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a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我认为创造力是个体在支持的环境下结合敏锐、流畅、变通、独创、精进的特性,通过思维的过程,对于事物产生分歧性观点,赋予事物独特新颖的意义,其结果不但使自己也使别人获得满足。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我认为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动机
  
  以往的教学一般从学科知识开始,认为知识之间有一定的逻辑顺序,这样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平稳地由已知向未知、由旧知向新知过渡。这有它的合理性,但是这仅仅是教师单方面按教材和成人的思路设计的教学开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课以学生感兴趣的语言问题入手,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值得注意的是,语文课的问题与杜威的兴趣观不同,不是以学生一时一事的个人兴趣为基础的,而是以语文知识中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问题"作为活动的开始,因而不仅学生具有浓厚的探索兴趣,而且使之与系统语文知识的掌握相联系,从而使由兴趣而来的学习动机变成为稳定的、持久的探索动机。
  
  二、扩展延伸,培养思维的敏锐力
  
  思维的敏锐力,指敏于觉察事物,具有发现缺漏、需求,不寻常及未完成部分的能力,也就是对问题的敏感度。教材是为学生学习提供的例子,教学中既要依靠它又不要受它的限制,这样才能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学习了7、8自然段后,我问同学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时,有同学问“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中的“有一个新的生命”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在颤动”按以往的要求只让学生理解“榕树的生命力强”我在教学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平时的积累,说说你的理解。结果,学生的回答真是精彩极了:有的说是风吹、有的说是鸟动、有的说是太阳的照射,有的说是树叶绿得可爱,让作者看花了眼,产生了错觉,有的说是因为榕树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以上几点,不难看出学生完全突破了教材的束缚,找到了新的生长点。这说明学生思维的敏锐力大大提高了。
  
  三、精心设计训练,培养思维的流畅力
  
  思维的流畅力,是指产生概念的多少,即是思索许多可能的构想和回答,是属于记忆的过程。教学时我们要有意加大这方面的训练力度。如,在十一册的积累运用四中,第一题时,为了激发學生兴趣,我让学生用一个成语,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成语接龙,接得越多越好。开始我想,他们不会说出几个,结果,同学们一口气接了十几个,可见学生的思路是多么开阔。长此培养下去学生就会思路通畅,行动敏捷。
  
  四、选点激辩,培养思维的变通力
  
  思维的变通力,是指不同分类或不同方式的思维,从某思想转换到另一思想的能力,或是以一种不同的新方法去看一个问题。是指要能适应各种状况,同时意味着不要以僵化的方式去看问题。其实语文学习中的许多问题是不能用一种思维方式来解决或是有一种答案的。在教学《宇宙生命之谜》时,课文的最后一段,作者说“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谜。”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理解。有同学认为“地球之外存在生命”,有同学认为“地球之外不存在生命”,就这一问题,我让学生举手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把同一观点的同学编到一组,让学生根据课文和课前了解的资料为依据,充分论证自己的观点,展开辩论,这样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学的兴趣和探索未来的好奇心。
  
  五、同中求异,培养思维的独创力
  
  思维的独创力,主要指反应的独特性,即想出别人所想不出来的观念。也可以说想的问题独特新颖。《狐假虎威》一课,传统的做法是让学生得出“狐狸很狡猾,仰仗别人的势力吓唬人,进行欺骗,我们不要像狐狸那样,要做一个诚实的人”的结论(喻意)也就行了。这个喻意大家也是认同的。而现在新的理论应同中求异,激发同学谈出新的看法。老师说:“你们看过狐狸的卡通片吗,想想那里对狐狸怎么看的?”学生立刻活跃起来,纷纷说:“那里说狐狸很聪明。”“这篇寓宫把狐狸说成很狡猾我觉得不公平,其实狐狸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出这么个巧妙的办法,既没伤害别人又保护了自己,不是很聪明吗?它这个机灵劲还真值得我们学习呢?”……同样的一篇课文、同样的一个事物,能够谈出不同的看法,得出不同的结论,无疑培养了思维的独创力。
  
