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到上海去,到世博会去,看什么?——最新的建筑、最新的文化,最新的创意!——所有的最新皆需要通过“展示设计”的手段,才能传递给观众一场视觉的饕餮盛宴。上海世博会就是展示人类在科技、文化领域成就,开展广泛国际交流的平台,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和中国了解世界的窗口。各个国家馆都倾其所能,通过一系列的外形、结构、色彩、空间来表现国家主题和体现城市风采。展示设计承担着让所有“静”的物体“动”的使命。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世博会即是一场展示设计亮相的舞台,一场国内外设计业竞技的擂台,一场实现所有设计师梦想的梦工厂。
设计无国界,在中国的许多大型建筑或作品出自外国设计师之手,在世博会上却有一些外国馆是我国设计师集体智慧的结晶。世博会是中外展示设计技术和能力的碰撞,近几万个活动项目,涵盖了会议、展览、节庆、演出、赛事等活动内容,通过展览展示中的声、光、电、颜色和工程等技术来表现世博会的内涵。作为会展产业链上的一份子,展示设计搭建企业通常都是在“后台”默默无闻地耕耘,一场成功的展会,在“庆功宴”上却少了它的身影。这一次,世博会来了,一次会展业的最顶级盛会,一次博物馆的世界级展览会,一切的形式和内容、展示和效果,展示设计企业大显身手的时刻到了。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厉无畏表示,世博会吸引了众多的国际资源、国际创意人才和企业到中国,将推动上海的设计产业发展,极大推动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乃至中国经济的发展。世博会,之于展示设计企业,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是一个使命,也是一个契机。设计企业将如何向世人展示世博会的魅力?世博会将带给设计企业怎样的收获?世博后的设计业将呈现怎样的发展格局?
服务世博 特点突出
2010年5月1日,中国,上海,人类再一次盛会——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举行。世界博览会(WorldExhibition or Exposition,简称World Expo)又称国际博览会及世界博览会,简称世博会、世博。“很多人混淆了世博会与国际展览会的概念,所以需要对世博会认识有待进一步梳理。”世博元老、中国展示设计委员会荣誉主任岳祖德告诉记者,世博会是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具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通过这个活动,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
展示设计的功能在于阐述主题与形象树立,特别是世博会这样规格层次最高的展览活动,由于其独有的特点,展览展示也寻找着合适的参与途径。
第一,主题明确,要求企业在设计方面有良好的基础。世博会可以说是最能体现会展经济发展的一次盛会,“不管是规模、时间还是展示手段、展会期间的维护、展会期间的推广活动等要求都远远超出一般展览的要求。”华阳恒通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朝华深切理解世博会的含义。世博会不同于专业展览会,所有的展览与展示要围绕主题进行。“因为世博会项目的设计与普通的展厅设计区别甚大,每一个参展者都有特定主题,而不像普通的商业展那样目的明确,直奔产品而去。”美易腾展览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国际部副总裁徐岱介绍,“应该是对于参展者参展理念的深刻把握,才得以使我们的设计脱颖而出。”岳祖德强调,“世博会是展览行业中的奥林匹克”,所以在规格与层次上与其他展览会活动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与商品展、成就展甚至形象展不同,世博会是一次全球视野下,对生活的态度和观念的展示,“世博会重庆馆的设计搭建,对我们提出了创作理念与会展技术的全新要求。”重庆视博展览有限公司董事长童志宏说。从会展角度来说,除了规模高、时间长之外,在理念、内涵以及表现方式等诸方面都是普通会展无法比拟的。
第二,绿色环保,设计、材料先进。世博会展出的是一种趋势,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全球倾力投入的产品或工程。首先,使用材料要符合国家标准和上海市标准。“环保标准是基础的,还要符合消防要求。”北京东方仁杰展览展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杰说。如今绿色与低碳已经越来越多被提及,“在设计搭建方面,如果企业没有这方面的优势或者侧重,自然就不能参与到世博会的项目中。”上海美术设计有限公司国际组织联合馆项目部商务总监贾俊向记者介绍。“低碳、环保、绿色的理念与工程质量和安全并非矛盾的。”童志宏说。
