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wc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至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被大多数的师生接受,但如何才能构建真正高效的课堂这一问题我们依旧在探索中。其实,我们的课堂,不在乎教师教了多少,关键在于学生学了多少。而学生学的通过主动的探究获得知识是最快乐,最牢靠,也是最多。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呢?实践证明,只有教师让学生拥有主动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参与中主动发展,在发展中获取新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揭示了“生本教育”的根本所在:学生的天性要依靠教师的成功发掘、积极引导,通过“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张扬其天性,完美其人生。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转变角色,变“传授者”为“引导者”,把教师的所有活动变成学生“天性学习”的辅导力量。教师要从根本上走出旧的教学模式,用“生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为学生打造天性张扬的平台,既“革新”更要“革心”,做课程改革的建设者、发掘者、操作者。只有从根本上转变了角色,才能真正的解放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
  二.要给学生有张扬个性的空间
  郭思乐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当一种教育为孩子、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快乐与幸福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反对它呢?
  郭教授的话就是主张给学生一个张扬个性的空间,让他们有更多的自主空间。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预设好学习的情景,学生只能按设置好的路来走,这就丧失了自我,抹杀了个性。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培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语)。学生就像花木一样,他们有着不同于其他个体的内在潜质和外在表现,他们是天性的个体和浑然天成的群体,是“带着问题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育目的,就要根据不同个性特性以及群体的共性找到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模式,而“探究”学习恰恰是对这一要求的最好体现。
  三.要教给学生自行探究的方法
  强化探究意识的现代教育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宽广渊博的专业知识、纯熟的专业技能和深厚的专业情感,更要求教师能在平凡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究,不断地创新。教师应有“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站在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角度,认真钻研教材,善于引导,积极挖掘教材中每一篇课文所蕴含的创造因素和智力价值,有目的地强化学生探究、创新的意识。
  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可以一方面指导学生学会用两双眼睛读书,一双眼睛看字面上的内容;让学生找出百草园生活的乐趣和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乏味,另一双眼睛搜寻文字后面的内容;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百草园那么让人快乐而学习又是如此的枯燥无味呢?引导学生拿起“望远镜”,思考一下旧时的教育模式存在哪些弊端?引导学生随时叩问自己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所学到的知识和自己平时的学习生活有什么不同?通过这样的训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强化了探究的意识。
  四.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质疑
  探究意识来自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才会去探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好求谋解”来增强其探究意识。比如在学习《木兰诗》时,有个学生问我,木兰在军中那么长时间,为什么没人发现她是个女孩子,这可能吗?这是培养学生质疑探究能力的好机会。通过组织学生们讨论,最终大家有了个共识:《木兰诗》的主题是表现古代女子的“勤劳、孝顺、爱国”,作者是有意回避了木兰可能被发现是个女孩的问题。
  五.要为学生探究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很难形成互动、合作的关系。在新的课程体系中,要求建立平等对话、合作理解的师生关系。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时,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方面,要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实际教学中应做到如下几点:(1)教态亲切,情绪饱满。(2)多翘拇指,多表扬。(3)发现问题,及时指导。(4)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总之,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给学生一双会探究的眼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李清峰,教师,现居江苏灌南。
其他文献
小学英语写话又称小学英语作文,它是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的技能.《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的任务就是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教师要认真研究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一、小组合作学习势在必行1.社会和课堂都需要合作在小学阶段进行小组合
目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语言学习环境不是很理想,学生接触英语语言情境的机会不足,普遍存在英语学习兴趣不高、阅读速度慢、发音不标准的问题,降低了阅读教学的质量.教师在
期刊
央视网消息:莫言终获诺贝尔文学奖,引发全球各大媒体的高度关注。这也成为世界关注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契机。1、《纽约时报》:中国作家莫言获奖是为期一周的诺贝尔颁奖的文化
如果你们的记忆没有被这些年头众多琐事冲刷干净的话,应该知道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码头是什么样。在那些周末,我们都会准时地出现在码头。那里人头攒动,垃圾遍地,污水和来历不明的尿骚味让人产生近乡情怯般的悲伤情绪。卖各种零碎的小摊小贩将通向候船室的那条窄路占得满满当当,使原本松松垮垮的人流变得拥挤不堪。如果嗅觉没有衰老的话,至今你大概还能闻到前方姑娘头发上洗头精的气味——贴得那么紧,为什么她们不生气?这在眼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而言,他们需要枯燥地记忆单词句型,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考分,加之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他们将学生视为接受学习的容器,因而感到英语学习单调乏味.小学生具有活
期刊
在以往的小学英语课堂中,不少教师将教学的“火力”集中在教词汇、教句型、教语法、教文本上面,以教师的“碎片化”讲解代替学生们的思维过程、参与过程与体验过程,导致课堂
期刊
作为精神物化的语文读本,它承载着人类文化的传导功能,在它的讲授和解读中,必定带着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认知结构特点和差异。承认这种特点和差异,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育培养出鲜明的有充分个性特点的学生个体。  语文知识的习得表现为作为主体的学生与作为客体的语文知识的双向建构关系。前者表现为知识的外化,后者表现为知识的内化。知识的内化表现为学生个体把语文资源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心理、品质等的重新建构。知识的外化是
小学生具有泼好动、爱唱、爱跳、爱玩、善于模仿等特点,这促使着他们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小学生学习兴趣比较脆弱,容易丧失、认知水平低,学习进度慢、注意力
期刊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的创新教育思想以手脑双全为目的,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合理可行的实践方法和途径.陶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反映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对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