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体育院校辅导员SNS网络平台的个案研究

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idzhang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人人网为代表的 SNS 社交网站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得到普遍欢迎。同时,在不断增多的工作内容和压力下,如何保持与学生的联系与沟通,及时干预不良信息成为普通高等院校包括体育院校辅导员的巨大挑战。新的形势迫切需要体育院校辅导员利用网络平台高效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本研究以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传媒系2009级辅导员人人网——“泊含信息”为实验平台,通过对该平台的构建,对该年级学生对“泊含信息”前后态度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体育院校;辅导员 SNS 网络平台;人人网;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2)10-0080-06
  A Case Study of Building SNS Network Platform of Physical College Counselors
  LIU Zheng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Abstract:The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 (SNS) which represented by “renren.com” in the college students are generally welcomed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work content and pressure, how to maintain the exchange and communication with students and to limit the spread of reactionary statements among networks becomes a huge challenge to counselors in common and physical colleges. Physical college counselors, who urgently need the new platform, have to conduct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llege education efficiently with network platforms. This study, which regards the “renren.com” platform for counselor of Grade 2009 in Department of Sports Communication & Journalism from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as example, through building the platform, aims to carry out a research on the students’ attitudes for the network platform “Bo Han Information” before and after,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Key words:physical college; SNS network platform of counselors;renren.com;case study
