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人都会变老。2008年,冯小刚还让葛优努着劲儿地追求尖果(北京话,指美女)舒淇。但到了今年,故事几乎变成了两个“苍孙”的夫子自道——戏里是葛优和孙红雷,戏外是冯小刚与王朔。
苍孙,北京土语,指上了岁数的爷们儿。冯小刚以师出王朔而成名,时隔多年,两个苍孙历尽劫波重新抱团,表面看上去依旧放浪形骸,骨子里却想输出些价值观,或贩卖点人生感悟。这一来,影片便有强烈的挑战观众的意味。并非说商业电影不能有深度诉求,而是在既定的品牌之下,如此直接地转换气质,多少与观众的期待不符。至少在大多数观众的经验和记忆里,此前小品集锦式的相亲段落要比此番时时按捺不住的中年情怀好玩。然而恰恰后者显然为冯小刚所更在意,并被大肆发扬。而且由于王朔的加入,这些感悟、这般情怀被包裹上了一层愈发荒诞而黑色的意味,恍然若王朔《我的千岁寒》及《和我们的女儿谈话》之类近作,变得神神叨叨起来。
影片用“离婚典礼”为开端,以“人生告别会”作尾声,充满假定性。 前者比照结婚典礼,将一切仪式和环节都反其道行之,后者则借追悼会把大伙儿张罗来,一个个掏心掏肺,该说的都说了。特别是后者,一场人生告别会竟开了二十多分钟。这样的段落放在冯小刚的 “喜剧”里,显得沉重许多。乍看去妙语金句依旧迭出,甚至较之第一集更多些咂摸,但除了它们本身的语言快感之外,怎么听都有点儿揣着聪明使坏的味道。
一头一尾之间,苍孙和尖果的试婚便几乎成为延续品牌血脉的过场戏。如何让“舒淇”爱上“葛优”,在苍孙的人生感悟面前退居次席,在苍孙们丰富的心理层次映衬下,也显得简单而缺少迂回。原本就勉强的爱情在并不充足的戏剧推动下更成了将就。尤其在两个苍孙关乎生死的追问包围之下,渐透出苍凉的底色。从爱情到婚姻,浪漫渐行渐远,“谁动感情谁完蛋”,也只能“将错就错”了。
冯小刚擅长为观众号脉,此前还曾扬言要给观众做足底按摩。这一次,足底却成了“葛优”嘴里揶揄的对象。冯小刚和王朔两位苍孙,不屑于做足底,而想让观众“坐着把心掏了”。但他们的中年情怀和生死喟叹,能否赢得当下观众们的共鸣,不由得让人为其捏紧一把汗。
苍孙,北京土语,指上了岁数的爷们儿。冯小刚以师出王朔而成名,时隔多年,两个苍孙历尽劫波重新抱团,表面看上去依旧放浪形骸,骨子里却想输出些价值观,或贩卖点人生感悟。这一来,影片便有强烈的挑战观众的意味。并非说商业电影不能有深度诉求,而是在既定的品牌之下,如此直接地转换气质,多少与观众的期待不符。至少在大多数观众的经验和记忆里,此前小品集锦式的相亲段落要比此番时时按捺不住的中年情怀好玩。然而恰恰后者显然为冯小刚所更在意,并被大肆发扬。而且由于王朔的加入,这些感悟、这般情怀被包裹上了一层愈发荒诞而黑色的意味,恍然若王朔《我的千岁寒》及《和我们的女儿谈话》之类近作,变得神神叨叨起来。
影片用“离婚典礼”为开端,以“人生告别会”作尾声,充满假定性。 前者比照结婚典礼,将一切仪式和环节都反其道行之,后者则借追悼会把大伙儿张罗来,一个个掏心掏肺,该说的都说了。特别是后者,一场人生告别会竟开了二十多分钟。这样的段落放在冯小刚的 “喜剧”里,显得沉重许多。乍看去妙语金句依旧迭出,甚至较之第一集更多些咂摸,但除了它们本身的语言快感之外,怎么听都有点儿揣着聪明使坏的味道。
一头一尾之间,苍孙和尖果的试婚便几乎成为延续品牌血脉的过场戏。如何让“舒淇”爱上“葛优”,在苍孙的人生感悟面前退居次席,在苍孙们丰富的心理层次映衬下,也显得简单而缺少迂回。原本就勉强的爱情在并不充足的戏剧推动下更成了将就。尤其在两个苍孙关乎生死的追问包围之下,渐透出苍凉的底色。从爱情到婚姻,浪漫渐行渐远,“谁动感情谁完蛋”,也只能“将错就错”了。
冯小刚擅长为观众号脉,此前还曾扬言要给观众做足底按摩。这一次,足底却成了“葛优”嘴里揶揄的对象。冯小刚和王朔两位苍孙,不屑于做足底,而想让观众“坐着把心掏了”。但他们的中年情怀和生死喟叹,能否赢得当下观众们的共鸣,不由得让人为其捏紧一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