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in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我父亲侯宝林的说法,要做一个好的相声演员,必须得具备“五家”的条件。哪“五家”呢?就是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外交家,杂家。从这个讲法可以看出,当初家父对自己的要求是很高的,而且也确实是按照这个讲法一直在督促着自己不断地向一个又一个高度去攀升。我父亲的这个说法,不仅是对他自己的要求,并且还影响了相声界的其他人。当然,能受影响的人一定得是对自己有要求的人,如果人家自己根本就没有要当好演员的想法,干吗非得费好大的劲向这“五家”的目标去努力呢?那不是吃饱了撑的吗。要知道,往这“五家”的目标努力要刻苦发奋,甚至必须是要付出代价的。那么,在这方面相声界中谁做得比较显鼻子显眼呢?我给您介绍一位——姜昆。
  说起姜昆在“五家”这方面的追求,我必须首先声明一点,对任何人都不能求全责备,因为人无完人,更不能说他自己就是这“五家”的代表者,因为目前正是他奋力向最高艺术境界攀登的过程中,而不是最终的结论。所以,我要给大家介绍的也只不过是这个过程,无非是想让大家明了我们在进取时的难度。
  姜昆这个名字,在中国不用加更多的注释,其实根本就不用加任何注释,因为这个名字和这张脸中国人太熟了。干吗中国人呀,据姜昆自己说,有一回,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先生跟姜昆一起走(怎么碰上的他可没说),当布什看到很多中国人都跟姜昆打招呼的时候,他急忙指着姜昆,对其他在场的中国人说:“我也认识他。”说完以后布什先生竟然流露出特别满足的神情,而且好像心里踏实多了。就凭这件事,我看说姜昆是“外交家”和“政治家”就足够了。
  姜昆爱文学,如果有机会各位可以到他家看看(每天别超过五六百人,多了接待不了),书架上所收集的古今中外名著相当丰富。这可并不是摆设,能把这些书读下来,又能有机地和相声专业结合起来,才正是一件难事,而且他也确实这样做了。比如说姜昆表演的相声中,具有强烈文学色彩的作品如《朦胧诗》《诗歌与爱情》《虎口遐想》《电梯风波》等,都体现了他在文学方面的追求,而且也正是这些作品得到了大多数观众的认可,他才有了今天这个知名度。可以有充分的理由说,文学是他相声的底蕴。当然姜昆在文学理论方面的专著还没问世(我觉得不一定非有这方面的书问世,还得签上名字再卖,太累),因为我们的专业是相声,能在相声中表现出来不就行了吗?我觉得行。
  在艺术上姜昆执着的追求,恐怕外行不全知道,因为观众只要看见他“吃肉”就行,没必要非得知道他是怎么“挨打”的。记得1994年春节晚会,姜昆拿了一个作品进组,当时审查没通过,又得重新创作第二段。领导一看,还不如第一段呢。再弄吧!又设计第三段,写好之后,负责同志说:“跟今年晚会不搭调儿,你再试试写一段。”刚写好,上级的意见就回来了,“姜昆,你不写讽刺的行不行,写一个让大伙儿都高兴的。”此时的姜昆已经不像刚进组的时候那么鲜活了,已经开始躺在床上写相声了。就这样一连枪毙了六个作品。您再看姜昆,脸是绿的,眼圈儿是黑的,眼珠儿是红的,如果当时想买帽子,肯定得比原来小一号儿了。但是,最后终于完成了一个作品参加晚会,作品叫什么名字我现在都记不清了(为什么?您知道!)。反正在艺术上能有这种不屈不挠精神的人,要再不算“家”,实在是没有天理了。
  我这次重点要介绍的姜昆是一位杂家。历史上有名的杂家不多,因为跟别的“家”相比,雜家有点儿档次不高,“杂而不专”,这就不算好名声。再有就是能杂即闲,就是说杂家都是没事干闲的,要不怎么叫“闲杂人等”呢(到哪儿都禁止入内)。再有,杂家这个职称,没有什么界定,也没有个尺度,究竟杂到什么地步,杂到什么程度,杂到什么规模,怎么能杂出个高低上下来,都找不着人来评定,所以一般人对“杂”不感兴趣,而没有尺度的事又是最难干的,所以还有谁愿意跟这路“家”较劲呢?
  那相声为什么要求做到杂家呢?因为相声本身涉猎的方面太广了,得有点儿无不知百行通的意思。而姜昆做杂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有位高人告诉他说“功夫在诗外”,就这句话算把姜昆给坑了,开始“杂”起来了。头一样,他开始收集钱币,为什么先收集钱币呢?他说当杂家没钱可干不了。于是就东跑西颠,花了不少钱,弄了几手提包的铜钱来。擦汗之余找了一位专家来帮助考证,结论是花的钱比收来的币价值高。得,这头一样就办砸了(哪位想要,可以拿走,就在床底下放着呢)。
  知道错了就改,这得算有悟性。于是姜昆改项收集古董。一次,听说河南拉来几卡车的出土文物(您听这数量就瘆得慌),姜昆花了几万买了一个“东汉”的说唱俑。据他说,这东西只有中国历史博物馆有一个,再有就是他这个了。当时我跟他打听过,还有没有,给我也来一个。他说:“我给你问问。”后来怎么也问不着了,听说卖俑的那批人进公安局了。原来这批东西是当地人新做的,把一些专家都给蒙了。您瞧,这事又算办砸了!