  当今,以人人网为代表的社交网络(SNS)在包括体育大学生在内的全体大学生群体中受到普遍欢迎。(表1)与此同时,随着高校扩招以及学生工作要求的提升,包括体育院校在内的高校辅导员工作量不断增多,对保持与每个学生交流与沟通,及时掌握学生思想、生活动态越来越力不从心。再加上不断增多的学生心理问题,网络中反动、低俗信息的传播等,都给体育院校辅导员履行教育管理职责带来了巨大挑战。与此同时,研究中发现,体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研究在我国还处在非常稚嫩的阶段。如何适应转型期高等教育系统的变革与发展,如何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体育人才,是体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1]新的形势迫切需要体育院校辅导员更加高效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有鉴于此,本研究选取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传媒系2009级辅导员人人网平台——“泊
  含信息”的构建为个案进行研究,探索体育院校辅导员利用人人网平台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规律,为体育院校辅导员使用社交网络履行职责提供借鉴。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论文选择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传媒系2009级12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访谈法为了获取更多具体材料,跳出个案的局限,本研究也对北京体育大学部分领导、院系党总支书记、辅导员、学生进行了访谈,访谈的形式是个体访谈和团体访谈兼有,参加者既有问卷调查的受访人,也有普通受访者。访谈的内容为人人网平台构建提供了一些思路。
  1.2.2问卷调查法设计出针对辅导员人人网平台“泊含信息”的调查问卷,问卷面向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传媒系2009级学生进行两轮对比问卷调查。
  1.2.3数理统计法将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并进行处理,以求得对研究对象作出数量分析的结果。首先采用 Excel、SPSS 等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初步统计,随后运用 SPSS for windows 13.0 对数据进行百分数、均值等处理。
  2研究设计
  2.1理论基础人际传播理论认为,在基本群体中,人际影响对保持群体内部意见和行动的高度一致非常有效,促使人们遵循群体的规范。[3]SNS作为以人和人与人之间关系为中心组成的社区性网络平台,其人际传播经常且深入。本研究在传统人际传播基础上引入马克思·韦伯(Max Weber)的社会行动理论。该理论认为:“社会的”行动指行动者的主观意义关涉到他人的行为,而且指向其过程的这种行动。根据主观意义的不同,社会行动分为4种形式:传统式类型(通过根深蒂固的习惯所决定的行动),情感式类型(通过当下的情感和感觉状态所决定的行动),价值理性类型(通过有意识地坚信某些特定行为的自身价值,无关能否成功,纯由其信仰所决定的行动),目的理性类型(通过对环境和他人客体行为的期待所决定的行动)。[4]韦伯的理论特别强调“主观赋予意义”,因此人际传播中的价值类型、传统式类型乃至情感式类型的行动都具有了向目地理性类型转变的趋势。在社交网站的信息传播行动中,这种转变是由于网络社区由匿名到实名的转变导致的,具有不可抗拒性。[5]   2.2实验思路本研究对北京体育大学50名各专业各年级本科生、21名拥有人人网账户辅导员以及4名院系总支书记、学校分管学生工作领导进行了一对一访谈。对于学生主要了解其对辅导员人人网的意见及建议;对于辅导员则重点了解其使用人人网对于学生工作的作用;对于院系总支书记和学校学生工作领导主要了解其对网络德育的要求及利用人人网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期望。
  在访谈成果与理论分析基础上,本研究形成了构建辅导员SNS网络平台的思路,即:依照人际传播理论及社会行动理论,结合学生、学校院系领导对辅导员工作网络平台的意见建议,从关系信息传播,圈子内部人际传播理性化,内部联系加强,公共空间形成,传播效果以及平等交流实现这六个维度上,构建“泊含信息”辅导员人人网网络平台,监测学生对该平台构建前后各项指标的异同,最终通过调查总结归纳出构建辅导员SNS网络平台过程中的策略及存在的问题。
  2.3构建“泊含信息”的具体方法基于以上思路,本研究对“泊含信息”采用新的思路重新进行构建。利用日志发布功能,设置党的知识、心灵密码、校规校纪、形势与政策课、刘导心得、各类通知、招聘启事、生活广场、他山之石、年级新闻、光荣榜十一个栏目。从2010年3月——2010年12月,坚持更新与反馈,注重时效性和生动性,坚持对圈中的负面信息进行监控与干预,对于分歧及时给予正面引导,不断增强辅导员的意见领袖作用。在构建中注重发挥学生党员、年级干部、班级干部、普通学生的作用,邀请他们围绕自身关心的问题为栏目供稿。为避免重要信息被淹没,该年级辅导员不断强化“泊含信息”的信息通知的权威性,使该年级所有学生建立起定期访问“泊含信息”的习惯。
