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操作中感悟 在参与中建构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1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概念教学是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核心,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近年来,我对各年级的期中、期末考试卷进行分析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错误都落在概念上,特别是有些优等生在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填空时也出错,随着年级的升高,所学概念的增多,在概念处的错误比例也逐渐递增,可见学生对概念内涵的理解和把握不完善,灵活运用不够。并且在许多概念课的公开教学中,我发现老师在概念教学中孤立地讲授概念,过分注重概念的叙述,注重概念的应用,而不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都存在着教学环节设计不够巧妙,方法不够灵活或者重难点突破不透,将概念强加给学生的现象,导致概念教学的实效性不强。
  由此看来,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概念,突破概念教学的重难点,已成为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就以《分数的意义》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复习旧知,引入概念
  数学概念的引入,是学生能否学好概念的关键一步。引出新概念的过程,是揭示概念的发生和形成过程,而各个数学概念的发生形成过程又不尽相同,不同的概念引入的方法就不同。
  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采用复习旧知引入概念。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分数,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生:分数由分子、分母、分数线三部分组成。
  师:分数线表示什么?
  师(提示):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师:分子、分母分别表示什么?
  生:分母表示平均分得份数,分子表示取其中的几份。
  师:你能任意说一个分数,并说说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吗?
  生1: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5份,表示其中的3份就是这个物体。
  生2: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3份,表示其中的1份。
  ……
  师: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数的意义。
  通过复习切入新知,唤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找准学生的知识起点。
  二、动手操作,建构概念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书上的数学概念是平面的,现实却是丰富多彩的,照本宣科,简单学习自然无法让这些数学概念成为孩子们数学知识的坚固基石。如果我们能够让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平面的书本知识变得多维、立体,让学生的感觉和思维同步,相信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主要通过两个参与式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建构分数的意义、单位“1”以及分数单位的概念。活动一是让学生准备了一米长的绳子、一个正方形、4个苹果、12个正方形。然后4人一小组活动,任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表示出。活动二是继续拿出12个正方体分一分,看看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分别用分数表示出来。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归纳概括,让学生体会到,以前学过的平均分的是一个物体,而今天扩展到由一个或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自主地建构“单位1”的概念。这些概念的获得是通过活动建构起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在活动中建构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分数应用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变式练习,巩固概念
  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来构建概念,更要让他们能用所掌握的概念去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运用技能。因此,应设计一些变式练习,帮助学生明确概念的外延,达到巩固概念的目的。
  《分数的意义》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分数的意义,因此,在完成书本上相关习题的前提下,还应设计一些综合性的习题,如巩固练习的第3题猜一猜(猜猜一共有多少根)。
  这道题设计得很好,知道1份是单位“1”的,是1根,求总数几根,就是求1份是1根,6份是几根的问题,当1份是单位“1”的,是2根时,求总数几根,就是求1份是2根,6份是几根的问题……这样的设计,不仅深化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还有效地沟通了整数与分数的联系,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同一个分数,“单位1”的量变化,所对应的数量也随之变化。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到“单位1”的量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分数所对应的数量的变化的。这样的设计,提升了概念的应用价值,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概念的引入、形成、巩固和运用,是学习和掌握任何一个数学概念必须具备的过程。教师在概念教学中,要结合概念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设计不同的环节,采取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掌握数学概念的同时,提高数学能力。
  编辑 王团兰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模式已不再能适应当下的教学发展,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得到彰显,因此,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应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正确地且有创见地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学习的最佳办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习方法;能力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一、妙解文题,激发兴趣  师:课题中“跨越”是什么意思?  生:跨过去。  师:你能做个跨越的动作吗?(生离开座位跑跳步跨了一大步)  师:(微笑着)你很了不起,不但知道意思,还能做出动作。谁知道“海峡”指哪个海峡?  生:台湾海峡。  师:为什么说是“生命桥”呢?  生:可能和生命有关。  师:用木头做的桥叫(木桥);用石头、水泥和钢筋筑的桥叫(石桥);树搭在河上供人们通过的桥叫(独木桥)。  
摘 要:在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心态,同时,也要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技巧。  关键词:小学拼音教学;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教师要注重语文拼音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以“玩要精彩 学要轻松”为宗旨,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来提高教学质量。  一、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拼音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一般学生在刚刚进入小学时,因年龄小,所以,学习汉语
摘 要:课堂上一定要读书,要充分地读,整段、整篇地读,用各种方式读。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基调;品析“文眼”,巧施技巧;创设情境,激情引读。学生只有对语言文字的深层次品读,才能真正体会到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小学语文;会文;个性体验  崔峦老师曾撰文指出:“课堂上一定要读书,要充分地读,整段、整篇地读,用各种方式读。没有朗朗读书声的阅读课,没有每个学生充
摘 要:在教育教学中,每遇到新的问题都会反思教学行为,从而得出几点心得体会: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醒教师理论和教学实践要有机结合;教师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在反思中不断总结,不断加深对教育原理的理解,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断修正自我、重塑自我。  关键词:教师;反思;成长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教师除了具有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具有教育理论修养,具备教育问题意识和科研能力。
空间观念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培养小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作为六年级上册的一节几何课,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架起了桥梁,这一内容的学习可以加强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认识,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形成立体图
摘 要: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高效的数学课堂不但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而且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健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45分钟;导入;教学方法;评价  长久以来,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效率一直都是我们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过程,不断更新教学思想所想要实现的目的。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优化数学课堂结构,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
摘 要:研究表明,教师是当今行业中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教师作为服务于学生的职业群体,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最易产生职业倦怠。其形成因素大致有:社会环境因素、学校因素、职业及个体特征因素。应对这种职业倦怠的措施主要有: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培养健康人格等。  关键词: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对策  教师是服务于学生的职业群体,职业倦怠在所难免。针对职业倦怠(job
摘 要:在当今这个微信、微博盛行的时代,直指心灵的阅读,厚重经典文化的训练,都成了奢侈品。在文学荒漠化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同样存在着令人担忧的现状。青少年时期,如果阅读了大量的文化作品,接受人类文化精品的滋养,就能形成扎实的文化基础和人格修养。而小学语文教育注重文化熏陶,可以影响孩子的终生语文教育。因此,在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丰盈语文教学的文学意味、营造阅读文学作品的氛围、拓展阅读文学作品的空间
摘 要: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渐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投入更多的精力,教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要有明确的计划和目标,要引导学生亲近生活,不断积累写作素材。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做法  小学作文教学,既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很多教师在这部分教学当中都会感觉到为难。一提到写作文,学生就感到头疼,甚至作出各种不情愿的表情,甚至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