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事件中叙事心理阅读疗法服务实践与思考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中,叙事心理治疗方法论和交互式阅读疗法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通过对大学生的叙事心理阅读干预和交互式阅读的文本认知和精神感知系列程序分析,尝试构建大学生叙事心理阅读疗法的机制模型,并以华东理工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两所高校图书馆进行实践,提出高校图书馆在突发公众事件中阅读推广的建议。
  【关键词】公共卫生事件;叙事心理;阅读疗法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1)33-0126-03
  基金项目:2020 年广东省圖书馆科研课题“高校图书馆线上服务模式及绩效评价研究”(编号GDTK2035)。
  一、引言
  (一)公共卫生事件的“阅读疗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复杂性、交互性、专业性及影响力的日益增强。[1]面对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阅读推广人需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读者的心理素质。然而,阅读疗法作为一种新颖的辅助心理疗法,国内理论研究和实践积累均较薄弱,特别是公共卫生事件下的阅读疗法应急服务研究尚未引起重视。[2]基于公共卫生事件的视角开展交互式认知阅读叙事心理疗法探索与研究,采用线上和线下交互式叙事心理阅读模式和将应急网络化阅读方式与传统阅读方式的优势结合,有助于大学生人格结构的修复。
  (二)叙事心理治疗方法
  二十世纪中期,叙事心理治疗作为一种后现代主义心理咨询与治疗模式应运而生, 它是对现代心理治疗模式的解构。[3]《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被认为是叙事心理治疗诞生的标志。Parry和Doan在《故事再视觉》中提倡一个解构和重新审视故事的过程,对叙事和意义建构的关注在一些领域正在发展叙述性方法论。[4]
  在国内,马一波、施铁如、杨广学等从后现代视野角度介绍了叙事心理治疗的现状及特点。李明与杨广学的《叙事心理治疗导论》是国内专门系统介绍叙事心理治疗的专著。[5]
  二、公共卫生事件中交互式叙事心理阅读范式分析
  (一)叙事阅读心理流程
  交互式叙事阅读心理疗法重视读者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状态和常态化时期的差异性,设计两个不同时期的阅读方案,建构一个新的阅读文化场、主导积极影响的人生故事,创建有利于大学生 “对话”与“交流”的平台。
  本研究以叙事心理治疗方法论为指导,以交互式阅读疗法为主要手段,根据大学生在的不同时期身心特点,挖掘大学生的隐性知识和显现知识,设计了一套交互式的叙事心理阅读疗法活动程序,并实施一套叙事心理干预方案,探讨阅读疗法对提升大学生心理的作用及其起效因子,构建了一个阅读疗法作用机制模型,并设计了公共卫生事件叙事阅读心理流程范式(见图1)。
  在叙事心理阅读活动中,通过文本认知、文本解构、交互对话、文本重构、持续互动几个步骤,重新建构读者的心理结构,知识结构,故事结构,从而探究读者对问题的解构和自我价值的重新认知,健全人格的自我完善。
  (二)阅读平台系统规划和实验设计
  公共卫生事件充斥着一种不确定性,大学生越来越表现出“异质性”,产生综合性的心理应激状态,对释放压力类书目需求较大,他们需要通过阅读来消除焦虑情绪,以祛除抑郁情绪、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如选择“励志类”和“科普类”图书。[6]
  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状态和常态化时期的临床表现不同,根据阅读疗法的“认同、净化、领悟”原理,阅读治疗原则为“疏郁安神,移情易性”,设计不同时期的阅读步骤,即治病先治根,要能直抵人的内心世界。通过相关阅读,诱导人们发泄出心中的郁结和愤怒,排空不良情绪,转移注意力,自发修正错误的认知,彻底摆脱负面情绪,重新恢复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慧读讲堂和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紫荆慧读为学生提供公共卫生事件叙事心理阅读空间,打造一个阅读文本交融、地域文化交融、背景知识交融的交互式平台,书目的开列是阅读疗法的重要环节,采用线上主题书目推荐模式、云阅读和线下专题读书活动模式相结合的综合阅读疗法,让学生读者在集体文化氛围里重新构建自己的叙事文本,加强自我效能,培养积极心理。如图2所示,公共卫生事件叙事心理阅读疗法平台实施如下:
  (1)应急状态叙事心理活动开展线上“心理学类”“抗抑郁类”等书目导读。微信平台上开展《愿你我皆有美好心灵》和《心智与情绪管理》主题导读,实施“云”阅读服务模式,云阅读具有个性化、开放化、跨平台无障碍等特点,读者可以分布于不同的地理位置。
  华东理工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读者通过腾讯会议提供阅读服务分享会,辅以微信群作为读书会准备的沟通平台,29名分布于不同的地理位置的读者参加本次活动,读书会是“云”阅读结构式泛读模式:在主题书目下选择自己心仪的书目,分享了《心理韧性的力量》《枪炮,病菌与钢铁》等书籍。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状态现状叙事心理活动开展“情感类”书目导读:微信平台上开展《寻找你内心深处的芳香》和《自我管理与成长》主题系列书目导读,线上开展“云”阅读非结构泛读模式:根据书目自由选择自己心仪的书目,开展了“自律,遇见更好的自己”主题读书会,31名读者参加本次活动,分享了《生命的重建》《奇特的一生》《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有序:关于心智效率的认识科学》等书籍。
