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服务是好生意

来源 :支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cun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象辑创始人兼CEO邱珩

  今年2月,连绵的阴雨天气给不少行业带来了变化:由于“洗车出门转一圈,回来又是一车泥”,洗车行生意格外惨淡;“宅家一族”增多,外卖行业大热;受雨天影响,出租车、网约车生意也格外火爆。
  天气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大家越来越渴望去准确捕捉,甚至预知它的动向。要满足这些需求,就必须依靠商业气象服务的力量。
  “如果把气象服务想象成一盘菜,那官方气象部门好比种植基地,普适性的天气预报是‘公共食堂’提供的平价菜肴,而商业气象公司则属于‘小炒’,针对不同商业场景提供特色服务。”武汉市科创板后备企业、象辑知源(武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象辑”)创始人兼CEO邱珩对支点财经记者说。
  商业气象服务在国外市场已经成熟,但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原因在于国内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保护,企业对气象服务的认知不深等。
  但从2014年开始,行业内已有了不少“吃螃蟹”的人,2014年11月在光谷注册成立的象辑便是其中之一。目前该公司估值为8亿元,邱珩表示,2019年公司目标是营收达1.5亿元、净利润达3000万元以上。

信息开放创造的机遇


  跑到山上,手持测风仪捕捉风向、风速,下山后用软件把测算数据进行算法处理后,就能推断风电装置装在哪能达到最佳效果。
  毕业于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的邱珩和毕业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林忠曾长期在龙源电力集团担任气象分析师,以上是他们日常工作之一。
  “风电装置排布决定了未来几十年的经济价值。相比按照传统设计院的方案排布发电机,实地调研后的方案能让项目营收大大增加。”邱珩说。

象辑开发的铁路气象服务系统

  为了给风电装置选址,邱珩与林忠每年会花不少时间去实地调查。这些经历让他们的关系越来越“铁”,也让他们真切地感知到国内商业气象服务的市场前景。
  美国和日本,是全世界范围内商业气象服务发展得最好的国家。
  在美国有350家以上商业气象服务公司,市场超过60亿美元,并保持着每年近25%的增长率。
  在日本,每天有超过6000艘货轮、7000次航班都在使用着著名气象服务公司Weather news提供的气象服务。
  “国内气象技术不比国外逊色,以南京气象学院为代表的学府也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但在商业气象服务环节一直有所欠缺。”邱珩说。
  一方面,国内气象数据主要掌握在政府、国企手中,民营企业要做商业服务首先要做的就是获取数据。
  但在过去,这些数据的获取难度相对较大,没有形成支持商业气象服务市场发展的有利环境。
  另一方面,政府提供的气象服务一直以公共气象服务为主,主要为大众化产品,缺乏为个人、企业等领域提供的个性化产品。
  譬如,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会告诉“明天有阵雨”,但不会告知雨持续多久、具体在哪下、对用户将产生什么影响;互聯网企业在天气预报的IT指标上有不少要求,但缺乏第三方来做这件事。
  以上因素叠加下,使国内商业气象服务近乎空白。不过,邱珩与林忠依然感觉国内气象数据会朝着开放方向发展。
  尤其在2014年,中国气象局连续发布多份文件,表示将逐步向公众和商业企业开放气象数据。于是,经常一起翻山越岭、一起弹吉他的邱珩和林忠在2014年11月成立象辑,成为商业化气象服务行业第一批吃螃蟹的创业者。
  “象辑者,气象之逻辑也。”公司之所以注册于武汉,是因象辑天使投资人包括为东科创星和投资过ofo的唯猎资本,而前者总部位于武汉。
  就如他们所预见的,2015年6月中国气象局颁布27号令:开放中国气象信息,并于2020年完全放开,鼓励民营资本和气象局合作。
  因此,2015年被认为是“商业气象服务元年”。2015-2016年,国内气象创业公司一下就出现了数十家。气象信息的开放,创造了巨大创业机会。
  “商业气象是个新兴行业,而我们跟上了时代趋势。”邱珩如是说。