北京中新吉毅国际商务会展有限公司世博项目小组副组长佟媛媛在参与世博会项目时深有感触,世博会的设计搭建完全不同于普通展会,“施工过程中对于材料的选择要求很高,品质等级均高于普通展会。”根据世博会要求,环保与绿色不仅体现在施工用料、技术层面,重要的是绿色环保理念的渗入与表现,而一些资质差、能力有限的搭建设计企业自然会被淘汰。
第三,创新。世博会的生命力在于创新,直接反映在各国场馆的设计与建设,从外观造型到内部装修,从设计表现手法到新技术应用,都是世博会对展示设计行业提出的特殊要求。“创新既是世博会的灵魂,也是我们设计和搭建重庆馆的灵魂。”对于创新,童志宏有着深刻的理解。重庆视博展览公司早在十年前草创之初,就确立了“超越平庸的信念,卓尔不凡的想象”的公司理念,十年磨一剑,“世博会为视博公司提供了创新展示的舞台。”
创新方面的东西是需要通过硬件和软件的相结合来实现的。这其中就包括了在设计理念和建筑理念方面打破传统,使用高科技产品来不断变换展示手法,以接近国际潮流前沿。例如北京中新吉毅国际商务会展有限公司在做萨尔瓦多馆的火山喷发以及危地马拉馆内郁郁葱葱的森林,都运用了声、光、电特效,加上原始风貌的建筑特点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先进的技术与设备来实现设计思路,更多启用先进仪器及材料,并使之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人们所认知的趋势,这就是世博会对展示设计提出的最高要求。“处理好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注重展览的效果与观览者的接受感受,才是我们设计与搭建、硬件与软件创新的旨归。”童志宏从最终受众群体的角度很好地诠释了创新。
第四,对安保等各项工作严格要求。世博会从5月1日至10月31日,展会持续184天,如此长时间的展期必然对场馆建设和搭建设计有不同一般展览会的要求。“世博会的技术性、安全性要求超过所有展会。”贾俊指出,世博会指定搭建商的选择标准很大程度是按照建筑的标准来要求入围企业的。”
不仅如此,入围企业入驻世博会又面临着严格、复杂的程序。张杰深有体会,“世博会的安保工作严格。每一次材料、人员、车辆进场,都要检查。”具体到企业的工作时间同样有要求,“尤其是搭建工程,工作时间为上午九点到下午六点,如果晚上加班必须提前报批。”张杰说,做世博工作也是做服务工作,严要求才会出高质量,这也正是与普通展会的不同之处。 “由于世博会历时过半年,我们对于世博场馆的搭建,都是严格按照永久性建筑的标准建造的。”徐岱告诉记者。世博会是一件庞大的系统工程,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非常巨大,
“企业都想通过这个活动给世人留下点财产。”曾多次参加世博会的岳祖德对世博会场馆搭建有着更清楚的见解。所以,参与世博会项目的设计企业更明白其中道理,“在临时特装展位与永久建筑物之间,在形象体验互动展示与博物馆陈列展示之间,在环境营造与叙述手段之间,我们力求找到一个平衡点。”童志宏对记者说。
由此看来,展示设计企业参与世博会,不仅要拥有深厚的设计和资质基础,还要在工程中不断适应、理解活动的主旨,围绕业主的思想拓展思路。服务世博,不仅仅是一句话。
历经世博 受益匪浅
的确,能够参与到世博设计搭建绝非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对设计搭建企业的历史、资质、管理、团队、施工能力、工厂信誉度,包括政府关系等综合关系的考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但凡能够参与世博,为世博做过努力和贡献,都是对企业的一种历炼和积累。
几乎每个世博项目的竞争都是一场“消耗战”。上海2010年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从征集展示设计方案到确认设计团队,就历时两年多,从上百家企业的竞标到数十家企业的最后通关,足见世博会对于展示设计业有巨大的吸引力。以中国美术学院创意产业发展公司竞标杭州馆项目为例:2008年初,上海世博局向全球招标“城市最佳实践区”优秀案例。中国美术学院周刚教授领衔设计的杭州馆概念方案在垒球106个城市自荐、上百个国际组织推荐,历经国际遴选委员会层层评审,杭州“五水共导”案例从200多个案例中脱颖而出,入选城市最佳实践区“可持续城市化”领域展馆。概念方案中标后,杭州市又在全国范围内筛选十家设计和施工单位,经过半年考察进四强,经专家组反复评选确定中国美术学院创意产业发展公司为最终中标机构。杭州馆竞标过关斩将历时两年,前后艺术创作七稿,中国美术学院创意产业发展公司等40多名专业人员参与设计创作。