  (2)常态化叙事心理活动开展线上和线下联动微信平台上开展“励志类”和“科普类”书目导读:《探究科技,梦幻未来》和《走近人工智能》主题导读,线下开展结构式精读模式:在主题书目下精选一本书共读,41名读者参加本次活动,开展《未来简史》和《人工智能简史》读书会活动。   (3)根据被推荐的书目文本,探索自我发展的不同阶段。叙事心理阅读疗法干预大学生的叙事心理实验过程设计可分三个阶段:叙事心理阅读活动前测阶段,阅读活动干预,叙事心理阅读活动后测阶段。
  从公共卫生事件大学生心理视角出发,不再把稳定统一的心理结构作为心理健康的标志,注重大学生在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状态和常态化时期所处的背景环境和内心世界,交互式叙事心理阅读活动前调研大学生的地域文化背景、知识结构以及不同时期的心态。叙事能帮助读者发现非常有意义的例外事件和经验,从文本的主题提供新的切入点,重新调整读者的情绪,选择生活中的材料,重写人生探索,在探索问题中重新调整视野进行自我救赎。访谈法探索叙事阅读疗法的起效因子,目的性抽样,异质性抽样进行《叙事心理问卷》调研,调查自我完善、自我效能、心智平衡、自信乐观四个因子构成,经信度和效度检验,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阅读前后测出结果进行比较,得出实验结论。利用质性研究发掘阅读方法的作用机制,完善叙事心理阅读疗法的理论基础,拓展叙事心理阅读疗法的适用领域,激发大学生的心理叙事动机,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实验差异比较
  公共卫生事件叙事心理总分包括自我救赎,自我效能,心智平衡,希望乐观四个维度。对照组阅读活动前后测的结果比较,为了解在不经阅读疗法干预的自然状态下,对照组成员在叙事心理及其各维度上的变化,对该组成员实验前测、后测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如下(见表1)。
  表1叙事阅读心理疗法实验前测后测差异比较
  注:数据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显著性p<0.05表示差异显著,用*号表示。
  叙事心理阅读活动的前后测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阅读后测得叙事心理总分和自我调整、自我效能、心智平衡、自信乐观分维度分数显著高于阅读活动前得分。
  (四)实验结论
  (1)根据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状态和常态化时期的不同设定了回忆叙事组活动方案、现状叙事组活动方案、未来叙事组活动方案。让学生读者在不同的阅读环境下发展个性,根据文本的主题选材重新立意建立心灵阅读空间和思维空间,从而解决面临的问题。在文本认知基础上,引发学生读者交互对话,让读者对作品产生认知和感受两个方面的共情,深度挖掘作品的精神内涵,指导学生从自我出发,调整阅读情感,恰当选择生活中的材料,构建新的文本。
  (2)公共卫生事件视角下的叙事心理阅读疗法对学生读者有显著的干预效果,能够有效调整自我意识、加强自我效能、促进心智平衡、完善学生读者的知识结构、改善学生读者的心理结构和提高学生读者的心理健康。叙事阅读心理疗法作用机制模型如图3所示。
  图3叙事阅读心理疗法作用机制模型
  三、公共卫生事件中叙事心理阅读疗法展望
  公共卫生事件视角下的叙事心理阅读疗法可以生成一个良性生态循环:① 审美评价;② 内外对话;③ 自我调整;④叙事建构。通过叙事心理功能的呈现,观察到学生的心灵和思维空间,促进大学生人格的修复与成长,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以及推动个体心理持续的良性的内在和外在心理环境的平衡建构。
  公共卫生事件视角下叙事心理阅读疗法引发学生读者的共情包括认知和感受两个方面,注重学生读者在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应急状态和常态化的心态的差异性。阅读活动中因为诸多因素影响不可控制的变量,因而还有少量因素没有得到具体分析。公共卫生事件叙事心理视角下的阅读疗法服务的建议:叙事心理交互式主题随着公共卫生事件发生过程变化,要选择相适应的形式和内容,读者的数量也要适当控制,以便每位读者得到心灵的舒展,从而使读书会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喻梦倩.面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公众科学应用探索及平台体系构建[J].情报资料工作,2021,(01):99-104.
  [2]馬杰.试论音乐治疗[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2):138.
  [3]方必基,张樱樱,童辉杰.叙事心理治疗述评[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6,6(1):76-78.
  [4]Brian Brown,Peter Nolan,Paul Crawford.Interaction,language and the "narrative turn" in psychotherapy and psychiatry[J].Soc.Sci.Med1996,43(11):1569-1578.