曾砍掉C端业务


  象辑也曾走过一些弯路。
  2015年4月,在象辑创立近半年后,天气家正式上线,这是象辑创立后推出的首个“天气家”APP,主要面向C端用户。
  彼时,市场上的天气预报大多都是冷冰冰的数字,甚至偷懒到把原始云图、雷达图全盘放在界面上,只有“看得懂气象语言”的开发者才能理解其意义。
  “要覆盖大部分用户就不能走这个路子,必须优化呈现界面,重新设计为用户耳熟能详的话语和界面。”邱珩说。
  2015年4月,象辑创立近半年后,天气家正式上线。
  传统天气预报不针对特定人群,而天气家试图做到差异化。如天气会影响小孩子感冒,就为家长提供“医疗气象”;会影响农作物,就为农户提供“农业气象”;会影响工程作业,就为施工队提供“施工气象”。
  然而,才运作几个月,团队明显感受到天气类APP“大势已去”。
  “那时移动红利已被瓜分完毕,流量成本越来越贵,而天气APP用户停留时间短、黏性不强,靠广告也很难变现。”邱珩说。
  象辑曾计算过,即使砸钱做到亿级用户,每年营收也只能达到千万量级。而且仅通过APP,面向垂直行业的预报也很难直触目标。
  2015年底,邱珩决定减少对天气家的投入,把重心放在B端客户,“我们的强项是数据分析,最想做的是2B业务,没必要也不适宜赚C端广告的钱。”   在此之后,象辑与不少互联网渠道方面合作。象辑为其提供数据、技术,后者支付服务费用。这其中,最难拿下的客户便是百度。
  作为互联网企业中出名的“技术控”,百度在服务丢包率、响应时间上都提出了严苛要求。“当时有家知名手机企业甚至提出,只要你们拿下百度,我们就立马签约,直接套用百度的合作方案和技术参数。”邱珩说。
  历经半年磨合,邱珩与百度最终达成合作。如今当用户打开百度搜索天气,内中的预报数据都由象辑所提供。那家手机客户也遵守约定,成为了公司客户。
  值得注意的是,B端战略也成为了其他友商的选择。支点财经记者发现,2015年年底,专注c端的天气预报APP“墨迹天气”也开始加码B端。

以能源行业为重点


  在象辑客户名单中,最知名的无疑是百度、新浪、春雨医生这类互联网企业,但营收贡献最大的客户却在邱珩的老本行——能源领域。
  很多电网设施都建在偏僻地区,当地恶劣天气可能损害线路,让电网瘫痪,而电网公司要提前判断哪些地区会出现风险,提前预防或派人到现场检修。
  过去缺少专业第三方服务提供者,这类企业唯有依靠购买官方渠道的气象数据,招聘气象工程师自己开发。
  象辑等商业气象服务公司的出现,让这些企业能在节省成本的情况下避免重复开发。
  据了解,象辑与国网下属单位共同建立了电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空间上最高可精确到l平方公里,能输出对温度、湿度、风、气压、降水等气象要素;时间上,可以预报未来一段时间分钟级的天气状况。
  基于行业特性,象辑还建立了一系列标准化的计算模型系统。
  电网负荷是有限的,但以风力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的产电量却会随着气温、空气湿度等气象因子变化而产生电量波动。
  因此,风电厂每隔15分钟都要向国家电网上传电量数据,电网以此来调控产电量相对稳定的火电发电量。
  围绕这一需求,象辑IT和气象团队开发出一套标准化的电网功率气象预测模型。当气象信息被上传到象辑平台上,便能实现产电预测。
  不过,拿下能源、农业、物流等存量客户相对容易,邱珩更看重的是发掘增量市场,如户外乐园、服装、医院和生鲜等领域。
  2015年底,某大型游乐园购买了象辑的天气预报服务,客流增减受天气影响,游乐园要根据天气预报配备人员等。
  象辑用历史游览数据建模,发现30%流量会受天气影响。最终公司结合人流趋势、供求关系等因素,为游乐园提供未来14-30天的决策参考。
  譬如,大型魔术表演、游园活动安排在天气晴朗时,从而调控工作人员的排班等,还能配套相应的营销活动。
  某服装品牌在中国有6900多家门店,从一线城市一直开到小县城。每年设计新款、安排生产要考虑天气,不同城市如何安排上架下架也需考虑天气。
  对此,象辑结合天气预报和企业供应链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能精准安排每个城市、每个产品的上货和下架时间。
  类似需求还有很多:基于当地天气状况,为景区酒店提供的分析及预警服务;基于各路段气象条件,为物流业提供的路线优化、运输时间测算、调配资源服务。
  2015年11月,砍掉c端产品半年多,象辑拿到东科创星、唯猎资本、春晓资本和真格基金的2800万元A轮融资,估值也一口气翻了3倍。截至目前,象輯共有200多家B端客户,头部客户有70多家,客单价在60万-70万元之间。