  后来,听说姜昆又改项收集字画了。那天,我去他家,他指着墙上的一幅油画对我说:“这怎么样,够棒的吧?”我问:“多少钱买的?”他说:“一万二。”我问:“值那么多吗?”他说:“现在不行,得等着,过一二十年这位画家成了名,一万二准能卖出去,没问题。”当时我心里说,这位画师,您快点成名吧,要不然姜昆离砸了又不远了。
  回到家里,我仔细一琢磨,姜昆这位杂家怎么老“砸”呀,哦——我明白了,当初我爸爸那“杂”字儿呀,兴许写错了。
其他文献
四川自古以来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而“巴蜀大地”则更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四川曲艺就是这片土地上土生土长的说唱艺术,千百年来,代代传唱,经久不衰。  四川曲艺传承发展至今,已经包含了数十种艺术门类,如:四川清音、四川扬琴、四川盘子、四川金钱板、四川荷叶、四川莲花落等,每一样都有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内涵。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被誉为流行于群众之中的艺术。任何艺术的发展
期刊
中国有句老话“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意思就是对人的行为和意识要有具体的规范和约束。《中国曲艺工作者行为守则》(以下简称《守则》)的颁布,为所有曲艺从业者指明了方向,让大家有纪可律,有例可依。  《守则》里的九条,字字珠玑,尤其“德艺兼修,担当使命”我认为更是总结性的一条。艺高为师,德高为范,使命感和责任心是人们行为的动力源,所以“德艺兼修,担当使命”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守则》颁布之初,我就
期刊
曲艺小品《一碗长寿面》荣获了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这也是我凭借相声《我惯着他》获得“牡丹奖”表演奖后的又一次与“牡丹”结缘。时隔几年,从“表演奖”到“文学奖”,喜悦之余,收获更多的是对探索表演新形式的感悟,是对潜心创作的心得,是作为曲艺人的更加理智和日渐成熟……  说起来,用曲唱的形式来做一个东西是我多年的梦想,早在中国北方曲艺学校学习时就表演了陈永忠先生创作的曲艺剧《扭曲的灵魂》,参加工作
期刊
我从小只读了两年私塾,现在居然成为一个国家一级编剧。这是为什么?虽然总结起来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学习写作曲艺段子提升了我的写作素养。回忆起来,直至1953年进入广播说唱团,我才知道什么叫曲艺段子。  到广播说唱团之后,第一个和我交朋友的是王决同志。他是曲艺作家、曲艺理论家,还是曲艺评论家,同行们都称他是曲艺界的“活词典”。他为人热情且乐于助人,在我进团后不久便手把手地教我写曲艺段子,从“
期刊
近日,由中国曲协举办的第十六期、第十七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和十次文代会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培训班分别在广东省东莞市道滘镇和湖南省长沙市举行。两地中国曲协会员以及曲艺院团从业人员、基层曲艺工作者、曲协干部等参加了学习。 (曲讯)  中国曲协七届二次理事会暨2017年全国曲协工作会议在长沙举行  3月17日至18日,中国曲协七届二次理事会暨2017年全国曲协工作会议在长沙举行。李前光出
期刊
2015年10月,由泉州师范学院、福建省“2011计划”南音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策划创意、组织实施,泉州师范学院泉州南音学院和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联合演出的南音新作《凤求凰》在泉州梨园剧场首演。新作坚守南音的传统文化品质和传统美学精神,在表演形式上大胆创新,掌声和鲜花很多,但质疑的声音也不少。笔者认为,这一新作是立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不断再创造”的本质特性所进行的传承保护探索性实践,应予以积
期刊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繁荣发展都有其自身规律,曲坛艺术瑰宝苏州评弹也不例外。适应今天的市场,对包括苏州评弹在内的众多文化艺术形式来说,既是发展的机遇也是生存的挑战。如何遵循苏州评弹自身的艺术规律和市场的规律,使二者并行不悖、有机融合、协调作用,是评弹人和评弹爱好者共同关心的课题。从传统的书场码头到广播电视互联网,再到“互联网+”时代全媒体,苏州评弹的市场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多元而又无处不在,因此,科学
期刊
苏州评弹市场经历了多次的起落沉浮,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可以说是书场的第一次兴盛期,当时在上海乃至江浙遍布书场,甚至很多书场是门对门开的,或者楼上楼下开的。书场的兴盛,催生了一大批评弹名家,如30年代的蒋如庭、朱介生、沈俭安、薛筱卿、朱耀祥、赵稼秋、夏荷生、徐云志、周玉泉,等等;又如40年代的一批名家蒋月泉、王柏荫、张鉴庭、张鉴国、周云瑞、陈希安、唐耿良、张鸿声、严雪亭,等等,可以说这一批名家的涌现和
期刊
五十年的从艺生涯,孙镇业先生形成了幽默风趣、粗犷潇洒、热情奔放,刻画人物细腻准确,渲染气氛浓淡相宜的表演风格。虽然先生离我们而去已六载有余,但其遗著《雅韵春秋》乃是先生凝其一生心血所成,是一部对山东快书进行全面阐述和总结的煌煌巨著。这部著作对于山东快书这一地方曲艺的传承、发展和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孙镇业先生的遗著《雅韵春秋》(山东友谊出版社,2015)共约120万字,分上、中、下三册。三册
期刊
苏州评弹自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十余年来,在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关怀扶持和宣传文化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良好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推动了基层一线的评弹人才培养、艺术创作,激发了演出热情。  一、评弹“非遗”专业院校教育之人才培养模式综述  在现当代,对包括评弹“非遗”在内的所有传统表演艺术而言,专业院校教育都是其人才培养的主流模式。较之“传帮带”、口传心授的传统师徒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