应了那句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比起具体操作世博工程来,最花费精力和时间的是在前期程序和准备工作上。设计工作不易,做世博工程搭建同样耗时耗力,“工人在去年11月就入驻进场了,主要是办手续等一系列工作,其实真正开始做搭建工作也就两个月的时间。”张杰告诉记者。
拿到通关证,“实战”才刚刚开始。中国有三十四家企业参与世博项目是设计、搭建一体化,直线的管理和沟通,为项目的进程和高效完工省去了不少时间。而上百家企业接手世博项目是分开的,专门做设计或搭建。对于北京东方仁杰展览展示有限公司来说,这一次接了三个规模不等、性质不同的场馆的搭建工作,分别为中国航空馆、非洲联合馆赛舌尔国家馆和上海世博会美术馆。张杰表示,“做搭建也是要分程序分步骤地进行,前期提供小样,由甲方监理审核、世博局消防部审核,然后才到了施工阶段,工人工作的同时,甲方监理在现场督查,消防部门也会定期抽查。”
正是有这一项项看似繁琐又极其严谨的程序,才保证了世博工程的安全和有序。许多企业在接世博项目时已经做了心理准备和应对方案,但在世博会的设计搭建工作中,还是碰到了许多棘手的难题,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
第一,跨越中西方文化差距,深刻体会参展者的参展主题。所有人对于上海世博会的期望值都很高,尤其参展者,他们许多是以国家为单位参展,有一定的民族荣誉感,希望本国家馆馆的设计是最棒的。“如何达到他们的期望值就是一大难题。”徐岱说道,一些已经在本国国内完成设计的参展商,在为他们进行深化设计和搭建的过程中,就遇到过许多“过渡”问题,比如很多原设计不符合世博局工程管理规定,消防设计规定,很多设计材料在本地市场无法获得等等,此时就需要与原设计师进行及时的沟通,良好的沟通可以避免其后产生的一系列连锁问题。
第二,在不可预测的变化中完成即定目标。北京东方仁杰展览展示有限公司在搭建赛舌尔国家馆工程时,面对最多的就是不断的改工程和改方案。张杰说,“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我们做出了15棵高4米的椰子树,但甲方业主视察时不满意,要求高度为6米。”在工期、价格、人力、物力等条件的限制下,这的确给工作人员出了难题。怎么办,如何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并达到让业主和观众满意的效果呢?绞尽脑汁,他们终于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另外增加20棵树,高度按6米设置。这样一来,由于有对比,使整个椰子树的画面形成错落有致的流线感,不失美观。虽然还是增加了成本,但是在不破坏原有的东西和保证工期的前提下,这是最佳的办法。怪不得人们常说设计师也是魔术师,以变求和。张杰也谈到了沟通的重要性,在前期,业主、设计方、搭建方要多沟通多探讨,这是对于没有去过业主国的搭建工人来获得信息完成目标的一个最有效的方式。前期工作越细,后期工作质量就越高。
第三,创意的天马行空在真正落地攻关阶段,能否顺利击败“拦路虎”决定了项目的精彩程度直至成败。中国美术学院创意产业发展公司为此专门邀请众多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共同研发,整合资源成为大家的共识。只要有一线实现创意的希望,就不惜付出百倍的努力,创意设计师夜以继日地泡在实验室和车间,变身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一项一项地将绝佳的创意将旁人看来异想天开的事情变成现实。
也许对观众来讲,最后看到的都是一个个美丽壮观的展馆、建筑,但其中饱含了一线设计、搭建企业所经历的种种艰辛和困难。齐心协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让更多的企业深刻地了解到一个国家要承办一届世博会是多么的艰辛与不易。在投入世博项目的创作过程中,真正应验了古人“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至理名言。中国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副处长、中国美术学院创意产业发展公司总经理余伟忠告诉记者,为了关注了解世博会的意义和历史,设计班组成员历时三年亲身投入世博会,其中克难攻坚、屡败屡战,自我加压的苦处难与君说。设计师们感慨良多,甚而发出“珍惜生命,远离世博”的调侃,深刻体会世博会蕴含的创新、进取、和平精神。“当做完了项目,看到业主的笑容,想到观众的赞誉,让中国设计在世博绽放。这就是我们最大的荣誉。”张杰的感慨绝对代表了众多企业的声音。
参与世博,除了对企业在精神层面的鼓舞和品牌的提升,也的确让企业在实战中受益。既加深了对政府项目程序管理体制、报批手续的理解。又巩固了团队的服务意识和向心力。对此,贾俊很有共识,“通过团队作业,让公司的运营模式得到调整,使公司的运营管理更完善。”佟媛媛进一步做了补充,“参与世博会是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学习国内外优秀展馆的长处,更多 的是对中国企业设计理念的提升。”