“气象+保险”有望创造千亿产值


  气象是个科技含量、使用价值和投入产出比都非常高的行业。2014年国家气象局、国家统计局进行的调查表明:气象服务市场价值将达到3000亿元。
  在邱珩看来,最大的市场蛋糕极有可能出现在金融气象这一新兴领域。
  金融气象核心方向是天气指数保险,指以风速、降雨量、温度等气象要素为触发条件。达到条件后,无论受保者是否受灾,保险公司都将向保户支付保险金。
  “中国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3%-6%,按2018年基数计算,损失金额超过2.7万亿元。转化为保险产品,市场规模可达数干亿元。”邱珩说。
  象辑设有由农业、金融、統计背景的专业人士组成的金融事业部,通过天气数据预测可能对产业造成的损失,与保险公司一起设计、推出相应品种。
  “象辑主要为保险公司提供设计产品所需的精算条款,并通过气象数据监控,为最终的理赔定损提供依据。”邱珩说。
  2016年下半年,象辑先后与太平洋产险、永诚保险达成合作,为两家公司提供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研发和天气风险管理服务。
  农业是象辑深度切入的领域。
  传统农业保险以挨家挨户现场勘察为主,道德风险高,理赔过程繁琐。气象指数保险的定损不是看农民真实损耗,而是“赌天气”,更具可操作性。
  例如茶叶种植,最怕就是倒春寒。2017年初,在贵州茶叶产区安顺市普定县,象辑为4400多亩茶园提供了低温气象指数保险产品和配套风险管理服务。
  贵州气象部门对倒春寒的标准是每年3月21日到4月30日,若出现日平均气温≤10.0℃,并持续3天以上的时段。
  按此标准,当2017年3月当地出现了倒春寒后,保险公司即行赔付354万元。到2018年,普定县大面积推广这一服务,投保面积超过:万余亩。
  这类产品需要基于气象站数据进行运作。在平原地区,一个气象站就能检测周边几十平方公里的气候情况,但山区也许翻座山就是另一种气候。
  问题来了——如果当地经常“东边太阳西边雨”,但气象站数量又极其有限,如何避免不同站点数据误差导致的理赔纠纷?
  邱珩表示,保险公司推广产品时会强调所参考的天气值具体是当地哪个位置的气象站的观测结果。譬如是县里的站还是镇上的站,由农民判断是否购买。   “当然,在双方需求对等的情况下,保险公司也可以在当地建立个全新的气象站以便观测。”邱珩说。
  2018年,象辑金融事业部收入约590万元。邱珩向支点财经记者介绍,在保监会备案的跟天气相关的险种中,有一半均由象辑参与。
  “说实在,在能源领域,我们面对的竞争很激烈,但保险气象服务在国内是个新鲜事物,我们有绝对的先发优势,未来会进一步深挖。”邱珩说。

