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l8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取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学是师生双方基于文本的有效对话,教师要吃透文本,有效提问,促进对话的深入。
  一、平等对话,点燃生成的精彩
  对话是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进行的。通常课堂中的对话分为显性对话与隐性对话两种。前者是在课堂上表现出来、具体实行了的对话;后者则是因为时间等多因素的影响,只发生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未能与老师和其他学生进行碰撞的对话。这样的对话常见于我们个人的平时阅读中。课堂上我们注重的是显性对话,而湮没了太多的隐性对话(事实上确实无法兼顾)。对话前,教师备课时查阅多方资料,针对文本设计问题时尽可能地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课时,学生只需带着耳朵认真听,踊跃说,就是我们最期望的场面。如能不囿于思维的局限,发表与众不同的独立见解,那简直就是一节课的闪光点了。忙着说,当然就忽视写了,所以学生们根本不需要动手,只要动脑动嘴则可。可是真正的对话不可能是“一”对“多”的(那是演讲),只能是“一”对“一”的,哪怕对话场的氛圍营造得再热烈,要想每个人都充分表达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我们试着顾及到每一位学生,但事实上总是只能聚焦到某些学生身上,造成一部分人的无所事事,游离在对话圈子之外。那些对于“对话”不感兴趣,稍不留神就被自己的思维的翅膀带到九霄云外去的学生,这样的课堂究竟意义何在?即使他们也与文本进行了对话,但因为未能转为显性,而将对话导向虚无。所以很可能的结果是,不仅书上一片空白,而且脑中亦是如此吧!要想彻底改变此种状况,唯一途径在于缩小对话范围,那只能实行小班教学了。可是我们目前的课堂就是陷在好像“对话”又似乎“演讲”的尴尬境地里。
  二、回归生活,激起阅读的愿望
  课堂上,我们在聊“生活”。我们试着打通语文与生活的壁垒,将生活之活水引进课堂,但却忽视了文本,忽视了文本本身的意义,忽视了对文本的潜心体悟。有时从文本中引发出一个话题,我们就开始热闹地言说,我们似乎特别害怕冷场,于是我们一个接一个地聊。可是时候我们聊完了“生活”,却突然发现与文本没有丝毫的关系,课本早就躺到一旁睡大觉去了。现在的课堂,我们只千方百计地求学生说,只要说起来!至于说什么,怎样说,说得怎样,反而不太注重了,因为生怕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现在回头想想,不禁后怕。“语文就是生活”这句大师的话,通俗而又深刻。但语文绝对不能等同于原生态的生活,我想,那是指语文的内容,我们要从语文课中学思想内容人文情感,我们更要学习语文这门独特学科的表达形式。换句话讲,我们要学的是“语言”的功夫。我们要“仔细领会言语的内在精细微妙之处,细细品味文学作品语言的节奏与肌理,质疑隐藏在作品中的缝隙,感悟其中的空白意义”引进生活的源头活水,主要是为了唤起学生的独特体验,以利于更好地理解文本,而不是反客为主,本末倒置。现在的课堂,我们不知道做得对不对,如果不对,那么应该怎样做,这里边的“度”和“时机”该如何拿捏,也许这是最一个语文老师专业化素质的最大考验。
  三、特出主体,教学为学习服务
  课堂上,我们在“教”。看起来,这样表达有点可笑,且慢,来看看我们在教什么以及教得怎样。一方面我们自以为是地教着,依自己的个性和学生的个性还有文章的个性来开发教学内容,这是现在语文界比较提倡的但也是最难以把握的教法,无论是施教过程还是评价标准。而另一方面我们教着教参,教着文体。文言文就是积累点字词翻译,现代文就是教些文体常识,长年累月地这样教着,使部分教师的热情消散殆尽。教学内容尚不大明确,教的效果又从何谈起呢?老实说,语文这门学科是最不能功利地用“有效与否”来衡量的。但是任何教学的直接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这一点,我们并没有充分地意识到。“这节课,你的学生思考了吗?”不妨时常问问自己。可是,我们的“教”无法找到合适恰当的切入点,无法帮助他们生疑,准确解疑,学生的思维没有发展,到头来还是无效教学。一篇课文,老师教了与没有教,结果一个样,甚至更糟,这样的情况大片存在。这真是对语文老师莫大的讽刺,这种情况可能也只能出现在语文课堂上。甚至很多语文老师自己也困惑,“有的文章,学生一看就懂,没啥可教的;有的文章,距离学生太远,教了也不能懂。”但不能不教啊,怎么办呢?照着教参,设计几个问题,引发几个讨论,组织一场对话,这一课就这么打发了。照此看来,现在上课确实轻松,但灵魂愈加不安了,不知道到底教些什么,不知道怎样有效地教,心里发虚,不踏实啊!试想,这样的“教”又怎能奢求学生留下什么痕迹呢?无论是课本上还是脑海里。
  总之,对话的前提是找到“话题”,话题从何而来?不是教师的话题,而是学生的问题。学生学会提问,是会学习的前提。没有问题,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学习就没有针对性,也没有思考的动力。所以,培养学生的“生疑”能力至关重要。最原始的做法,就是充分利用学生与文本初次接触的契机,在文本空白处即时写下自己的困惑之处。在课堂上,为了杜绝有些学生眼高手低的现象,所以必须作出硬性的规定,每个人必须提出五至八个问题,而且必须认真地书写下来。之所以要写下来,是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的问题持有慎重的态度,充分地尊重自己的原初阅读,也为了让那些个性散漫的同学不至于很快将自己的问题遗忘。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引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明白会怎样针对文本来设疑。为了将这一行为塑造成良好的习惯,也为了保证问题的质量,教师有必要建立督查制度。课堂上必须给出时间来完成这一环节,才能为对话作出了有效的铺垫。
其他文献
阅读能力是一种领会理解能力,是学生吸取知识、积累词汇、熟悉英语表达习惯的重要途径。一个人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他吸收有用信息的数量和质量。诵读英文,对提高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起到决定性作用。那么,教师在小学英语学习中应该怎样让学生进行诵读呢?  一、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构建主义基本观认为,学习不是单纯的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和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主动构建
