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理论”在物理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25912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物理在高中课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对学生决胜高考至关重要。由于高考不同于以往的普通考试,作为一场重要的选拔性考试,命题者在进行题目的命制时必须考虑到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分开来。而物理作为一门对学生思维能力考查十分全面的科目,自然而然担当起划分学生等级的重要使命。物理学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然而物理学的抽象性和枯燥性又使其作为阻碍学子进步的拦路虎。鉴于物理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高中物理教师应当有责任而且更应当有能力通过多种方式恰当地引导学生进行高中物理学的学习。建构理论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学习,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将客观世界的具体事物构建为自己主观世界的知识和概念,使得客观存在的事物与学生的主观感受有效的整合。
  1 情境中建构,激发兴趣
  兴趣的对学生学好物理来说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兴趣是学好物理最好的催化剂。研究表明,许多高中生之所以学不好物理,是因为他们厌恶记忆单调枯燥的物理定律,因此不能将物理原理与实际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究其原因,是由于授课教师在进行物理课程讲述时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导致他们的学习动力不足。如此反复的恶性循环,常常造成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恐惧感”与日俱增。因此,授课教师帮助学生将物理定律巧妙应用于生活情境无疑可以增加物理学习的实用性,增加物理学习的趣味性,对学生快速成长大有裨益。
  例如,教师在进行选修3-1(修订)第一章的《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课程讲述时,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在课堂中构建出物理情境,使他们在学习物理现象的同时掌握现象背后的物理学本质。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在学习该章节的内容时,授课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作为切入点,以此开启学生对章节内容的探索之路。每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当冬夜睡觉脱衣服的时候,往往听到“霹雳啪啦”的声响,仔细观察时可见到小火花;干燥的环境中我们触摸铁门把手时,经常会被“电”到……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现象其实蕴含着丰富的物理学原理。授课教师在进行课程讲述时,可以首先以这些生活中的实例作为开场白,逐步引导着学生探索讲这些现象的本质。建构理论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通过对生活情境的构建,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站在思考者的角度对物理现象进行透彻深入地思考。随后,授课老师可以将物理课堂中的相关章节内容引入课堂中。老师可以拿出实验道具:毛皮、橡胶棒、玻璃、丝绸、验电器。首先将验电器接地,然后将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反复摩擦数次,摩擦了的玻璃棒即带了一定数量的正电荷。为了检验玻璃棒是否带电荷,可以将玻璃棒接触验电器。此时,学生会发现验电器的下端的两指针逐渐张开。此时,将毛皮与橡胶棒进行摩擦,同理与验电器接触。此时,学生会发现验电器指针下端张开的角度会逐渐变小,随后又逐渐变大。
  通过授课教师对学生进行地逐步引导,学生将客观存在的物理现象构建为自己主观世界的知识和概念,使得客观存在的事物与学生的主观感受进行了有效整合。对电荷这一基本概念的理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这也就同时解释了我们在生活中脱毛衣时遇到的“静电现象”和用手开门把手时 “触电” 的原因了。所谓电荷,即带正负电的基本粒子。我们将带正电的粒子称作为正电荷,用符号“ ”表示;同理,我们将带负电的粒子叫负电荷,用符号为“﹣”表示。正负电荷相互抵消,就解释了验电器偏转角度先小后大的原因。如此,物理现象的表象和本质都显而易见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必然可以激发学生不懈探索的热情。
  2 讨论中建构,展开想象
  进行物理交流和讨论,是指物理研究者和学习者针对特定的物理问题,由相关专业的研究者、学习者参加,为了交流相关知识、经验、成果,共同分享学习心得而进行的物理模型的研究和谈论。通常采用座谈、讨论、演讲、展示、实验、发表成果等方式进行。授课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物理重、难点知识的讨论,有助于帮助学生强化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学生由此可以在讨论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同时,学生可以借助这个平台与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将别人的想法和自己的理解巧妙地结合起来,展开想象,放飞梦想。学生反复地对相关物理学知识进行交流与思考,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他们的创新能力也切实得到了提升。
  例如,在学习必修二的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时,授课教师可以以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过山车为例,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物理学知识的讨论,帮助他们通过讨论建构物理模型,实现抽象物理原理与实际应用的巧妙衔接。授课教师在进行该章节知识点的讲述时,可以从实例着手,让学生将生活现象作为物理学研究的起点,并逐步探寻现象背后蕴含的物理学本质:E机=Ep Ek。过山车由顶端向下行驶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增快,到底部时速度最大。因此,有些同学会指出,以地面为参照物,过山车在向下行驶的过程中过山车的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动能增加。因此该过程遵循机械能守恒定律,过山车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它的动能。讨论中,针对该同学的观点,其他同学可能提出一些异议。有的同学指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为:物体在只受到重力或弹力对物体做功,而不受其他外力的作用,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会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进一步探究时发现:第一位同学关于过山车机械能守恒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该过程未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过山车在行驶过程中的摩擦产生的热能是不可被忽略的。
  古语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一点在学生的物理学习中尤其适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进行物理问题的讨论无疑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快速进步。而且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更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发散性思维能力,对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不可或缺。
  3 实践中建构,形成知网
