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以2001年到20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里所能查询到的有关外语教学中文化失语的学术论文为数据样本,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就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调查,指出此方面研究的特点和缺失,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中国文化失语 研究论文 统计 分析
一、引言
在外语学习中,目的语文化,尤其是西方国家历史地理、文化习俗、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文化背景知识大量出现在外语教材和课堂教学中;然而,在文化教学实践中,我们母语文化基本上是处于被忽略状态。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从总体上看呈现重目的语文化、轻母语文化的特点,师生双方多数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目的语文化输入上,对外国文化的了解日益增多,而同本族文化却渐行渐远,知之甚少,甚至在跨文化交际中当需要用外语介绍中国特色文化时就不知如何准确地用所学外语进行表达了,这就是“中国文化失语症”。从丛教授在2000年10月19日《光明日报》上发表了题为《“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的文章,对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输入几近空白所带来严重后果表示担忧。“中国文化失语症”在跨文化交际中屡屡发生,并因此而造成交际障碍,导致交际失败或低效。尤其在需要用外语对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文化进行输出时,其症状愈发突出。这无疑是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英美文化的学习而忽略了对中国文化的输入而造成的。许多外语教学研究者对中国文化失语开展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调研。我们统计分析了近十年的有关中国文化失语的论文,加以初步统计和分析。
二、数据采集与分析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中国文化失语”分别为主题词和关键词进行检索,以从2001—2010年为时间段,最终共检索到96篇,在检索出的论文中剔除与外语教学中文化失语研究无关的文章,共获得符合本文研究范畴的文章有83篇,其中期刊论文67篇,硕士论文14篇,博士论文1篇,会议论文1篇。统计显示,在2001年至2003年期间有关的研究论文数量不多,随着外语教学工作者与研究者对于外语学习中母语文化的重视,尤其从2006年以来,论文数量大幅度增加,研究角度也显现出多层次、多维度的特点。
论文主题的分类和研究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1.分析文化失语原因
此类论文共有45篇,占总数比例为54.2%。这些论文所分析出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三个方面:首先,片面理解跨文化交际。很多教师的教学目的仍然停留在单纯提高语言能力上,而不是从文化的角度去引导学生认识语言,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少人曲解了跨文化交际,以为有能力理解并吸收目的语文化就算是跨文化交际了,本族文化则被完全忽视。其次,片面理解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文化教学常常被外语教师理解为在教学中单纯地导入外国文化,甚至被更狭义地解读为西方文化的输入甚至仅仅是英美文化的输入,本土文化则处于可有可无的位置。在所有论文中,作者都认识到了我国外语教学无论从政策上还是实践上,都存在着重视目的语文化传授、轻视中华文化学习的倾向。外语教育所造成的文化输入失衡导致了使用外语对中华文化表达的能力严重不足。最后,片面理解母语与外语学习的关系。对学生来说,用母语讲解词汇和课文时,显然要自然得多,因为母语在翻译时通常比较明晰、简洁和熟悉。借用母语实施外语教学的方法并非过时,在外语教学中灵活和适当地利用母语,不仅不会阻碍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而且会增强其语言敏感和领悟能力,达到尽快掌握外语的目的,这是由人类语言的共同性决定的。
2.量性调查研究
此类论文共有9篇,占总数比例为10.8%。清华大学的张为民等(2002)对126名该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了使用英语转述中国特色文化话题的能力测试,内容包含中国食物、民俗和历史名胜古迹。结果表明,大多数受试者不能很好地用英语表达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在可以接受的表述中还有较大部分为解释性意译。刘世文于2002年对厦门集美大学英语系英语专业157名学生是否熟悉中国文化内容的英语表达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所有被试者的该项能力都相对较弱。朱肖一(2005)对浙江工商大学非英语专业的01、02级大学生和03级硕士研究生进行了一次相关调查,发现研究生用英语表达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正确率不高,而本科生的正确率则更低。姬京彤、宋莉对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能力进行了测试,发现参加测试的学生用英语表达英语文化的水平都低于表达英美文化的水平。余小华(2004)发现学生在上翻译课中碰到的难题与出现的问题一大半竟是在母语及其文化方面。这些研究最终都指向了以应试为中心,以英语国家文化为主的我国的英语教育。
3.探索解决方法
此类论文共有29篇,占总数比例为35%。总结论文中提出的解决方法大致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修改教学大纲,从宏观上指导教学人员从各个方面增加有关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份量,提高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使学习者在涉及本国文化表达时能够得到更多指导;调整课程设置,学校应该开设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课程,增加有关中国文化的选修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平台;增加教材中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针对学习者的目标,在多层次上将目的语文化与本土文化加以对比;改变传统外语教学观念,增加对母语文化的输出,课堂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目的语文化,而且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知识的能力;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的母语文化素质。