  六、串联焊接,培养思维的精进力
  
  精进力,是一种补充概念,在原来的构想或基本观念上再加上新观念,增加有趣的细节和组成相关概念群的能力。这实际上是一种“精益求精”、“锦上添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精进力,平时我们除了经常训练他们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外,还适当增加一些串联词语成句或连句成段以及找联系组句、组段等练习。比如,“我、天空,飞机、大海”,这四个词表面上看不出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思考把这四个词串联起来,使其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即,“我看见有一架飞机在天空中飞行,飞机下面是碧波荡漾的大海。”这种串联焊接训练看似平常,实际上对精养学生思维的精进力是一分有力的。正如学了《童年的发现》后,同学们最后总结的那样:我们勤于思考,也许将来同学也能成为一个伟大定律的发现者。
  总之,上述几种能力均属发散思维的几种基本能力,有了这几种能力,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才能形成。
其他文献
人文素养就是人的内在素质和文化底蕴。在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而精神文明极其匮乏的时代,人文素养就显得更为重要。从小学生开始利用古诗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更显得有意义。那么如何具体的来实践呢?    一、配乐吟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主要通过美的形象去调动学生的童心、童真、童趣及个性、爱好等心理功能,做到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古诗文,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它高
期刊
一、设计新颖多样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我们的教学不能几十年如一日的似一潭死水,我们的教学形式也应该不时“换新”,不断的在我们的园地里注入活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如果我们能变换教学方式,拓展教学空间,这样的课一定会赢得学生的喜欢。  在教学《鸿门宴》一文时,老师可以摒弃传统的一课一讲的方式,而采取单元教学法。设计单元主题为“让项羽向我们走来—
期刊
中學语文教学的对象是中学生,他们处于对知识的求索、积累阶段,对知识的渴望是他们最大的任务。而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有两种:一是靠教师传授,二是靠自学。学生在校的时间相对于他整个人生来说,是短暂的,而知识的海洋是无穷无尽的,仅靠在校的老师用有限的时间传授无限的知识,那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因此,需老师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他们自学,以获取更多的知识。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呢?我认为可以
期刊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 。一定的情境产生一定的情感,教者动情,学者方能动容。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语文所蕴含的情境,让他们沉浸于教师所创设的艺术氛围里领悟教学的内容。    一、描摹教学情境,调动学生激情    教师可以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摹一幅图景或一种意境,从而让学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湃。如:特级教师于漪在讲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这样导入的:“每个同学的图画书里都有这样一幅画—人民英雄纪念碑。当你
期刊
如何处理好课文,这是教学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当我们拿到一篇新课文,开始教学时,首先要考虑的是采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教学,怎样把握课文,怎样理好各个环节。一篇课文如果教学方法选择得当,那么教学过程就会顺利,教学效果就会好。根据我自己的教学体会,课文教学的处理大致可以分以下这样几种方式:    一、从理解文章的主题入手进行教学    任何一篇课文都有一个主题。文章的所有材料都是为主题服务的。作者之所以采用
期刊
“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这一名话说时轻松,实践起来却不容易。有时我们在很多地方无情的扼杀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致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呆板,无新鲜活力。新课程标准鲜明的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无疑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清风,直吹入了学生的心田,于是学生终于拥有了一片想象的天空。  这学期我教的这个班的学生十分活跃,上课的时候,个个争着发言。一次课间,我在黑板上随意画了个圈儿,
期刊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
期刊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体育游戏具有趣味性、普及性、娱乐性、智能性和知识性等的特点。体育游戏的易行性为体育设施差的学校提高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体育游戏是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竞争,在竞争中体验愉悦,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体育游戏的内容广泛,所以有的体育活动项目都可以成为体育游戏的内容。而且场地器材可多可少,简单易行,便于普及和开展。  同时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情节和竞赛因素,富有思想性、生活性和直观
期刊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角色的转换,不意味着完全放手,任其自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不应无序,不能盲从,不走形式,不为做秀。鉴于学生知识储量、学习能力、生活阅历的局限,还是需要教师的扶持引领、参与调度  如何在语文课中指导学生审美呢?作为语文老师,必须在教学意识上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审美的内容,语文教材中,课文题材和题材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对象,如小说和童话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诗歌和
期刊
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为了特定的目的,在特定的环境里,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思想感情双向互动的一种语言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作为小学语文的一种新课型,口语交际课的价值作用不言而喻。  遗憾的是,眼下不少教师常常忽视口语交际课,教学中随意而无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