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寒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angna98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画家韩朝在新浪博客上有一个很诗意的名字——“老寒”,这个名字,透着老道、幽寂、孤寒、清旷的意蕴,如虚室生白,若老衲入定——那宋人的山水,其实有这种老意和寒意。老寒的畫,亦承接宋元,融洽当下语境。有了如此的经纬坐标,老寒画画,画的却是他自己。
  老寒的画中常常无人,只是一派寂寥山水。如是在午后,如是一个人,如心情寂寥——此时,看老寒的画是可以让人落泪的。怎么可以这样孤绝?连时间都凝固了,大团大团的在山水周围,形成绝对的陡峭和幽静的境地。太寂了,太静了,他的《山水日记》《大风景》系列,看得人心里有一种逼仄的心悸,而画出这样的寂静是多么难得。
  那画里分明又有陡峭,又有深渊——文似看山不喜平,那藏龙卧虎的一笔笔,可以让观者的心突然一紧,又一紧——有一次我呆呆地看他的画,忽然非常难过。这得多寂寞的人才画得出这样冷峻的山水。几乎没有一点人间烟火气,可是,非常好。有的时候,我们要的恰是这种与世隔绝,恰是这种高不可攀的寂寞。太多的热闹会让我们茫然,会让灵魂流离失所,会让皈依之路变得迷雾重重。


  不安靜的画家,哪一笔都浮躁,他试图画出安静,可是他画不出——因为人内心的张狂和外在的浮夸。可是,老寒是安静的,他怀揣与天地精神独往来的念想,将自我安顿在林泉山川之中。他的画,静得可以听得见空气的流动,那远山青,那远山淡,所有的风景暗合了老寒的心——他试图躲在世外,可是,世外没有桃源。少了人间烟火气的山水,是经历的岁月之黄和时光淬染的,能够让人一同沉醉在画家营构的桃花源里。一片静谧之后,细心揣摩,觉得那画里有人间情意,可亲,可怀。
  那放纵的孤独在老寒笔下独自的绽放着——水墨知人意,中国的山水画家,怀着谦卑的心在画着他们的内心。老寒自不例外。那山山水水里,全是他的放纵,又全是他的收敛。他把内心的激越与平和、坚韧与温情、生拙与沉稳都化作了可以触摸的笔墨意趣和山水精魂。
  “心迹画”是“不似之似”的张力,也是“不慢之慢”的精神。在猛一惊醒里,可以看得到老寒的心迹。他希望被人读懂,但是你不懂他的话,他照样一意孤行。
  看老寒的画久了,会觉得有一种醇厚与清新,这或许因为其中内蕴的传统精义与当代感受之巧妙融汇。有传统,才不失老道,有时代气息,才能生面别开。老寒执两用中,深层贯通。不像有些人画了一辈子,或者沉迷于华丽的颓迷和故作姿态,或者停留在老套的程式而无病呻吟。老寒都没有。有时他用笔那么沉静,像怕惊动了谁。有时他也用迅疾的笔锋和深重的墨色,表达内心的浪漫与不羁。老寒的画有些固定的稳妥,在那稳妥里似乎藏匿着一场心灵的突围。老寒总是不断超越自己的此在,他徜徉在自我导演的那场战争里,他的山水也不断焕发出新的神采和境界。
  老寒“宅心仁厚”。这四个字不能随便用。可用在老寒身上恰如其分——恰是敦厚仁爱搭救了他。老寒儒道互参,一面执着于山水画艺术的探究与进取,一面将世俗纷扰和繁杂抛到脑后,返回到中国文人山水的最初,画心,谋心,写胸中丘壑……他渐渐往后退,所以,在他的画里,苍茫而不失雅致、清新和隽永,可以看得见古人,可以照得见自己。这是只有修炼内心的人才能达到的境界。
  我来中国戏曲学院教学后,和老寒一起去中国美术馆看展览。谈起画,老寒总是兴致勃勃,指点江山。他性情中激扬慷慨的一面与他平素的沉静平和构成某种有趣的对照。我与老寒都是河北人。说到底,一个地方的山川与河流是构成人元气的一部分——老寒画中的苍茫之气,其实也是燕赵之气,多少有些悲怆、有些刚烈。
  落雪的冬天,可以和这个叫老寒的朋友就一壶清茶,看看画,听听戏,聊一些闲情逸致的话题。那话题里定然有古今文人墨客的心思纵横,也定然有中外文化的相互映照与交融。一个真正好的画家,画的一定是内心——那无限张力的内心,幽思重重。有多么醇厚,就有多么清新。老寒知道,知道了,笔下就有了神采,笔下有了神采,那画,便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老寒,已臻于此境。
  盼望着有一天,他画到另一境界,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那不仅是人之最高境界,也是画之最高境界。
  老寒一定能。
其他文献
中国众多皇帝中,89岁的乾隆爷堪称是“长寿帝”。乾隆晚年,英国使者马嘎尔尼拜见乾隆时,曾用诗赞叹当时83岁乾隆极佳的身体状态。“观其风神,年虽83岁,望之如六十许人,精神矍铄,可以凌驾少年。”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耳聪目明、面色红润,腿脚灵便、精神矍铄、胃口好。”他的养生秘诀,除了旅游、锻炼、饮食、进补、喝茶外,还有“导引术”。  “导引术”就是在平静的状态下,集中意念运用动作引领身体运动的同时,使经