世博效应 影响深远
在众多接受采访的企业及会展行业专家,一致认为世博会是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在这里可以有碰撞,也可以有融合,“世界博览会,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综合的活动,当然它其中的知识也是丰富多彩的。”岳祖德告诉记者。通过世博会,建立于国外设计企业的联系,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机会。
我国会展行业发展至今,经历了从无到有的状态,展示设计作为行业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关注。世博会不仅带来的是声光电等技术层面的革新,而且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影响设计行业的趋势及进程。“国内与国外的展示设计确实存在一定差别,毕竟国内的会展行业起步比较晚。”徐岱清楚认识到这种差距的存在,基于此,更多参与世博会的国内设计企业通过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的理念,将世博会当做发展展示设计行业的跳板,努力争取更多经验与知识。
诚然,在与国外设计企业相比较之下,中国展览设计中理性、概念、全面的传统理念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设计展览的发展。但全球化的趋势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进程使中国的设计展览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叙事性、抒情性、描写性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手法,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们,说中国某些设计缺乏故事性、接受性、生态场景性是可能的,但并不是全部。”童志宏有着不一样的观点,中国的展示设计并不需要全盘照搬西方的设计,
“保持民族地域特性而又具有开放心态的展览设计才是达到国际化设计的根本途径。”
世博会设计和搭建企业在世博会的参与通常分为与国外企业合作,与国内企业合作,企业独立完成等几种情况,而合作是主旋律。不可避免国外与国内、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流碰撞。童志宏表示,一方面,这种影响是深远的,观念和技术上的革命往往是在这种交流与碰撞中产生的;另一方面,这种影响是双向的,中外观念和技术上的互补交融,对双方的观念变革和提升都是巨大的。
对于中外展示设计企业的相互接触与合作,贾俊深有感触,“和香港、英国的会展设计公司合作,感觉国外设计企业的理念非常清晰,在他们身上学习到了一些专业性的知识。”他说,中国的设计师眼界不够开阔,如果能够依托世博会打开视野,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我们也会做得更好。”
谈到展示设计企业的生存就不得不提及国内企业的特性,“中国企业的特长是灵活,模仿力强,但缺乏创新。”张杰总结到。所以中国企业需要向国外企业学习标准化和创新能力,以此减少差距。从世博会层面上说,世博会是对中外展览企业的一次全方位的检阅,对中国企业尤其具有划时代意义。各种设计理念和技术的交流,给了中国企业学习、吸收、提升的绝好机会。
“世博会是我国设计企业一个开拓眼界的机会,而且也是技术交流的好机会,打破传统观念,寻求突破。”多次参加世博会的经历让岳祖德更具发言权,他曾多次提到国内展示设计企业竞争激烈,但基本停留在价格竞争层面,而不是理念、设计的竞争,世博会也将对国内一批展示设计类企业产生优胜劣汰的作用和影响。“对参加世博会设计和搭建工作的企业来说,在世博会运作过程中始终用‘世博’的标准严格要求做好整体和细节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呈现给观众一个完美的会展作品。”罗朝华说。
世博后效应将深刻介入中国展览展示设计行业以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优秀场馆的主题演绎,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最新成果运用将直接使得中国会展业迅速前进五至十年。将使日益升温的区域城市会展中心竞争白热化,使会展设计业在创意产业中占有前所未有的优势地位,并影响高层决策者进一步重视会展业推动经济特别是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童志宏谈到世博会不仅影响到展示设计企业,对中国会展业来说也是一次革命。
