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音乐之城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li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冬的北国,已经是霜雪冰天。而厦门,却依然繁花点点,绿荫葱茏。
  搭着通往鼓浪屿的唯一交通工具——轮渡,伏在舷栏上,看灯火绚烂的市区高楼,逐一远去,尘世里浮游了很久的心,似也褪去了浮华。远眺鼓浪屿山影朦胧,花树婆娑,在一个最不经意的时候,我似一叶扁舟,被温柔的海水推送……
  鼓浪屿,以一种夜的深邃与博大,接纳了我,承载了一个旅行者关于故乡的追溯。
  
  菽庄花园,弹奏着夜的琴弦
  
  夜晚的菽庄花园,有着和白日不一样的宁静。
  游人潮水一样地退去了,留下来的除了原住民,便是热爱鼓浪屿,并企望在这里寻梦的人了。而这个梦,毫无疑问肯定是与钢琴有关,与音乐结缘。
  鼓浪屿,是因海浪击打着礁石而发出擂鼓般的声音而得名,因而它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神秘浪漫的色彩。由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鼓声,到整个鼓浪屿小岛上叮叮咚咚的琴声,那每一个音符的跳动,都会伴随你悠然的脚步,穿街走巷,一路迤逦,直到爬上港后路的开阔地,那灯光下飘拂着绿色胡须的榕树后面,赫然一片明亮的橘黄。菽庄花园,静女其姝一般,出现在灯火闪烁的海边。
  还未入园,便远远地感受到钢琴声如潮水般蔓延过来。进门的右边,是一条拾级而上的琴廊,那里就是著名的钢琴博物馆,内有几十架钢琴依次排列。除钢琴外,还配以花瓶、时钟、烛台和煤油灯,以及钢琴家画像等装饰,布置成一间间琴室。其中有世界上最早的四角钢琴、最早最大的立式钢琴,有古老的手摇钢琴,还有脚踏自动演奏钢琴,和名贵的镏金钢琴。各种风格、各个时期的收藏在一起,每一架钢琴,仿佛一个时代的见证,庄严,奢华,简洁、粗犷……由于禁止拍照,因而只能细细地观摩。放慢脚步,走过这中世纪的古董钢琴,乍一看外形,有些构造已与现代钢琴都有着天壤之别,直教人诧异那如何弹得出曲调来。
  正在疑惑间,一位管理员仿佛看出我的心事似的,扬手便在一架老古的金棕色条纹的琴键上轻敲了几下,一串音符随着穿堂而过的夜风悠扬而去,如惊鸿照影,又若夜莺滑过,袅袅琴音里,似可见当年风华正茂的主人家夜宴,烛光闪闪,人影幢幢,主人家的女儿们一个个白衣纱裙地在旋转,起舞……
  走出钢琴博物馆,天色还不算黑。沿海而设的花园里,依山势点缀着几座红砖别墅。典型的闽南风格,西式雕刻,细节的呈现愈加彰显主人的不俗品味。想当初,林姓主人一掷千金,倾心构建这山海间的曼妙景色,也只是为了自己安逸生活和传世家业。怎会料到,时光不过相隔了百年,曾经的别墅成了收藏钢琴的博物馆,成了鼓浪屿上集园林、音乐和建筑为一体的独特的风景线。钢琴,使得这个孤悬于海中的小岛俨然离世界很近,近得只要轻敲一个琴键,就会产生共鸣。
  沿山坡而下,是长长的海边栈道,湛蓝的夜色里,一盏盏路灯追光似的,照着栈道逶迤的身形向前,向前是海的尽头,以及隐约的山丘,不知道那是台湾还是漳州,反正是一样地分享这一片海域,这一片海阔天空。
  