  在利用人人网平台各项功能上,将留言板设置为答疑解惑及交流的平台;将个人状态设置为各类通知及辅导员情绪的展示窗口;将站内信作为单个深度讨论交流的工具;将照片发布功能用于年级活动展示;借助分享功能,将有益于学生成长成才以及增进年级认同感的各类信息、知识、图片、视频、评论等进行再传播;通过新鲜事功能,了解2009级学生动态,及时高效地掌握和处理问题;在涉及集体活动或选举时,利用平台投票的功能组织投票,定期发起话题、活动小组;在各类应用程序中,适当参与,通过游戏或者有趣的程序增进与学生的交流,并尝试为学生发送虚拟礼物;同时该平台还将与其他院系辅导员人人网平台互加好友,关注动态及分享信息,相互促进,共同发挥好辅导员网络平台的积极作用。
  2.4“泊含信息”构建前后的对比调查
  2.4.1问卷的设计围绕关系信息传播,圈子内部人际传播理性化,内部联系加强,公共空间形成,传播效果以及平等交流实现六个维度设计出针对“泊含信息”的调查问卷。在问卷初稿设计出来后,组织十名学生对问卷进行试测,重点了解题目是否明确清晰、有效。随后,分别邀请了六位学生管理教育、新闻传播以及教育领域的专家(三位教授、三位副教授)对问卷效度进行检验,在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问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进行反复修改和完善。
  2.4.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采取全部抽样的方式调查北京体育大学大学体育传媒系2009级学生在“泊含信息”构建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首轮调查于2010年3月10日对全体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20份,有效问卷110份,有效回收率91.7%;第二轮选择在2010年12月8日,同样面向2009级全体学生进行匿名调查,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20份,有效问卷112份,有效回收率93.3%。
  问卷回收后,将两轮调查中数据分别输入计算机,利用SPSS for windows 13.0 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统计。按照问卷制定的基本标准(如性别、是否党员或学生干部)进行分类统计,得出两轮调查受访者的性别情况如表2所示。
  3结果与分析
  3.1受访者使用人人网呈日常化和移动化的特点从表6可以看出,被调查学生在使用人人网的频率极高,两轮中没有一位受访者周访问次数低于三次,且每天浏览的人数在首轮调查中占到总调查人数的81.8%,在第二轮调查中占到90.2%。从手机登陆情况看,第二轮数据显示89.3%的学生使用手机登录人人网账户。这说明,该年级学生使用人人网呈日常化和移动化的特点。
  3.2圈子的创建主要靠自发完成从表7中不难看出,包括好友推荐、浏览新鲜事\分享\访问痕迹、人人网系统推荐在内的自发创建方式占比例最重,分别达到了87.3%和87.5%,两轮调查基本一致。这说明“泊含信息”圈子主要依靠圈子自身力量完成构建的。
  3.3关注程度显著提高,但仍有提升空间从图1频数的曲线变化可以看出,构建后学生周访问频数呈现出由右偏态向正态分布的变化。这说明该年级学生由构建前的较少关注向较多关注转变。但受访者中每周登录个人账户的频率在三次及以上的人数占100%(表6),与访问“泊含信息”频率的巨大差距说明,学生在登录个人账户时不会每次访问“泊含信息”,“泊含信息”的构建仍需完善。
  在两轮对停留时间的调查中(图2),也发现受访学生停留时间普遍有所增加。其中增加较大的是停留3~4 min的人数,第二轮较第一轮增加了40.5%。从图2不难发现受访者访问“泊含信息”停留时间有向中间集中的趋势,学生对“泊含信息”停留时间频数峰度变大。在该年级学生对“泊含信息”整体关注程度提升的情况下,停留时间较长的人数有减少趋势,这种变化一方面说明学生访问次数的增加会带来每次访问时间的减少,另一方面也表明学生对“泊含信息”的关注向常态化转变,访问“泊含信息”逐渐成为习惯。
  图1“泊含信息”周访问频率频数对比图
  图2“泊含信息”受访者次访问停留时间频数对比图
