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定义的伦理之维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F668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法对纠正市场经济的失调有重要作用,从伦理学的角度探讨,发现经济法在伦理角度具有正义性、维护社会福利最大化和实现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的价值体现。
  关键词:经济法定义 伦理 正义性 社会福利 和谐发展
  在市场经济建立之初,主要依靠经济规律发挥市场调解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其弊端也日渐显露,暴露出了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引发的经济、社会、生态问题。因此,必须借助于国家制定一套干预、规范经济行为的法律法规,实现经济的良好运行,而经济法存在必须要考虑其正当性,经济法的存在与伦理有密切关系。因此,笔者从伦理学的角度探讨经济法的伦理之维。
  一、经济法的伦理之一:正义性
  经济法从设立之初,就是规避市场交易中不公平性问题,对不公平的现象进行纠正,这种纠正就是正义性的体现。经济法中,一般把正义性分为三种,分别是交换正义、分配正义和矫正正义
  1.交换正义
  所谓交换正义,是对经济交往中的交往行为、交往过程的评判,按照是否具有正义性的标准进行评判,是交换行为主体在交换活动中应遵循的合乎理性和社会正义的价值标准和伦理原则。从这个定义就可以看出,交换正义的首要功能是一种对交换行为是否合理、正当的一种衡量尺度,同时它也有对人们行为的一种约束机制。通过交换正义能够对行为主体在经济法的框架下进行伦理诉求,目的是构建主体的自由平等以及交换过程的有序性。
  2.分配正义
  分配正义是经济正义的核心问题,它也是政府、法律、社会关心的主要问题,也是人类努力追求的目标。它是不同的社会价值财富在社会经济中不同群体、不同个体之间的分配行为是否正义的判断依据,基于此可以看出分配正义要求具备分配的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分配正義要求制定合理的分配规则并符合人类的道德、需求等方面的要求,实现对社会财富的均衡化分配。分配正义的实现有不同的途径,如通过结果公平、过程公平或两者兼顾。通常,分配制度是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来规定社会政治经济秩序中的分配原则的。
  3.矫正正义
  在社会进行分配正义的实施过程中,分配正义出现问题时,矫正正义作为一种补救措施就发挥作用了。因为经济法伦理的正义性和分配的正义性的本质属性要求,必须把通过不合理分配获得的不正当利益得到纠正。在这三种正义中,矫正正义作为后盾,只有当分配正义和交换正义出现问题时,矫正正义才会发挥作用。基于矫正正义的强制性对于矫正正义的执行和维护必须借助国家的强制手段进行,对不正当的手段或不正当获得的经济利益进行强制收缴和矫正。
  二、经济法的伦理之二:维护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在单纯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无序性导致经济活动会危害到其他人的利益甚至整个社会的利益,如会损害竞争中弱者的利益等,因此必须通过经济法实现对经济行为的约束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具体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保护弱者的利益;另一方面,是保护大部分人的利益。
  1.保护弱者的利益
  由于个体受文化教育程度、手中资源的掌握情况影响,导致在市场经济行为中,有竞争的强者也有竞争的弱者。由于弱者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处于竞争的不利地位,当他们在工资、福利等方面的权力受到损害后,单凭自身的力量无法争取自身的权益,必须借助经济法中的保护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法律伦理机制,利用国家机器才能从不正当的一方,强制性的为弱势群体争取回来应该得到的福利。比如,我国前些年出现的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事件层出不穷,经过国家利用经济法的强制力,夺回人们的权益并伸张了正义。
  2.保护大部分人的利益
  市场经济中的经营主体在对商品进行生产加工的过程中,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有些企业没有社会责任感,从事的商品加工、生产、交易等行为严重影响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这种行为必须利用经济法,来保护大部分人的利益。比如,有些企业对自然资源进行过度的开采,导致水土流失、物种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破坏,进而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最终会影响大部分人的利益,因此任何政府都会通过经济法通过对违规市场经营主体的约束和制裁,让大部分人的利益得到保护。
  三、经济法的伦理之三: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和谐社会是国家和人民共同追求的远景目标,但是在实现经济领域的和谐时,只单纯依靠政府无法完成和谐经济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社会经济在追求和谐的过程中应该以市场经济作为主要的条件方式,在遵守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针对市场经济的缺陷,国家通过经济法作为规范、调控、引导的重要手段,排除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障碍,实现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和谐理念贯穿于经济法的制定和执行整个环节,经济法的其中的一个目的就是追求和谐价值。
