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情”而导,深入感悟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ve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六下《夹竹桃》是“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的作品。教学该文,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他是如何把自己喜爱之情表达出来的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为了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我以作者的“情感”为切入口,循“情”而导,牵动全篇,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一、 抓住首尾,把握“情感流向”
  作者对夹竹桃的情感在文本的开头和结尾都有很直白的流露:“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教学开始,我引导学生抓住这两句话:作者对夹竹桃是一种怎样的情感?让学生抓住“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爱上”等词语,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进而产生疑问:作者为什么会对夹竹桃产生这样的情感呢?抓住尾句中的“韧性”“幻想”,初步感知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这样,学生就初步感受了作者对夹竹桃的情感,握住了文本的“情感流向”,为深入精读文本奠定了基础。
  二、 切入重点,体会“情感依托”
  课文第4、5两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夹竹桃的“韧性”及作者美妙的幻想,这两段既是文本的重点段落,也是作者情感得以依托的关键所在。教学时,可以直接切入,拎出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探究作者喜爱夹竹桃的真正原因。
  1. 感悟“韧性”。让学生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夹竹桃的“韧性”是什么?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它的“韧性”?
  【预设一】“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从“又开出一朵”“又长出一嘟噜”,可以看出夹竹桃花的生命力很旺盛,有“韧性”。
  【预设二】“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抓住“春风”“暴雨”“清冷”“迎风吐艳”等词,感受夹竹桃无论气候怎么变化,都始终如一,艳丽绽放,有“韧性”。
  【预设三】“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由“无不奉陪”一词,感受夹竹桃不受季节更替,花期之长,没有任何一种季节性花朵能与之相比,有“韧性”。
  这样,围绕“韧性”展开教学,顺着文本叙述的顺序,让学生通过品味文本的语言,深切感受夹竹桃无论气候如何变化,季节如何更替,都始终“花开不败”,体会作者对夹竹桃这种可贵之处的由衷喜爱。同时,也让学生理清了段落的层次,初步领会了重点段落的表达顺序。
  2. 感悟“幻想”。(1) 走进作者的“幻想世界”。默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在作者的眼中,月光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的?它引起了作者怎样的幻想?
  【预设一】出示描写月光下夹竹桃的句子,先让学生说说月光下夹竹桃的样子,给作者什么感觉。引导抓住“一团模糊”“浓浓烈烈”“袭”“叶影参差”“花影迷离”等词,感受月光下的夹竹桃“朦胧”“虚幻”“花香袭人”,有着一种独特的美。然后,让学生通过感情朗读,进入文本所描写的情境中去,加深理解和体验。
  【预设二】出示描写作者幻想的句子。先让学生说说作者产生了哪些幻想,感受作者想象的奇特。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进入作者的“幻想世界”。教师可引读:“我幻想它是地图——”“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反复地朗读品味,三幅幻想画面便会在学生的脑海中定格。
  (2) 建构学生自己的“幻想世界”。如果你看到月光下的夹竹桃,又会产生怎样的幻想?请仿照书上的句式说一段话。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幻想世界”,在感受作者的奇特幻想后,让学生仿照文中的句式说一说,既满足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又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培养学生迁移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 勾联上下,领悟“情感表达”
  作者为了表达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除了正面描写夹竹桃的“韧性”和“引起幻想”之外,还侧面描写了“同院子里的那些花”,通过比较衬托出夹竹桃的可贵,这种表达的方法也要引导学生领会。在学生读懂了第4、5自然段后,教师可抛出这样的问题:这篇课文还写了哪些花?作者喜爱这些花吗?夹竹桃和这些花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可不可以不写这些花?让学生把第3、4自然段结合起来读,通过读读、品品、议议,再次感受夹竹桃的“可贵”,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妙处。
  (作者单位:新沂市阿湖镇黑埠小学)
其他文献