  我们在强调理论知识重要性的同时也要牢记实践的意义,学习物理理论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将理论应用于社会实践中,便利我们的生活。我们不仅要掌握物理规律,并且要将规律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掌握规律的目的在于应用规律。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与现象背后中蕴含的物理本质巧妙地进行建构,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网,帮助学生从实践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理解。
  例如,授课教师在进行选修2-1,第一章《电场、直流电路》的第四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讲述时,应当注重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该章节的内容,我们可知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表达式为I=[SX(]E[]R r[SX)],其中I表示电路中电流,E表示电动势,R表示外总电阻,r表示电池内阻。在学习该章节的 相关内容时,老师应当引导学生用抽象的欧姆定律将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灯泡电流随灯泡温度变化的情况解释清楚。灯泡温度增加,电阻增大,即R增加,其他条件不变时,总电流I呈减小趋势。
  实践是检验课堂中所学习理论正确与否的金标准,授课教师通过对相关内容的深入剖析,必然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体系在实践中进行建构,形成知识体系和知识网络,促进学生的快速全面进步。
  物理教师应当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在课堂中将枯燥乏味的物理学知识点变得更加形象生动。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积极探寻出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帮助学生将课本上抽象晦涩的物理定律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物理学习不再是单纯地记忆物理概念和公式,而是将物理学理论与生活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将物理作为解释自然现象、便利生活的一种工具,由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物理学习的枯燥性。通过实验探究,建构理论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能帮助学生从根本上转变对物理学习的认识。正是因为建构理论有这一系列固有的属性优势,更使得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地位不可替代。
其他文献
绿色的春天  一声春雷把熟睡的大地母亲唤醒了,大地母亲让春风带来一个消息,让大家都起来。  吸吮了一个冬天雪水的泥土听到来了消息,立刻让营养送到自己身体的每一棵植物的
类比方法是科学家最常用的方法,也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要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类比法,有利于引导学生辨别事物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本文从建构主义的角度,谈谈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类比教学法的体会与思考.  1类比推理和类比教学法  1.1类比推理的概念  所谓类比推理就是指从两个或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关系出发,根据对其中一方的特征和规律的认识来猜测另一方的特征或规律.由于
课堂教学中老师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思想、掌握技能、理解学科思维方法与表达方式时,也就是在教他们如何学习.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
本文通过研究实施高中物理实践性教学,探索诱发“冲突点”、透视“聚焦点”、发掘“延伸点”、紧跟“前瞻点”、调整“重心点”等路径,以实现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优秀品质和提升精神面貌等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1 高中物理实践性教学的实施动因  1。1 物理实践性教学模式特点  所谓物理实践性教学,指打破知识本位、学科本位,将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与生活、社会、实验、科技等实际情境相衔接的教
“有效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是否有效,特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而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更强调初中物理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本文以《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以下简称《测量》)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采用情景体验式、自主建构式、合作互动式、评估
1 引言  高中物理讲评课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很好地抓住这一环节,才能让学生对物理知识、物理方法与物理思想形成一个系统、深刻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因此高中物理讲评课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不少教师认为讲评课难上,教学效果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讲评不及时,课前准备不充分,就题讲题,平均用力,没有重点,只讲答案;二是讲考试中存在问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一些不易观察、有危险性、无法或没有条件实现的实验,对学生来说,难于理解,也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难点.而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有效地突破这些难点,顺利解决教学难点问题.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1.一些实验因具有危害性或无法在课堂演示,学生因受认知水平、生活环境及知识上的不足,很难想象出物理过程.比如:日食、月食的成因;电源短路;人身触电;噪声污
1 引言  物理实验教学是中学物理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的重要实践,在整个物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多以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模式呈现,即以授课为基础,以教师为中心,验证性实验课为主的教学方式。在实验之前准备好既定仪器,教师先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与实验过程,学生再按部就班完成实验内容。LBL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创造力与个性的发
教育生态学认为,教学是一个生态系统,学生、教师、环境、资源、手段、方法等各要素相互作用,各环之间有“整体关联性”,各显其用,各彰其能,共存共荣,通过自主、建构、合作、应用等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合力,进而各教育生态因子之间实现有机组合与协调运动,保持一种“动态平衡”,产生质疑探究、互相激发、共同参与的浓郁学习氛围,不知不觉中师生和谐共振,实现共同发展、和谐发展与持续发展的课堂追求。生态化教学观关注师生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成为学生能力培养的核心,常规的思维方式并不能有效地解决一切问题,甚至有可能会成为解决问题的障碍,使得思维陷入“沙漠化”,影响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所以在“沙漠化”的思维中培育“绿洲”,是新课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要想出现“绿洲”,对应就要有“绿色思维”.以下以物理学科为例进行说明.  1培养绿色形象思维——打通理解的瓶颈  形象思维是跟逻辑思维相对应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