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跟鞋是人们的服饰品之一,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当把高跟鞋看作符号的意义,高跟鞋就具有了文化的属性,高跟鞋具有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根据不同的着装,要选择不同款式、风格和颜色的高跟鞋。本文从高跟鞋的美学入手,试图把高跟鞋作为服饰符号来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挖掘高跟鞋美学和与服饰符号的关系,使高跟鞋更加立体、清晰。
【关键词】:高跟鞋;服饰;符号;美学
一、高跟鞋体现的身体美学
高跟鞋不仅仅具有保护足底的功能,还具有审美价值和对身体的调整功能。高跟鞋可以体现女性身体的静态美。高跟鞋可以使双脚撑起女人的胸部和臀部,让平直的女人有弯有曲,让身短的女人有高有度;因为重心前移,女性不得不挺胸抬头地站立着,突出了女子双乳和臀部的曲线,为人体增添美感,使整个身体的比例愈发匀称;高跟鞋可延伸小腿到脚掌的曲线,以突显出小腿的线条,纤细的鞋跟完美地衬托出女性性感的足踝,增强视觉上的美感。
黄金分割是美学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当画家们按0.618:1来设计腿长与身高的比例时,画出的人体身材最优美。古希腊雕塑作品如“执矛者”、“维纳斯女神”及“太阳神阿波罗”等都通过故意延长双腿,使之与身高的比值符合黄金分割,从而创造出永恒的艺术美。而现今的女性,腰身以下的长度平均只占身高的0.58,因此很多女性会通过穿高跟鞋来故意延长双腿,使之与身高的比值为0.618。
高跟鞋还可以体现女性身体的动态美。高跟鞋所具有的“飘”的意味,赋予了步幅最大限度的柔滑,使女性在行走时带动了细细腰肢的前后扭动和双臂有节奏的摆动,给人一种轻盈缥缈空灵的美感。走路的姿态是否优美,取决于步位和步度,步位是指走路时两脚轮番前进,踩的应当是一条直线;步度是指一脚踩出落地后,脚跟离未踩出一脚的脚尖恰好等于脚长。这个脚长是指穿着鞋时鞋的总长,所以平时穿平底鞋时,步度就会大一些,穿上高跟鞋,步度就小些,这是因为高跟鞋从鞋跟到鞋尖的长度要比平底鞋短。
二、高跟鞋与服饰符号对应
在不同场合,需根据自己的着装和气质搭配不同种类的高跟鞋,作为符号意义的高跟鞋,可与服饰符号相搭配。例如当与职业装搭配时,应选择包头鞋,包头鞋是经典款,给人的感觉十分正式、专业,是职业女性的代表。现今,职业裝已经成为职业女性的服饰符号,职业装、丝袜和高跟鞋是职业女性的标准搭配。对于稳重、干练的职业装来说,根据场合、穿者的气质,可以搭配黑色、裸色或米色的高跟鞋。黑色是最实用的百搭色彩,它能凸显职场人员的干练与大气,所以黑色是鞋柜中的必备款。而白色很干净,是不容易出错的颜色;裸色是最基本的色彩,但它同时也是很气质的颜色,在夏天穿也可以显得腿长,如果是一身浅色的衣服,不妨选一双简洁的裸色高跟鞋。
当我们把高跟鞋赋予符号的意义时,那么它就具有了某种使命。例如高跟鞋与礼服搭配,不论是出席宴会时所穿的小礼服,还是出席婚礼时所穿的旗袍、婚纱,都具有特定的符号意义,在这种正式的场合,高跟鞋和礼服缺一不可。比如在出席婚礼时,如果选择了Vera Wang和Cymbeline等知名婚纱,那么就可以选择一款奢侈品高跟鞋与之搭配,如1837年建立的Hermès,1854年建立的Louis Vuitton,1913年建立的Prada,1959年建立的Valentino和1996年建立的Jimmy Choo等等。
对于年轻人来说,潮牌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提起潮牌,人们会马上想到潮流、创意和品质,粗跟高跟鞋成为年轻人追求时尚的对象,潮牌以超越时尚,创意设计,高端品质成为年轻人的服饰符号,二者的搭配,体现了年轻人独特快乐的生活方式。
三、高跟鞋的三种形态
