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位环境可调的Cu单原子的合成及催化加氢性能研究

来源 :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3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有可控配位环境的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稳定单金属位点催化剂的合成仍然具有挑战性.本工作采用阳离子交换策略合成了两种具有不同配位结构的Cu单原子催化材料.该策略主要依赖于硫化物的阴离子骨架和富含N的聚合物壳在高温退火过程中产生大量的S和N缺陷,精确合成了富边缘S和N双修饰的单金属Cu位点催化材料.在这两种材料,一种Cu单原子具有硫(S)、氮(N)双配位,一种Cu单原子只有单一的S配位.Cu中心原子的第一壳层配位数为4,Cu-S/N-C的结构为Cu-S1N3,Cu-S-C的结构为Cu-S4.实验表明,S、N双修饰的Cu单原予材料在室温下催化硝基苯加氢过程中表现出较高活性.反应20 min后,在Cu-S/N-C催化下,硝基苯加氢转化率达到100%,循环使用5次后活性未见显著下降.该发现为调节中心金属配位环境以提高单原子催化材料的性能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其他文献
以有机酸、粉煤灰磁珠为掺杂剂,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采用氧化聚合的方法合成了磁性聚苯胺纳米纤维,对合成的磁性聚苯胺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振动磁强计(VSM)、X-射线衍射仪(XRD)等表征,揭示了其形貌、结构、成分和磁性能,并使用磁性聚苯胺作吸附剂对铜离子溶液以及刚果红溶液进行吸附-脱附研究,发现一次吸附率均在95%以上.通过吸附动力学对吸附机理进行探究,得出聚苯胺吸附铜离子及刚果红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
以间苯二酚为起始原料,经Vilsmeier-Haack反应、Knoevenagel反应得到7-羟基-3-乙酰基香豆素(3),再利用其7位羟基通过连接臂与有机硝酸酯类NO供体耦合,得到5个7-硝氧烷氧基-3-乙酰基香豆素(5a~5e).目标化合物经过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表征.采用Born比浊法,以二磷酸腺苷(ADP)和胶原为诱导剂,对目标化合物5a~5e进行了的体外抗血小板聚集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5a~5e对ADP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具有一定的
基于含氮的柔性三羧酸配体异氰脲酸三(2-羧乙基)酯(H3tci),合成了一个具有二维空间结构的铀酰配合物(UO2(tci)·2H2O),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的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在水溶液中,研究了该铀酰配合物对过渡金属离子的荧光作用,结果显示,该配合物对Fe3+有较好的敏感性.进一步的探索实验表明,该配合物可以高选择性地识别Fe3+,通过计算得到检测下限为2.15 mg/L,其敏感性优于其它铁离子探测材料,为铀酰配合物作为铁离子探针提供实验依据.
以团簇Co4P作为非晶态合金Co-P体系的局域结构,对其进行全参数优化计算,最终得到6种优化构型.通过对团簇Co4P 6种优化构型的Mulliken自旋布居数(包括团簇原子各轨道自旋布居数、团簇轨道自旋布居数及团簇原子自旋布居数)进行分析,对团簇Co4P各优化构型的成单电子进行研究,发现Co原子的d轨道成单电子数最多;再通过电子自旋密度、磁矩及轨道态密度进行分析,发现Co原子对团簇Co4P的磁性贡献较高,且团簇Co4P的d轨道较低能量区片段处对团簇Co4P的磁性贡献较高.
教师拥有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的自由,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某些对教材的依赖主义或虚无主义倾向.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提出在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可以依托教材在选择内容时进行纵向分析,规划教学内容的深广度、精心剪裁,将化学史融入课堂教学;采用切合学情,变教材逻辑为教学逻辑、创新观念,优化整合教学顺序等组织方式;实施横向比较,选择最佳表征方式、以图表代文字,加强表征直观性等策略以实现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脯氨酸聚酯(PPEs)是一类分子量较高且分子量分布较窄的新型可降解脂肪族聚酯,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还没有关于PPEs力学性质的报道.本工作使用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单分子力谱(AFM-based SMFS)实验技术和熵焓弹性耦合模型研究了PNC 12PE(一种PPEs)在极性有机溶剂中的力学性质.熵焓弹性耦合模型对PNC 12PE的实验力曲线的拟合结果很好,并且可以将PNC12PE重复单元视作库恩链段,说明得到了PNC 12PE的本征弹性.PNC12PE的典型实验力曲线和C—C骨架的理论力曲线在整个力区间
Pickering乳液因其极强的稳定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对环境友好等特点在众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虽然乳液必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但实际应用中通过适当的触发机制使其能够实现快速破乳也是非常重要的.响应型Pickering乳液由于在特定因素刺激下可以轻易实现可逆乳化-破乳成为近些年研究的热点.早期研究学者主要研究单一刺激因素响应性Pickering乳液的研究,近些年学者们也发现双重甚至多重刺激响应性Pickering乳液中,更具优势也有着更广泛的应用.因此,对外响应型Pickering乳液的相关研究内容进行了
本工作设计合成了分别含有B—N键和C=C键的薁基[4]螺烯类分子1a/1b和2,其中B—N键和C=C键互为等电子体.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电化学循环伏安测试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B—N键可以调控共轭骨架的电子结构及芳香性.单晶结构表明1a具有螺旋几何构型,晶体中存在JP和M两种对映异构体.B—N键具有部分双键性质,硼氮六元环具有一定的芳香性.大位阻基团2,4,6-三甲基苯基(Mes)使得1b在三氟乙酸(TFA)作用下不会发生类似于1a的脱硼化,而是发生和2相似的可逆质子响应,B—N键对薁单元的质子响应性质无明显
柔性高吸附性材料在废水废气处理、防护服制造、有毒有害物质监测等诸多领域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本工作采用水相合成的方法,以三氟乙酸(trifluoroacetic acid,TEA)为结构导向剂,以水为溶剂,在静电纺纳米纤维上原位生长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NO2-UiO-66,制备了NO2-UiO-66@PAN(聚丙烯腈)柔性纳米纤维膜材料.并研究了不同配比的三氟乙酸/去离子水、不同的金属盐与有机配体比例以及水热生长时间对NO2-UiO-66形貌和负载效果的影响.最佳TFA添加含量为φTFA=30%,金属盐与配体
鉴于磺酰基在有机分子中的重要意义,磺酰基的引入与磺酰化合物的合成被广泛报道.其中,磺酰肼化合物因在抗肿瘤、抗菌等方面表现出的生物活性,其相关合成备受关注,本工作发展了可见光照射下烷基三氟硼酸钾、DABCO·(SO2)2(1,4-Diazabicyclo[2.2.2]octane,DABCO)和芳酰肼的有机光反应,一锅法获得了中等到良好收率的N\'-酰基-N-磺酰肼化合物,该反应底物适用性广、绿色温和.机理研究表明该反应经历自由基反应历程,即由烷基三氟硼酸钾在光催化作用下原位生成的烷基自由基引发的,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