  [5]汪新建,朱艳丽.叙述方式,自我视角与自我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0,(12).
  [6]王景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图书馆阅读疗法应急服务研究——基于后疫情时期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阅读疗法需求与应用调查[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0,38(6):28-36.
  作者简介:
  季频,女,汉族,湖南华容人,硕士,馆员。研究方向:阅读推广。
其他文献
【摘要】特展与基本陈列在当代博物馆发展中占据一定的地位,但是二者在重点与特征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而特展在开展的过程中会控制一定的时间,并且规模相对较小,主要是针对其灵活性与短时效性而开展得以更加深入,融入人们的生活当中,关注广泛人群与文化,并呼吁特发性社会热点,继而对社会敏感话题作出一定的回应,而且在多元化功能的支撑下,可以有效通过特展,拓展了博物馆的社会角色,丰富了博物馆的内涵。基于此,本文主要
期刊
【摘要】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做指导,结合翻译的直译、意译、增译等方法,通过“内容对等”“形式对等”对比分析《林肯传》两个汉译本,并最终得出“内容对等”大于“形式对等”的结论。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忽略语言形式上的对等,而是当形式对等和内容对两者发生冲突而不能保全时,应当舍弃形式而取内容。  【关键词】功能对等;传记文学;内容对等;形式对等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现阶段,在我国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国家的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得到了良好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对文化和美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现代设计的过程中,民间艺术的内容是融合的,可以为人们带来亲切之感。与此同时,在创造美的过程之中能够展现出一个全新的形式,所以本文也基于现代艺术的设计,深入分析民间美术的内涵与之融合的技巧,希望能够真正地发挥出艺术的优势,从而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不仅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而且还逐渐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戏剧作为中国传统的一种古老的艺术文化,在中国一直以来非常受到人们的喜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戏剧表演进行欣赏,可以有效地减少工作的疲劳,极大地缓解人们的情绪,为人们带来一定的欢乐。从众多的戏剧表演中可以看出,那些具有优秀欣赏价值的戏剧表演中,演员的台词节奏与情感表达都非常地贴近人们的生活,能够极大地引起欣
期刊
【摘要】从2017年到2019年,“×精”构式连续三年入选网络十大流行语。本文试从邢福义先生提出的小三角理论分析“×精”这一构式。小三角理论从语表、语里、语值三方面对语言进行多角度的研究。从语表来看,“×精”中的“×”可以为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及其他形式;从语里来看,“×精”构式包括语义内涵、感情色彩和句法功能三方面;从语值来看,“×精”的语言价值从心理和表达两方面体现。文章以小三角理论为依据,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陈炉古镇传统文化价值和地域特性进行梳理,对陈炉古镇的陶瓷制作工艺进一步挖掘,展现了其陶瓷工艺的历史参考价值和地域特性,为陶瓷工艺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陈炉;陶瓷;文化;地域性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3-0108-02  陈炉镇是隶属于铜川市的一座古镇,离繁华的市中心有二十里地
期刊
【摘要】伴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世界上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英美文学翻译对国家之间人们的相互交流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英美文学翻译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在人们的眼前。虽然已有很多学者从事着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但在翻译的过程中,由于中西方文化上具有不可忽略的差异,导致翻译人员在理解和发挥原文时总会差强人意。因此对英美文学翻译的重视程度必须得到提高。本文首先探讨了《德伯家的苔丝》翻译的意义,然后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网络和新媒体的不断发展,许多小众圈子的文化符号开始走出圈子,为大众所了解,这一现象被称为“出圈”。例如,“二次元文化”中“弹幕文化”在网络中的流行。“出圈”现象背后有着审美认同层面的原因,本文通过剖析小众文化圈子形成机制,从审美趣味和审美认同角度分析“出圈”现象的原因。揭示了“出圈”现象背后隐含的个人趣味、社会审美趣味的交互以及其深层次话语权力关系。  【关键词】审美趣味;文化
期刊
【摘要】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始至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曾出现两次转向。第一次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学“一体化”重组时期;第二次发生在“文革”结束后的“新时期”文学阶段。这两次文学转向皆是围绕着“现代性”及其凸显的问题展开的。通过对建国至20世纪80年代的小说创作分析,重回新中国成立以来小说中对现代化建设的想象,进而推及当下的现实背景,来思考文学介入社会时应当保持的姿态。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明代吉祥纹样是我国古代纹样设计的一个鼎盛时期,本文将采用文献法对现有的明代纹样进行分析并从明代政治、文化、经济的角度分析明代纹样繁荣的原因,分析明代纹样的构成方式和吉祥寓意以及审美趣味,将有助于了解我国吉祥纹样的构成方式与审美趣味,从而更好地将传统吉祥纹样发扬光大。  【关键词】明代;吉祥纹样;构成;寓意  【中图分类号】J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