期刊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的政治课堂教学必须彻底打破这种局面,注重师生间特别是生生间的真正意义上的交往互动与合作探究,让政治新课堂充满着民主、平等、合作的浓烈气息。  【关键词】课堂;教学;互动  随着初中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许多地方的有序展开,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课堂教学正经历着一场重大的变革。作为初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机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也同样面临着通过改革以适应新课程教学要求的问题。本文结合
期刊
【摘 要】数学教学在立足综合性、着眼实践性的同时,要重点突出数学性,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数学;教学;整合  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指在教学中,突破学科章节限制,把相关知识、相关学科与相关现象综合起来,使教学内容、目标、过程及评价等要素之间进行整合,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整体效应。它包括数学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数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
期刊
【摘 要】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及相关性较强的学科。几何画板作为一个有力的数学教学工具,作图方便准确,色彩鲜艳,富有动感,可使课堂高潮迭起,妙趣横生,从根本上改变了数学学科枯燥、乏味的特点,极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本文结合作者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几何画板的一些经验,和大家探讨下几何画板在其中的作用。  【关键词】几何画板;初中数学;初中函数;几何变换  一
期刊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就明确地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品质教育。”明确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据国内的大量调查:10%~20%的中小学生已经存在类型差异、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常见的有厌学、逃学、过度焦虑、人际交往障碍、自我中心、忧郁、强迫症等,自杀等心理行为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下面结合我的教学经验,简述一下对小学
期刊
【摘 要】幼儿园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来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如何根据科学教育本身的特点以及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对幼儿实行有效的科学教育,我在此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在幼儿科学教育的过程中,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完成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投影、电视、录像、电脑等具有生动、形象
期刊
从汉字的起源来看,最早的汉字是象形文字,来源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应生活需要应运而生。再看我们的教材,开始也是由这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象形文字作为学生学习的切入点。不难看出,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哪里有生活,哪里就可以进行语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这一新的理念的确立,引导我们走出语
期刊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既要求教师在教育观念方面实现电教化,又需要教师在教育技术上实现电教化,否则,就不能成为一个新时期合格的教师。从小学语文教学角度来说,电教化教育技术的运用对改革语文教学,诱导学生自主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作用。运用电教化进行教学,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也使课堂教学目的完成,教学难题的突破更省时,更省力,更有效。电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
期刊
【摘 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展示美的能力,增加课堂容量,提升教学效率,是真正的教学好助手。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多媒体技术;学习兴趣;教学效率;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人的音乐美感属于社会意识.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由感官快乐进而使精神需要获得满足而产生的那种愉悦. 音乐它以其独特的艺术美,陶冶人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打破了按学科体系组织化学教学内容的传统框架,立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力倡导科学探究,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意味着对化学教师要求提高了,化学教学已经无法简单用“老师教,学生识记”来涵盖了,而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智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程改革;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