长达159年历史的世博会,不仅是人类创意、文化、科技的盛会,更是人类永不停息的进取精神的体现,是深刻影响人类生存状况和引领人类走向何方的文明曙光。会展业的春天挟上海世博会东风如约而至。世博会是1个机遇,具有丰富本土经验的中国设计正在崛起,以此迈开了中国展示设计企业不断前进的脚步。
设计无国界,在中国的许多大型建筑或作品出自外国设计师之手,在世博会上却有一些外国馆是我国设计师集体智慧的结晶。世博会是中外展示设计技术和能力的碰撞,近几万个活动项目,涵盖了会议、展览、节庆、演出、赛事等活动内容,通过展览展示中的声、光、电、颜色和工程等技术来表现世博会的内涵。作为会展产业链上的一份子,展示设计搭建企业通常都是在“后台”默默无闻地耕耘,一场成功的展会,在“庆功宴”上却少了它的身影。这一次,世博会来了,一次会展业的最顶级盛会,一次博物馆的世界级展览会,一切的形式和内容、展示和效果,展示设计企业大显身手的时刻到了。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厉无畏表示,世博会吸引了众多的国际资源、国际创意人才和企业到中国,将推动上海的设计产业发展,极大推动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乃至中国经济的发展。世博会,之于展示设计企业,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是一个使命,也是一个契机。设计企业将如何向世人展示世博会的魅力?世博会将带给设计企业怎样的收获?世博后的设计业将呈现怎样的发展格局?
服务世博 特点突出
2010年5月1日,中国,上海,人类再一次盛会——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举行。世界博览会(WorldExhibition or Exposition,简称World Expo)又称国际博览会及世界博览会,简称世博会、世博。“很多人混淆了世博会与国际展览会的概念,所以需要对世博会认识有待进一步梳理。”世博元老、中国展示设计委员会荣誉主任岳祖德告诉记者,世博会是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具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通过这个活动,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
展示设计的功能在于阐述主题与形象树立,特别是世博会这样规格层次最高的展览活动,由于其独有的特点,展览展示也寻找着合适的参与途径。
第一,主题明确,要求企业在设计方面有良好的基础。世博会可以说是最能体现会展经济发展的一次盛会,“不管是规模、时间还是展示手段、展会期间的维护、展会期间的推广活动等要求都远远超出一般展览的要求。”华阳恒通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朝华深切理解世博会的含义。世博会不同于专业展览会,所有的展览与展示要围绕主题进行。“因为世博会项目的设计与普通的展厅设计区别甚大,每一个参展者都有特定主题,而不像普通的商业展那样目的明确,直奔产品而去。”美易腾展览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国际部副总裁徐岱介绍,“应该是对于参展者参展理念的深刻把握,才得以使我们的设计脱颖而出。”岳祖德强调,“世博会是展览行业中的奥林匹克”,所以在规格与层次上与其他展览会活动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与商品展、成就展甚至形象展不同,世博会是一次全球视野下,对生活的态度和观念的展示,“世博会重庆馆的设计搭建,对我们提出了创作理念与会展技术的全新要求。”重庆视博展览有限公司董事长童志宏说。从会展角度来说,除了规模高、时间长之外,在理念、内涵以及表现方式等诸方面都是普通会展无法比拟的。
第二,绿色环保,设计、材料先进。世博会展出的是一种趋势,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全球倾力投入的产品或工程。首先,使用材料要符合国家标准和上海市标准。“环保标准是基础的,还要符合消防要求。”北京东方仁杰展览展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杰说。如今绿色与低碳已经越来越多被提及,“在设计搭建方面,如果企业没有这方面的优势或者侧重,自然就不能参与到世博会的项目中。”上海美术设计有限公司国际组织联合馆项目部商务总监贾俊向记者介绍。“低碳、环保、绿色的理念与工程质量和安全并非矛盾的。”童志宏说。
北京中新吉毅国际商务会展有限公司世博项目小组副组长佟媛媛在参与世博会项目时深有感触,世博会的设计搭建完全不同于普通展会,“施工过程中对于材料的选择要求很高,品质等级均高于普通展会。”根据世博会要求,环保与绿色不仅体现在施工用料、技术层面,重要的是绿色环保理念的渗入与表现,而一些资质差、能力有限的搭建设计企业自然会被淘汰。