  小巷深处,一段美好的迷路
  
  整个鼓浪屿岛上是不通汽车的,大街小巷中,除了垃圾车、消防车,看不到任何机动车辆。新近增加了环岛兜圈游的电瓶车,却也是倍受争议。大家一方面觉得有车代步方便多了,一方面认为它破坏了岛上原有的古老而淳朴的风气。虽然,它看上去很环保,也比较宁静。一到夜间就全都躲藏起来,职责很鲜明:只为游客服务。
  起初一两次在小巷里迷路,我把它归咎于墙头的三角梅,院里的钢琴声,或若一个挑着担子叫唤着卖茯苓糕糖葱饼的小贩,这些养眼养心又养胃的,蛊惑着我,诱引着我,调动起全身的感官往那走;甚至一位满头银丝却身着素花洋装的阿婆,极为典雅地打身边走过,也会引起我极大兴趣的追随跟踪……才一个下坡转弯,呵呵,迷路了!
  迷也就迷了呗,反正无所事事地闲逛,本身就是享受鼓浪屿的一种方式。走到哪算哪,累了,就着路边石阶消停一下,饿了,背包里有水,有食物,都是路上买的厦门糕饼,水果。最爱吃的是老婆饼,绵津津,甜丝丝的,却不腻,很有一股淡淡木香的味道,和这眼前笃悠悠地漫步倒十分相宜。
  徜徉在那些盛名之下依然优雅古朴的老建筑间,闽南民居的淳朴玲珑,中式风格的典雅庄重,哥特式的尖顶教堂,伊斯兰风情的圆穹方堡……每一座老屋都会呆上好久,哪怕它是破落了,衰败了,也会仰起脸看看,看那盘根错节的老树后,空无一人的阳台:看那锈迹斑斑的铁门里,一道荒草没膝野花摇曳的小路……看着看着,思绪就不知不觉飘出好远,看着看着,似乎就要走进一段尘封的故事里面。不用记路牌,也不用识方向,直到天色渐晚,直到朦朦夜色里,什么都难看得清。
  小路灯也有好几十年了吧?微弱的光亮显然照不到更远——连墙壁上的门牌号码也需要凑到跟前才能辨识。尽管这样,也不着急,干脆放开了胆量,就在这清风灯月的暗影里,随兴所至地爬坡,下坡,拐弯,享用着漫无目标带来的妙处,不觉绕到笔山路的环线上。这是一条比较宽的沥青小马路,沿着围墙边缘走,不时被大榕树的须发碰着了额头。也有不知名的花香浓烈地穿入鼻腔,给了我不止一次与林妖邂逅的幻想。
  山丘上的别墅群我是来过的,白日里大都门楼紧锁,而夜晚,居然还有星星点点的灯光漏出,还有隐隐约约的琴声飘忽,仿佛旧时的主人并没有走远。夜深人静的时候,还会潜入曾经的家园……
  这么一想,不觉周身一冷。浓密的花树背后,那飘拂着月白色窗帘的窗口,似乎真有一双目光,在凝视着我……有些惊吓地退到路中央,鼓足勇气一看,花窗内,哦,确实是有人!迅速地从楼梯口冲到院门边,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孩跑出来,哐当关上小院门,对我咧嘴一笑,然后又向二楼窗口的白发老人——怕是她的奶奶吧?或者老师?挥了挥手,就冲进了另外一个巷口,瞬间就没了踪影。
  老奶奶依然摇着手。我也感受到她的慈祥与孤独,便也朝她挥手。假如我的奶奶还在世,也该她这样的年纪,假如奶奶的命运也落在岛上,假如……生活,其实并不存在更多的假如,我却愿一次次迷路,像童年一样,等着天黑时她来寻我,唤我,跟她回家。
  
  涛声依旧,过一回诗性的小岛生活
  
  入夜的鼓浪屿,显然安静很多。可以顺着起起伏伏的小道夜游。
  有时往东,皓月园那头还可以望见繁忙的演武高架桥,贴着厦门岛的边缘,早早亮起的路灯就像是镶了一道瑰丽的花边,发散着一圈富丽的气息。繁华与孤静,相隔不过一艘轮渡的距离。
  有时往北,从居住的毓园附近,不多远就到了龙头路——一条店铺比较集中的商业街。跟着人群往里走,不大一会儿就看见路左边的鼓浪屿音乐厅。不是想象中的富丽堂皇,朴素得就像一个小县城80年代的电影院。每晚8点,这里都要举行一场免费的音乐会。因为不用买票,所以观众很多,看上去很热闹。来者大都是游客吧,都揣着一份好奇笑吟吟地步入门厅,饶有意味地选择座位,接受一 场多年不曾有过的音乐的洗礼。其实,这里又何止是音乐的殿堂呢,除了钢琴艺术节,每年还有诗歌节,摄影节,环境与艺术节……不过两万人的小岛,竟然有600架钢琴,竟然诞生了数十位钢琴家,诗人、作家、教育家。不期然地行走黄昏,那位慢跑的瘦削妇人,也许就是那位愿意守着鼓浪屿到终老的著名诗人;那幢残垣断壁的老宅子,说不定就是林语堂的故居,影影绰绰的树影花絮,打着我们听不懂的手语,重复着曾经的岁月往事……
  也往西,走过鼓声洞,已然听不见轰轰的鼓鸣——那几块礁石已经远离了海水的怀抱,被作为一处景点保留在码头边供人拍照。码头栈桥延入大海,仿佛一支孤独的桨,不知疲倦地划了一年,又一年。
  朝南,多为海滨浴场。灯光里依然有人在游泳,戏水。还有人在沙滩上挖沙坑,把自己埋进去。选一僻静处坐下,看远处的灯塔和夜航的船,红灯在闪闪烁烁。便诗意地想起徐志摩,想起他那句著名的“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想起舒婷,和她早年的《双桅船》——想必就在这不远处写成的吧?那曾经的船,航行在谁的视线?谁的眼底?也许早已经忘记,被记取的,却是一颗驿动的心。
  海风愈来愈凉,愈来愈大。夜深了,海水的潮气会慢慢渗透你的臂膀。
  夜游小岛,是一种孤独的浪漫。恍然走进一帧老照片,昏黄的路灯把影子拖得长长短短,记忆里的歌声慢慢响起,散发着久远的花香,经久不散。时有细软的沙子跑进脚底,摩挲着,鞋与地面的摩擦声便更响。不时惊起一群夜鸟,啾啾叫着,迅即而去。想必是仓惶的,我惊扰了它们的好梦,就像每天早晨,它们蹦跳在窗口,扰了我的清梦一般。
  扯平了,也是一种心安。
  
