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孪生儿]

来源 :中华名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zyz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深秋,在环境优美,青山环抱的一间老年公寓内, “盛世炎黄·爱心行动”敬老献爱心活动气氛热烈,来自各界的热心人士齐聚一堂,为老人们送上欢乐、送上温情。摄影师的快门定格在一位年过百岁的奶奶紧紧握着一名前来探访的义工的手。这一位头发花白、满脸笑容的老人,可以说就是中国近代历史变迁、人物交替和几步入繁华盛世的活生生的见征人。她坐在轮椅上大声呼叫着旁人:“你们快来,你们快点过来,是蒋介石,真的好像蒋介石啊!”脸上数不清的皱纹挤在一起仿佛千年的老树,但双眸流动的喜悦、激动,俨然就像新生代的追星族!她不停地说了又说“真像,不!简直就是蒋介石重生……”
  这一次的探访冈为“蒋介石”的到来,止老人们¨:心之余更留下难忘的记忆。
  蒋介石生于1887年,1949印败退台湾,于1975年群世。他怎可能出现在这间老年公寓呢?
  这个人就是蒋介石的“孪生儿”:原名赵新民,绰号蒋介石,浑钇老蒋。
  (下文就用“老蒋”称呼赵新民先生)
  老蒋生于我国建国之初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中学毕业后进入了一间国企单位工作直至现在。从小就热爱艺术的他,对摄影更有着无法描述的痴迷,省吃俭用把工资存了一年多才买到自己的第一部照相机。从此,他喜好的风景、人物、花、草、虫、鱼、飞鸟一一在镜头下定格。
  因为摄影,老蒋认识了很多志趣相投的“龙友”:因为“人物造型公开拍摄比赛”奖品是一个名牌照相机,老蒋花尽心思,翻查书籍、杂志寻找灵感!本来没有胡子,并留有浓密短发的老蒋,在他翻阅典籍时看到了一幅蒋介石的照片,看着镜子与自己反复对照,便毅然剃了个光头,再蓄个小胡子,在这刻意打扮之下他将自己成功地颦造成蒋介石,并拍下照片去参加比赛,可惜最终未能夺冠,只获得大会颁发的“最神似人物造型奖”。自此“老蒋”的名称亦不径而走!
  由于老蒋热爱摄影,在工作之余亦走访了中国各地的名山大川、旅游胜地,甚至鲜为都市人到达的穷乡僻壤、乡村小镇,以其获取拍摄灵感!
  在200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下认识了香港著名国际大导演刘伟强先生,刘导演很是惊讶干老蒋的造型,并力邀老蒋参与其日后相关的拍摄题材,为人谦让、低调的老蒋因自己并无演绎经睑而婉拒了这个让很多人眼热的机会!
  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和理解。需要时间和空间。对于特别复杂的历史人物,因为时间、形势、环境等情况不同,我们现今能看到的只是一些历史事实、些历史片段,然而,崽想总是先于事实,历史是由个体的心灵书写的,一个时代接着一个时代,氏族社会、毛国、帝国、共和国、民权、民丰等等,仅仪是将一个又一个人的精神应用到了这丰十富多彩的世界上罢了,所以,要认识一个历史人物,必须泄过搜集到的各种资料,跨越时代的高端,去了解和认识历史人物的内心和精神世界,在外形桕像的基础上,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这是最难的。
  由于老蒋对这方面有了较深的认识,2006年在南方电视台的邀请下参演了他第一部蒋介石的作品——《再现黄埔军校》。事先有了进修、有了准备、有了自信、有了较好的心理质素和知名度,他的演绎得到各方面的赏识和认同,因此,老蒋随后的演出和公开活动亦日趋频繁,更加主动山席电视台的演出和社会上各类的公益活动。这些过程都一步个脚印体现老蒋的心路历程,凝聚着他辛勤努力的汗水和心血!
  老蒋信守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Be rfrandRusseil)“智慧不会感到孤独”的原则,看到了当今世界的文明仍然是财富的文明,排他的文明,这种文明常常受到了想的嘲弄和欺骗,人们的财南常常会使人,丰病,人们的笑声中带着苦味,唯有善才是有益的。我们可以尽情地品尝它,而它也会味全人类服务。因此,老蒋在公益慈善活动中,充分发挥他的先天优势,经常表露出自信、热诚、亲切、关怀和谈笑风生的平和态度。只要时间容许和能力所及的情况下他都乐意接受邀请出席各类的慈善活动。 “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唤起,并为知识所引导”也是他引以为自己做人的宗旨。
  我若所能及,必伞力为之!正是老蒋的写照!
