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团购好榜样

来源 :营销界·食品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550cim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团购之后,还有什么模式能够让茅台可以在未来继续笑傲酒界?还有什么资本能够让茅台在以后继续一路狂奔?
  
  中国酒界“团购牛”
  
  茅台在团购模式上的坚持及所取得的成就,加之茅台酒厂为了挖掘团购资源所付出的代价,恐怕无人可比,而这也恰恰是茅台在销售运作模式上能够形成巨大市场推动力的一个根本原因。
  在茅台的发展历史中,1998年正是其困难之时,销售量下滑到700多吨,几乎到了少人问津的地步。挽救茅台,使其从低谷迅速实现攀升的是茅台酒厂始于2000年、对团购领域以及军政系统消费市场的大力拓展,由此一举扭转了自“亚洲金融风暴”以来的销售颓势。至今,据有关方面提供的资料显示,在茅台酒的销售结构中,30%的销量流向了党政军等特殊渠道,20%的销量流向了大企业集团的定向采购。如果按照消费行为来划分,那么茅台60%左右的销量来自团购或职务消费,超市与餐饮渠道的销量只占20%左右,剩下的20%左右的销量,则是通过专卖店零售卖出。
  如此耀眼的团购业绩,无疑让茅台成为中国白酒行业一头让人眼馋的“团购牛”,毕竟,团购给茅台酒厂带来的是高额利润、强势市场地位和高效口碑传播。
  
  “核心消费群营销”
  
  茅台以政府和军队为突破口,通过对具有引导消费潮流能力的主流人群进行重点培养、目标公关,然后借此来覆盖全部高端消费群体的方式,不仅在团购上实现了放量增长,而且还由此一举奠定了自身在中国白酒行业的“团购领袖”地位。自此,茅台的团购模式开始成为酒业集体学习的对象,部分具有引导消费潮流能力的主流人群也成为众多企业在团购运作中争夺的目标。这种以团购为核心内容、以“意见领袖”为主要目标和公关对象的销售模式,被酒界人士美其名曰“核心消费群营销”。
  在针对团购领域的营销和市场运作中,茅台所采取的方式,主要还是在发挥自身优势、实施积极公关的基础上,通过送酒、领导推荐、榜样消费者带动等手段,使得茅台酒最终成为高一级政府的招待用酒,并由此培养出一大批像政府机关高级公务人员一样的忠诚消费者。自此,便形成了一种自上而下的层层消费传导,中央带动地方,省部级带动地市级,地市级带动县级,在逐级传导中,最终形成了一种整体性的“茅台消费”氛围。因为这些居于团购消费核心的政府机关高级公务人员,大多都是商务宴请活动中的主要被宴请对象,具有很强的酒桌话语权,从而在政务消费带动下,使来自商务系统的消费领域也得以被一举轻松攻克。
  在茅台团购模式的榜样效应下,众多白酒企业纷纷杀入团购市场,他们都希望能够借助各自的关系优势、社会资源优势等建立自己的优势团购渠道。但同时也使由此衍生的白酒行业“团购大战”走向白热化,不仅在某种程度上稀释了团购营销的效力,同时也稀释了团购渠道的资源效能。
  
  非独门秘笈:“高空+地面”
  