三、现有研究的缺失
综上所述,外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的研究已经有了快速发展,研究范围逐渐扩大,但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理论研究欠缺
在理論研究的宽度上和理论实践上,文化失语研究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归纳如下。
(1)外语教学中结合中国文化的成功案例总结较少,只谈失语与缺失,不利于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调整教学策略。(2)国内的理论研究主要参照我国外语教学实践进行研究,缺乏借鉴国外研究成果。(3)文化失语问题的探讨范围较为集中,但没有系统性。探讨较多的问题是文化失语的原因,解决的方法和策略,没有从文化学、语言学、社会学角度进一步探讨。(4)关于外语教学融入我国文化教学的评估体系研究较少,造成在办学实践中失去了重要的指导。
2.论文质量参差不齐
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到发表在CSSCI中文核心期刊上关于文化失语的论文数量上不多。CSSCI核心期刊上只检索到8篇此类文章。但是,可以看到国内教育研究者与管理者已经开始重视相关的理论研究。我国外语教学面临着教育全球化的时代背景,这必然会引发教学与社会需求之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和经验则显得十分必要,能为将来的外语教育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从论文类型上看,相关研究的交流和总结不够系统,缺乏国家相关部门重视与支持。在研究方法上,定性研究居多,定量研究与实验研究由于操作手段缺乏,导致许多研究没能提出具体解决策略。
四、结语
外语教学改革仍然处于大力发展阶段,因此,现阶段对现有外语教学中存在的文化失语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研究是有其必要性的。就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大学英语教学对我国文化的介绍和教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显然不利于新世纪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也同样应重视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的平衡,注重引导学生输入中国文化。让大学生们学习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是交际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这些目标的实现始终离不开理论支持,离不开对外语教学的研究和借鉴,这就要求相关研究有更多的投入。
参考文献:
[1]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1).
[2]刘世文.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调查及其启示[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29-32.
[3]张兰.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8):339-341.
[4]张为民,朱红梅.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增):34-39.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成果,项目编号:S070330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中国文化失语 研究论文 统计 分析
一、引言
在外语学习中,目的语文化,尤其是西方国家历史地理、文化习俗、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文化背景知识大量出现在外语教材和课堂教学中;然而,在文化教学实践中,我们母语文化基本上是处于被忽略状态。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从总体上看呈现重目的语文化、轻母语文化的特点,师生双方多数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目的语文化输入上,对外国文化的了解日益增多,而同本族文化却渐行渐远,知之甚少,甚至在跨文化交际中当需要用外语介绍中国特色文化时就不知如何准确地用所学外语进行表达了,这就是“中国文化失语症”。从丛教授在2000年10月19日《光明日报》上发表了题为《“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的文章,对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输入几近空白所带来严重后果表示担忧。“中国文化失语症”在跨文化交际中屡屡发生,并因此而造成交际障碍,导致交际失败或低效。尤其在需要用外语对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文化进行输出时,其症状愈发突出。这无疑是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英美文化的学习而忽略了对中国文化的输入而造成的。许多外语教学研究者对中国文化失语开展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调研。我们统计分析了近十年的有关中国文化失语的论文,加以初步统计和分析。
二、数据采集与分析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中国文化失语”分别为主题词和关键词进行检索,以从2001—2010年为时间段,最终共检索到96篇,在检索出的论文中剔除与外语教学中文化失语研究无关的文章,共获得符合本文研究范畴的文章有83篇,其中期刊论文67篇,硕士论文14篇,博士论文1篇,会议论文1篇。统计显示,在2001年至2003年期间有关的研究论文数量不多,随着外语教学工作者与研究者对于外语学习中母语文化的重视,尤其从2006年以来,论文数量大幅度增加,研究角度也显现出多层次、多维度的特点。
论文主题的分类和研究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1.分析文化失语原因
此类论文共有45篇,占总数比例为54.2%。这些论文所分析出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三个方面:首先,片面理解跨文化交际。很多教师的教学目的仍然停留在单纯提高语言能力上,而不是从文化的角度去引导学生认识语言,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少人曲解了跨文化交际,以为有能力理解并吸收目的语文化就算是跨文化交际了,本族文化则被完全忽视。其次,片面理解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文化教学常常被外语教师理解为在教学中单纯地导入外国文化,甚至被更狭义地解读为西方文化的输入甚至仅仅是英美文化的输入,本土文化则处于可有可无的位置。在所有论文中,作者都认识到了我国外语教学无论从政策上还是实践上,都存在着重视目的语文化传授、轻视中华文化学习的倾向。外语教育所造成的文化输入失衡导致了使用外语对中华文化表达的能力严重不足。最后,片面理解母语与外语学习的关系。对学生来说,用母语讲解词汇和课文时,显然要自然得多,因为母语在翻译时通常比较明晰、简洁和熟悉。借用母语实施外语教学的方法并非过时,在外语教学中灵活和适当地利用母语,不仅不会阻碍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而且会增强其语言敏感和领悟能力,达到尽快掌握外语的目的,这是由人类语言的共同性决定的。