流行就是颠覆曾经的流行,作为符号来说,新鲜感使鞋子打上高跟鞋的标记,但人们只有通过对其意义的理解,进而确定它代表着某种时尚,才能说它是流行符号。这是由于时尚是相对稳定的观念体系,高跟鞋是灵活多变的表达方式——它具有任意性、随机性和独特性,因此,它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同一个内容。从设计原理看,高跟鞋设计必须遵循设计的法则和规律性,它的限制因素有自然的、文化的和技术的,所以,高跟鞋不可能表达它想要表达的一切东西。
我们需要将高跟鞋放在一个系统当中,它的意义才能被识别,这个系统包括高跟鞋的三种形态。而高跟鞋的三种形态包括实体高跟鞋,图像或影像的形态和词语的形态。实体高跟鞋代表事实,图像高跟鞋代表观点,词语高跟鞋代表概念。正是通过三种高跟鞋的对应和转换,才使高跟鞋能够成为意思明确的符号。
实体高跟鞋:无论是大街小巷人们的穿着,还是发布会的表演,或是店铺橱窗的展示,实体高跟鞋是以现实的形态呈现其特征,或是显示一个具体的现象。
图像或影像的形态:它借助于观察者、分析者和评论者的眼睛,以一种方式来呈现高跟鞋,包括设计师的效果图,呈现的是图像或影像想要说明的内容。例如当设计师想要让我们更加直观的感受高跟鞋时,他们会提供效果图,这样通过图像我们就接触到了观念中的高跟鞋。
词语的形态:是以写实或写意的手法,包括对技术术语、专业概念、修辞方法的运用,可以对高跟鞋进行概括性、细节化的介绍,或是对人的形象、衣着效果进行分析,也可以对事件和环境进行新闻性、全景性的描写。比如我们形容一款高跟鞋,可以说它是黑色、尖头、三公分高、羊皮的,鞋面有条纹蝴蝶结装饰的高跟鞋,这样我们的头脑中就会马上反映出一款高跟鞋的影像。
四、由高跟鞋三种形态构建的符号系统
如果对三种高跟鞋形态从符号系统的层面进行分析,可以将它们分别视为构形系统、展示系统、解说系统,并且各自在符号化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處于语构层面的构形系统:在形象化、整体性的原则下,对高跟鞋的结构性元素和象征性元素进行有机地组织,在穿着搭配方面呈现结构形态的各种变异。例如近年时尚的宠儿Valentino推出的Rock系列铆钉鞋,把作为高跟鞋结构性元素的性感尖头和作为高跟鞋象征元素的装饰铆钉组合起来,进行混搭,使之成为一个新的构形系统。
处于语义层面的展示系统:更多地考虑如何突出某一设计构思和创意,例如对设计元素的特定使用达到表达的目的,尤其是结合情景对各构成元素进行整合,从而实现“以一个情境化的形象意指某种意义”的目的。如Christian Louboutin设计元素红底鞋的运用,细长的高跟、红色的鞋底加上柔媚、性感的设计,使红底鞋成为Christian Louboutin品牌的招牌标识。这一方面属于设计表现,另一方面是呈现方式的选择和创意问题。
处于语用层面的解说系统:按照消费社会的逻辑,时尚代表生活的意义,消费代表有意义的生活,时尚杂志就是通过将流行符号的能指和所指、服饰和生活、生活和流行统一在一起的消费文化的集合体。但时尚杂志并不是直白地指出哪些是流行符号,它不会说“今年春夏,绑带高跟鞋是流行的符号。”而是说,“今年的绑带高跟鞋格外引人注目。”正是通过修辞的手法,杂志隐藏了能指和所指,采取表达功能、用途的方式,或指出既成事实,以阐明道理和原则的方式来进行观念的表述。
结论:
高跟鞋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服饰选择,高跟鞋有着它自己的语言,高跟鞋本身是一种文化。高跟鞋作为女人的外在穿着, 体现着她的内涵,她的品位,她的追求,她对生活的理解。总而言之,当高跟鞋具有了符号的意义,它与服装符号的搭配就有了全新的意义和生命感。
参考文献:
[1] 孟凯.关于黄金分割在艺术中的应用[D].湖南:湖南工程学院,2009.
[2] 郭美情.论高跟鞋对人体整体审美的影响[J].艺术教育,2008,01:128-128.
[3] 杨欣阳.神秘高跟鞋[D].江苏:南京理工大学,2012.
