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抢搭“泛珠”便车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b392743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香港来说,必须紧握着每一个内地经济不断成长的机遇,得到中央支持和推崇的“泛珠三角经济体”,更是不可不乘搭的“便车”。
  香港贸易发展局去年举办了全球首个中小企市场推广日,为来自内地40个地区和香港本地的中小企业塔建了平台,让这些企业主难得聚首共磋商机后,今年会再接再励,准备年底再办一个类似的中小企推广日。不过,今年的活动安排却会加添创意,形象鲜明地、画出一个“泛珠三角馆”,让9省2区的中小企业聚在一起,突出刚启动的“泛珠三角概念”。
  
  吸引内地民企 香港寻到方向
  
  被视为是内地构建区域经济方向重要一步的9+2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6月先后在香港、澳门和广州召开会议并正式启动前,港府其实已运筹策划,务求在框架内为香港寻求空间,其中、如何吸引内地民企,尤其受到重视。除了贸易发展局微调了正在筹划的中小企市场推广日活动外,据了解,曾任贸发局主席、直辖于特首董建华的现任大珠三角商务委员会主席冯国经,6月初随同获高规格接待的香港富豪团赴东北考察期间,却提早离队,正是要赶紧返港召开委员会会议,与多位香港商界猛人包括长江实业的李泽钜、合和实业的胡应湘、有上海少爷外誉的罗康瑞等碰面,商讨利用泛珠三角框架,加大区内吸引内地民企到港设立办事处的力度。
  吸引内地民企到港,本来就是香港政、商、学界经过数年来的酝酿,逐渐取得的一项重要共识;这项想法认为,内地中小型民企达百万家之多,拥有全国60%的工业生产力,正显示民企在大陆经济体内的位置已日渐重要;唯根据香港投资推广署及工贸署的资料,在港的中资企业只有2000多家,相反在内地设公司的香港企业为数却达到93000多家,这些数字正正反映,南下的内地民企,大大少于北上的香港企业。
  这项想法认为,民企到港开设办事处甚至上市,有利于香港提升就业率、提升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也有利于巩固香港作为内地窗口的地位,相对地,内地民企也可以借助香港的既有优势,大力向外发展,走向国际,因此双方从中自是互惠互利。过去几年来内地民企到港发展的为数不多,只因一般民企老板未必有“冲出内地”发展的意识。
  正当港府各部门包括有特首智囊之称的中央政策组、工商及科技局、财经事务局等,以及贸发局、生产力促进局等与商界交往甚深的半官方机构,均在为吸引内地民企赴港的方向绞尽脑汁之际,泛珠三角概念,正好带来一列“便车”。
  泛珠三角经济合作框架所涵盖的区域占地广、人口众、国民经济收入多,既有发达的广东地区,也有相对滞后的其他周边省份,甚至于兼顾到西部落后地区,彼此之间的互补性极强,加上中央在政策、交通、港口发展、旅游整合等多个方面均表示全力支持的态度,而九省二特区之间的定期首长及部门会议机制,也可加强彼此在口岸合作与跨境基建方面的协调配合,正好给予具备国际都会内涵的香港,提供一个重要的平台,在金融、物流、以及航运、资讯等方面,发挥比较优势,吸引区内的企业到港设点。
  
  国际化优势让北京对港澳爱护有加
  
  就像特首董建华在论坛开幕日发表的演辞中所说,泛珠三角框架,让各省区企业,包括民企,能借助香港“走出去”,也可以借助其高度开放和国际化的优势,引领泛珠三角走向世界,成为对外经济合作的中介和平台。
  实际上众所周知,国际化,正是香港被纳入泛珠三角经济框架的重要资产。内地以广东为核心的九省经济区域,在过去10年已逐渐发展为一个同心圈,互为依赖,但在“走出去”思维的推动下,加上中央政府的强力鼓励,九省遂将港澳纳入,奠定泛珠三角经济体的国际化方向。专研珠三角经济的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段樵便说,泛珠三角经济区基本上就是外向型的、面向国际社会的,更需要以香港提供全方位、与国际接轨的各项经济功能为发展核心。
  香港的国际化优势,反映在金融、物流、以及各项专业服务领域上,譬如说,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集中了全球最大的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国际资金流动畅通,集资市场的深度及筹资能力出众,光在过去4年,内地企业以H股形式即在港筹集得超过1200亿美元;至于作为物流或航运中心,香港长年享有的国际化市场网络及丰富的管理经验,即使内地不少港口的港务发展迅速,也暂难与香港项背;香港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服务业占了86.5%,目前会计、审计、法律、工程、信息咨询和投资顾问等专业服务领域,正与内地进行专业资格的互认安排。
  


