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百年情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h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泠桥边。一个传奇。那是南齐歌妓苏小小的家。“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时隔千年,似乎仍能听到油壁车青骢马压过白堤的声音。
  孤山上。一段佳话。那是北宋诗人林和靖的家。隐山居三十载,以梅为妻,养鹤当子,留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咏梅绝句。
  过西泠桥不远,至孤山南麓,那是文人墨客钟情的家——西泠印社。穿过一扇月洞门,入内却是庭院深深。五亩坡地,依山傍水,清泉拙石茂林修竹,花木扶疏。方寸之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摩崖石刻星罗棋布,楹联匾额辞采丰茂。过竹阁,绕柏堂,踏鸿雪径,沿石径而上便有东汉三老石碑,华严经塔,在这“湖山最胜处”感人至深的竟是这翰墨馥郁,气度高华。
  无疑,西泠印社是座精巧别致的江南园林,但它更是一座令后人凝视静气、无限敬仰的巍巍丰碑。为了能更好地了解它的历史,我不得不静下心来重读历史。印学,简单点说,就是一门篆刻艺术,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始于先秦,盛子秦汉,明清以后流派纷呈,皖、浙两派独领风骚。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浙派金石书画家丁仁、王提、叶铭、吴隐等四人在孤山探讨印学、研求篆刻,他们缘于对印学的热爱,商定买地建房,修契立约,以“何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创建印社,人以印集,社以地名,故名西泠。此后十年,创始人共同构建了西泠印社可能有的规模、格局与基本内涵,他们筚路蓝缕、辛苦经营,辑集印谱甚多,有《西泠八家印选》、《泉唐丁氏八家印谱》、《铁花印集》、《钱胡两家印辑》、《宾虹藏印》等等。不过,这十年西泠印社始终没有社长,四位创始人都甘愿为印社鞠躬尽瘁,却都不肯居先,谦避逊让。在他们心里,印社之长,并不是懂印即可,他必须是一位文化名人、学术或艺术大师。
  历史证实了他们的远见。西泠印社经历了百年的风雨,岁月却带不走前后五位社长的风采。1913年,众望所归的吴昌硕担任了西泠印社的首任社长。这是一个书、画、印均首屈一指的文化巨匠。他的绘画博取徐渭、八大、石涛诸家之长,兼取篆、隶、狂草笔意入画;他的书法临石鼓文,参以两周金文及秦代石刻,凝炼道劲,貌拙气酣,极富金石气息;他的篆刻开宗立派,立千年以来未有之雄强大气。原本篆刻只是“一技”。与书画相比,缺乏介入文化的能力,但在吴昌硕巨大的影响力下。海内外印人云起景从,入社者均为精擅篆刻、书画、鉴赏、考古、文字等专家,西泠印社从此走向了世界。
  吴昌硕和东汉三老石碑还有一段不能不提的佳话呢。1927年秋,有外国人欲以重金购取“汉三老碑”并出运国外,徒陈氏意已应允。眼看国宝就要外流域外,消息传来,吴昌硕、丁辅之先生等都很焦急,他们紧急动员。发起一场募赎“汉三老碑”的活动。为了筹款,吴昌硕、倪墨耕、何诗孙、陆廉夫等各捐献书画印谱十件。古画三十件,举行义卖。最后集六十余人之力,以八千元重金将“汉三老碑”赎回。隔年运至杭州后,大家又凑钱为石碑建石房,连同社藏北魏、元至明墓志石刻等,井摹刻宋拓先秦石鼓十枚。一并筑石室永久保存。吴昌硕社长还专门写了《汉三老石室记》,以志其事。如今,当我透过铁栏杆,望里面几截看似普通的断碑时。似乎领会到一种感人至深的西泠精神。
  三四十年代,中国正处于多事之秋。西泠印社如一艘小船在惊涛骇浪中摇摇摆摆地前进。“中国金石学第一人”马衡担任了第二任社长。他本是故宫博物院院长,坐阵北京,遥指杭州,其实更具有象征的意味,他提升了西泠印社“保存金石”的含金量。在西泠印社60岁的时候,书法家张宗祥挑起了第三任社长的重担。建国后,由子老一辈篆刻家的相继去世,印社并不景气,但随着潘天寿、陈伯衡、沙孟海等人的加入,西泠印社重新焕发勃勃生机。沙孟海是在他23岁那年在上海拜识吴昌硕的,吴的慧眼识珠从此确立了沙孟海今后在书法、篆刻界的地位。他的篆刻艺术不为师门所圃。似安详闲静,实为生机盎然,作为印学界的一代宗师,沙孟海出任第四任社长当之无愧。
  在西泠,我们可以看见一千巨大的汉白玉中国印,上书——中国印学博物馆。这是几代西泠人的梦想,而这梦想的实现者就是第五任社长赵朴初。对于他,我们或许不陌生,他是一代佛学宗师。也是一代书法家。虽然他并不是以篆刻闻名于世,但因为他的加入,西泠印社迎来了又一次辉煌。现在的社长是书法界的领袖、中央文史馆馆长启功先生。他的出任,再次证明西泠印社在中国文化界中的地位,研究印学,却不拘囿在印学。
  就是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时节,西泠印社的第101个春天翩然而至,2004甲申春季雅集在这里正式举行。一时间,群贤毕至,谈艺论印,共话春天。或许在某一天,你也会来这里,看看东汉三老石碑,听听西泠百年的历史,想想那些结社于西泠的先人,也许你的耳畔会像我一样不断累绕那句诗——“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其他文献
