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需要各级政府在各个阶段共同努力,但现有财政体制可能会促使政府增加灾害反应和恢复方面的支出,而不重视减轻和准备工作.基于预备费视角,本文实证检验了应急财政能否减少自然灾害损失,以及地方政府在应对自然灾害时倾向于主动防范还是被动应对?研究结果表明,应急财政显著地减少了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财政分权显著降低了地方政府对预备费的计提,提高了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支出;现有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缺乏灾前预防的动力.因此,提升地方政府应急管理能力要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意识,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促使其增强预防
【机 构】
: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需要各级政府在各个阶段共同努力,但现有财政体制可能会促使政府增加灾害反应和恢复方面的支出,而不重视减轻和准备工作.基于预备费视角,本文实证检验了应急财政能否减少自然灾害损失,以及地方政府在应对自然灾害时倾向于主动防范还是被动应对?研究结果表明,应急财政显著地减少了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财政分权显著降低了地方政府对预备费的计提,提高了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支出;现有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缺乏灾前预防的动力.因此,提升地方政府应急管理能力要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意识,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促使其增强预防自然灾害的执行力度和执行效率,同时进一步规范政府间应急财政的财权与事权.
其他文献
学术自觉是寻找学科前沿和实现研究创新的重要前提.包伟民教授在近著《走向自觉——中国近古历史研究论集》(中华书局,2019年.以下简称《论集》)中认为,学术研究的进步,需要研究者保持自觉的创新意识、批判精神、本土取向、全局观念和学术史关怀.《论集》收录论文21篇,既有制度史、经济史和城市史等专题研究,也有学术综述、笔谈和书评等.通读《论集》,作者对学术自觉问题的思考贯穿于诸篇之中.
最近,瞿林东教授主编的7卷本《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湖南人民出版社,2020年)出版.该书是中国史学界第一部对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作细致考察的多卷本研究成果,全书以历史时段划分,依次是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开端(先秦秦汉时期)、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初步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深入(隋唐时期)、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兴盛(五代两宋时期)、多民族史学发展与史学批评(辽夏金元时期)、史学批评的拓展(明时期)、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集大成(清时期).瞿林东教授从20世纪90年代起,不断培养史学批评领域的博士研究
我想先谈谈对于“人的历史”的认识,再结合清朝刑科题本介绍普通的“打工人”,最后略述剃头匠、戏班艺人的生活史.rn一、如何书写普通人的历史rn“人的历史”,这个题目很大,我们研究历史,就是对过去人的活动留下来的记载加以探讨.我们中国有悠久、深厚的历史学传统,这个传统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太史公司马迁创作的《史记》,《史记》开创的纪传体通史代表着中国史学的成就,纪传体通史不乏对人的记载.纪传体的最大一个长处就是皇帝、贵族、大臣、官员这些人主要的活动可以反映出来,这是中国传统史学值得骄傲的地方,归功于太史公发凡起例的
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新时代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学理梳理,从基层党建的理论视角审视,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包括党在基层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凝聚力、发展推动力和自我革新力等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五个子系统相互作用、协调,形成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合力.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也体现在五个方面,即政治领导功能、政治凝聚功能、政治宣教功能、政治发展功能和政治监督功能.围绕基层党组织工作的一些具体问题,我们需要找准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科学方法和
在波澜壮阔的一百年党建史中,农村党建工作始终具有重要意义并占据着重要位置.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党才能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凝聚人心,不断筑牢党在群众中的根基,从而为党夺取政权、长期执政和科学执政提供了强大的政治动力.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发挥农村党建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高度重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围绕党在农村的中心工作开展党组织活动,依靠政党力量实现对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领导,这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开展农村党建工作所取得的成功经验.新时代要持续务实党在农村的根基,
党的生命力,是指政党为实现其使命不断生长或持续战斗的能力.探赜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生命力基因,是新时代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重要课题.《共产党宣言》所孕育的党的生命力思想,为历代中国共产党人求索和回答如何永葆党的旺盛生命力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旺盛的生命力基因印刻于初心和使命之中,同时因其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推动党的生命力基因迭代使其具有与时俱进的适应性和成长性,集中表现为先进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本质因子、传承性与革命性相促进的成长因子、民族性与世界性相融合的调节因子.
新时代人民健康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健康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是对中国共产党卫生与健康工作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性提升,是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健康思想的借鉴与弘扬.新时代人民健康观的核心要义是“以人民为中心”,其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以推动健康顶层设计,因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而推动人民健康理念的转变,通过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构建以推进全球公共卫生健康治理的转变.新时代人民健康观的实践路径包括:实施健康中国发展战略,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稳步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完善健康管理制度和体制机制,
本文基于2019年课题组开展的城乡融合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模型,系统考察了民生获得感对城乡居民选举参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民生获得感和政府信任是影响城乡居民选举参与的关键变量,对其选举参与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作用机制来看,政府信任是民生获得感影响城乡居民选举参与的一个重要机制,并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本文的政策启示是: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政府需积极关注与回应城乡居民的民生关切与诉求,持续推进城乡民生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全体居民的民生获得感和政府信任,为其政治参
中国积极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尤其在基础设施、绿色金融、新能源等领域取得重大成果,通过积极落实环境承诺、提供技术援助,以携手“一带一路”合作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提升其环境、经济与社会综合收益,同时有力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绿色发展理念的全球传播.展望低碳新时代,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将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实践中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理解和诠释中国式现代化,需要跳出西方中心主义的叙事框架,立足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历史观来审思其中国内涵.中国式现代化是聚焦中国场域、突出中国主体性的道路自觉,为破解人类社会发展困局提供多元问诊方案.中国式现代化源自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主导逻辑,核心特质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是通向人类解放的社会主义事业,以当代中国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