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家庭养老困境与应对——基于两代老人共存现象分析

来源 :贵州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xtersk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已经进入到快速老龄化阶段,在人口老龄化与村庄"空心化"等因素叠加作用下,农村养老秩序受到严重冲击.在人均寿命延长背景下,同一个家庭中产生两代老人,农村四代人家庭增多,这对农民家庭生活构成新的挑战.以农村高龄老人与失能老人为典型的农村养老危机,反映出养老多重困境.农村高龄老人无法融入新的家庭结构,这个群体变成了全新家庭再生产模式下的"结构性剩余".在家庭转型背景下,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应当逐步建立符合农民需求的多元养老体系.
其他文献
拥有辽阔陆地疆域又濒临浩瀚太平洋的中国,很早就有地表介质和物流方向不同的陆上和海上两大对外贸易商路,只因传统农耕时代国际贸易相对稀少,二者并未产生时空上的交集.进入近代以后,西方列强主导的贸易全球化进程加快,中国也被动卷入世界市场一体化的浪潮,陆、海"丝绸之路"遂得以全面交汇与交融.这一进程促进了中国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也将传统农、牧、工、商业纳入到市场化工业的发展轨道,加快了近代中国经济的外向化与工业化,奠定了今天中国自主开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地理基础.
近年来,全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为使城市系统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下能够实现"软着陆",就必须提升城市韧性.2020年,我国首次在中央政策层面明确提出建设韧性城市.共享经济新业态因其具有的多重优越性,已经成为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重要力量.本文基于演进韧性相关理论,将城市经济韧性的内涵分解为防御力、维稳力和适应力三个层面,结合共享经济相关属性及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共享经济的发展情况,分析共享经济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并尝试将共享经济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程度以指标的形式予以呈现.
没有区分就没有政策,没有重点就没有战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一直实行城乡二元体制,并因此形成了具有显著中国特色的城乡二元结构.以取消农业税为界,中国城乡二元结构有两个不同阶段,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城乡关系,即过去的剥削型城乡关系和现在的保护型城乡关系.当前中国正处于现代化突围阶段,保护型城乡关系为包括进城农民工在内的八亿农民提供了基本保障和最后退路,从而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危机应对能力.在目前阶段,保护型城乡关系具有显著合理性,这一时期乡村振兴的重点就是为八亿农民提供农村和农业的保底.只有当中国完成现代
唐代丝绸之路发达,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直接促进了香文化的发展.在唐代二百八十九年间,香的用途极为普遍,儒释道“三教”用香各有特点.据说,用香仪式始于印度佛教,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形式多样,最具国际性;儒家用香主要体现在宗庙祭祀及国忌行香,最重礼仪等级;道教为“皇族宗教”,其用香及仪式则最为讲究.由此,用香与宗教信仰相融合,是中外宗教文化交流、宗教与世俗交流的重要形式,故“三教”用香又具有相通之处.香文化是唐代儒、释、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丰富了唐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对后世产生了一定影响.
永贞元年(805),旨在解决政治积弊、打击权宦势力的改革运动失败,当年十一月柳宗元被贬永州.此后的十四年间柳宗元基本一直生活在南方的永州和柳州,从元和三年(808)开始,柳宗元因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患上风湿疾病.为减轻疾病的痛苦,柳宗元开始学习医书、种植药草,并依方服食包括石钟乳在内的各种药物.但服食药物是为了治疗自身疾病,而非因服药而导致身患疾病,与道家为追求长生而服食丹药也有所不同.柳宗元身患多种疾病仍能存世十馀载,与其积极服药治疗不无关系.但在这十馀年间柳宗元基本仍是生活在南方暑湿寒冷之地,导致疾病反
农民城市化是青年农民的城市化,但其实现往往需要整个家庭的三代人形成合力,即老年人自养、中年人最大化家庭收入、年轻人务工,并形成家庭资源从第一代压缩向第三代倾斜的、农村资源向城市流动的普通农业型村庄农民城市化的一般模式.资源流向决定了农民城市化过程中小农农业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小农农业的两种以家庭生命周期为变量共生又相互转换的类型可以对这种重要性进行解释:老人农业是家庭城市化计划中减轻负担的部分;中农农业则是家庭收入最大化同时兼顾家庭任务的最佳选择.村社内部在农户种植规模上存在一个相对的变动平衡体系,这个体系
我国韧性城市建设要遵循"人民城市为人民"的价值导向、"有为政府"的治理逻辑和数字化转型的特殊理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治理方式的变革不断塑造城市新样态,通过重塑与整合韧性城市物质系统使其数字化、智能化与智慧化,推进韧性城市社会系统的经济结构、组织形式等总体性改变,再造物质系统与社会系统的耦合方式,不断促进数字化转型中韧性城市建设的演化.同时,物质系统智慧化在提升城市基础设施韧性和生态韧性的同时形成新的物理安全、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风险导致其脆弱性,数字化转
贵州梆子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就在舞台上消失的剧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五十年代省文化系统对这一剧种进行过征集恢复工作,贵州省文化馆保存了一批当年的手抄稿.2021年这批尘封一个甲子的手抄稿整理后由贵州教育出版社出版,让人们可以一睹贵州梆子的风采.文章即是《贵州梆子剧目集》的序,梳理了贵州梆子的历史,介绍了这批手抄稿的来源,对收录的二十一个剧目进行了分析.这项填补空白的工作对认识湮灭于历史长河中的这一地方剧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和有效实现形式,已成为宅基地制度拓展完善的重点内容和核心方向.现行政策之权利只有上升为法律之权利才具有真正活力和呈现旺盛生命力,且才能付诸实践并实现法律护航达到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本文在研究宅基地权利制度的演变、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之权利表达众多观点剖析和宅基地使用权的法律性质重新界定基础上,依据权利生成创新思路或创新理论在特殊用益物权的宅基地使用权(无期限)上设立普通用益物权的宅基地次生使用权(有期限)这一创新命题,提出宅基地"三权分置"的二元权利类型表达,即宅基地所有权
软治理是与硬治理相对应的一种治理模式,是社会治理的一种表现样态与重要类型,主要通过文化、价值观、道德、信仰、制度规训等柔和的治理样态呈现出来,具有引导功能、濡化功能、吸纳功能、协调功能与整合功能.乡村软治理即软治理在乡村社会治理场域内的具体体现,是基层党委和政府、经济合作与互助组织等第三部门组织、新乡贤、农民等多元主体在对话、互动、协商的基础上,通过文化、价值观、道德、信仰、制度规训等柔和的手段进行的治理形式.乡村软治理并不是凭空生成的,而是需要依托特定的动力源.乡村软治理生成的动力要素包括乡风文明内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