验证、巩固和拓展学习内容,增强学生对抽象内容的直观理解和对具体形象的内容从描述到抽象概括,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能。
  [HJ1。35mm]
  2。3 转变课程的实施方式,创设新型学习环境
  当问题回归到原始问题时,课程的实施方式应该随之转变,对应的课堂模式也应该像物理学家一样在发现和探索物理的原始问题。“填鸭、应试”的课堂教学只会让学生操练物理习题而不解决物理问题,进而影响学生的能力发展。所以课程的实施方式由固定式走向开放式教学模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物理的原始问题作为实验课题,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对实验进行深入研究,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活动的空间,由“要我做实验”变为“我要做实验”,使学生在探索实验课题活动中由被动变为主动。
  例如构建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实体的开放实验室为课程实施的基地的导学结合,四维互动开放式教学模式(图1)。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通过“开放性实验网上预约系统”预约实验课题,在“实验方案可行性论坛”设计实验方案;管理系统安排实体的实验室开放的时间、实验一次可容纳的人数、实验所在房间、指导教师姓名;实验中的问题、现象通过及时BBS系统网络上传图文报告,由全体参加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教师组成“指导教师组”会及时答疑,使导学结合更完善,更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由于这种四维互动开放式的教学体系打破了传统的班级概念,指导教师组会更全面、更客观的指导、评价每个实验和每个学生的课内实验报告情况。基于网络开放、及时记录的优势,指导教师组对完成好的、有独到见解的学生给予适当加分,不认真的学生适当减分,更能体现对学生评价的公正。
  [TP12GW45。TIF,BP#]
  2。4 构建多元化的开放性实验室,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
  苏科版高中物理教材中已经把很多验证性实验设计成探究型创意性实验。例如交变电流的引入是观察思考手摇发电机的中的电流表的指针如何摆动?同时针对苏科版教材中创意设计题型的增加,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因地制宜地创意设计新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并注意就实验的各环节,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广开思路,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所以可以对现有仪器材料以及过时的仪器材料进行改造,优化组合,构建多元化的开放性实验室。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现有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器材,充分挖掘其实验功能,做到一物多用。倡导利用日常生活中器具来做实验,开发自制教具和低成本实验器材,有些创意新颖或制作精巧的自制教具和实验可以作为学校的常规仪器和实验保留下来,并设计这种教具的探究实验课题,如自制风力发电机模型、自制力学合成分解器等。因此我们创建自制模型实验室,鼓励师生开动动脑筋,想办法,创新设计思想和开拓物理探究实验资源;使学生能够在设计实验中加强对抽象知识物化模型建构,在制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不断的探索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了广大师生的创造热情。   也可以将数字化探究与传统实验课程整合,如传感器的实时数据采集能精确、实时地测量并记录物理信息数据,可将抽象的过程具体化,微观的现象直观化,暂态的过程凝固化,定性研究定量化,使学习者能看见原本使用传统仪器“看不见”,能抓住原来抓不住的现象,变“不可见”为“可见”,由“抓不住”到“抓得住”,将 “不好做的”转变为“好做的”。如将传感器应用到平抛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
  构建多元化的开放性实验室主要以学生为主体,课内外结合,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所用可以因地制宜建立和发展多种形式的校外物理实践基地,保障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在实践中得到全面考核和自我检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达到改进、完善、充实、提高实践教育环节的目标;加强实践教学和训练, 促进教学、科研、生产的三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苏科版高中物理教材校本化的启示
  3。1 有助于提高学生以自主探究能力为核心的科学素养
  当前江苏的课程改革以课程基地为平台,深化推进教育文化形态的江苏特色的校本化。力求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被动的地位,还学生以生动活泼的天性,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拥有主动发展的权力,获得主动发展的机会。因而创建网络环境下开放性物理实验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开放多元的环境中学会自主科学探究,逐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通过自制创设的实验项目,学生更具有主动性,可以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兴趣,形成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直至内化成振兴中华、服务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3。2 有助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通过苏科版高中物理教材的校本化的建设,采用物理建模的方法对物理的学习和研究起到了简化和纯化的作用,增强学生对抽象教学内容的形象理解和现实感悟,加强学生对实验课程的体验和感知。在实践应用中巩固所学知识、增强技能;在实际动手中提高发现探究、创新能力,逐步养成勤于动手、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基于网络互联互通的开放、灵活的管理制度,保证学生甚至可以在节假日到学校做实验,满足拔尖学生探究欲望和心理需要,从而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3。3 有助于物理实验教学多元体系的构建
  以网络为平台,构建多元化实验教学模式。既能完善适应不同学生的各类实验室体系建设,形成科学合理的分层教学;促进苏科版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还能促进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和评价的深入开展,对于中学物理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将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3。4 有助于物理教师队伍水平的整体提高
