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破裂动脉瘤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早期栓塞治疗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linu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早期电解可脱性弹簧罔血管内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诊用电解町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2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成功栓塞208例220个颅内动脉瘤.完全栓塞(>95%)128个,大部分栓塞(80%-95%)80个,部分栓塞(<79%)12个.并发动脉瘤破裂2例.1例痊愈,1例死亡;并发脑梗死5例,局部溶栓后遗留偏瘫和单瘫;3例弹簧圈末端遗留于动脉瘤外的载瘤动脉内.经抗凝治疗未发生并发症.12例复发再次栓塞后治愈. 结论 早期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不同时间、不同部位血标本中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组共33例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在颅脑损伤后4h、8 h、16h、24h、36h、48h分别检测患者动脉、外周静脉、颈静脉三处血标本中Fbg和D-dimer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颅脑损伤后4 h时Fbg值高于正常水平,此后出现降低,16h降至低于正常值.24
目的 探讨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SEGA)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特点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自2000年2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6例SEGA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点、治疗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6例SEGA的临床表现以高颅压和视力下降最为常见.CT显示肿瘤实体部分呈等或稍高密度,边界清楚,部分可见瘤内钙化.MRI扫描肿瘤实体部分T1WI多呈等信号,少数可呈稍低信号;
南方医学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于2008年8年30日至9月28日成功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编号2008-04-09-003):颅脑显微外科基本技能培训。培训基地中有11台练习显微镜(美国Zeiss公司OPMI Pico型)、宽敞明亮的解剖堂、标本齐全的陈列室和设备优良的示教室。此培训班第一期招收了来自广东、湖南、湖北、山东、江苏等省份共22名学员,其中副高级职称5人.主治医师17人;具有博士学位3
期刊
有研究证实。人类在学习之后的睡眠对于记忆的后续巩固加强十分关键。然而,学习前睡眠对新记忆的初步形成是否具有同等重要性尚无定论。研究人员在哈佛大学医学院进行的实验中,将28名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安排第一组两天一夜不能睡觉。而第二组则正常睡眠。志愿者在随后的测试中要浏览并记住大量幻灯片图像。同时,研究人员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对能反映志愿者大脑活动的3D图像进行监测。之后所有实验者都正常睡眠两晚
期刊
目的 建立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基因分型方法监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铜绿假单胞菌(PA)医院感染并进行耐药性分析.方法 收集自2004年至2005年ICU内分离出的75株PA,提取DNA后进行RAPD分型,同时进行抗生素敏感性实验.结果 75株PA共得14型,其中有3株属于同一种类型;抗生素敏感性实验表明PA对氨基糖苷类和环丙沙星等耐药率呈明显上升趋势,75株均为对亚胺培南/西司
目的 探讨伽玛刀对小儿血管网状细胞瘤术后残留的治疗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小儿血管网状细胞瘤术后残留行伽玛刀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等剂量曲线范围平均50%,周边剂量平均18Gy,肿瘤中心剂量平均36.5 Gy. 结果 9例患儿随访时间12~48个月,6例患儿肿瘤缩小50%以上,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明显改善;1例患儿无变化并再次行伽玛刀治疗;2例患儿肿瘤进行性增大,其中1例第二次伽玛刀治疗,1例第二次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手术病人手术结果与术前诸多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148例患者临床资料,整理并输入EXCEL表格.将性别、年龄、入院时GCS评分、是否急诊气管切开、血肿量及类型、中线移位程度等分析指标以及手术结果(以GOS表示)赋值量化后用SPSS11.0统计包进行一系列统计学处理,得出有意义指标及多元回归方程. 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手术预后与血肿量大小、中线移位程度、入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9(AQP-9)在内毒素脂多糖(LPS)致大鼠感染性脑水肿脑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1月龄普通级SD大鼠12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NS)组(64只)和LPS组(64只),采用颈内动脉注射LPS制作大鼠感染性脑水肿模型,模型成功后每组均选取6h、12h、24h和48 h4个时间点,在不同时间点采用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学改变;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BWC);
期刊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急性期D-二聚体(DD)含量的变化及与CT影像变化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动态临测87例不同伤情颅脑损伤患者和检测9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中DD含量的变化,同时行GCS、GOS评分,并与CT结果 比对.结果 颅脑损伤患者D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患者DD检测水平与GCS、GOS呈现负相关,和CT影像变化呈正相关,并随伤情演变同步.结论 DD的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