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对新农村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n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需要大批有专长有实际技能的人才。目前我国的高校在培养农村人才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高校明确农村人才培养目标,精心制定农村人才培养方案,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为农村培养合格的人才。
  关键词:地方高校;新农村;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什么叫人才培养模式?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学校在一定培养目标基础上,为实现目标并且围绕目标组织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样式,即通常所说的“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的问题。就“培养什么样的人”而言,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培养出什么样的人。结合新农村建设实际,在提升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的基础上,主要是培养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二是对什么人进行培养。现在农村的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塑性人才,指那些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如:在校受教育的人,年龄在40岁以下具有初中文化水平以上且还在继续学习的人。另一类是不可塑的人,就是指那些文化水平很低的人和长期不学习的人。而就“怎样培养”这个问题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谈。首先,应该制定出具体的培养方案。第一,明确培养目标。在高校科学定位的基础上,明确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高校要想在社会竞争中求生存,就必须密切关注市场的需求,以现实的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新农村的实际需求,随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人才培养标准。第二,制定培养方案。培养方案的制定要结合学校实际,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它与学校的管理工作、学科建设工作、招生和就业工作等密切相关。就农村人才培养而言,培养方案的制定原则就是有利于培养适应新农村需要的应用人才。第三,是要如何实施方案。培养方案的实施是人才培养的具体性工作,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由多个部门协作共同完成,而各个部门之间协作的效果与培养质量密切相关,所以部门之间的协调统一是培养方案实施的重点内容。尤其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的培养,更要突出高校与政府的协作,需要政府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相应的桥梁和保障作用。
  
  二、我国农村现有人才状况调查分析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到2003年末农村人口为93751万人,其中乡村劳动力为48971万人,同时我国农村劳动人群受教育程度尤其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们又极其少,在2003年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构成中,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仅为0.64%。根据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2004年我国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79%,相当于初一年级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仅为0.14%,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半数以上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全国文盲、半文盲的90%以上集中在农村。
  本课题组在我国中部地区随机抽取了50个农村自然村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的总人数为11700人,如表1所示。
  


  对在外务工的人员的学历水平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如表2所示。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不能适应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因此,地方高等教育就急需承担培养新型农民的责任。那么培训什么样的人呢?本课题组成员经过认真调查和分析,在对什么样的人进行培养方面得出了两个共识:一是把常年在外务工具有初中以上学历水平年龄在40岁以下且还在继续学习的人员作为高等教育培养的主要对象,因为这部分人具有可塑性,不要把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作为主要的培养对象,因为这部分人员的文化水平低,又缺乏后续教育,基本上不具备可塑性;二是从现有在校生中培养未来新型农民,这关系到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三、地方高校在农村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校不但需要培养在校学生,使他们能成为未来新型的农民,而且需要培养已经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提高他们的技能。要培养好这两类人,地方高校目前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
  (一)农村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明确
  高等学校培养模式首先要适应社会需求,这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和出发点,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落脚点。地方高等院校只有科学地分析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才能办出特色。从中国总体发展上来看,现在已经进入一个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在这个发展阶段中中共中央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校办学模式需适应这一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办学模式。目前我国很多地方高校对于农村人才培养不重视,没有或没有明确的农村人才培养目标,是不能够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的。
  (二)农村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相对陈旧
  高校作为办学主体应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根据自身服务对象的要求和自身特点不断优化学校的学科和专业结构,使培养的人才做到专业对口、学以致用。地方高校的重点专业和学科设置既要考虑专业和学科本身的发展规律,更要考虑市场需求。但许多高校,为扩规模、上规格、提档次而追求大而全,缺乏对市场需求特别是地方经济需求的调查和预测,结果造成专业的重复设置或脱离实际需要,所培养的人才或学非所用或用非所学,人才结构与经济结构失调,造成人才缺乏而就业困难的现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把人才培养重心放在针对性强而又兼顾适应性的技术型、实用型人才上,但许多高校认识不足,走不出办学的传统思路,依然用学术性人才、政府企业管理人才标准衡量所培养人才的质量,忽视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基本上忽略农村人才的培养。
  (三)农村人才培养的手段单一
  农村人才的培养对象,不但有在校的学生也有不在校的对象,这就要求高校走出单一的培养模式和学术性人才、政府企业管理人才标准。除了加强全日制普通教育的实践内容和环节之外,还必须利用普通教育的学科和专业优势,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充分发挥高校三教统筹的功能,为地方培养多类别、多层次、多形式的适销对路的人才,但许多高校在这方面显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表现为:第一,有些高校在农村教育方面存在观念上的障碍,认为高校追求高深学问才显得高雅有份量,追求职业技能教育则是下里巴人,不上档次。第二,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在体制上不够完善,许多高校习惯于按自身发展的惯性来办学,不愿走出校门,更不愿走向田间地头;而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又决定着劳动者和管理者不可能有充足而规律的时间走向高校接受专门的培训。这两种矛盾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协调机制,使得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难以落到实处,难于操作运行。
  (四)农村人才培养的政府保障作用没有得到体现
  高等教育通往农村,面临很多矛盾。主要表现在专门人才通往农村的渠道不畅,供需矛盾大。一方面,我国广大农村迫切需要各类人才;另一方面,各地大中专生安置工作困难,就业率普遍偏低。短缺与积压并存,结构性失业普遍存在。这些矛盾的解决并非高校单枪匹马即可完成,而是需要政府的积极干预和支持,以及农村相应机构的配合。目前,政府和高校并没有建立相应的组织和交往合作的平台,政府的桥梁和保障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四、地方高校对新农村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农村人才培养的目标
  不同时期的教育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的人才质量标准。高校应立足于本校的教育资源和生源状况,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社会发展及社会的实际需求随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人才培养标准,使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高校的农村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是为地方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农村经营网点培养具有较强的技术和技能、动手操作能力突出,能够在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二)调整农村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
  专业设置上,根据农村发展需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按照促进职业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紧密结合,以职业岗位群为主,兼顾学科分类的原则,开设具有高职教育特点的专业。教学内容应强调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据当地的环境、资源、经济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设置相应专业和教学内容,根据对象的文化层次确定课程内容的深浅和多少;加强实践技能,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
  (三)多样化农村人才培养的手段
  高校培养农村人才必须克服单一的、封闭的、静态的学术性培养模式,采取多种模式开放办学。具体操作可按如下思路:定向培养:即地方高校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人才需求预测,设置应用型专业。根据专业方向招收和培养人才。强调专业的职业针对性和人才的适用性。定点培养:即地方高校根据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特定的或规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主动地走出校门,走到生产第一线上门进行教育培训或指导服务;定单培养:指的是地方高校根据地方政府、村镇企事业单位和农村经济部门的特殊需求,发挥职业技术教育短、平、快的优势而进行的针对性和时间性较强的培养方式,及时满足用人单位对特殊人才的迫切的需求;自我培养:地方高校通过电大、夜大、函授、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等成人教育方式,为农村提供各种教育信息和服务平台,实现高校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让农民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主选择教育或培训的内容和方式,进行自我提高和完善。
  (四)发挥农村人才培养的政府桥梁和保障作用
  第一,通过政府,把地方高校教育资源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培养联系起来,打破现有的高校封闭式教学,真正实现教育资源为社会服务。实现“人民教育人民办,人民教育为人民”的理念。第二,对于在外务工具有可塑性的人才进行培养,政府应该通过财政安排资金,提供资金保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第三,对于高校的农林养殖等将来走向农村的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高校和政府应该在政策上有所倾斜,学生在校期间,高校资助他们的生活费用,学生毕业后,政府给与政策支持。第四,政府应该建立高校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的培养机制。
  