  音乐,美丽鹭岛的灵魂
  
  甚至还不止这些。
  鼓浪屿之外,相距不足千米的鹭江对岸,海关大楼上时钟整点播放的音乐雄浑旷远,惊起白鹭点点,那悠然的回音仿佛发自一个人的胸腔共鸣。古老的中山路,立体钢琴雕塑上,每天的清风和着阳光如水般从键盘问滑过,诗意得让你如同听见心灵深处缓缓拨动的颤音。而最令人称奇的,该是环岛公路胡里山段的绿化带了吧?——当你在车水马龙的摩天大厦间高速穿行,蓦然惊见青青芳草地上的五线谱正以流线般的曼妙身姿,似乎正在演奏一曲引人入胜的《鼓浪屿之歌》!便不由地放慢车速,放松呼吸,不得不打心眼里钦佩园林大师们的绝妙创意!钢琴遇见了诗,成就了一个萧邦。厦门遇见了钢琴,古老的鹭岛,从而散发出一种独特的,浪漫而柔性的光芒……
  当然,她还不仅是欧式的,被洋风熏染的钢琴之岛,海纳百川般兼容并蓄,同时也是这方水土上民风淳朴却又慨然开放的另一种意义的诠释——那些经年不衰、历久弥新的闽南渔歌、福建南音、歌仔戏、童谣……就像功夫茶之于咖啡香一样,各有所喜,各见天地,穿插在厦门人的庸常生活,也感染着每一位到此深度寻访的游客之心。这些诸多元素的相互糅合,无一不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经过撞击后的交相渗透,互为华彩叠韵。
  今天的厦门,一座繁华、精致且温情脉脉的海滨之城,一处散发着淡淡人文气质的文化名城,在历史与现代的传承之间,在传统习俗与时尚气息的交融之中,从囊括了闽南小调与歌仔戏的绵软方言,到音乐厅里天天演奏的高雅乐声:从大街小巷土笋冻与海蛎煎的叫卖,到环岛路音乐广场的微风拂面,乃至从幽雅的后街小院到氤氲的茶馆食街……动态地形成一曲大型的交响乐,又像是一幅流动的浓墨重彩的巨型画面,时而欢欣,时而凝重,时而激越,在你的心底激荡起滚滚潮流,而整座城市就仿佛一只漂浮在海上的美丽花船,被音乐的海水环绕着,浸透着,驶向诗一样的梦境……
  毫无疑问,音乐,已是厦门的城市之魂。
其他文献
在北京生活的人,既能沐浴到国内一流的城市文明,走不了多远,又能享受到乡野山间的山露晨滴,说来北京人的幸福感名列全国前茅还是有根有据的。在这个小虫子都不愿呆在土里的好光景,编辑们动用所有的嗅觉和智慧,为您精挑细选出北京周边值得一去的地方,有山,有海,有景点。这景点可不是一般的景点,用小编鱼鱼的话说,这些可是“听起来就想去的地方”,用老编秋秋的话说:这可是“玩了还想玩的地方”。   金融危机,全球消费
期刊
“起床了!起床了!”美夏的一声吆喝,让大家想起已经不是在家里温暖的床上了。出来摄影就是想赶个好光景,哪有你睡懒觉的工夫,于是,大家一骨碌爬起来,胡乱擦把脸登车出发,向着下一个目标前行。  按照预定的计划,我们的采风线路基本上是沿着中国西南和西北边界行进,万里征途充满了新奇和冒险。多是初次远行,7个不同年龄和性格的人组成一个集体,车在前进,人也在磨合,一路风光,一路歌声,快乐始终相伴。  美夏和守民
期刊
精神“光点”对旅游业的影响最为明亮    前不久,河北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奥运工作总结表彰大会,100个单位获“河北省奥运工作先进集体”称号、50人获“河北省奥运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150人获“河北省奥运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总结奥运工作经验,表彰先进典型,目的是进一步弘扬奥运精神,催生奥运后物质与精神产品带给经济社会特别是旅游业的巨大影响。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借鉴奥运安保工作的成功经验,健全完善
期刊
冬季,天寒地冻,草木凋零。夏日的蝉鸣热噪树影婆娑似乎遥远了一个世纪,变得不真实,仿佛从未有过一样。曾经的清风柔月,夏花绚烂都是真的吗?一些人变得郁郁寡欢,百无聊赖,精力也明显衰退,据专家们称,这种情形叫“冬季抑郁症”。  然而,一些人却爱着冬天。无论它的寒风怎样凛冽,它的阴霾怎样压抑;无论它的白昼怎样短促,它的暗夜怎样漫长,仍旧爱它。爱柳叶枯黄的枝条在风中摇曳,爱菊花残落中犹剩几枝抗衡严霜,爱刺骨