期刊
九月。寒露。  寒露这天,太阳运行到黄经195°,北斗星斗柄指向戊的位置,也就是西北方。气温更低,露水也更清冷、凝重。  寒露时,粮食基本收割完毕。“寒露到立冬,翻地冻死虫。”接下来要深翻土地,翻好地后再把秸秆翻入土中,沤成肥料。“寒露一到百草枯,薯类收藏莫迟误。”土豆刨完,大白菜已成熟、抱心,农人将它们收割成堆,入窖冬藏。  寒露之三候,美不胜收  初候:鸿雁来宾。白露时,鸿雁的先行者们已到南方
期刊
我没学过拓片,都是自己悟的。我上小学的时候,我们这里的地里就能捡瓦当了。小的时候不知道收藏,也不懂收藏,就是知道捡到瓦片能卖钱,一块能卖两三元,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能买很多东西,因此就开始喜欢这个。后来,在我舅舅家见到一张拓片,很惊讶一件瓦当还能做这种东西!回来后就自己琢磨怎么做。我问过我舅,我舅说不知道怎么弄的,这是姥爷留下的。我对我姥爷是没有印象的,连我妈都对我姥爷没印象,因为在我妈很小的时候,
期刊
古诗中写道:“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轻轻一叶舟,荡入荷花里。不见采莲人,但闻花中语”。这些都是江南采莲的情景,真的有自然的天趣。  其实,古诗中的“采莲”就是采撷莲子。  荷中荡舟、花间采莲、掬水闻香,成为诗里画中人,这样的境界真的令人无限向往。  品尝莲子的味道和采莲一样,也是颇有情趣的。  莲子是一种美食。新鲜的莲子可以直接食用,入口只觉生嫩清爽,若是心急贪食
期刊
2015年的初秋,热爱并从事植物染色的刘臻,同先生一起,将染织工作室迁址到北京怀柔的山里。这个改变让他们夫妇俩既兴奋又亲切,因为小时候他们都有生活在山区的经验,所以有一种回归的感觉。  在臻的眼里,草木有情,草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村子里、山坡上到处是他们认识或者不认识的植物。初秋时节,正赶上采摘栗子,他们像俩个孩子,兴奋地拾捡落在地上的果实、枝叶……捡回去的栗子与栗子皮,还有一些不认识的野花。
期刊
滇红工夫  滇红工夫,产于云南南部与西南部的临沧、保山、凤庆、西双版纳、德宏等地,为我国工夫红茶新葩。滇红工艺于1939年试制成功,首批红茶销往伦敦,最高价为每磅500便士。后因战争而停产。50年代后,开始恢复,现在滇红工夫约占云南茶叶总产量的五分之一。  滇红工夫产区位于被称为“生物优生地带”,茶树高大,芽壮叶肥,白毫茂密。茶叶的多酚类化合物、生物碱等成分含量,居我国茶叶之首。  滇红工夫因采制
期刊
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与各自不同的世界,在冷雪的心里永远不变和存在的有六个字:好奇心、探知欲。  从小生活在工薪族的家庭,父母兄姐皆是在不错的单位工作。父母对于我,家庭中最小的女儿期许亦很传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建立一个温暖的家庭。  二十七岁之前的生活轨道,一直行走在父母希望的道路上。曾经稳定清闲的工作,让许多同龄人羡慕。作为一个女性工作单位,可以晚来早走,不耽误照顾家庭和孩子。可只有自己
期刊
舶来的节日,地道的情  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即是国际父亲节,它是美国多德夫人因感念照顾子女疲劳致死的父亲于20世纪初首创,从此流行在诸多国家。  很多节日如妇女節、劳动节、儿童节、母亲节等等,都是来自于西方,民风相互熏染,习俗颇多借鉴,因为有本土的需求和成活的土壤,也就慢慢有了落地的可能。节日的来源无关大雅,节日的庆祝方式也不甚相同,然而节日要表达的感情却是殊途同归。虽然是舶来的节日,但对父亲母
期刊
之前介绍过了“膏肓”,这回接着说说“脂肪”。古人对此有精确、细致的论述。  “脂”,和“油”“膏”“肓”含义一样。只不过长在飞禽身上的,或者长在有犄角动物身上的,古人称做“脂”;长在没犄角动物身上的叫做“膏”。《说文》:“戴角者脂,无角者膏。”《易·本命》:“有羽者脂。”比如牛羊的油一般叫“脂”,猪油古人称为“豚膏”。《周礼·考工记·梓人》:“宗庙之事,脂者、膏者以为牲。”其中脂者代表祭祀用的牛羊
期刊
《荀子》的折中趋势  在中国哲学的领域里,在公元前三世纪后半叶有一个强大的调和折中的趋势。杂家的主要著作《吕氏春秋》就是这时候编著的。但是这部著作虽然把其时的各家大都涉及了,偏偏没有对于折中主义自己的观念予以理论的根据。可是儒家、道家的著作家都提出了这样的理论,它表明两家尽管备有不同之处,然而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折中精神。  这些著作家都同意有一个唯一的绝对的真理,名叫“道”。各家大都有所见于“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