  参考文献:
  1、温家宝.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5-11-04.
  2、杨诚德.终身教育——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1).
  3、柳建国.农业高职专业设置现状和对策[J].中国农业教育,2004(6).
  *本文为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高校培养适应新农村建设经营管理人才的模式研究》(06YB261)的成果。
  (作者单位:江西九江学院会计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对高职学生外语写作焦虑进行了多层次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职生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外语写作焦虑;焦虑水平与学习成绩呈显著的负相关。女生的写作焦虑程度明显高于男生,由此笔者提出降低英语写作焦虑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学生 外语写作焦虑  焦虑是影响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情感因素。写作焦虑指学习者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有的焦虑行为(Daly
近年来,荆州市国土资源局立足节约集约、内涵挖潜,在保障合理用地需求、提升土地供用效率的前提下,坚持"核查、清理、监管"三位一体,"盘活、引导、调控"三管齐下,创新了破解土地
去年年末,银行与企业的银企对接会选在了这家公司,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现场会,在企业倒闭之前目睹遗容。这家企业占地500亩,在厂区参观必须要开车,一是厂区太大,二是天气很冷。
2017年9月以来,龙湾区10个街道全面推行街道议政会,在全市率先实现街道议政会全覆盖。  街道议政会工作是一项“摸着石头过河”的创新性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健全和完善。  议政内容可以更加丰富。灵活选择会议议题,在听取街道办事处半年度或年度工作报告的基础上,可以增加听取重点工程建设、资金使用、综治等专项工作报告;既可听取街道办事处工作报告,也可听取基层站所工作报告;会议议程较多,会期可安排一天
期刊
近期,欧佩克达成限产协议虽然在市场预期之外,但有其必然性的一面.历史上欧佩克在历次油价暴跌后,其限产政策大部分情况下对油价恢复发挥了积极作用.短期内,欧佩克限产政策对
期刊
摘要:文章以天城大厦基坑降水工程为实例,依据工程勘查报告所提供的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地下水情况计算出基坑涌水量并设计抽水井,然后根据降水要求深度及土层渗透系数选择井点降水方法,确定井径、井深、单井涌水量及井数,并简要介绍了井点施工的过程。  关键词:基坑降水;井点降水;施工    一、工程概况    拟建的乾坤花园1#、2#住宅楼工程位于郑州市东北部,林科路与经一路交叉口档南角。该工程为4栋12层住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经常出现一类词语,我们不能简单地从字面意思上去理解它们,而是要知道这个词背后的文化背景。本文从动物词汇、颜色词和称谓词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着重探讨了隐藏在这些词语背后的文化负迁移现象。  【关键词】动物词汇 颜色词 称谓词 文化负迁移  “迁移(transfer)”一词原为教育心理学术语,指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态度在新知识、新技能习得和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
2013年5月28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网站发布由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等人撰写的课题报告《土地制度改革与新型城镇化》称,应大幅扩大城镇建设用地规划,改变严守耕地红线的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企业整体和企业成员的价值及行为取向起到引导作用。本文分别从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创新企业文化建设载体等方面,对培
2016年11月13日,首批中国商船装载着从新疆喀什沿中巴经济走廊运来的货物自巴基斯坦中资港口瓜达尔港出海,驶向中东和非洲地区,标志着由我国公司负责运营的瓜达尔港正式开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