2.量性调查研究
此类论文共有9篇,占总数比例为10.8%。清华大学的张为民等(2002)对126名该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了使用英语转述中国特色文化话题的能力测试,内容包含中国食物、民俗和历史名胜古迹。结果表明,大多数受试者不能很好地用英语表达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在可以接受的表述中还有较大部分为解释性意译。刘世文于2002年对厦门集美大学英语系英语专业157名学生是否熟悉中国文化内容的英语表达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所有被试者的该项能力都相对较弱。朱肖一(2005)对浙江工商大学非英语专业的01、02级大学生和03级硕士研究生进行了一次相关调查,发现研究生用英语表达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正确率不高,而本科生的正确率则更低。姬京彤、宋莉对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能力进行了测试,发现参加测试的学生用英语表达英语文化的水平都低于表达英美文化的水平。余小华(2004)发现学生在上翻译课中碰到的难题与出现的问题一大半竟是在母语及其文化方面。这些研究最终都指向了以应试为中心,以英语国家文化为主的我国的英语教育。
3.探索解决方法
此类论文共有29篇,占总数比例为35%。总结论文中提出的解决方法大致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修改教学大纲,从宏观上指导教学人员从各个方面增加有关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份量,提高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使学习者在涉及本国文化表达时能够得到更多指导;调整课程设置,学校应该开设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课程,增加有关中国文化的选修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平台;增加教材中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针对学习者的目标,在多层次上将目的语文化与本土文化加以对比;改变传统外语教学观念,增加对母语文化的输出,课堂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目的语文化,而且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知识的能力;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的母语文化素质。
三、现有研究的缺失
综上所述,外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的研究已经有了快速发展,研究范围逐渐扩大,但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理论研究欠缺
在理論研究的宽度上和理论实践上,文化失语研究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归纳如下。
(1)外语教学中结合中国文化的成功案例总结较少,只谈失语与缺失,不利于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调整教学策略。(2)国内的理论研究主要参照我国外语教学实践进行研究,缺乏借鉴国外研究成果。(3)文化失语问题的探讨范围较为集中,但没有系统性。探讨较多的问题是文化失语的原因,解决的方法和策略,没有从文化学、语言学、社会学角度进一步探讨。(4)关于外语教学融入我国文化教学的评估体系研究较少,造成在办学实践中失去了重要的指导。
2.论文质量参差不齐
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到发表在CSSCI中文核心期刊上关于文化失语的论文数量上不多。CSSCI核心期刊上只检索到8篇此类文章。但是,可以看到国内教育研究者与管理者已经开始重视相关的理论研究。我国外语教学面临着教育全球化的时代背景,这必然会引发教学与社会需求之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和经验则显得十分必要,能为将来的外语教育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从论文类型上看,相关研究的交流和总结不够系统,缺乏国家相关部门重视与支持。在研究方法上,定性研究居多,定量研究与实验研究由于操作手段缺乏,导致许多研究没能提出具体解决策略。
四、结语
外语教学改革仍然处于大力发展阶段,因此,现阶段对现有外语教学中存在的文化失语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研究是有其必要性的。就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大学英语教学对我国文化的介绍和教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显然不利于新世纪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也同样应重视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的平衡,注重引导学生输入中国文化。让大学生们学习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是交际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这些目标的实现始终离不开理论支持,离不开对外语教学的研究和借鉴,这就要求相关研究有更多的投入。
参考文献:
[1]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1).
[2]刘世文.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调查及其启示[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29-32.
[3]张兰.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8):339-341.
[4]张为民,朱红梅.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增):34-39.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成果,项目编号:S07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