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公平是一个永远的话题,对山东这样的高考大省而言,其高考难易程度如何?如果抛开教育公平,单纯看山东本地高校,其教育实力与山东经济大省、教育大省的地位相匹配吗?
山东高考的难与易
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每年山东的报考人数都名列前茅。2015年的数据显示,山东当年报考人数为696198人,次于河南和广东,名列全国第三。
如此庞大的高考人群,在教育公平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很容易被放大为一种义愤填膺:山东高考属于地狱模式。但是数据可以让这种义愤填膺失去某种底气,数据显示,2015年,山东一本升学率为18%,看起来这个数字不高,但全国超过山东的只有北京、天津、上海、宁夏、青海五个省份,邻省河南的录取率只有8.2%,四川仅有5.5%。
如果现行的教育招生体制不改变,那么应该承认的是,山东在高考招生这个体制中所受到的待遇是相对公平的,考一个普通本科大学难度并不算很高。
既然现实如此,为何此前一篇文章《祖国最对不起山东,百万学子怒了》在朋友圈中广泛传播,并很快便达到了10万+的阅读量?这种带有民粹式的话题带有天然的煽动性,利用看似正确的话题进行炒作是朋友圈点击量上升的不二法宝。
朋友圈中另外一篇文章也引起过很多共鸣:出售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日土县玛多乡土坯房一间,22平方,售价215万,不议价,不接受贷款,一次付清!非诚勿扰!我们是高考学区房!280分可以上北大!
如果我们较真一下,查一下近几年西藏的录取线和录取率就能看到,这样的消息只能归为带有谣言性质的吐槽。2015年,西藏高考实际录取线为汉族一批为文史类662分,理工类682分,藏族一批文史类为543分,与全国其他地方相差无几。另一个数据显示,2015年,北大在西藏仅招收10人,其中还有2人是定向的。近三年一本平均录取率为5.62%,仅高于四川,列全国倒数第二。
你觉得西藏的高考容易,实际上也不过是一种幻觉,而且你忽略了西藏本身的教育资源匮乏以及较为恶劣的自然生存环境。再直白一点,山东生源高考的难易程度,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所受待遇,相对公平。
当然,北京、上海的存在,直接挑战了这种公平。
教育公平是个非常难解的问题。在古代,朱元璋也因为一张考卷下江浙状元垄断而大怒,设立了南北榜;到今天,这种情形依然没有太多改变。中西部省份教育资源缺乏、基础教育水平确实不如东部地区,甚至连教育投入都没法比。
在这样一个地区差异极大的国家,教育公平只能是一种相对的、动态的公平,而不可能是一种完全的公平。因此,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大家是可以理解的;让一些招不满学生的学校招到学生,也可以说得过去;但如果一些地方本身资源富集、经济发达同时又占有着明显的优势,那么这种不公平造成的观感,就会抵消很多其他地方朝向公平的努力。
不患寡而患不均,损有余而补不足,前提就是从真正的“有余”开始。否则,就会宽严皆误,很难服众。
山东名校的实力现状
如果教育招生体制不做大的更改,那么对山东考生而言,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山东的高水平名校太少。这个名校并不是单纯指985大学,实际上从这个标准出发,山东有两所985高校:山东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一个省有两所985大学是什么概念?