  茅台在团购方面能够取得如此业绩和巨大成功,除了面向政府和军队的高效公关之外,另外还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一是茅台强大的品牌力对市场形成了巨大的拉动作用;其二是茅台的复合渠道模式有效推动了茅台酒的团购销售业务。
  在政府和军队公关方面,茅台公司领导非常注重保持与政府及军队高层官员的交流和互访:每逢重大节假日,公司领导都会主动拜访主要关系客户,此时茅台公司领导就成了茅台产品的主要促销员;公司领导经常带队跑市场,争取政府、企业以及俱乐部等团购客户,这对于培养和形成较强的客户忠诚度具有极大的帮助,而且使茅台酒厂对于餐饮和商超终端以及经销商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
  在塑造强大品牌力方面,对应团购模式,茅台酒厂一直将广告宣传作为一种重要的推广手段,在品牌得以不断强化的同时,茅台在营销费用方面的投入始终都相对较少,强大的品牌力,使茅台长期处于不促而“销”的市场主动地位,成为白酒行业至今惟一一个批条批到“供不应求”的品牌,茅台因此掌握了白酒行业比任何一个品牌都要强的市场定价权。茅台在广告中不断强化其品牌作为“国酒”的形象,以及自身的高品位定位,这种与成功富贵人士等消费群体相吻合的定位,以及经不断强化后的品牌形象,直接推动了茅台酒在政府、军队以及企业等系统的团购市场发展。
  在渠道模式方面,茅台酒所采用的是“专卖店+区域总经销+特约经销商”的复合渠道模式,目前已经建立的600多家专卖店、800多家经销商体系,基本上覆盖了地级以上城市,不同渠道之间彼此制约又互相推动,同时,借助“核心消费群营销”所培养起来的忠诚消费群,在消费拉动下,更进一步推动了团购业务的发展。
  在“意见领袖”们的高空消费拉动下,结合专卖店、区域总经销以及特约经销商的地面配合,茅台找到了自己的团购秘笈——但在众多白酒企业对团购市场的争夺中,茅台酒厂这一秘笈显然正在被破译,已经成为“非独家”秘笈,其威力正在逐渐降低。
  
