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认为,课堂教学不仅可以让学习者产生认知效应,还可以产生心理效应,两种效应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教学效果除了与学生的基础知识、智能结构、教师水平、教学环境等因素有关外,还与学生的心理效应,即学生的情感密切相关。
因此,较之文科类课堂教学,在相对理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应重视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融洽师生关系,有效提高数学综合修养。
一、情感教学,增强学习的动力
任何一堂课,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教学效果的顺利实现,都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离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发奋努力、自主创新,良好的教学效果无从谈起。
一方面,教师可以从每一个问题出发,对学生回答中正确的部分给予肯定,对学生的错误及时纠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情感的交流,感受教师的真诚关心、鼓励和帮助。这样,学生才会发奋地去学习、钻研、探究,努力提高学业成绩。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好奇心与求知欲,努力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数学王国的大门,愿意进一步亲近、了解数学,始终对数学现象和知识保持好奇心。
例如,初中代数有概念:“在一个多项式中,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等的项叫做同类项”,字面理解很简单,但是做题时很容易出错。授课时,笔者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十一个同学分别代表十一个单项式即(3a b , mn ,-5a b ,-a b c,11xy z,2.4a b , mn ,3a b ,-5y xz,- zxy ,4a b c),地上画了若干个圆,让学生是同类项的站在同一个圆中,学生很乐意参加这样的数学活动。随后我又提出:6abc和6abc,3.7和-52是否为同类项?学生热情很高,讨论发现“相同的单项式属于同类项”“常数项也是同类项”。有趣的数学活动,既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增进了合作友情,又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动力,让他们越来越爱学、乐学、善学。
二、情感教学,分享数学的智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感是最佳的媒介。美国布鲁纳教授的“发现式教学方法”,主张在大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靠内在动机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和兴趣培养。
事实上,许多科学家之所以能取得成就,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所从事的活动有浓厚的兴趣。《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课堂是素质教育的课堂,教材的安排以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发展为依据,分为: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学生自愿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学生乐于“了解数学,应用数学”三个阶段,螺旋式地提高学生的认知情感。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善于运用本学科特有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借助生动形象的教具,妙趣横生的语言,有趣的科学试验,使学生主动愉快地掌握知识。其次,教师不但要解疑,还要善于质疑,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全身心地创造性学习。再次,教师若采用一体多变、多议、多答的方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笔者在讲解四边形时,如图,在△ABC中,AB=AC,CD是中线,延长AB到E,使AB=BE,连接CD,求证:CD=CE。
本题有四种不同的证法①,方法:如图(1)利用△ADC∽△ACE;方法②:如图(2)取CE中点G,连接BG,证明△BGC≌△BDC;方法③:如图(3)取AC中点M,连接BM,证明△ABM≌△ADC;方法④:如图(4)延长CD到N使CD=DN,连接AN,BN,先证明平行四边形ANBC,再证明△NCB≌△ECB。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思考角度虽各不相同,但都能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在彼此智慧的碰撞和分享中,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其他解题方法的积极性。
三、情感教学,营造良好的心态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教授戈尔曼,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在人的成功要素中,智力因素(智商)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非智力因素(情感因素)。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务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授之以法,助之以成,努力培养具有良好学习心态的学生。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要启发数学常识思维,又要激发个体创造力;既要鼓励表扬,又要严格督促;既要认真爱护,又要一视同仁。尤其是在拔尖优等生、提高中等生时,更要关注暂“差”生、后进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耐心、爱心和诚心,使师生情感逐日达到“接近—亲近—融洽—共鸣”的境界,从而使学生成为不同层次中的佼佼者,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
情感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是师生在学习园地中,心与心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知识与知识的分享。它不但可以增强数学学习的动力,分享数学学习的智慧,营造良好的学习心态,而且可以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改理念,有效促进教学相长,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长足发展,让我们携起手来,共绘情感教学的美好蓝图。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罗小伟.中学数学教学论.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因此,较之文科类课堂教学,在相对理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应重视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融洽师生关系,有效提高数学综合修养。
一、情感教学,增强学习的动力
任何一堂课,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教学效果的顺利实现,都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离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发奋努力、自主创新,良好的教学效果无从谈起。
一方面,教师可以从每一个问题出发,对学生回答中正确的部分给予肯定,对学生的错误及时纠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情感的交流,感受教师的真诚关心、鼓励和帮助。这样,学生才会发奋地去学习、钻研、探究,努力提高学业成绩。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好奇心与求知欲,努力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数学王国的大门,愿意进一步亲近、了解数学,始终对数学现象和知识保持好奇心。
例如,初中代数有概念:“在一个多项式中,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等的项叫做同类项”,字面理解很简单,但是做题时很容易出错。授课时,笔者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十一个同学分别代表十一个单项式即(3a b , mn ,-5a b ,-a b c,11xy z,2.4a b , mn ,3a b ,-5y xz,- zxy ,4a b c),地上画了若干个圆,让学生是同类项的站在同一个圆中,学生很乐意参加这样的数学活动。随后我又提出:6abc和6abc,3.7和-52是否为同类项?学生热情很高,讨论发现“相同的单项式属于同类项”“常数项也是同类项”。有趣的数学活动,既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增进了合作友情,又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动力,让他们越来越爱学、乐学、善学。
二、情感教学,分享数学的智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感是最佳的媒介。美国布鲁纳教授的“发现式教学方法”,主张在大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靠内在动机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和兴趣培养。
事实上,许多科学家之所以能取得成就,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所从事的活动有浓厚的兴趣。《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课堂是素质教育的课堂,教材的安排以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发展为依据,分为: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学生自愿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学生乐于“了解数学,应用数学”三个阶段,螺旋式地提高学生的认知情感。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善于运用本学科特有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借助生动形象的教具,妙趣横生的语言,有趣的科学试验,使学生主动愉快地掌握知识。其次,教师不但要解疑,还要善于质疑,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全身心地创造性学习。再次,教师若采用一体多变、多议、多答的方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笔者在讲解四边形时,如图,在△ABC中,AB=AC,CD是中线,延长AB到E,使AB=BE,连接CD,求证:CD=CE。
本题有四种不同的证法①,方法:如图(1)利用△ADC∽△ACE;方法②:如图(2)取CE中点G,连接BG,证明△BGC≌△BDC;方法③:如图(3)取AC中点M,连接BM,证明△ABM≌△ADC;方法④:如图(4)延长CD到N使CD=DN,连接AN,BN,先证明平行四边形ANBC,再证明△NCB≌△ECB。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思考角度虽各不相同,但都能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在彼此智慧的碰撞和分享中,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其他解题方法的积极性。
三、情感教学,营造良好的心态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教授戈尔曼,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在人的成功要素中,智力因素(智商)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非智力因素(情感因素)。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务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授之以法,助之以成,努力培养具有良好学习心态的学生。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要启发数学常识思维,又要激发个体创造力;既要鼓励表扬,又要严格督促;既要认真爱护,又要一视同仁。尤其是在拔尖优等生、提高中等生时,更要关注暂“差”生、后进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耐心、爱心和诚心,使师生情感逐日达到“接近—亲近—融洽—共鸣”的境界,从而使学生成为不同层次中的佼佼者,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
情感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是师生在学习园地中,心与心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知识与知识的分享。它不但可以增强数学学习的动力,分享数学学习的智慧,营造良好的学习心态,而且可以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改理念,有效促进教学相长,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长足发展,让我们携起手来,共绘情感教学的美好蓝图。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罗小伟.中学数学教学论.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