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编者、教师、学生三者如何在习作教学中更好地互通互融呢?揣摩编写意图、领悟编排板块、梳理编排系列,确保习作目标不跑偏、思路不混乱、发展有层次;遵循写作规律,优化过程指导,让学生有话想写、有话可写、有话能写、有话会写;突显儿童本位,调适预设生成。这样教学才能更好地基于学情,用教材去教会学生更好地表达。
[关键词]习作教学;部编教材;“简”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19)34-0081-02
统编版教科书注重“读写并行”,旨在实现阅读与表达两条腿走路。如何用好统编教科书,发挥习作教学的育人功能呢?笔者思考再三,劈理简述。
一、揣摩编写意图,用好统编教材
虽说习作教学的本真规律是一致的,但统编教科书是全新的教学内容,没有丰富的可借鉴的资源。这就要求教师要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揣摩教材编写意图,这样才能更好地用教材去教。
(一)审清习作要求,习作目标不跑偏。如《我的心儿怦怦跳》是写一段生活回忆,而不是一次即时体验。有的教师为了追求即时效果,当堂让学生体验了一把心儿怦怦跳,诸如“快跑”“猜神秘礼物”等。这是体验习作,偏离了本次习作的目标,曲解了习作的价值指向。
(二)领悟板块编排,教学思路不混乱
很多习作编排板块清晰,层层推进:有话题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有习作要求的提示指引方向,还提供相关的精彩词句供作前、作后借鉴使用。教学时,按照板块编排的思路推进教学,完全可以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如六年级《插上科学的幻想翅膀》的习作,教材中没有提供例文,但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基于学生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储备,教师教学时就不必过度担心想象的合情合理性,也大可不必提供所谓的优质“下水文”,而完全可以围绕这些“设定问题”,让学生展开思维的头脑风暴,天马行空般地放飞自我,发展学生自由的创造性思维。
(三)梳理编排系列,发展能力有层次
习作表达的编排,低年级的说话、写话侧重于激发表达兴趣,让学生产生交流的欲望。如看图写话,三个小伙伴与“半个蛋壳”之间发生了有趣的故事,學生对哪一幅图感兴趣就可以多说多写,有详有略。教学时,教师不要人为地拔高要求,学生能写清楚、写完整就是达到了保底目标。而中高年级则要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有序化推进、阶梯状提升。
二、遵循写作规律,优化过程指导
(一)激发动机,切入话题——有话想写
习作教学不能为写而写,而应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使之产生表达倾吐的欲望。写作动机除了源于自身表情达意的需要之外,更多的是需要外部因素去刺激学生。如“说说心里话”的话题作文,教师可以用“某某小朋友最近遇到了烦心事,需要我们帮他解决”的情境去激发学生的说写冲动。当然,这种动机的激发,一定不能开空头支票,要言出必行,这样的有为而作学生才会有获得感,才会对习作产生并保持浓厚的兴趣。
(二)打开思路,明晰要求——有话可写
打开思路,在于唤醒,在于点燃。一方面要利用好教材上的语言情境,引领学生明晰要求,写人的要弄清可以写作的对象,尽可能地不束缚学生的思维,打开选择空间,帮助学生解决角度、选材等问题。
另一方面,还要帮助学生打开行文思路。部编教材三年级《我的心儿怦怦跳》的习作教学,可以利用“心电图”帮助学生打开行文思路。当然,“心电图”的“峰谷”位置应标明关键的时间节点,如写“坐过山车”,可以做好“启动一上坡一回环一下坡一停止”的标注。至于情绪波动的心情词语就不用标注了,因为有个体差异,在关键的时间节点上,不同的人感受是不同的。对于胆小的人,大回环的时候可能是极度紧张害怕的,但是对于富有挑战精神的人来说,那可能就是特别刺激的。因此,教学时不要人为地限制学生的思维,而要进行有效的引领,这样学生才会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三)例文引路,模仿起步——有话能写
古往今来,许多名家名作尚且有模仿的影子,更何况尚处练习写作阶段的小学生。三年级的起步教学,写实类的习作往往都有例文。如“写一位熟悉的小伙伴”,教学时教师要利用好例文,引领学生在读中发现要写的对象是谁,他的外貌、性格、兴趣分别是怎样的。教师还要进行粗框架地梳理,让学生明白怎样才能写完整,写清楚,写得有条有理,指导学生学习有序表达。有些想象类、童话创编类或者高年级的科学幻想类习作,教材中没有例文,教师就可以提供短小优质的“下水文”来引领学生的写作方向。
(四)快写慢改,备足辅料——有话会写
欧阳修先生喜欢“站着写作,坐着修改”,其实就是“快写慢改”,这也是写好文章的一般规律。教学时,教师不要在“速成稿”的环节做太多条条框框的限制,诸如写法提示、规则要求、书写格式等。相反,教师应提出“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或空下来”“题目没想好,可以写完再定题”等,让学生轻装上阵,自由倾吐,自由表达。“快写”还要提示学生合上书本创作,防止对照例文,看一句写一句,导致出现千篇一律的“死作文”。
好作文都是改出来的,慢改更是功夫活。我们要让学生经历一个“自读自检,互读互议,点评再改”的过程。很多学生心里有,眼里有,而笔下没有,那么有效的辅助资料就显得很有必要。在作前,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优美的词句,供学生参考、借鉴;在修改环节,教师可以利用精当的句段等辅料,帮助学生修改润色习作。