如何形成行业壁垒


  到如今,象辑构筑了怎样的行业门槛?
  其一是数据源的壁垒。
  2015年8月,象辑与气象局旗下華风集团合资成立混合所有制公司“华风象辑”,这增强了象辑的数据获取能力。
  在中国气象局数据开放的大背景之下,该数据源并非绝对壁垒。好在,象辑如今拥有的数据渠道已趋于多样化。
  除中国气象局外,交通、航空、能源相关部门均建设了大量气象站,彼此数据一直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但由于以上部门不少是象辑客户,这意味着象辑这个第三方平台会汇集来自各方数据,“借用户力量来丰富观测网”。
  如今,象辑70%数据源于中国气象局数据库,其余30%数据来自全球各中心气象预报、物联网众包气象观测、行业运营监测四个维度的数据。
  第二个门槛则是数据处理及平台运营能力。
  “数据与算法一脉相承,不断沉淀的数据在训练、优化着算法,算法反过来会促进数据转化。有了数据源及相匹配的算法,才能形成真正壁垒。”邱珩说。
  象辑首个数据平台取名MMDP,试图促进象辑和中国气象局之间的数据获取、存储和计算。但MMDP建成后他们慢慢发现,其实真正需要解决的是气象局与一大批商业气象公司之间的问题。
  2018年1月,象辑推出Gavial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向开发者和商业用户开放,内部逐渐形成了前店后厂的模式。在为行业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同时,综合构建气象数据大数据基础云平台。
  “如果大家都没积累的情况下,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竞争对手把这些人挖走就行了。但随着时间沉淀,当我们在数据、算法、平台方面都有大量积累后,门槛便会难以逾越。”邱珩说。
  不过,支点财经记者采访的不少技术型创业团队在商业运作上都有可挖掘的潜力,象辑也不例外。
  创立初期,几位创始人亲自上阵谈业务,而邱珩往往都冲在最前端。到如今,尽管商务开发已有成型体系,但在他看来依然不够“给力”。
  “既懂技术又懂市场,还有商务洽谈资源的人才无论在哪都是‘稀缺产品’。”这段时间,邱珩一直在努力引进相关人才,“谈了十多个人。”
  要应对这一面对挑战,“弹药”还是相对充裕的。
  邱珩表示,象辑一直坚持“边赚钱、边投入”,2017年便做到了盈亏平衡。在2018年初B轮融资时,公司更拿到了1.16亿元的融资。
  “不同行业用户需求可谓五花八样。”未来,邱珩希望象辑能覆盖更多行业用户,在气象服务的长尾市场挖掘更多商机。
其他文献
武汉金融理财投资博览会,一家银行展台前的机器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一背景下,一场地方金融监管的改革潮席卷全国。  这场改革的核心举措,是将各省(市)地政府各类金融监管职能进行整合,组建金融监督管理局。据支点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去年10月至今,国内绝大部分省市已挂牌成立金融监督管理局。  其中,湖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湖北省地方金
期刊
一位叫王晗的前阿里巴巴公司员工,辞职创业卖面膜。她以《那个从阿里离职的漂亮女高管,从来不过情人节》为标题,发表一篇公号文章,在引来关注的同时,也引来包括阿里员工在内的网友的“扒皮”。  按照阿里内部的管理体系,王晗只到P8级,还没到总监(P9)级,自称阿里的“高管”,有吹牛之嫌。遭遇阿里多位员工“打假”后,王晗作出回应,甚至呼吁马老师出来给“评评理”。但是舆论显然不站在她这一边。比较常见的一种指责
期刊
马来西亚沙巴亚庇集贸市场。  中国的城市中,可能没有一座能比厦门更加文艺小清新。隐藏在巷弄之中的咖啡馆、鼓浪屿上精巧优雅的庄园别墅,美得像一帧帧油画。  10年前后,两次邂逅厦门。第一次,我还自诩为文艺少女,游走在花店、博物馆、音乐酒吧之间。而上个月的厦门之行,我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逛菜场。作家汪曾祺先生说:“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场。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
