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教材引领航向r——教科版小学科学新教材远程培训参训纪实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dawei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让科学教师尽快熟悉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六年级新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在2021年8月16日至18日举行了全国教科版小学科学新教材远程培训.此次培训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单元解读、扎实生动的单元试教、思维碰撞的互动研讨、拓展眼界的科学家讲座,让参加培训的教师不仅全方位了解了教科版五、六年级教材各单元的编写特色、教学建议,同时确立了科学教学中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健康是人生存之本.树立大健康理念,学习健康生活知识,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保护身体健康,是“健康生活”单元的教学追求.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各系统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了解组成各系统的器官及其保护各器官系统的健康,是保护人体健康的基础.同时,学习这一概念,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局部与整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念.人体的内部结构在小学科学课堂上看不见、摸不着,引领学生采用建模及推理的方式学习人体知识及保护是有效的教学策略.
教学从具体的项目化产品出发,秉承儿童立场,设置驱动型问题,引起学生主动学习意识,让学生面对现实情境中的问题与挑战,在知识的迁移应用中理解概念和规律,并在学习的过程不断反复尝试、测试、改进,形成最终产品.学生在运用科学知识转化为科技产品的丰富体验中,提升兴趣、建构概念、训练技能,形成相应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综合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小学科学课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具有重要价值.“生态微景”是由动植物、土壤、水体、容器及配件构成的有主题的操作方便的有创意的微型景观.“巧造生态微景”以小学科学课程中“生命科学”领域教育目标为指导,开发“生态微景”系列内容,探索“巧造生态微景”策略,优化“生态微景”管理办法,有力推动小学“生命科学”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
活动是小学阶段儿童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科学教学应该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做”与“思”的机会,促进科学活动经验在“忆”中激活、在“做”中积累、在“思”中提升、在“悟”中应用,从而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体会科学的本质,体悟科学的真谛,形成科学的精神和思维品质.
科学思维是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应用的思维,主要遵循提出问题、搜寻事实、捕获信息、立论解释的过程.科学探究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学生在认识了空气确实存在的基础上,经过递进式实验从不同角度、不同体验获取的现象中,归纳推理得出相对合理的结论,建构出“空气能够占据空间”的科学概念.将“空气能够占据空间”延伸拓展,应用到真实生活情境中,以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知识迁移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技术,体现课程标准的整合理念.
核心概念的进阶式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高阶思维与科学素养的发展.“计量时间”单元教学内容通过统整设计,使每课的知识学习目标呈螺旋上升的进阶关系,并最终指向单元的核心概念.该单元的学习内容以技术与工程实践为主,让学生了解并经历史上几个比较典型计时工具的设计制作,体验工程技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本单元的教学要突出技术与工程实践,指向科学概念、发展科学思维.
以小学科学“创意小乐器”项目式学习为例,项目式学习的目标制定需要遵循总领性要求和层次性要求:核心概念目标指声音和工程两个领域,再根据学生个体需求和发展水平的差异,从音准、结构、精美等方面制定分层目标.项目式学习的内容设计还需要适当的“深广度”和“情境化”:鼓励学生探究融合科学、音乐、美术等多学科知识的复杂体系,以学校科技节为探究背景,激发学生挑战动力.好的项目式学习还需要优化的螺旋式结构的内在策略以及优化的外在评价策略:将“制作小乐器”项目切割成认识乐器、声音产生原理、音量变化原理、如何扩音制作、现场展示
《设计制作隔热杯垫》是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热传递”单元第19课应用与拓展环节的一个创新实践活动,属于工程与技术领域的内容.本课以工程实践为主线,引领学生经历“任务—调研—设计—制作—测试—展示—改进”等工程实践的过程.首先从实际需要出发提出活动任务,明确完成任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围绕问题通过调研,收集信息,设计制作方案,然后选择材料和工具制作隔热杯垫,通过测试,检验隔热效果,最后通过展示与改进,完成制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