三、突显儿童本位,调适预设生成
“儿童的语文”是于永正先生教学思想的提纯,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教儿童学习,发展儿童的语文能力。习作教学也不例外,要以儿童为本位,所有的教学预设都应根据学情进行灵活的调整,教师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一)预设支招儿,并非越多越好
有的教师预设了很多作前指导的“招儿”,上课时不管学生接不接受,有没有效果,一股脑儿地全倒给学生,以为支的“招儿”越多,学生就写得越好。比如“写身边的小能人”,教师作前指导了一篇例文还不够,又自作多情地增加了“下水文”,同时又费尽心思地总结了写作小诀窍:“写好人物要注意,动作神态和心理,事例典型又具体,这样作文才优异。”最后,教师又提供了许多精彩的词句段和写作格式……本来学生可以自由表达的,结果左一个框框,右一个架架,如此多的预设支架,不是助力写作,而是要“框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创作兴趣完全泯灭。教学时,我们一定要根据学情取舍支架,正所谓“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再者说,那些所谓的技巧诀窍,看似很有道理,其实多是正确的废话,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对于初学者,可能有一定的价值,但对于有基础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通识技巧形同虚设,并无切实的指导意义。
(二)依学定教,合理应对生成
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课堂观察,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状态。学生的习作兴趣是否得到了激发和保持?习作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和发展?身心健康是否在习作过程中得到了关照和保护?教师评讲时要针对学生习作中生成的主要问题进行点拨,不能揪住错别字、标点等大批特批,甚至一棒子打死,对学生真实的习作生成全盘否定或不置可否,令学生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从而逐渐丧失习作兴趣。合理地处理好课堂生成,既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也彰显了“儿童的语文”的人本要义。
编者、教师、学生,三者如何在习作教学中更好地互通互融呢?教师如何借助教材帮助学生渐次提升习作水平呢?这需要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实践中再探索,再创造,再逼近!
(责编 刘宇帆)
[关键词]习作教学;部编教材;“简”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19)34-0081-02
统编版教科书注重“读写并行”,旨在实现阅读与表达两条腿走路。如何用好统编教科书,发挥习作教学的育人功能呢?笔者思考再三,劈理简述。
一、揣摩编写意图,用好统编教材
虽说习作教学的本真规律是一致的,但统编教科书是全新的教学内容,没有丰富的可借鉴的资源。这就要求教师要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揣摩教材编写意图,这样才能更好地用教材去教。
(一)审清习作要求,习作目标不跑偏。如《我的心儿怦怦跳》是写一段生活回忆,而不是一次即时体验。有的教师为了追求即时效果,当堂让学生体验了一把心儿怦怦跳,诸如“快跑”“猜神秘礼物”等。这是体验习作,偏离了本次习作的目标,曲解了习作的价值指向。
(二)领悟板块编排,教学思路不混乱
很多习作编排板块清晰,层层推进:有话题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有习作要求的提示指引方向,还提供相关的精彩词句供作前、作后借鉴使用。教学时,按照板块编排的思路推进教学,完全可以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如六年级《插上科学的幻想翅膀》的习作,教材中没有提供例文,但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基于学生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储备,教师教学时就不必过度担心想象的合情合理性,也大可不必提供所谓的优质“下水文”,而完全可以围绕这些“设定问题”,让学生展开思维的头脑风暴,天马行空般地放飞自我,发展学生自由的创造性思维。
(三)梳理编排系列,发展能力有层次
习作表达的编排,低年级的说话、写话侧重于激发表达兴趣,让学生产生交流的欲望。如看图写话,三个小伙伴与“半个蛋壳”之间发生了有趣的故事,學生对哪一幅图感兴趣就可以多说多写,有详有略。教学时,教师不要人为地拔高要求,学生能写清楚、写完整就是达到了保底目标。而中高年级则要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有序化推进、阶梯状提升。
二、遵循写作规律,优化过程指导
(一)激发动机,切入话题——有话想写
习作教学不能为写而写,而应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使之产生表达倾吐的欲望。写作动机除了源于自身表情达意的需要之外,更多的是需要外部因素去刺激学生。如“说说心里话”的话题作文,教师可以用“某某小朋友最近遇到了烦心事,需要我们帮他解决”的情境去激发学生的说写冲动。当然,这种动机的激发,一定不能开空头支票,要言出必行,这样的有为而作学生才会有获得感,才会对习作产生并保持浓厚的兴趣。