  团购之后
  
  除了上文提及的优势,还有什么是值得茅台人自豪的?在团购之后,还有什么模式能够让茅台可以在未来继续笑傲酒界?还有什么资本能够让茅台在以后继续一路狂奔?
  细想之下,恐怕很难再找出更多,倒是让人们对茅台的未来产生了种种隐忧:除了借助自身的“国酒”地位,除了在强大品牌力之下所形成的团购牛市,除了以“饥饿营销”手段来人为形成比较紧张的市场供求关系之外,随着茅台产能扩张所带来的供应高峰期迫近,随着茅台的逐步奢侈化而被戴上“腐败酒”的恶名,随着游资以及资本炒家介入茅台酒的市场炒作,向来不习惯进行创新的茅台,似乎更应该未雨绸缪,在营销模式、市场理念等诸多方面做些创新性探索,毕竟,茅台的牛市终究会有终结之日。
其他文献
野蛮生长  越来越多的游资正在进入这个渠道——烟酒店。  现在全社会都知道白酒的高利润了,于是烟酒店扩展迅速,但发展十分不规范。  特别是当酒店放开酒水自带之后,一时间,烟酒店如雨后春笋般,充斥着整个大街小巷。以郑州为例,据不完全统计,郑州有1.8万家烟酒店,按照一家烟酒店的生存平均需要100万的销售额来维持计算,仅烟酒店渠道就需要近200个亿的白酒销量来支撑。而郑州白酒市场容量是在100~200
期刊
以酒店为启动渠道将转向以顾客为启动对象,“一对一”的渠道对策将转变到“一对一”的客户定制。    行业竞争格局    没有任何一个白酒品牌能够在全国所向披靡,所以发展势头将呈现板块化和流通化。  香型优势品牌将会持续在本地域发力,如扮酒之于山西、西凤之于陕西、牛栏山/红星二锅头之于北京,同时香型代表品牌将在全国市场或者板块市场发挥“代表效应”。  省区品牌:省区强势品牌必定在次高端有所占据,与全国
期刊
“在中国,正在形成一个外资食品的新帝国。”业内人士说。  2011年12月23日,国内的“糖果大王”徐福记正式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摘牌,这意味着徐福记正式拥有了新的东家——雀巢。这场持续半年的收购项目,最终以商务部通过雀巢出资17亿美元收购徐福记60%的股权而告终。此次收购的尘埃落定,引发了国内食品快消行业的巨大争议。  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雀巢在收购徐福记之前,已经以同样的方式拿下了国内蛋白饮料
期刊
仅靠电视广告已经无法吸引年轻人了,百事希望在淘宝上找到他们。  百事公司大中华区首席市场官李自强决定给他的同事泼泼冷水。他们工作非常认真,很注意细节,比如会花几个小时讨论在产品包装的哪个位置印一个认证标志。李自强并不完全认可这种做法。  “每个消费者都是普通人。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烦恼和兴趣,他们根本不会刻意地去关注一个品牌标志的位置。”李自强现在经常向同事强调,市场部应该集中时间和资源去想“big
期刊
“次高端浪潮”的形成,源于“改善型白酒”与“豪华型白酒”之间的“品位型白酒”市场的快速崛起。    多个视角看次高端    1 从定价视角看次高端  因为质地、技术、品牌、地域的多元化、消费习俗,不同产品必定产生差异化的价格体系。  从定价划分,白酒可以分为六档,即超高端、高端、次高端、中高端、中低端、低端。  从意识形态划分,白酒价格体系可以分为奢侈型白酒(超高端)、豪华型白酒(高端)、品位型白
期刊
“哟,这也能上市?!”  无论如何,号称“鸭脖第一股”的超级概念煌上煌在当下IPO,还是给阴沉惨淡的股市带来了不少有意思的话题。人们奔走相告:“哟,这也能上市,还上的中小板?!”“我怎么就觉得那么喜感呢?”  这根鸭脖子,自3月预披露以来,就吸引了无数眼球。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观察,截至9月6日,网络新闻中与煌上煌相关的报道及转载文章,多达4670篇;微博上的讨论也有400余帖。  各方热议中,
期刊
近几年,中国白酒行业最成功的品牌是谁?无疑,很多人会推举茅台;  这几年,引领茅台品牌走向成功的诸多因素中最主要的是哪项?无疑,是茅台的团购业绩;  这些年,中国酒业最值得学习的榜样是谁?无疑,在一大批各有所长的品牌中,还是非茅台莫属。  茅台已经成了中国白酒行业发展的风向标,而且很多酒企在品牌模式、营销模式等方面也把茅台视作榜样。尤其是在团购方面,茅台的经验和成绩,成为诸多白酒大佬们盯梢和挖角的
期刊
赢取定位战    首先,必须决定是否运作次高端。现在很多企业信心膨胀,过度的依赖惯性逻辑认为自身在非次高端档位的成功同样可以在次高端开发进行复制。实际上次高端的品牌运作并非易事,如果再过50年,可能很多品牌具备操作次高端的品牌条件,但是,50年后是什么局面,谁也无法预期。所以说,当前的确有一部分品牌是做不了次高端的,或者说现在运作次高端只能失败。  其次,必须决定在多长时间内实现盈利。如果运作不当
期刊
食品企业操盘新产品营销,要有这样的逻辑:逐步建立知名度、信任度、美誉度、忠诚度。    食品企业谋求新产品高绩效营销,仅仅围绕开发与推广环节下功夫还远远不够。  在客户导向下,食品企业内部生产经营链条上的任何一个环节都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新产品营销。研发与营销以外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为新产品营销制造障碍。所以,追求新产品高绩效营销,不应完全凭借运气或者技巧性操作来实现,而是要本着科学的“七
期刊
调味品行业已经进入了新旧势力犬牙交错、相互角力的对抗时期,随着边际收益的逐渐减少,原有企业寻求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是调味品行业需要思考的重中之重,而破解当前困局的突破口在于“转变”。    近年来,许多外来资本争先恐后地介入中国调味品行业,特别是高端领域。联合利华收购上海的老蔡酱油,达能入主淘大后又并入海鸥,雀巢在推广太太乐品牌之后又收购四川的豪吉,韩国希杰增资50亿进入中国调味品行业,还有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