  3.4年级事务通知为受访者最为看重且认可的功能从表8中,可以看出构建前后,通过“泊含信息”获取学校、院系、年级信息方面始终是受访学生访问“泊含信息”的主要原因。在构建之后,所有的受访者都选择看重通知功能。这说明受访者认为“泊含信息”发布的年级信息是最为权威和准确的,与学生密切相关。   从图3中,可以看出经过构建后的“泊含信息”在年级事务通知功能方面得到多数学生的认可。其认可人数由原来的23人大幅提高到了68人,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60.7%。相对应选择辅导员口头通知和班级年级干部通知方式所占比例则由69.1%骤降至35.7%。可以说构建极大增强了年级事务信息传播能力。这说明“泊含信息”在准确传递信息、保存信息、查询信息方面较其它通知方式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且这些优势随着“泊含信息”的构建而更加突出。
  3.5对“泊含信息”的访问呈现明显的目的理性化从表8中可以看出,构建前除“了解学校、院系、年级事务外”这一首要访问原因外,被访学生访问原因频数排在前三位的是“建立、保持与辅导员的联系”、“有问题需要辅导员的帮助”、“参与班级、年级活动及讨论”;在平台构建后则变为“建立、保持与辅导员的联系”、“有问题需要辅导员的帮助”、“想了解辅导员想法”。变化反映出,学生访问“泊含信息”的目的理性化有增强的趋势,即围绕同辅导员保持联系及获得帮助。其它目的如“参与班级、年级活动及讨论”、“获取相关知识”和“寻找同班、同年级同学”则选择者较少。
  由图4可以看出,在对“你是否觉得在加辅导员为好友后,一些话题不方便说了?”这一题目的调查中,构建前较构建后相比,认为话题有所不便的频数有较大提高,而选择没有不便的则大幅减少。这说明构建,使辅导员的人际影响在学生圈子中不断增强。这种态度的变化,再次验证了表8中体现的学生访问“泊含信息”的目的理性化趋势。
  3.6“泊含信息”密切了师生关系
  从表8中,可以看出构建前后选择“与辅导员交流比平时更轻松自如”选项的百分比由24.5%提升至37.5%。这一变化与表9中学生对辅导员理解加深认同度的提高相互应证,表明经过“泊含信息”的构建,加深了学生对辅导员的理解,密切了学生与辅导员的关系。当然通过“泊含信息”交流比平时更轻松自如有网络媒介自身的原因,但在构建后选择该项人数的上升说明,在构建中坚持的交流与互动策略是有助于师生关系密切的。至少实现了辅导员与学生在“泊含信息”平台的人际沟通。
  3.7“泊含信息”有利于增强年级凝聚力及民主决策从表10可以看出,构建后认为“泊含信息”能增强年级凝聚力及利于民主决策的学生略有增加,认为“泊含信息”不能增强年级凝聚力及有利于民主决策的学生则有所明显下降。认为不能增强年级凝聚力的人数减少了15%,认为无助于年级事务的民主决策的人数减少了14.9%。上面的数据透漏这样一个信息:即构建后的“泊含信息”在增强年级凝聚力及年级事务民主决策两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得到了学生的
  认可。值得注意的是,在有助年级事务民主决策方面,构建后非常赞同人数少于构建前,但整体持中性及正面意见的学生比例上升。这一现象说明学生对于“泊含信息”进行年级事务民主决策是有期待的,但其民主功能的发挥仍有提升空间。
  3.8添加其他辅导员有助于形成新的圈子在构建过程中,“泊含信息”主动添加了16位本校其他辅导员人人网账户为好友。经过九个月的构建, 发现这些辅导员的信息传播也影响到不少被调查学生。从表11可以看出,构建后访问过其他辅导员的学生明显增多,占到所有受调查学生的75.9%,而此前的数据仅为40.9%。这说明添加其他辅导员及教师有助于形成新的信息传播圈子。
  4构建“泊含信息”中的典型案例
  4.1及时洞察学生情绪变化通过新鲜事功能,辅导员发现某女生最新个人状态改为“什么事情都不顺利,难道这就是命运?……”,结合之前该女生因误交表格导致错过国家励志奖学金申请的情况,辅导员意识到此事也许对该生心理有较大冲击。于是辅导员立即找到该生,与她进行谈心交流。通过交谈发现该生个人成绩在入学后不能达到年级前列,又因其家庭贫困,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加上近期各种事情进展不顺利,错过奖学金申请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之后辅导员及时采取措施,很好地解决该生的心理问题,也避免了恶性事件的发生。
  4.2民主化管理在一次学生宿舍大调整中,辅导员利用“泊含信息”投票功能,在年级范围内征集学生有关宿舍重组方案。经过征求学生意见,最终确定的重组方案得到了普遍的欢迎和认可,使原本棘手的宿舍重组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4.3发挥议程设置功能统一思想同样是在宿舍大调整前期,辅导员在“泊含信息”第一时间公布了有关调整宿舍的通知和要求,并在调整过程中,撰写“刘导心得”赞扬在调整宿舍中学生积极配合,顾全大局的若干事例,同时分享了圈子中管理学院一位辅导员写给自己学生有关宿舍调整的一封信。提倡从理解、配合的角度来看待这次宿舍的大调整。这些举措在人人网体育传媒系圈子中形成了共识,很好地引导了舆论,为宿舍的顺利调整进行了思想动员和保证。
