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第一种 概念澄清式的提问 通过摄入性谈话,咨询师发现了问题,因此要去进行概念澄清,这个提问可以是“你想通过你肯定被传染了,这句话说明什么呢?”或“你想表达的准确的意思是什么呢?”通过提问,咨询师准确把握求助者所使用的那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他所遇到的问题,内心感受,情感等等。这对于后续开展对他具体的心理帮助是非常重要的。第二种 探索假设的提问 通过提问,可以动摇求助者原有坚信的一些想法和信念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种 概念澄清式的提问
通过摄入性谈话,咨询师发现了问题,因此要去进行概念澄清,这个提问可以是“你想通过你肯定被传染了,这句话说明什么呢?”或“你想表达的准确的意思是什么呢?”通过提问,咨询师准确把握求助者所使用的那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他所遇到的问题,内心感受,情感等等。这对于后续开展对他具体的心理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种 探索假设的提问
通过提问,可以动摇求助者原有坚信的一些想法和信念,从而促进认知的改变。如有人说,“目前疫情太可怕了,一定会死很多人。”咨询师通过提问与之探讨,你是如何得出这些结论的?你的这些假设都是真实的吗?或者,对这个问题还有其他的假设存在的可能性吗?通过这些提问,可以使其原有假设动摇,之后其认知,也就发生改变了。
第三种 探索证据的提问
通过提问探索对某一件事情看似合理的解释和充分的理由。如提问“你说这次疫情很严重,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因为新型病毒传染,会有很多人得病,那么传染是一个充分的还是不充分的条件呢?有没有不支持这一说法的证据存在呢?”通过探讨,可以得出新的结论,认知得以改变。
第四种 针对观点和看法的提问
如“因為什么你认为这样的想法是最正确的?”,“从另外的角度看问题,那会是什么结果呢?”通过提问,帮助受干预人群明确其目前的想法,观点,态度等,进而要做的一件事是评估这些想法产生的结果。咨询师可以与之探讨,“如果你这样做,对你意味着什么?”“这样的假设会产生什么后果?”“这样的看法可能给你带来什么影响?”通过探讨,明确其产生的原因,认清自己坚持某些认知产生的后果及对自己的影响,最终认知得以改变。
第五种 针对问题的提问
就是利用人们的问题提出质疑。如在双方谈到这次疫情有多严重的时候,受干预的某个人可能会问“你又不是医生,你怎么判断出我跟病人有接触但不一定就被传染上。”此时可以提问“你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呢?”或“你问这个问题的理由或者想法是什么呢?”
通过苏格拉底式的提问,双方进行深入、准确的交流探讨,促进了认知的改变,进而行为、情绪得以改变。
其他文献
高中二年级599班,一天上午,正在上英语课。学习委员梁峰突然冲着窗户大声骂了一句:“你才是混蛋!”顿时,教室里静了下来,都转过头来看梁峰。 谢明玉老师走过来问:“梁峰同学,你这是怎么了?”梁峰嘿嘿笑着说:“没怎么,没事儿。”同学们“哄”一下笑了起来。 课后,班主任秦渊海把梁峰叫到了办公室问道:“梁峰,听说你在课堂上骂人了,能告诉我当时出现了什么情况吗?”梁峰挠挠头说:“真的没什么。” “不对
从凤凰到母鸡 我曾经接访过这样一位女性求助者,她从中央级艺术院校毕业,有很好的艺术造诣,被不少名导名师看好。同时,擅长经营的她,大学期间就成立了一家公司,并且颇具规模。这样一位才貌双全又有經济实力的女孩,身边不乏优秀男性的追求。她的芳心最终被一位唱戏的小伙子俘获。小伙子家庭条件很差,一穷二白,女孩义无反顾地跟定了他,原因是这位小伙子的事业心打动了她,“看那男人可怜,我一定要助他成功。” 从那天