  国际化优势,让北京在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形成过程中,对港澳特区爱护备置:泛珠三角论坛在香港开幕当天,交通部长张春贤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江先后发言时,都有意突出香港的重要位置,强调中央支持香港保持国际航运中心地位、以及借助港澳桥梁让珠三角广泛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商务部副部长安民更罕有地、点出内地地方官员与港澳的相处之道,“在一国两制下,香港、澳门特区政府的运作机制与内地政府还存在较大差异,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管理理念和手段上,也与内地有所不同……,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发展,需要逐步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和理解。”
  在北京眼中,泛珠三角经济圈除了是首个朝着欧共体统一市场模式迈进之试点外,更是内地继CEPA后,在正式步上WTO融入国际社会道路前的另一个试点,香港已准备好,借助泛珠三角这个清楚的战略方针,加强本身的集资以及物流的角色,一方面要在短期内强化CEPA的效果,一方面又要借与九省的合作之便,进一步巩固本身作为内地对外的国际枢纽地位。
  
  “泛珠”合作香港会否成龙头?
  
  最早由广东省提倡的“大珠三角”概念,是指将广东腹地的珠江三角洲区域扩展为包括九个省(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的“大三角合作区域”,当时并未包括香港和澳门。后来因为港、澳特首董建华和何厚铧分别向中央提出加入“泛珠三角合作”框架的想法,在中央高层的大力支持下,“泛珠三角合作”才成为了现在所说的“9+2合作”,即九个省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区的合作。
  泛珠三角之潜力,深受各方重视,然而9+2表面上高唱合作的背后,稍有涉猎内地区域经济发展的,也会深谙地方本位主义的严重性和破坏性,其他区域如是,泛珠三角,难道就可以独善其身?像福建省常务副省长黄水晶在论坛上发表的演辞内,只提及一次泛珠三角合作,却花了更多篇幅,大谈加强与港澳之间的经济合作,以及要推进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合作,也提及与台湾的关系,加强海峡西部的区域经济——谁会相信福建愿意在泛珠三角框架内,衷心与广东合作?
  至于四川与广东省相距甚远,近日便传出重庆市政府继今年初与四川签订了合作协议后,又将会与贵州省正式签订另一个“1+16”的合作协议,旨在尽快启动“西三角”的思路研究,力争成为西部大开发的中心点。
  还有更严重的是,即使在广东一省之内,深圳市副市长李鸿忠6月中到港的一个目的,竟然就是要与港方商讨两地机场合作,以“抗衡”广州白云机场不断扩展的趋势!
  试想,“泛珠三角”区域内经济实力悬殊,琼、赣、云、贵、川五省又与广东相距甚远,如果再加上香港、澳门,这个合作将涉及到两种制度、三种货币和三个关税区,整合成一个区域整体谈何容易!
  不过对于香港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在香港眼中,最要紧的是,越来越明显的迹象显示,内地的持续发展,已俨如一道强大的经济磁场,成为全球尤其是亚洲周边地区经济持续成长的火车头;正当内地以更积极的脚步,将逐渐发展成的泛珠三角区域,铺塔成为经济共同体,甚至发展成为内地与东南亚地区的经济枢纽之时,香港,即使猜疑内地各省市之间根本是各怀心思,却岂能自外其中,让自己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更趋边缘化?香港的策略,是始终站稳本身的国际化利基,在北京的支持下,加速与内地任何的经济力量的合作。
  对于香港来说,必须紧握着每一个内地经济不断成长的机遇,泛珠三角经济体就在毗邻,更是不可不乘搭的“便车”。
  有趣的是,中央不仅鼎力支持香港、澳门加入“泛珠三角合作”,而且处处强调香港和澳门,尤其是香港在其中的作用。以至于在“泛珠三角合作”首届论坛的选址问题上,将香港设为首天开坛的会址,而澳门、广州分别成为第二天和第三天的大会会址。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人们分析,一方面是香港的“国际化”优势使然,另一方面中央也是希望借此契机促进香港经济尽快尽早与内地经济融合。
  