  4.4招聘信息被淹没一次某报社来校开招聘会,辅导员选择“泊含信息”第一时间发布了招聘会的时间和地点。事后有三名学生称未能看到招聘信息。这个案例提醒辅导员,尽管学生大都有天天浏览人人网的习惯,但应对人人网平台通知功能有客观认识,一方面应避免只依赖“泊含信息”这一个渠道进行通知;另一方面要逐渐培养起学生定期浏览辅导员人人网页面的习惯,最大程度减少因海量信息不断发布而造成通知信息被淹没的情形。
  5结论及建议
  5.1辅导员人人网圈子具有自我构建能力在具备必要的上网条件的前提下,辅导员人人网圈子能够依靠人人网自身强大的关系网络自发地完成构建。辅导员采用倡导而非命令的方式便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本年级或班级在人人网上的重建。这一现象也得到了其他学者的认同,如郑宇钧、林琳研究认为:“对于大学生来说,首要的社会属性就是其所在的学校专业,次之则为其家乡或所在城市。”[6]
  5.2不断增强辅导员意见领袖地位是构建辅导员人人网平台的主要目的人人网的人际传播行动具有向目的理性型转变的趋势,因此辅导员人人网平台的构建应不断加强辅导员意见领袖的地位,任何关于辅导员人人网平台构建的举措均需围绕这一目的展开。通过对内容、形式等的谨慎构建以及监控、干预学生中负面信息的传播能够不断增强辅导员在圈子中的核心地位。   5.3内容的构建是辅导员人人网平台构建的核心贯穿整个辅导员人人网构建过程的核心是该平台的内容构建及更新频率。通过辅导员有针对性地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吸收学生参与各类内容及栏目的组织撰写工作,并坚持更新,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对辅导员人人网平台的关注程度。
  5.4构建辅导员人人网平台有利于辅导员开展教育管理工作辅导员人人网平台在促进年级信息传播、密切师生关系、增强信息传播理性化、加强年级内部联系、增进年级民主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年级信息的及时准确传播为学生掌握年级政策、动态提供了便利;师生间人际互动的增加及时间空间限制的破除,增进了师生的相互了解;网络实名制以及辅导员角色的存在,增强了年级圈子中信息的传播的理性化,为辅导员实现舆论引导提供了可能;年级活动的组织、讨论与分享,学生意见的征集与采纳都有利于年级内部联系的加强和年级内部的民主。这些都有利于辅导员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工作,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
  5.5添加目标人群有利于形成全员育人的人人网圈子“主体只有在社会交往系统中通过与他者的社会交往行动才能真正建构自我”[7]在辅导员人人网平台构建中,辅导员重视同其他辅导员、任课教师、学校各类管理人员、教辅人员在人人网中建立联系,有助于形成全员育人的人人网圈子。借助人人网强大人际传播功能,辅导员通过添加目标人群,就可以使学生和目标人群,自身与和目标人群之间建立联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交流与相互影响,形成新的公共空间。这种交流有利于辅导员工作的信息传播范围的扩大和辅导员工作的借鉴与提升,并且为形成合力创造提供网络条件。
  5.6主动接受学校监督是辅导员人人网平台构建的政策保障辅导员人人网平台并非辅导员私人空间,辅导员在构建人人网平台过程中应主动接受学校职能部门、院系的监督,才能保证该平台发布内容的准确、规范,避免与相关政策、要求相抵触的情况发生。此外,在学校统一监督下的各个辅导员人人网平台的构建,更有利于人人网全员育人圈子的形成。
  5.7辅导员人人网平台仅是辅导员工作手段之一“长期使用网络占用了现实社会交往时间,用户容易出现网络心理依赖问题以及逃避现实的情绪。”[8]辅导员人人网平台仅是辅导员实现各项教育管理职责的手段之一。该平台并不能解决辅导员工作的所有问题。现实的人际沟通,各类学生活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以及党团课等形式,都是人人网不能替代的。辅导员在注重发挥人人网平台优势的同时,应避免对其产生过度依赖,沉溺于这一平台,万不可幻想通过一个虚拟的网络就能解决所有现实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曹淼孙,董启清.我国体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3):35-38.