期刊
当同行们都在加速奔跑的时候,良品铺子却主动放匣了脚步。种种迹象表明,“慢3年”战略的最后一年,良品铺子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尤其在正式提出“高端”战略后,业内外有叫好者,亦有质疑声。  “良品铺子真正追求的兴奋点是消费者在价值上的认同。”面对质疑,良品铺子创始人、董事长杨红春表示,良品铺子一直坚持在做品质升级,现在提出的高端战略,是更希望将良品铺子的理念传达给顾客,并推动整个行业的升级。高端并不等于
期刊
北京京中关村是互联网创业的发源地之一。互联网创业终于冷静下来了。更多的人,开始思考商业的本质。  1999年,对中国互联网创业来说,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一年。  那一年,阿里巴巴、当当、携程成立,腾讯推出第一版QQ,李彦宏回国考察有了创立百度的想法……  如今,20年过去了,中国互联网创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有成功的经验,有的企业越做越大;也有失败的教训,不少企业遇到困境甚至倒闭;还有不少
期刊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但为什么无数人趋之若骛,沉迷于炒股?很多人的回答是“感兴趣”。但大多数人其实并不是对炒股感兴趣,而是对赚快钱感兴趣。  炒股偶爾赚到钱的成就感,用一首口水歌来形容就是“好嗨哟,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高潮”。但这种高潮人生很难碰到几回。  买股票需要进行两个选择,一是选股,二是择时(什么时候买卖)。  首先,买什么股票就很难选。  好公司加上低价格就是好股票。但你知道的好公司,大
期刊
时下的科技激进主义,总是时不时会刷新一下你的三观。前段时间,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在演讲中表示:“未来5到10年我们可以化学合成任何生命。”此言一出,舆论哗然。原来人们可以合成病毒、细菌,现在华大基因参与的一个项目已经能够合成酵母。这成了汪建大胆预言的基础。  尽管在技术层面,汪建的言论遭到了学术界的质疑,但作为一个社会学样本,汪建及其观点倒是时下科技激进主义狂热症的一幅经典剪影。  此前,让我印象深
期刊
核心提示:就像每个国家都需要安全一样,它们同样也需要基础设施。  在我看来,“地理决定命运”这个曾经影响世界的著名论断已有些过时。伴随着全球交通、通信和能源基础设施的发展,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油气管道、电网和光缆等基础设施,正改变自然和政治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就像每个国家都需要安全一样,它们同样也需要基础设施。如加以比较,我认为当前环境下基础设施甚至更为重要。  其一,基础设施甚至比国家政权更
期刊
十多年前,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便观察到一个现象:武汉、成都这两个体量相当、发展阶段相同的中西部城市總喜欢“比来比去”。  尤其一到岁末年初或季节交替之际,官方内部会议及地方媒体报道中,都会把两个城市最新经济数据对比列出来讨论。  不过,相对成都、重庆多年剪不断理还乱的竞合关系,武汉与成都因距离较远,经济交流其实并不充分。相较之下,更多的是学习与借鉴。 宏观数据:成都体置更大,武汉人均更优  “武
期刊
核心提示:新零售就是公司在保证顾客忠诚度和满意度的前提下,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获得竞争优势,以达到利润、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的增长。  亚马逊无人便利店的推出,让无人零售的概念成为全球零售业的新趋势,全球的零售市场都在寻求新技术、开发新应用,种类繁多的无人商店不断涌现。  信息技术到底能为新零售战略带来多少驱动力呢?围绕这个问题,《支点》杂志专访“云计算”提出者乔·韦曼,深入探讨新零售的发展。  “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