[4] 洛朗·戈尔德施泰因·克罗,萨格拉·马赛拉·得罗森.高跟鞋帝国:一场时尚、商业与金钱的较量[M].韩亮,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113-114.
【关键词】:高跟鞋;服饰;符号;美学
一、高跟鞋体现的身体美学
高跟鞋不仅仅具有保护足底的功能,还具有审美价值和对身体的调整功能。高跟鞋可以体现女性身体的静态美。高跟鞋可以使双脚撑起女人的胸部和臀部,让平直的女人有弯有曲,让身短的女人有高有度;因为重心前移,女性不得不挺胸抬头地站立着,突出了女子双乳和臀部的曲线,为人体增添美感,使整个身体的比例愈发匀称;高跟鞋可延伸小腿到脚掌的曲线,以突显出小腿的线条,纤细的鞋跟完美地衬托出女性性感的足踝,增强视觉上的美感。
黄金分割是美学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当画家们按0.618:1来设计腿长与身高的比例时,画出的人体身材最优美。古希腊雕塑作品如“执矛者”、“维纳斯女神”及“太阳神阿波罗”等都通过故意延长双腿,使之与身高的比值符合黄金分割,从而创造出永恒的艺术美。而现今的女性,腰身以下的长度平均只占身高的0.58,因此很多女性会通过穿高跟鞋来故意延长双腿,使之与身高的比值为0.618。
高跟鞋还可以体现女性身体的动态美。高跟鞋所具有的“飘”的意味,赋予了步幅最大限度的柔滑,使女性在行走时带动了细细腰肢的前后扭动和双臂有节奏的摆动,给人一种轻盈缥缈空灵的美感。走路的姿态是否优美,取决于步位和步度,步位是指走路时两脚轮番前进,踩的应当是一条直线;步度是指一脚踩出落地后,脚跟离未踩出一脚的脚尖恰好等于脚长。这个脚长是指穿着鞋时鞋的总长,所以平时穿平底鞋时,步度就会大一些,穿上高跟鞋,步度就小些,这是因为高跟鞋从鞋跟到鞋尖的长度要比平底鞋短。
二、高跟鞋与服饰符号对应
在不同场合,需根据自己的着装和气质搭配不同种类的高跟鞋,作为符号意义的高跟鞋,可与服饰符号相搭配。例如当与职业装搭配时,应选择包头鞋,包头鞋是经典款,给人的感觉十分正式、专业,是职业女性的代表。现今,职业裝已经成为职业女性的服饰符号,职业装、丝袜和高跟鞋是职业女性的标准搭配。对于稳重、干练的职业装来说,根据场合、穿者的气质,可以搭配黑色、裸色或米色的高跟鞋。黑色是最实用的百搭色彩,它能凸显职场人员的干练与大气,所以黑色是鞋柜中的必备款。而白色很干净,是不容易出错的颜色;裸色是最基本的色彩,但它同时也是很气质的颜色,在夏天穿也可以显得腿长,如果是一身浅色的衣服,不妨选一双简洁的裸色高跟鞋。
当我们把高跟鞋赋予符号的意义时,那么它就具有了某种使命。例如高跟鞋与礼服搭配,不论是出席宴会时所穿的小礼服,还是出席婚礼时所穿的旗袍、婚纱,都具有特定的符号意义,在这种正式的场合,高跟鞋和礼服缺一不可。比如在出席婚礼时,如果选择了Vera Wang和Cymbeline等知名婚纱,那么就可以选择一款奢侈品高跟鞋与之搭配,如1837年建立的Hermès,1854年建立的Louis Vuitton,1913年建立的Prada,1959年建立的Valentino和1996年建立的Jimmy Choo等等。
对于年轻人来说,潮牌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提起潮牌,人们会马上想到潮流、创意和品质,粗跟高跟鞋成为年轻人追求时尚的对象,潮牌以超越时尚,创意设计,高端品质成为年轻人的服饰符号,二者的搭配,体现了年轻人独特快乐的生活方式。
三、高跟鞋的三种形态
流行就是颠覆曾经的流行,作为符号来说,新鲜感使鞋子打上高跟鞋的标记,但人们只有通过对其意义的理解,进而确定它代表着某种时尚,才能说它是流行符号。这是由于时尚是相对稳定的观念体系,高跟鞋是灵活多变的表达方式——它具有任意性、随机性和独特性,因此,它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同一个内容。从设计原理看,高跟鞋设计必须遵循设计的法则和规律性,它的限制因素有自然的、文化的和技术的,所以,高跟鞋不可能表达它想要表达的一切东西。