  “泛珠三角”五大背景
  “泛珠三角”简称“9+2",即: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9个省(区),再加上香港和澳门形成的区域经济圈。6月1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在香港开幕,标志着这个中国迄今最大规模的区域合作工程正式启动。
  分析认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出现有五大背景:
  一、两个世纪交替之际,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两大潮流日益深化。作为中国南部经济发达地区,广东及其周边省区都面临如何以更广阔视野面对新一轮开放和融合的问题。
  二、国际产业大循环与中国制造产业的崛起。中国沿海地区工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胜利起飞,而中国第二梯度、第三梯度地区将在本世纪前20年进入工业高度发展期,其产业如何协调已提上议事日程。
  三、中国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三大经济圈并存的格局已经形成,三大经济圈内部如何加强互动、相互间如何竞合已成为一个现实问题。
  四、如何继续推动香港繁荣、加强香港与内地的关系成为中央关注的重大课题。
  五、区域经济发展与合作的意识迅速成长。各地都希望通过区域合作来拓展市场,优化产业布局,使区域合作成为经济发展新动力。
其他文献
邛崃市政府客观上创造了一个适宜民营企业投资的政策环境,率先拆除樊篱,成就了瑞云集团这样的民营企业。  邛崃,一个四川成都的远郊县,最近却成为政府与学者关注的焦点。因为在邛崃正发生着一件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的事情:一家当地的民营企业——瑞云集团正在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造和经营着一个邛崃新城。  这一项目的运作,引起了中央决策部门的关注。据有关人士透露,2004年3月底,建设部会同有关人员前往当地进行
期刊
因吊销营业执照致使自己原有合法权益有难以维护,如果外商投资企业仍想维持其存在,则可以独立法人身份或其清算主体直接申报债权或提起确权之诉;如果没有继续保留企业法人资格的意愿,则最好尽快进入清算程序,成立清算组织并以清算组织的名义为主体来行使权利与维护权益。  A是一家美国的外商投资集团(下称“A集团”),在中国境内投资了B、C、D三家公司,其中B公司对中国境内的E公司拥有上千万元人民币的债权。但是B
期刊
最强信号    中国贸易政策步入积极防御期   官方统计显示,中国出口产品受到的反倾销投诉已位居全球之首,涉及彩电、钢铁、打火机等多个领域。欧美发达国家先后制定了贸易壁垒调查程序规则,并依此建立了较完善的贸易壁垒调查制度。而中国也贸易摩擦中逐渐学会运用国际惯例中建立起自己的调查制度。  中国商务部公平贸易局有关士称,新修订的《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拟定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项《调查规则》是在
期刊
健康美丽是女性消费的永恒主题,你懂得内地女性的消费喜好吗?美兰德的调查结果给你提供一些信息。  小袁是一家公司的业务员,今年32岁,由于工作紧张,压力大,她担心这样的生活会加速衰老,所以不惜花很多钱在美容和保健上。每个星期她都要去固定的一家美容院作美容,由于来往十分频繁,她和美容院老板成为了好朋友,甚至经常一起吃饭和娱乐;除此以外,她还常常服用美容类的保健品。据她介绍,无论饮食怎么多样化,都不能摄
期刊
“网通作为红筹股公司在香港上市已稳获批准”,“中国网通上市步伐不会改变”——来自接近中国网通集团高层人士的这些消息,似乎预示着网通远比其对手漫长而艰难的上市之路,快要走到尽头了……   “网通作为红筹股公司在香港上市已稳获批准”,“中国网通上市步伐不会改变”,日前,接近中国网通集团高层的消息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目前,中国网通正在计划寻求美国和香港监管部门的批准发行价值15亿美元的股票。来自
期刊
2004年,宏观调控再度君临中国。随着调控力度的逐渐加大以及调控范围的扩大,中国经济的各个层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投资中国的外资企业有了各种不同的表现。  有投机中国者纷纷出逃,有调控波及者四处解套,有实力雄厚者趁势扩张。中国某知名民营企业家说,“在中国经济经历震荡的过程中,聪明的企业家会因此而获得机会。但前提是资金不受中国银行信贷紧缩的影响。”  专家分析,这一轮宏观调控
期刊
你知道内地哪个行业薪酬最高?谁的收入拔头筹?哪个城市薪资最高?学位越高收入越高吗?中华英才网的最新薪酬报告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日前,中华英才网发布最新薪酬报告。该报告包括2003年下半年(7月1日-12月31日)各行业薪金数据分析。这次调查涉及了高科技、消费品、医药、房地产、物流以及政府机关等多个行业,还包括不同城市、不同学历薪酬数据分析。调查发现,内地薪情进入了减速时期。    薪资均值下降 
期刊
声音    “我讲的所有内容都是经总理同意的。我可以如实地告诉你,我们提供的素材基本上都被采用了。不干涉就是最大的支持。从总书记到总理,到各位副总理,包括中央的其他领导,至今还没有一位跟我说过,哪一件事情不能审,或者说这个事情你们审了以后要高抬贵手。”  ——“铁面审计长”李金华6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一份令人触目惊心的审计“清单”,他本人也由此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人物。他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
期刊
英国驻华大使韩奎发在接受本刊专访时说,中国企业完全可以利用英国强大的研发力量和本国制造力雄厚的互补优势,借英国这只“肥母鸡”,产下中国产业技术化的“金蛋”。  英国驻华大使韩奎发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中国的高新技术发展很快,但是,目前其市场还主要局限在国内。对中国企业来说,走向国际市场是最迫切的需求。而国际市场对中国企业来说还比较陌生。我们注意到,中国企业开始在欧洲设立研发机构和营销中
期刊
在内地宏观调控下,外商为何加快投资中国的步伐?为何偏偏在一些“过热重灾区”频频出手?  华夏证券公司宏观研究部诸建芳对《中国经济周刊》说:“这次宏观调控实际上是一次清理市场环境、提高行业门槛的机会。短期内虽然存在投资风险,但长期来看,对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外资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投资机会。”  投资长三角的十大水泥供应商之一的嘉新水泥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张刚纶表示,宏观调控并不影响其企业做大做强。他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