  经济法对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的追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追求国家干预与经济自由的和谐。市场经济的自身调控能力很强,并且有自身的规律,但是它的发展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管控,会向两个极短方向发展,市场经济主体通过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逐步增大,最终实现垄断地位,弱势的市场经济主体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导致市场调节失去自由竞争的机制。为此必须寻求国家的干预,防止市场调节作用的失灵,但是通过国家干预要合理地调控经济运行的自由空间,同时也要防止国家的过度干预造成市场经济空间的压缩,实现国家干预与经济自由的和谐。另一方面,追求市场与政府的和谐。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处于监管、干预市场中不合理行为的角色,而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会过分强调自身的利益而忽略社会整体利益,为此国家要通过经济法的管控作用实现社会的整体利益。由此可见,两者存在天然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导致市场过度干预或市场调节失控等情况发生,为此经济法通过协同政府和市场经济的平衡关系实现和谐共处。
  四、结语
  经济法的存在意义是在规避市场失灵导致社会利益受损的情况下,有政府制定法律合理对经济行为进行调控,促使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这个大背景下产生的。除此之外,经济法从伦理学的角度看,它也有存在的意义。经济法的正义性、维护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体现出了其存在的伦理功能,也更能说明经济法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王小锡.经济伦理学的学科依据[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02).
  [2]刘桂清,佘胜勇.论经济法基本原则[J].当代法学,2013,(05).
  [3]周中之.经济伦理学学科的建构[J].江苏社会科学,2014,(03).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在幼儿教育活动之中,教师都是活动的设计者与组织者。而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以来,教师在教学中将幼儿教育活动的设计部分让给了孩子们。让我们所教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之中
本文主要以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处理新闻稿件的原则及方法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处理新闻稿件的原则为主要依据,从对新闻主题进行升华、对新闻编排进行优化、
环境保护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必须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强日常管理,落实环保责任,管控环境风险,治理环保隐患,杜绝污染事件,坚决完成党中央、国务院和法律
城市生活污水除磷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以及急迫性,而现如今的生物除磷技术无法切实满足污水排放标准,相关处理部门普遍转向了化学除磷技术。另外,将生物除磷技术与化学除磷技术
语文作为中学教育中的重要科目,其教学质量与学生能力的提升已经成为语文教育中的关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度不断深化,开放式教学模式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一致好评,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较为死板,课程内容也较为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开放式教学中学语文教学应用一、前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氛围较为沉重,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教
文章主要对路桥工程管理中现场施工管理运效果进行分析。希望通过相关观点的提出,可以给此类项目提供参考帮助,从而促进我国路桥工程事业的发展。
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当教师们用新课程的理念重新审视传统政治课的教学时,不难发现:传统的政治课堂因过于追求应试、片面强调知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作为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疏离了我们的现实生活。而新课程与以往的课程相比较,最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力求从根本上扭转应试教育的局面,既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又强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尤其是更加贴近生活了。  课程改革
"卓越工程师计划"内涵在于深化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把教学模式由传统的理论教学改革为工程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文章从卓越计划的现状与背景入手,基于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
农村英语教学面临许多的问题和困难,如何解决,找出相应的对策,是农村英语教师迫在眉睫的问题。分析农村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困境,针对问题,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注重知识传授的趣味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农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激发农村学生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学习自觉,踏实认真,成绩优秀。另一种是学习习惯差,缺乏主动性,缺乏恒心毅力,没有明确的目标。多
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从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提升技能人才的良好推动作用角度着手,剖析了高职专业建设的发展现状,指出专业改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