(二)打开思路,明晰要求——有话可写
打开思路,在于唤醒,在于点燃。一方面要利用好教材上的语言情境,引领学生明晰要求,写人的要弄清可以写作的对象,尽可能地不束缚学生的思维,打开选择空间,帮助学生解决角度、选材等问题。
另一方面,还要帮助学生打开行文思路。部编教材三年级《我的心儿怦怦跳》的习作教学,可以利用“心电图”帮助学生打开行文思路。当然,“心电图”的“峰谷”位置应标明关键的时间节点,如写“坐过山车”,可以做好“启动一上坡一回环一下坡一停止”的标注。至于情绪波动的心情词语就不用标注了,因为有个体差异,在关键的时间节点上,不同的人感受是不同的。对于胆小的人,大回环的时候可能是极度紧张害怕的,但是对于富有挑战精神的人来说,那可能就是特别刺激的。因此,教学时不要人为地限制学生的思维,而要进行有效的引领,这样学生才会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三)例文引路,模仿起步——有话能写
古往今来,许多名家名作尚且有模仿的影子,更何况尚处练习写作阶段的小学生。三年级的起步教学,写实类的习作往往都有例文。如“写一位熟悉的小伙伴”,教学时教师要利用好例文,引领学生在读中发现要写的对象是谁,他的外貌、性格、兴趣分别是怎样的。教师还要进行粗框架地梳理,让学生明白怎样才能写完整,写清楚,写得有条有理,指导学生学习有序表达。有些想象类、童话创编类或者高年级的科学幻想类习作,教材中没有例文,教师就可以提供短小优质的“下水文”来引领学生的写作方向。
(四)快写慢改,备足辅料——有话会写
欧阳修先生喜欢“站着写作,坐着修改”,其实就是“快写慢改”,这也是写好文章的一般规律。教学时,教师不要在“速成稿”的环节做太多条条框框的限制,诸如写法提示、规则要求、书写格式等。相反,教师应提出“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或空下来”“题目没想好,可以写完再定题”等,让学生轻装上阵,自由倾吐,自由表达。“快写”还要提示学生合上书本创作,防止对照例文,看一句写一句,导致出现千篇一律的“死作文”。
好作文都是改出来的,慢改更是功夫活。我们要让学生经历一个“自读自检,互读互议,点评再改”的过程。很多学生心里有,眼里有,而笔下没有,那么有效的辅助资料就显得很有必要。在作前,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优美的词句,供学生参考、借鉴;在修改环节,教师可以利用精当的句段等辅料,帮助学生修改润色习作。
三、突显儿童本位,调适预设生成
“儿童的语文”是于永正先生教学思想的提纯,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教儿童学习,发展儿童的语文能力。习作教学也不例外,要以儿童为本位,所有的教学预设都应根据学情进行灵活的调整,教师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一)预设支招儿,并非越多越好
有的教师预设了很多作前指导的“招儿”,上课时不管学生接不接受,有没有效果,一股脑儿地全倒给学生,以为支的“招儿”越多,学生就写得越好。比如“写身边的小能人”,教师作前指导了一篇例文还不够,又自作多情地增加了“下水文”,同时又费尽心思地总结了写作小诀窍:“写好人物要注意,动作神态和心理,事例典型又具体,这样作文才优异。”最后,教师又提供了许多精彩的词句段和写作格式……本来学生可以自由表达的,结果左一个框框,右一个架架,如此多的预设支架,不是助力写作,而是要“框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创作兴趣完全泯灭。教学时,我们一定要根据学情取舍支架,正所谓“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再者说,那些所谓的技巧诀窍,看似很有道理,其实多是正确的废话,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对于初学者,可能有一定的价值,但对于有基础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通识技巧形同虚设,并无切实的指导意义。
(二)依学定教,合理应对生成
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课堂观察,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状态。学生的习作兴趣是否得到了激发和保持?习作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和发展?身心健康是否在习作过程中得到了关照和保护?教师评讲时要针对学生习作中生成的主要问题进行点拨,不能揪住错别字、标点等大批特批,甚至一棒子打死,对学生真实的习作生成全盘否定或不置可否,令学生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从而逐渐丧失习作兴趣。合理地处理好课堂生成,既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也彰显了“儿童的语文”的人本要义。
编者、教师、学生,三者如何在习作教学中更好地互通互融呢?教师如何借助教材帮助学生渐次提升习作水平呢?这需要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实践中再探索,再创造,再逼近!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