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为本 纲举目张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uich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演讲辞教学的常见问题
  1.忽视实用文的实用性和文学性结合的特点
  实用文的实用性主要表现在文本内容、阅读方法、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在生活中的运用等方面。而文学性自然表现在“语文”上面,即语言文字魅力和文学审美。文学性和实用性互为表里,缺一不可。但长期以来,教师忽视文本的实用性教学。
  教材专门设置一个演讲辞单元,充分考虑了演讲辞和演讲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但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撰写演讲辞、演讲的实际能力普遍较差。
  2.忽视教材的单元设计意图
  人教版必修教材的單元提示明确指出:“演讲辞作为演讲时的文稿,是演讲成功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它除了具有观点鲜明、逻辑性强的特点外,还要运用多种艺术手法,鼓舞听众的情绪,唤起他们的共鸣。”
  本单元三篇演讲辞各有特点,但教师往往只关注课文特点而不顾单元主题。这样的教学定位和教学方法,造成每一个文本无法成为学习范例,学生无法形成认识、学会迁移、提升能力。
  3.忽视演讲辞的个性特点
  就演讲辞来说,它是一种运用于多种场合,用来发表观点、传播思想、引起共鸣的文体。选定教学内容,应围绕它的思想性、感染性、针对性和逻辑性进行。但在一个单元中,每篇文章又各有侧重点。
  对这几篇演讲辞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不自觉地笼统地以议论文的模式进行教学。文章的个性美被掩盖,学生又怎么可能喜欢学,又学而有得呢?
  二、实用为本,纲举目张
  演讲辞教什么、怎样教,应兼顾演讲辞的共性和每个文本的个性。备课时,教师要依据这种体式的特性,设计合理的教学方式。演讲辞的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披文入情,感受语言和情感的力量,体会演讲辞的感染力
  演讲辞当然应重视朗读演讲,但不能以读代教,而要将演讲辞的思想内容和语言结合起来。平日学生演讲,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辞藻华美、言之无物;爱用修辞,却忽视了“修辞”的内涵和作用。就是在仿写练习中,最易出现的问题也是“貌合神离”。
  从指导写作演讲辞和演讲出发,必须指导学生在阅读演讲辞中将思想与文辞结合,由文辞进入思想,由思想内容反求文辞。即披文入情,由浅入深,尊重顺应学生由语言文字进入文本思想情感的学习规律,又引导学生由思想反求语言,完成了文学欣赏由外入内,又由内之外、水乳交融的学习提升过程。
  这一环节是学生对演讲辞的文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获得初步感受的过程。
  2.紧扣听众,理解演讲辞的针对性和思想性,学会选题,学会演讲
  演讲辞是在特定场合、针对特定群众发表的。
  卡耐基说:高明的演讲者以听众为中心,而不是以自己为中心。讲演的成败不是由自己决定,而是由听众的脑袋和心灵来决定。
  卡耐基曾经这样评价:罗素·康威尔著名的演讲《如何寻找自己》,先后演讲过近6000次。——康威尔博士清楚听众的学识程度与背景各不相同,他觉得,自己的演讲必须使听众感到他的演讲是特地为他们这群人而做的专场演讲。
  可见,撰写演讲辞首先要有针对性地选题。比如学生演讲多数离不开“理想、青春”,貌似契合学生年龄和思想情感需求,其实大多是无病呻吟、远离生活的空洞内容。经过调查发现,有约三分之一的学生不知自己父母的年龄、生日。如果以此选题,围绕“孝在细微处”演讲是不是更有针对性呢?