第三,创新。世博会的生命力在于创新,直接反映在各国场馆的设计与建设,从外观造型到内部装修,从设计表现手法到新技术应用,都是世博会对展示设计行业提出的特殊要求。“创新既是世博会的灵魂,也是我们设计和搭建重庆馆的灵魂。”对于创新,童志宏有着深刻的理解。重庆视博展览公司早在十年前草创之初,就确立了“超越平庸的信念,卓尔不凡的想象”的公司理念,十年磨一剑,“世博会为视博公司提供了创新展示的舞台。”
创新方面的东西是需要通过硬件和软件的相结合来实现的。这其中就包括了在设计理念和建筑理念方面打破传统,使用高科技产品来不断变换展示手法,以接近国际潮流前沿。例如北京中新吉毅国际商务会展有限公司在做萨尔瓦多馆的火山喷发以及危地马拉馆内郁郁葱葱的森林,都运用了声、光、电特效,加上原始风貌的建筑特点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先进的技术与设备来实现设计思路,更多启用先进仪器及材料,并使之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人们所认知的趋势,这就是世博会对展示设计提出的最高要求。“处理好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注重展览的效果与观览者的接受感受,才是我们设计与搭建、硬件与软件创新的旨归。”童志宏从最终受众群体的角度很好地诠释了创新。
第四,对安保等各项工作严格要求。世博会从5月1日至10月31日,展会持续184天,如此长时间的展期必然对场馆建设和搭建设计有不同一般展览会的要求。“世博会的技术性、安全性要求超过所有展会。”贾俊指出,世博会指定搭建商的选择标准很大程度是按照建筑的标准来要求入围企业的。”
不仅如此,入围企业入驻世博会又面临着严格、复杂的程序。张杰深有体会,“世博会的安保工作严格。每一次材料、人员、车辆进场,都要检查。”具体到企业的工作时间同样有要求,“尤其是搭建工程,工作时间为上午九点到下午六点,如果晚上加班必须提前报批。”张杰说,做世博工作也是做服务工作,严要求才会出高质量,这也正是与普通展会的不同之处。 “由于世博会历时过半年,我们对于世博场馆的搭建,都是严格按照永久性建筑的标准建造的。”徐岱告诉记者。世博会是一件庞大的系统工程,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非常巨大,
“企业都想通过这个活动给世人留下点财产。”曾多次参加世博会的岳祖德对世博会场馆搭建有着更清楚的见解。所以,参与世博会项目的设计企业更明白其中道理,“在临时特装展位与永久建筑物之间,在形象体验互动展示与博物馆陈列展示之间,在环境营造与叙述手段之间,我们力求找到一个平衡点。”童志宏对记者说。
由此看来,展示设计企业参与世博会,不仅要拥有深厚的设计和资质基础,还要在工程中不断适应、理解活动的主旨,围绕业主的思想拓展思路。服务世博,不仅仅是一句话。
历经世博 受益匪浅
的确,能够参与到世博设计搭建绝非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对设计搭建企业的历史、资质、管理、团队、施工能力、工厂信誉度,包括政府关系等综合关系的考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但凡能够参与世博,为世博做过努力和贡献,都是对企业的一种历炼和积累。
几乎每个世博项目的竞争都是一场“消耗战”。上海2010年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从征集展示设计方案到确认设计团队,就历时两年多,从上百家企业的竞标到数十家企业的最后通关,足见世博会对于展示设计业有巨大的吸引力。以中国美术学院创意产业发展公司竞标杭州馆项目为例:2008年初,上海世博局向全球招标“城市最佳实践区”优秀案例。中国美术学院周刚教授领衔设计的杭州馆概念方案在垒球106个城市自荐、上百个国际组织推荐,历经国际遴选委员会层层评审,杭州“五水共导”案例从200多个案例中脱颖而出,入选城市最佳实践区“可持续城市化”领域展馆。概念方案中标后,杭州市又在全国范围内筛选十家设计和施工单位,经过半年考察进四强,经专家组反复评选确定中国美术学院创意产业发展公司为最终中标机构。杭州馆竞标过关斩将历时两年,前后艺术创作七稿,中国美术学院创意产业发展公司等40多名专业人员参与设计创作。
应了那句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比起具体操作世博工程来,最花费精力和时间的是在前期程序和准备工作上。设计工作不易,做世博工程搭建同样耗时耗力,“工人在去年11月就入驻进场了,主要是办手续等一系列工作,其实真正开始做搭建工作也就两个月的时间。”张杰告诉记者。