其他文献
解释房屋“住改商”纠纷    当前,因房屋“住改商”引发的纠纷较多,最高人民法院24日公布的《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此进一步作出规定,对审判工作予以指导。  “住改商”现象之所以会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其重要原因在于人们对居住的要求不再是简单的“有房可居”,而是越来越注重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品质,安宁、安全、舒适成为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在公众居住需求层次发
期刊
历时一个月的Me汇美尚康璨个人艺术展成功举办,更受到来自各界的关注和喜爱,尤其是在众多参观者的强烈要求下,主办方特别做了延期十天的加时展。2012年7月25日,本次艺术展在“以‘独’的名义开始,以‘众’的名义结束—Me汇美尚康璨个人艺术展闭幕酒会”中圆满谢幕。  100名爱艺术爱生活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应《中华民居?重庆》杂志之约相聚在闭幕酒会现场,一起分享作为独生子女的爱艺术爱生活之感。出人意料的是
期刊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灾害造成大批建筑物倒塌以及大量人员伤亡,甚至导致城市瘫痪,而且震后次生灾害——火灾、水灾、有害物质扩散等,对人民生命安全的危害也极大。据统计,1900年以前我国记录6级以上破坏性地震近200次,其中8级以上的8次,7.0~7.9级的近32次。20世纪以来,根据地震仪器记录资料统计,我国已发生6级以上强震700多次,其中7.0~7.9级的近100次,8级
期刊
今年的5月12日是我国第一个防灾减灾日,5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发表的第一本有关防灾减灾工作的白皮书。防灾减灾日的设立、减灾白皮书的发表都表明了中国政府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决心,也让全世界人们看到了中国政府在防灾减灾方面所作的努力。自从去年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国家民政部在防灾减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国的防灾减灾能力有了很大提高。那么,在过去的一年中民政
期刊
同济大学教授束昱,58岁,现任上海市城市科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城市地下空间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曾任上海市防灾救灾研究所地下空间研究室主任,多年来致力推动我国地下空间科学发展。参与“世博轴防灾疏散诱导及应急照明系统”“世博地下空间阳光导入系统技术研究”等多个世博专项课题,著有《上海市地下空间安全使用手册》《国内外地下空间灾害实例》等书。他近日考察日本城市防灾减灾体系,结合自己援建四川的经历,特别强调
期刊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儒家的思想传承了幾千年,至今任然可以作为现代人得行为
期刊
广元市利州区三堆镇马口村    在一次次领导视察、友邻观摩、媒体报道后,广元市利州区三堆镇马口村已经有点儿“星味儿”了。在这个全国灾后重建明星村身上,记者看到了一个重建家园、恢复生活、积极生产自救的真实样本。  新修的水泥路长达10.2公里,从美丽的白龙江畔环山而上,蜿蜒到村民家门口。在一块平坦的坝子上,一片漂亮的集中安置楼房一下跃入眼帘。如果不是周围的农田、猪圈,几乎让人以为这是一个乡间度假村或
期刊
据联合国“世界火灾统计中心”(WFSC)统计,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发生的火灾就有600万-700万起,每年有6.5万-7.5万人死于火灾,每年的火灾经济损失可达整个社会生产总值(GDP)的0.2%。仅美国每年发生火灾就有7000起,平均每天20起。  近一、二十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火灾形势也处于比较严峻的时期。从2000年1月至2009年2月,近10年的初步统计,全国共发生火灾172
期刊
传说农历二月十二是百花的生日,人们称之为“花朝”,因此便有一个“花朝。之庆。而随着季节叶争的替挟,百花也以各种不同的容颜缤纷乐大地。百花的玉容笑貌。
期刊
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一周年和首个国家“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5月11日发表《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介绍中国减灾事业的发展状况,使世人更全面了解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减灾所作的巨大努力。  这是中国政府发表的第一个有关防灾减灾工作的白皮书,全文约1.6万字,分为前言、自然灾害状况、减灾战略目标和任务、减灾法制和体制机制建设、减灾能力建设、减灾的社会参与、减灾的国际合作、结束语等8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