  苏科版高中物理教材的校本化的建设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过程,也是教师展示才能和创造的空间的过程,更是教师丰富自己才华和提高技能的过程。我们将教研组织建设在基地、教研活动开展在基地、成果应用在基地,大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以名师支撑基地,以基地成长教师,以教师发展学生。进一步挖掘名师蕴含的潜在资源,提升名师的影响力,逐步培养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梯队,创立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机制,搭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平台,形成物理教育教学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师队伍。
其他文献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成为学生能力培养的核心,常规的思维方式并不能有效地解决一切问题,甚至有可能会成为解决问题的障碍,使得思维陷入“沙漠化”,影响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所以在“沙漠化”的思维中培育“绿洲”,是新课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要想出现“绿洲”,对应就要有“绿色思维”.以下以物理学科为例进行说明.  1培养绿色形象思维——打通理解的瓶颈  形象思维是跟逻辑思维相对应而言的,
高中物理在高中课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对学生决胜高考至关重要。由于高考不同于以往的普通考试,作为一场重要的选拔性考试,命题者在进行题目的命制时必须考虑到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分开来。而物理作为一门对学生思维能力考查十分全面的科目,自然而然担当起划分学生等级的重要使命。物理学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然而物理学的抽象性和枯燥性又使其作为阻碍学子进步的拦路虎。鉴于物理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高中物理教师应当有责任而且
江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宏伟目标.加速江西崛起,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这就要求加快构筑人才高地.而加快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对于培养高素质人
按照新课程标准对《弹力、弹簧测力计》的教学要求,笔者采用了实验法、分析归纳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学生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讨论、交流,顺利地完成了此课的教学任务.学生理解了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也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当时,对于这堂课的教学笔者感到很满意.不曾想,在使用新教材配套练习册(注:九年级物理[上]人教版,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教育出版社)的对
1 前概念对建构科学概念的负作用  1。1 什么是前概念?  学生在幼年时期,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他可能自发地产生了“玻璃珠比树叶下落的快”、“小车没人推就会停下来”这样的感性认识。我们就把在教师进行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持有的非本质的感性认识,称为教学前概念,简称为前概念。  1。2 “前概念”是力学中的特有现象吗?  通过我列举的两个例子,可能有人会认为前概念仅仅是力学中的特有现象,事实就是这样吗?
就物理学科的特点而言,它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既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客观规律提供事实依据,又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就初中学生特点而言,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勇于探索、求知欲和好奇心强,具有很强的创新潜能.因此物理实验教学应成为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一块不可多得的主阵地.下面是本人在近几年初中物理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综合了实验原理、设计思想和方法、实验操作和观察、数据分析处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在教师的适度引导下,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但构建了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学校的生源比较差,所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比较差.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经过长期的探索,终于找到了探究实验课的学习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1改进物
前不久,笔者参加了由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物理探究教学技术”培训,其中第一模块是教育实践与考察,当时有两位教师选择了同一课题作教学观摩与研究,笔者有幸观摩了他们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两节课都有很多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而这些不足也正代表了当前中学物理科学探究式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结合此次观摩活动中教学的几个设计环节,对目前物理科学探究中教师的“引导”作出分析与思考,与同行交流.
提到物理课堂备课,恐怕任何一个物理教师都不会感到陌生.大家都知道物理课堂备课要做到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等,笔者认为仅做到这些还是不够的.物理课堂备课除了要完成以上常规任务以外,更要注重备练习,要在备练习上多下一番功夫,要注重加强物理课堂备课与课后练习的有效链接.  以往我们的物理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悉心研读了教材,精心准备了教法.课堂授课时妙语连珠,口吐莲花.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