除了北京上海外,超过两所985大学的省份只有湖南省(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和陕西省(西安交大、西北工大、西北农林)。
换句话说,要论985大学的数量,山东省是和江苏省、天津市、湖北省、广东省、辽宁省、四川省是并列第五的。
实际上,山东的高校数量一直排名全国前三位,仅次于江苏省,和广东省高校数量相当。但从211高校的数量来看,山东的排名就非常低了。全国共有115所“211”大学,分布在31个省市。从各省市拥有的211高校数量看,北京有26所居首位,江苏11所和上海10所分别排在第二、第三位。紧随其后的是陕西8所,湖北7所。山东“211”大学的数量为各省市的第9位,只有3所大学,分别是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无论如何,即便是教育部直属的本省高校在招生计划上都会对本省生源有所倾斜,但仅有的3所211,让其倾斜力度即便再大,也难以匹配巨大的考生数量。数据显示,2015年,山东211高校录取率为3.3%,仅高于广东的3.1%,列全国倒数第二。这样的现状就让不少优秀生源不得不去报考省外大学,从某种程度上,又造成了人才的外流。
再进一步分析,这仅有的3所名校实力如何?当得起名校的名头吗?一份数据显示,作为山东省大学的领头羊,山东大学接受的财政拨款为25.33亿,这个数字位列全国第四。这么多的钱,应该供养起一个什么水平的大学?我们从诸多的大学排行榜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2016年3月21日,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6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公布最新2016中国最佳大学排行榜中,山东大学排全国21,网大排行榜中位列第25,只有在武书连的排行榜中,其排名到达了第10,稍微“对得起”全国第四的财政拨款。
在国外的排行榜中,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THEs)、英国QS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Ns)是国际公认的、全球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世界大学排行榜评价机构,在三大权威机构发布的2014年世界大学排行榜500强中,山东省仅有1所高校跻身全球500强,山东大学世界最高排名为第343。
在2015中国大学CNS论文排行榜100强中,临沂大学发表的NATURE、SCIENCE和CELL论文全国最多,位列山东省第一,全国排名第19;中国海洋大学列第二,中国石油大学等名列第三。在2015中国大学ESI高被引论文排行榜100强中,山东大学位列山东省第一,全国排名第22;青岛大学名列第二,中国海洋大学位居第三。在2015中国大学最具影响力百篇论文排行榜100强中,山东大学排名山东省第一,全国排名第7,烟台大学和青岛大学名列第二第三。
综合来看,山东高等教育的一个问题在于真正的名校数量太少,仅有的3所985及211大学,其实力在全国来看,也比较一般。这种教育实力与GDP全国第三,考生数量全国第三的省情是不相匹配的。
山东高考的难与易
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每年山东的报考人数都名列前茅。2015年的数据显示,山东当年报考人数为696198人,次于河南和广东,名列全国第三。
如此庞大的高考人群,在教育公平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很容易被放大为一种义愤填膺:山东高考属于地狱模式。但是数据可以让这种义愤填膺失去某种底气,数据显示,2015年,山东一本升学率为18%,看起来这个数字不高,但全国超过山东的只有北京、天津、上海、宁夏、青海五个省份,邻省河南的录取率只有8.2%,四川仅有5.5%。
如果现行的教育招生体制不改变,那么应该承认的是,山东在高考招生这个体制中所受到的待遇是相对公平的,考一个普通本科大学难度并不算很高。
既然现实如此,为何此前一篇文章《祖国最对不起山东,百万学子怒了》在朋友圈中广泛传播,并很快便达到了10万+的阅读量?这种带有民粹式的话题带有天然的煽动性,利用看似正确的话题进行炒作是朋友圈点击量上升的不二法宝。
朋友圈中另外一篇文章也引起过很多共鸣:出售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日土县玛多乡土坯房一间,22平方,售价215万,不议价,不接受贷款,一次付清!非诚勿扰!我们是高考学区房!280分可以上北大!