走进那片古宅,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那片古宅像一位天真的少女,在我的思绪甲久久不能离去。  见到那片古宅,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2004年8月,我与同事小廖赴赣南考察脐橙生产,返回寸取道井冈山住了一个晚上。下井冈山后,我们经泰和直奔赴南昌的高速公路。车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驶约一个多小时之后,便穿行在一条河谷之中。  河谷中的稻田在车窗外闪现,我们的视线越来越开阔。突然,小寥惊喜地对我说:“快
期刊
河北,简称“冀”,有“燕赵”之称,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河北内环京津,东临渤海,巍巍燕山、太行山环抱沃土,自然风光如诗如画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文物古迹,绚丽的民间艺术,丰富的旅游资源。河北不仅人杰地灵,而且物华天宝,许多土特产品和风味小吃享誉中华……    2005年3月16至17日,河北省邯郸市举办了“红色之旅涉县行——当一天八路军”活动首发仪式。活动之余,本刊记者就河北省“红色旅游”话
期刊
客家是中国在长期历史中形成的汉民族内一个特别的族群。中国历史上有几次大的战乱的年代,造成人民的大迁徙。其中最重要的有三次;一次是在晋末继“八王之乱”、“永嘉之乱”而有“五胡乱华”,中原一带战火饥荒煎避之下,一大批人民南迁。第二次是唐末黄巢起义之后,唐王朝统治崩溃,中原复成争乱之地,史称五代十国,这时又有一批中原人民南迁。第三次是宋室南渡,中原为少数民族占据,其间灾荒兵火又迫使一部分人民南迁。累次大
期刊
新米饭先喂狗    每年农历的九月,在秋谷登场之后,居住在山村的纳西族群众喜气洋洋欢度“吃新米节”。过节的具体日期,按传统的风俗习惯,由各户自己择定,最好是选择月中属鼠的那一天。因为属鼠在纳西族称为“富库”。“富”与汉族的“富”字同音,所以纳西人视这天为吉日。在富库这天欢度“吃新米节”,来年一定会丰衣足食,吉祥富裕;反之则不利。最忌讳在属鸡的那天过节,原因是,鸡边扒边吃,扒光吃光,最不吉利。  “
期刊
今年,全国将重点发展红色旅游,到2007年要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使其成为主题鲜明、交通便利、服务配套、吸引力强、在圈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旅游目的地。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京津冀红色旅游区”就位列其中。昨日从有关部门获悉,天津市正式推出了以“重温革命历史、重走胜利之路”为主题的9条红色旅游路线,从现在起,天津市民可以率先踏着红色的足迹,重温革命历史了。  天津市此次推出的9条红色旅游路线,
期刊
旅游包登山包亦可称其为野营背包。早期这类背包专为登山而设计。由于它结构合理,装物方便,背着舒适轻松,利于长途跋涉而受到许多人的喜爱。现在从事户外活动的人基本部选此类背包装载物品。运动手表SUUNTO多功能探险手表是可靠的高精密的电子仪器,是为探险与户外运动设计的。多用小刀现代制造的多功能组合刀材质、品质优良。滑翔伞主要由上下两片伞衣,中间用类似飞机机翼剖面形状的翼形隔间相连接。另外还有吊绳、操纵绳
期刊
北京人    长城脚下,红叶如火。  男孩满脸堆笑地对女孩说:“亲爱的,那什么我特爱你,我们十一结婚行不?”  女孩红着脸羞答答地说:“行。你看旅行结婚行不?也就包个专机,像美国总统出访那样,嘻嘻……”  吓坏了的男孩晕倒在地……    上海人    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下,男青年小声嘀咕说:“阿拉爱侬,侬晓得哇?”  女青年正吃着冰淇淋,奇怪地望着男友说:“憨多拉(傻)!阿拉最喜欢5克拉的钻戒啊
期刊
北碚金果园生态旅游区位于缙云山麓,嘉陵江畔,与著名风景区北温泉毗邻,距重庆市中心50公里,与渝合高速公路开口处相隔5公里,总占地面积1385亩,其中果园面积900亩,是重庆市唯一的荣获国家AA级景区认证的农业生态观光园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和青少年绿色教育基地。  园区千亩果林,四季鸟语花香,山间湖光潭影,层峦迭翠,幽深迷人。  金果园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色和精心培育的千亩果园,以四季花果为主
期刊
针对中部地区没有一个省份进入旅游强省行列,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人数排名一直徘徊在全国第15位至20位之间的问题,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的部分政协委员认为,旅游业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中部省份应该抓住中部崛起这一历史机遇,真正使旅游业成为龙头产业,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使中部地区形成第一、二、三产业良性互动、互相促进的产业格局,使旅游业成为中部崛起的支柱产业。  应从国家层面对中部旅游业进行系
期刊
一座古庙正在修缮,人们竟然在26米高的金顶内,发现了一本经过层层包裹的无字书,它纸张完整、颜色鲜艳,究竟是古人遗落,还是现代人后来放上去的?许多谜团困扰着人们,这本无字书到底想告诉世人一个什么秘密?  作为全国最早的妈祖庙之一,有着 600多年历史的天后宫,是天津市的一个重要景点。工作人员正在加班加点地对天后宫进行着修缮,接下来的工作是要给金顶重新镏金,他们小心翼翼地把其中一个金顶从26米高的幡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