  选好话题之后,要锤炼思想。
  拿破仑说:“世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
  深刻的思想具有穿透人心、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鉴赏演讲辞要感受其思想的高度和深度。如《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文表现了深刻进步的教育观。“有时,人们把学习简单地看做是一种工具,靠它来把最大量的知识传授给成长中的一代。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它应当发展青年人中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当然,对思想性的学习必须结合现实,理解文章在现实、在人类进步中的意义。
  这一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实现,可教会学生在写演讲辞、演讲时学会有针对性地选题、努力锤炼思想,用思想去团结群众,唤起共鸣。
  3.理解演讲辞的逻辑性,学会有条理地写作和演讲
  演讲辞是用来讲的,听众要迅速准确把握演讲的内容、重点,对演讲辞的逻辑性的要求就必然很高。
  写作有常规的逻辑顺序,但非常规未必不好。比如《我有一个梦想》。使用什么顺序取决于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及表达效果。在演讲辞教学中,引导学生梳理逻辑顺序甚至质疑,有利于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结构知识,写出有利于听众理解角度的演讲辞。
  总而言之,对演讲辞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确定,应基于演讲辞的实用性和文学性结合的特点,及每一篇演讲辞个性特征,达到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为目的。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应由浅入深,详略得当。只有确定的教学内容、重难点和教学过程与方法合理有效,才能实现课堂教学和课程设置的合理有效。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规划课题“高中语文实用文教学内容选定的原则与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XDKT2024)的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陕西宝鸡市长岭中学。
其他文献
初读梁衡先生的《沙海一苗树》,感觉平淡无奇。仔细一读,就会感到本文客观、真实、朴素、优美。  本文第二段在叙述库布齐大沙漠和沙漠中的达拉特旗时,采用了第三人称,并运用了全知视角。我们知道,运用第三人称和全知视角的好处,是作者站在故事的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讲述故事和叙述情况,从而故事也好、情况也好,就很具体、全面,从而显得客观。  例如,在叙述库布齐大沙漠的规模时,就说它是世界排行第九,就让读者明
笔者曾参加2016年重庆市高考阅卷,评阅全国高考语文卷Ⅱ古代诗歌阅读第8、9题。这两个题分值总分11分,考生平均得分4分不到,难度系数约0.36。显然,这样的结果,师生都是不满意的。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们完全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对于这首古代诗歌,考生几乎是没有读懂的:中学的古诗教学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那么,古代诗歌教学的路在何方?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卷Ⅱ古代诗歌阅读题是这样的:  阅读下面这
《水浒传》中有个性的人物往往有矛盾的两面,能否正确地解读是衡量学生是否读懂《水浒传》的一条重要指标。“矛盾分析法”是实现这一指标的有效方法。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把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分析,对研究社会现象具有普遍适用性。笔者在对《水浒》中人物的研读中,发现矛盾分析法也适用于“水浒”人物的深度解读,因为《水浒》中有个性的人物往往有矛盾的两面,如林冲的“忍”与“毒”、鲁达的“侠
“留白”源于绘画,是以“空白”来渲染出美的意境的艺术。后来应用于教学中,是指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对文中的“留白”不断发现、积极消化、吸收内化、形成回味的阅读过程。小说是一种虚构的语言艺术,研究小说课堂的“留白”艺术,对于解读文本并内化素养有重要价值。本文以小说《林黛玉进贾府》为例,浅谈高中小说教学中的“留白”艺术。  一、疑而不解,激发阅读欲望  在高中小说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留白”艺术,设计问
阅读理解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的常规动作,解读文本的能力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是语文教师必须练就的基本功。  这里我想谈谈与文本解读有关的几个问题。  一、如何全盘把握和驾驭教材  要能很好地把握和驾驭教材,首先要读教材,包括通读教材和读透教材。  通读教材,指通读一本教材,一个年级的教材,甚至一个学段的教材。作為教师,要全面理解、掌握一本书的编写说明、单元要求、课后练习、教学参考
模块延伸是我们解放路小学的前瞻性课题“小学语文项目导学实践研究”的时段维度之一,是基于教材特定模块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在完成学科基础知识任务的前提下,拓展模块教学内容,延伸教学时空所提出的延伸性学习项目。在统编版教材这个新的语文教学架构下,大量地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成为语文教学的“牛鼻子”。而“模块延伸项目”就为课堂和生活架设起一座七彩桥梁,把语文的触角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从课堂走向社
写好记叙文是中学生必备的写作能力,但从笔者多年从教经验看,很多同学总是无事可述、无话可写,选材陈旧老套、主题肤浅、无病呻吟,内容假大空,实在不堪卒读。  记叙文写作是一种典型的存在体验的表达,以写作者身临其境的体验或生活中的观察发现为基础,通过写人记事,重点展现作者本人对生活及人性的感悟,其感染人的程度取决于内心挣扎以及真挚情感传达的程度。学生之所以写不好记叙文,关键是缺少情怀,看不到生活的美好,
议论文讲究布局结构,逻辑思维。如果段落内部前后衔接不紧,思维混乱,就会影响文章的表达,分析论证就不会到位,文章就会缺乏说服力。因此,进行段落训练时首先应让学生从整体把握,掌握好议论文段落的布局结构。  对于议论文我们都清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而一个完整的议论段同样如此,要有针对中心论点提出的分论点,通常只有简洁的一句话,或引用或概括;接着,围绕本段论点,至少提供两个以上的论据,这一
高中小说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教会学生阅读小说,让学生能够鉴赏其中的高妙之处,能够与文本对话。因此只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倡导让学生能自主地阅读、独立地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文本中的问题、并能总结规律去解决问题,自主独立地接受新知识,他们才能的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  《祝福》是新课标语文必修三的一篇讲读课文,也是文学作品阅读欣赏能力训练序列中有关小说赏鉴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古诗词一直着占据着很大比重,单纯的单篇阅读教学难度较大。但古诗词又具有篇幅短小、易于操作等特点,尤其在高考复习备考阶段,往往在课内就可以一次性完成几首古诗词的学习。因此,这类文章比较适合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笔者曾通过一组咏柳诗的鉴赏比较,做了一次诗词群文阅读的简单尝试。  一、结合意象,巧选诗词  群文阅读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把怎样的文章放在一起,如何放在一起。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