如果我们较真一下,查一下近几年西藏的录取线和录取率就能看到,这样的消息只能归为带有谣言性质的吐槽。2015年,西藏高考实际录取线为汉族一批为文史类662分,理工类682分,藏族一批文史类为543分,与全国其他地方相差无几。另一个数据显示,2015年,北大在西藏仅招收10人,其中还有2人是定向的。近三年一本平均录取率为5.62%,仅高于四川,列全国倒数第二。
你觉得西藏的高考容易,实际上也不过是一种幻觉,而且你忽略了西藏本身的教育资源匮乏以及较为恶劣的自然生存环境。再直白一点,山东生源高考的难易程度,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所受待遇,相对公平。
当然,北京、上海的存在,直接挑战了这种公平。
教育公平是个非常难解的问题。在古代,朱元璋也因为一张考卷下江浙状元垄断而大怒,设立了南北榜;到今天,这种情形依然没有太多改变。中西部省份教育资源缺乏、基础教育水平确实不如东部地区,甚至连教育投入都没法比。
在这样一个地区差异极大的国家,教育公平只能是一种相对的、动态的公平,而不可能是一种完全的公平。因此,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大家是可以理解的;让一些招不满学生的学校招到学生,也可以说得过去;但如果一些地方本身资源富集、经济发达同时又占有着明显的优势,那么这种不公平造成的观感,就会抵消很多其他地方朝向公平的努力。
不患寡而患不均,损有余而补不足,前提就是从真正的“有余”开始。否则,就会宽严皆误,很难服众。
山东名校的实力现状
如果教育招生体制不做大的更改,那么对山东考生而言,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山东的高水平名校太少。这个名校并不是单纯指985大学,实际上从这个标准出发,山东有两所985高校:山东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一个省有两所985大学是什么概念?
除了北京上海外,超过两所985大学的省份只有湖南省(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和陕西省(西安交大、西北工大、西北农林)。
换句话说,要论985大学的数量,山东省是和江苏省、天津市、湖北省、广东省、辽宁省、四川省是并列第五的。
实际上,山东的高校数量一直排名全国前三位,仅次于江苏省,和广东省高校数量相当。但从211高校的数量来看,山东的排名就非常低了。全国共有115所“211”大学,分布在31个省市。从各省市拥有的211高校数量看,北京有26所居首位,江苏11所和上海10所分别排在第二、第三位。紧随其后的是陕西8所,湖北7所。山东“211”大学的数量为各省市的第9位,只有3所大学,分别是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无论如何,即便是教育部直属的本省高校在招生计划上都会对本省生源有所倾斜,但仅有的3所211,让其倾斜力度即便再大,也难以匹配巨大的考生数量。数据显示,2015年,山东211高校录取率为3.3%,仅高于广东的3.1%,列全国倒数第二。这样的现状就让不少优秀生源不得不去报考省外大学,从某种程度上,又造成了人才的外流。
再进一步分析,这仅有的3所名校实力如何?当得起名校的名头吗?一份数据显示,作为山东省大学的领头羊,山东大学接受的财政拨款为25.33亿,这个数字位列全国第四。这么多的钱,应该供养起一个什么水平的大学?我们从诸多的大学排行榜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2016年3月21日,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6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公布最新2016中国最佳大学排行榜中,山东大学排全国21,网大排行榜中位列第25,只有在武书连的排行榜中,其排名到达了第10,稍微“对得起”全国第四的财政拨款。
在国外的排行榜中,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THEs)、英国QS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Ns)是国际公认的、全球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世界大学排行榜评价机构,在三大权威机构发布的2014年世界大学排行榜500强中,山东省仅有1所高校跻身全球500强,山东大学世界最高排名为第343。
在2015中国大学CNS论文排行榜100强中,临沂大学发表的NATURE、SCIENCE和CELL论文全国最多,位列山东省第一,全国排名第19;中国海洋大学列第二,中国石油大学等名列第三。在2015中国大学ESI高被引论文排行榜100强中,山东大学位列山东省第一,全国排名第22;青岛大学名列第二,中国海洋大学位居第三。在2015中国大学最具影响力百篇论文排行榜100强中,山东大学排名山东省第一,全国排名第7,烟台大学和青岛大学名列第二第三。
综合来看,山东高等教育的一个问题在于真正的名校数量太少,仅有的3所985及211大学,其实力在全国来看,也比较一般。这种教育实力与GDP全国第三,考生数量全国第三的省情是不相匹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