拿到通关证,“实战”才刚刚开始。中国有三十四家企业参与世博项目是设计、搭建一体化,直线的管理和沟通,为项目的进程和高效完工省去了不少时间。而上百家企业接手世博项目是分开的,专门做设计或搭建。对于北京东方仁杰展览展示有限公司来说,这一次接了三个规模不等、性质不同的场馆的搭建工作,分别为中国航空馆、非洲联合馆赛舌尔国家馆和上海世博会美术馆。张杰表示,“做搭建也是要分程序分步骤地进行,前期提供小样,由甲方监理审核、世博局消防部审核,然后才到了施工阶段,工人工作的同时,甲方监理在现场督查,消防部门也会定期抽查。”
正是有这一项项看似繁琐又极其严谨的程序,才保证了世博工程的安全和有序。许多企业在接世博项目时已经做了心理准备和应对方案,但在世博会的设计搭建工作中,还是碰到了许多棘手的难题,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
第一,跨越中西方文化差距,深刻体会参展者的参展主题。所有人对于上海世博会的期望值都很高,尤其参展者,他们许多是以国家为单位参展,有一定的民族荣誉感,希望本国家馆馆的设计是最棒的。“如何达到他们的期望值就是一大难题。”徐岱说道,一些已经在本国国内完成设计的参展商,在为他们进行深化设计和搭建的过程中,就遇到过许多“过渡”问题,比如很多原设计不符合世博局工程管理规定,消防设计规定,很多设计材料在本地市场无法获得等等,此时就需要与原设计师进行及时的沟通,良好的沟通可以避免其后产生的一系列连锁问题。
第二,在不可预测的变化中完成即定目标。北京东方仁杰展览展示有限公司在搭建赛舌尔国家馆工程时,面对最多的就是不断的改工程和改方案。张杰说,“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我们做出了15棵高4米的椰子树,但甲方业主视察时不满意,要求高度为6米。”在工期、价格、人力、物力等条件的限制下,这的确给工作人员出了难题。怎么办,如何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并达到让业主和观众满意的效果呢?绞尽脑汁,他们终于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另外增加20棵树,高度按6米设置。这样一来,由于有对比,使整个椰子树的画面形成错落有致的流线感,不失美观。虽然还是增加了成本,但是在不破坏原有的东西和保证工期的前提下,这是最佳的办法。怪不得人们常说设计师也是魔术师,以变求和。张杰也谈到了沟通的重要性,在前期,业主、设计方、搭建方要多沟通多探讨,这是对于没有去过业主国的搭建工人来获得信息完成目标的一个最有效的方式。前期工作越细,后期工作质量就越高。
第三,创意的天马行空在真正落地攻关阶段,能否顺利击败“拦路虎”决定了项目的精彩程度直至成败。中国美术学院创意产业发展公司为此专门邀请众多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共同研发,整合资源成为大家的共识。只要有一线实现创意的希望,就不惜付出百倍的努力,创意设计师夜以继日地泡在实验室和车间,变身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一项一项地将绝佳的创意将旁人看来异想天开的事情变成现实。
也许对观众来讲,最后看到的都是一个个美丽壮观的展馆、建筑,但其中饱含了一线设计、搭建企业所经历的种种艰辛和困难。齐心协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让更多的企业深刻地了解到一个国家要承办一届世博会是多么的艰辛与不易。在投入世博项目的创作过程中,真正应验了古人“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至理名言。中国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副处长、中国美术学院创意产业发展公司总经理余伟忠告诉记者,为了关注了解世博会的意义和历史,设计班组成员历时三年亲身投入世博会,其中克难攻坚、屡败屡战,自我加压的苦处难与君说。设计师们感慨良多,甚而发出“珍惜生命,远离世博”的调侃,深刻体会世博会蕴含的创新、进取、和平精神。“当做完了项目,看到业主的笑容,想到观众的赞誉,让中国设计在世博绽放。这就是我们最大的荣誉。”张杰的感慨绝对代表了众多企业的声音。
参与世博,除了对企业在精神层面的鼓舞和品牌的提升,也的确让企业在实战中受益。既加深了对政府项目程序管理体制、报批手续的理解。又巩固了团队的服务意识和向心力。对此,贾俊很有共识,“通过团队作业,让公司的运营模式得到调整,使公司的运营管理更完善。”佟媛媛进一步做了补充,“参与世博会是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学习国内外优秀展馆的长处,更多 的是对中国企业设计理念的提升。”
世博效应 影响深远
在众多接受采访的企业及会展行业专家,一致认为世博会是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在这里可以有碰撞,也可以有融合,“世界博览会,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综合的活动,当然它其中的知识也是丰富多彩的。”岳祖德告诉记者。通过世博会,建立于国外设计企业的联系,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机会。