日前,收到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张宏健老师的一封来信,谈了自己在对苏教版小语教材的两篇课文解读时产生的疑惑,并提出了修改意见。下面是他的来信: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三亚落日》中有这样一个句子:“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为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  这是一个不易发现,但是有问题的句子。我们知道,“蘸”是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的东西里沾一下就拿出来。  这里白
期刊
清晨  遇见斑鸠先生  它在草地上散步  仿佛旁若无人  我看见它  昂着头  一声不吭  迈着方步  心闲气定  好像我们的校长  在巡视我们  我慢慢走近它  它立刻慌了神  连飞带奔  像是丢了魂  哈哈  要是校长也这样  那可真是  笑死人  笑死人  写《斑鸠先生》这首诗时,我正住在美国马里兰州的一个公租小区内。小区都是两层小楼,楼与楼之间距离很宽,长着绿色的草坪。几株高大的橡树像几个
期刊
一、 主体意识常态化  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学段的特点,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做到把“做”的任务分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实践证明,学生越是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比如,教学《蘑菇该奖给谁》一课时,就可以把“演”的机会让给学生,先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让每个学生对课文内容都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进行小组练习,接着全班学生参与,你喜欢哪个角色,就演哪个角
期刊
低年级主要的教学任务是“读书”“识字”“写字”,这是语文学习的“保底工程”,需要得到重视。6月4日,刘志春、刘红、李琳三位特级教师工作室,在百家湖小学开展了“教什么,怎么教,凸显学段特点,落实教学目标”主题教研活动。笔者执教《咏华山》一课,经历了磨课和教学过程,在“教什么”和“怎么教”上产生些许感受,觉得“善选”是实现低年级课堂凸显学段特点,落实教学目标的重要方式。“善选”即善于选择,友善选择,这
期刊
2004年7月7日下午2点多钟,我和杨新富老师提前两个小时来到南京禄口机场,准备乘机去海南培训。3点10分,我们走进了空荡荡的候机厅,看看只有两个情侣坐在一个角落亲热交谈,就知趣地走向他们座位的对角线的另一端坐了下来。  因为时间还早,我们就具体地对这次十天的培训工作做了梳理、落实:今晚19点钟到海口后,要连夜赶到东方市培训,明天上午杨老师讲一年级习惯、拼音、识字,下午我讲一年级阅读、单元练习。东
期刊
一、 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 识字教学方法单一且缺乏科学性。现行教材中,看图拼音识字、看图识字、归类识字、随课文识字等形式多样,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仍单一地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很少能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教师大多没有进行识字前测,不了解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缺乏教学策略的设计。识字教学脱离了语境,显得枯燥、乏味,从而降低了学生识字的效果。  2. 识字教学重字“形”,轻字“义”。汉字博大精深
期刊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为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了中小学教育四个学段,即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第二学段(三、四年级),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第四学段(七、八、九年级)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但是,观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呈现的问题是各学段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课堂教学高耗低效。小学高年级是中小衔接的两年,在这个关键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具体的工作,为小学生今后的
期刊
一、 漫谈大海,链接生本,拓展思维广博性  阅读教学所依凭的“例子”,是作者生活、情感的真实物化,教师应该具备这样一种本领:能打通生活与“例子”的通道,为学生创设一个思维能自由驰骋于天地间的最佳教学环境。怎么打通彼此通道呢?笔者认为,寻找“相似点”“趣味点”是有效的策略。针对《海底世界》这篇常识性说明文的内容特点,找到文本例子中,能够激发学生共鸣的“大海的景象”这个“相似点”和“趣味点”,是不错的
期刊
一、 趣味复习,对比呈现主要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好朋友,一个是——(生:蚂蚁),一个是——(生:蝈蝈)(板贴蚂蚁和蝈蝈图)。  师:是的,它们又来啦!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生齐读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还认识了5个生字。看,它们藏在小蚂蚁搬的粮食里哪!  (认读生字:汗、由、冬、呼、洞)  师:字音读得真准,怎么把这五个字用到下面这段话里呢?拿出学习单,试一试!  (生完成
期刊
拟人是小学语文课本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到了中高年级,教材中也出现了让学生改写、仿写、拟人的教学要求。然而,有些学生的改写、仿写的句子差强人意,老话常谈,缺乏新意,甚至有学生到了高年级还找不着门道,频频出错。深究起来,与课堂拟人修辞教学不到位是相关的。  循着苏教版教材编排的序列,笔者发现拟人修辞的教学在不同年级应有不同侧重。  一、 低年级重在认识了解、广泛积累  准确地说,苏教版教材中第一次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