“大夫,都一星期了还不见好,我这焦虑症是不是又重了?昨天我吃花生米时,手抖得厉害,很难夹起花生米,你说,我身体是不是出了问题?我以后会不会就生活不能自理了?还会大小便失禁……” 说到这里,老刘声音里都带着哭腔,眼中闪着泪花。 “你别着急,你看,你之前检查过身体,都是健康的,而你昨天夹不住花生米是因为手抖得厉害,而手抖是因为你的焦虑症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所以,夹不住花生米并不是因为你身体出了问题,而
我接诊的第一个病人小爱(化名)是一个年轻女孩,症状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病人的倾诉欲望很强烈,说了很多关于她这么多年的生活经历以及病史。从初中开始出现一些情绪低落和烦躁的表现,之后开始治疗。她言语中谈及最多的,就是对于母亲对她极强控制欲的恐惧感。除此之外也聊了很多关于自身处理人际关系上的不良,初中开始被孤立,高中时尝试讨好别人,想要成为一个被大家喜欢的人。最后她谈及了目前最让她痛苦的事情就是前男友
“大夫,我的病情可能比较复杂,我患有焦虑症、抑郁症、恐怖症和强迫症,具体来说,我常常感到焦虑、恐怖和抑郁……哦,对了,我还有洁癖,每天都要早晚洗两次澡,否则就不舒服。这些情况已经好多年了,今天您可得好好给我看看。” “听上去是挺复杂的,以前有看过医生吗?焦虑症、抑郁症、恐怖症和强迫症,这些都是医生给你下的诊断吗?” “是啊,我陆陆续续看了好多医生,喏,我这里还有病历呢……这是五年前我的病历。”
合理关注疫情、“定时”而非“时时”。 信息管理是对疫情信息处理传统方式的改变,是对疫情及其心理影响的一种调节管理方法。人们面对日益增长的疫情威胁,如果注意力一直在手机、电视不断推送的信息上,情绪就会随着信息起伏波动,即使有了暂时的“掌控感”,代价却是“心累”和正常生活节奏的紊乱。我们可以设定“信息闹钟”,在一天的时间中,每隔半天,用5分钟来关注疫情信息,其他时间安排运动、工作、家务或者休闲娱乐等
蜜罐里長大的孩子为何要自残? 通过深入交流我逐渐了解到,在张小华的养育过程中,尤其是小时候,家里就她一个孩子,家中四个老人加上父母,共六个成人围绕着一个孩子,张小华可以说是蜜罐里泡出来的。家里人认为过去生活条件不够好,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绝对不能委屈孩子。家庭经济条件还可以,给孩子所有的日用品都是最好的,上学也是最好的学校,买的各种玩具是最好的,只要是别的孩子有的,就一定会给买上。在孩子的情感生活
基础篇 允许接纳焦虑 焦虑是面对威胁时最常出现的情绪反应。疫情当前,任何人都可能出现紧张焦虑不安的情况。要理解和接纳自己这样的状态,告诉自己这是面对不正常情境的正常反应,要允许它们存在;也要理解它们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但程度会逐渐减轻。其实,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我们的警觉水平,提高人们的适应和应对能力,是一种保护性反应。 保持生活规律 虽然在休假,但尽量保持跟平时一样的规律,睡眠、进食、运动
维持规律的生活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饮食,如果病情允许,可以在房间内进行适宜的活动。觉察并接纳自己的情绪反应 人类对于突如其来的未知感到焦虑、恐惧、愤怒、无助等,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需要觉察、识别、接纳自己的情绪反应,而不是否认和排斥,接纳当下发生的一切,积极的改变自然就会发生。合理地宣泄负性情绪 如果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变化时,寻找合理的途径宣泄情绪,允许自己表达脆弱。可以每天花点时间
积极调整自我认知,堅定战胜病毒的信念 人的情绪往往受到认知方式的影响,当坏情绪来临时,请告诉自己停下来,此时务必避免沉浸在不良情绪中,否则你会陷入到负面的认知和情绪循环中难以自拔。 人类的心理防御机能包括多种应对方式,恐惧和害怕提示我们遇到困难要逃跑,但过度的恐惧和害怕却不利于问题的解决。面对此次疫情,居家隔离者需让理性战胜感性,化被动消极为积极升华,与其反复想自己多么倒霉,不如想想自己尚在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