  [2] 艾瑞User Tracker,2010-01,监测数据.
  [3] [美] 马克思·韦伯,著, 顾忠华,译.社会学的基本概念[M] .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
  [4]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 .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 詹恂,彭涛.SNS对人际传播中行动过程的影响[J] .新闻界,2008,06:37-39.
  [6] 郑宇钧,林琳.当校园SNS照进现实——校内网的人际传播模式探讨[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3):32.
  [7] 袁梦倩.论SNS新型社交网络的传播模式与功能——基于“校内网”的现象研究[J] .今传媒,2009(4):79.
  [8] 邹佳媚.“80后”网迷心理分析——以私人博客和“校内网”为例[J].东南传播,2009(9):146.
其他文献
光荣窘迫的农垦兵  膝行在边疆的条田上  那是苏联小说在中国流行的年代。易中天读了前苏联作家威拉·凯特林斯卡娅的《勇敢》,那是一批苏联共青团员到远东建设“共青城”的故事。于是,他有了一个梦想:写一部中国式的《勇敢》。  1965年,18岁的易中天唱着那首《共青团员之歌》,来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听吧,战斗的号角发出警报。我们告别了亲爱的妈妈,请你吻别你的儿子吧。”一腔热血的离家男儿没顾虑身后母亲
温腾龙有着一个平凡而温暖的梦想,那就是遇见美人鱼。他是一位追寻美人鱼之梦的帅气人鱼王子,这童话股的主观体验,让他感受到了人生的意义,也听见生活的多彩乐章。很多时候,
建议把“控物价、启规划、稳复苏”作为2011年宏观调控的主线。适当调低经济增长目标,利于进一步控制价格水平上涨,利于“十二五”规划开局更好。货币政策应向中性即稳健性定
杨凯华,沈阳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1983年出生,内蒙古·凉城县人。青年词、曲作家。2002年毕业于山东齐鲁艺术学校,2008年在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进修,师从栾凯。系中国音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临床观察龙岩市第二医院卢介珍卢启应*钟启良我们将50例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及单纯化疗组,进行对比观察,从而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Ⅲ
笔者自1988~1995年采取中西药合用治疗高、冠心并发顽固性室性早搏35例,并设单纯西药对照30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介绍如下。—一股资料诊断依据: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或二者
“怎么能把医院的床搬到家里来”  1956年,罗荣桓回到阔别30多年的家乡湖南衡山县,县里准备设宴欢迎他。罗荣桓婉言謝绝,却提出弄点本地的红米冬粘(冬粘系方言,即晚稻)做饭吃。对这种糙米冬粘,他吃得津津有味,边吃边说:“现在的人总以为吃精米最好,其实这红米冬粘,虽然糙一点,但营养不坏。什么事情都得看实质。”  北平解放后,罗荣桓住在南池子18号。这里的房间较少,为了使他在家办公方便,管理部门在院子
曹军庆,男,现居湖北安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长江文艺·好小说》副主编。著有长篇小说《魔气》,中短篇小说集《雨水》、《越狱》和《24小说》。发表近二百万字中短篇小说。
蒋嘉宾,砀山县蒋庄人。1926年,在南通师范上学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8年,王若飞代表中共江苏省委派遣蒋嘉宾以创办边疆中学为掩护组建中共砀山县委,蒋嘉宾任砀山县县委书记。组建徐海蚌特委,蒋嘉宾是中共砀山县组织的主要创建人之一。1930年,在砀山苏鲁豫边疆中学任训务主任时被捕。不久,他被保外就医。之后经朋友介绍,前往陕西,在西北军杨虎城部任上尉书记。1934年,在砀山再次被捕,脱离了中国共产党,
张海娟,尤溪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第19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16年度三明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层“最美人物”获得者。20年来,她用自己的辛劳、坚持、奉献和爱心,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