期刊
题记:“我要飞得更高,狂风一样舞蹈挣脱怀抱;我要飞得更高,翅膀卷起风暴心生呼啸”,当第一架飞机成功启航飞向天空,“我要飞得更高”便不再是梦,而我们外出旅游也因此变得更加轻松便捷。    1903年12月17日,世界上第一架载人动力飞机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基蒂霍克飞上了蓝天。这架飞机被叫做“飞行者1号”,它的发明者就是美国的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  当时,弟弟奥维尔·莱特驾驶该机在空中逗留
期刊
一提到天津,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闻名天下的小吃“三绝”和妙趣横生的传统相声。天津,就是这样一个城市,蕴含着太多的传统风俗,特色地道的民间小吃、传统幽默的曲艺相声,还有那喜庆祥和的泥人年画……一步入这个城市,你的节奏就会不自觉地慢下来,仿佛脱离了这喧嚣烦躁的时代,而走进了那手捧茶碗摇头听戏的闲暇惬意的生活之中。就是在这个到处都洋溢着古典气息的城市里,你一定不会想到,还有这样一个地方,可以让你感受到异域的
期刊
从开始到结束,《旅游纵览》杂志全程记录了“2009中国·北戴河国际观鸟摄影大赛”这一盛大的国际赛事。作为承办方、见证人,我们有理由、也有责任着重采写报道这次赛事,让更多的爱鸟人认识了解这次活动,“关注生态,保护鸟类”,并让更多的有识之士投入到野生鸟类保护事业中来。    一串数字,串联一次成功的大赛    “2009中国北戴河国际观鸟摄影大赛”,自今年4月“爱鸟周”开始至11月全国“保护野生动物宣
期刊
东临渤海,西倚太行,环绕京津,几千年来河北省用最优美的姿态屹立于华北平原。河北省现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68处,居全国第三,是中国著名的文物大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5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0座,旅游景区600多处,其中AAAA级以上景区63处,璀璨的历史文化与秀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初冬,在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中华旅业联盟第十届年会正式拉开了帷幕,石家庄以它的热忱敞开胸怀,迎
期刊
似乎总在岁末,才能更深地体味到时光加速滑翔的姿态,隐约的不安和惶恐传来。到底,还没有历练到那种淡定从容的姿态。  还是对那些过往无法释怀。于是在某个冬日的午后,我决定上山拜拜心中的神灵,去传说中的“灵验之山”礼佛,为崭新的2010祈福许愿。当给自己找个心灵的寄托了,然后,轻装上路吧……  灵山古称霸山,又名八山。因其山脉走向,峰峦气势极似释迦牟尼成佛的印度天竺灵鹫山;又因史书记载灵山“有求必应,每
期刊
至真的爱情坚如磐石,  至善的期许璨如晨星,  至美的胸怀皓如朗月,  石林,中国阿诗玛的故乡!  一代代撒尼人绵长如歌的岁月,  一个个阿诗玛神采飞扬的传奇,  一幅幅彝家人浓墨重彩的画卷。  阿诗玛的故乡在小石林内,有一泓湖水碧波粼粼,湖畔屹立着一座独立的石峰,每天都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观赏,留影。那颀长高挑的身段,风姿绰约的动人体态,还有那包头衫,身后的背篓,多么像一位彝族撒尼少女啊!这就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