我们需要将高跟鞋放在一个系统当中,它的意义才能被识别,这个系统包括高跟鞋的三种形态。而高跟鞋的三种形态包括实体高跟鞋,图像或影像的形态和词语的形态。实体高跟鞋代表事实,图像高跟鞋代表观点,词语高跟鞋代表概念。正是通过三种高跟鞋的对应和转换,才使高跟鞋能够成为意思明确的符号。
实体高跟鞋:无论是大街小巷人们的穿着,还是发布会的表演,或是店铺橱窗的展示,实体高跟鞋是以现实的形态呈现其特征,或是显示一个具体的现象。
图像或影像的形态:它借助于观察者、分析者和评论者的眼睛,以一种方式来呈现高跟鞋,包括设计师的效果图,呈现的是图像或影像想要说明的内容。例如当设计师想要让我们更加直观的感受高跟鞋时,他们会提供效果图,这样通过图像我们就接触到了观念中的高跟鞋。
词语的形态:是以写实或写意的手法,包括对技术术语、专业概念、修辞方法的运用,可以对高跟鞋进行概括性、细节化的介绍,或是对人的形象、衣着效果进行分析,也可以对事件和环境进行新闻性、全景性的描写。比如我们形容一款高跟鞋,可以说它是黑色、尖头、三公分高、羊皮的,鞋面有条纹蝴蝶结装饰的高跟鞋,这样我们的头脑中就会马上反映出一款高跟鞋的影像。
四、由高跟鞋三种形态构建的符号系统
如果对三种高跟鞋形态从符号系统的层面进行分析,可以将它们分别视为构形系统、展示系统、解说系统,并且各自在符号化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處于语构层面的构形系统:在形象化、整体性的原则下,对高跟鞋的结构性元素和象征性元素进行有机地组织,在穿着搭配方面呈现结构形态的各种变异。例如近年时尚的宠儿Valentino推出的Rock系列铆钉鞋,把作为高跟鞋结构性元素的性感尖头和作为高跟鞋象征元素的装饰铆钉组合起来,进行混搭,使之成为一个新的构形系统。
处于语义层面的展示系统:更多地考虑如何突出某一设计构思和创意,例如对设计元素的特定使用达到表达的目的,尤其是结合情景对各构成元素进行整合,从而实现“以一个情境化的形象意指某种意义”的目的。如Christian Louboutin设计元素红底鞋的运用,细长的高跟、红色的鞋底加上柔媚、性感的设计,使红底鞋成为Christian Louboutin品牌的招牌标识。这一方面属于设计表现,另一方面是呈现方式的选择和创意问题。
处于语用层面的解说系统:按照消费社会的逻辑,时尚代表生活的意义,消费代表有意义的生活,时尚杂志就是通过将流行符号的能指和所指、服饰和生活、生活和流行统一在一起的消费文化的集合体。但时尚杂志并不是直白地指出哪些是流行符号,它不会说“今年春夏,绑带高跟鞋是流行的符号。”而是说,“今年的绑带高跟鞋格外引人注目。”正是通过修辞的手法,杂志隐藏了能指和所指,采取表达功能、用途的方式,或指出既成事实,以阐明道理和原则的方式来进行观念的表述。
结论:
高跟鞋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服饰选择,高跟鞋有着它自己的语言,高跟鞋本身是一种文化。高跟鞋作为女人的外在穿着, 体现着她的内涵,她的品位,她的追求,她对生活的理解。总而言之,当高跟鞋具有了符号的意义,它与服装符号的搭配就有了全新的意义和生命感。
参考文献:
[1] 孟凯.关于黄金分割在艺术中的应用[D].湖南:湖南工程学院,2009.
[2] 郭美情.论高跟鞋对人体整体审美的影响[J].艺术教育,2008,01:128-128.
[3] 杨欣阳.神秘高跟鞋[D].江苏:南京理工大学,2012.
[4] 洛朗·戈尔德施泰因·克罗,萨格拉·马赛拉·得罗森.高跟鞋帝国:一场时尚、商业与金钱的较量[M].韩亮,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