我国会展行业发展至今,经历了从无到有的状态,展示设计作为行业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关注。世博会不仅带来的是声光电等技术层面的革新,而且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影响设计行业的趋势及进程。“国内与国外的展示设计确实存在一定差别,毕竟国内的会展行业起步比较晚。”徐岱清楚认识到这种差距的存在,基于此,更多参与世博会的国内设计企业通过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的理念,将世博会当做发展展示设计行业的跳板,努力争取更多经验与知识。
诚然,在与国外设计企业相比较之下,中国展览设计中理性、概念、全面的传统理念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设计展览的发展。但全球化的趋势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进程使中国的设计展览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叙事性、抒情性、描写性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手法,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们,说中国某些设计缺乏故事性、接受性、生态场景性是可能的,但并不是全部。”童志宏有着不一样的观点,中国的展示设计并不需要全盘照搬西方的设计,
“保持民族地域特性而又具有开放心态的展览设计才是达到国际化设计的根本途径。”
世博会设计和搭建企业在世博会的参与通常分为与国外企业合作,与国内企业合作,企业独立完成等几种情况,而合作是主旋律。不可避免国外与国内、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流碰撞。童志宏表示,一方面,这种影响是深远的,观念和技术上的革命往往是在这种交流与碰撞中产生的;另一方面,这种影响是双向的,中外观念和技术上的互补交融,对双方的观念变革和提升都是巨大的。
对于中外展示设计企业的相互接触与合作,贾俊深有感触,“和香港、英国的会展设计公司合作,感觉国外设计企业的理念非常清晰,在他们身上学习到了一些专业性的知识。”他说,中国的设计师眼界不够开阔,如果能够依托世博会打开视野,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我们也会做得更好。”
谈到展示设计企业的生存就不得不提及国内企业的特性,“中国企业的特长是灵活,模仿力强,但缺乏创新。”张杰总结到。所以中国企业需要向国外企业学习标准化和创新能力,以此减少差距。从世博会层面上说,世博会是对中外展览企业的一次全方位的检阅,对中国企业尤其具有划时代意义。各种设计理念和技术的交流,给了中国企业学习、吸收、提升的绝好机会。
“世博会是我国设计企业一个开拓眼界的机会,而且也是技术交流的好机会,打破传统观念,寻求突破。”多次参加世博会的经历让岳祖德更具发言权,他曾多次提到国内展示设计企业竞争激烈,但基本停留在价格竞争层面,而不是理念、设计的竞争,世博会也将对国内一批展示设计类企业产生优胜劣汰的作用和影响。“对参加世博会设计和搭建工作的企业来说,在世博会运作过程中始终用‘世博’的标准严格要求做好整体和细节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呈现给观众一个完美的会展作品。”罗朝华说。
世博后效应将深刻介入中国展览展示设计行业以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优秀场馆的主题演绎,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最新成果运用将直接使得中国会展业迅速前进五至十年。将使日益升温的区域城市会展中心竞争白热化,使会展设计业在创意产业中占有前所未有的优势地位,并影响高层决策者进一步重视会展业推动经济特别是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童志宏谈到世博会不仅影响到展示设计企业,对中国会展业来说也是一次革命。
长达159年历史的世博会,不仅是人类创意、文化、科技的盛会,更是人类永不停息的进取精神的体现,是深刻影响人类生存状况和引领人类走向何方的文明曙光。会展业的春天挟上海世博会东风如约而至。世博会是1个机遇,具有丰富本土经验的中国设计正在崛起,以此迈开了中国展示设计企业不断前进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