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全面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机制

来源 :金融经济·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SSe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对经济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同时对外直接投资急速发展,因此,急需比较系统论述文化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机制。该机制就是对外直接投资由企业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决定,而三大优势又受文化的全面影响。
  关键词:文化;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机制
  
  要探讨文化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首先应该明确文化的内涵与经济作用,然后将结合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观点,论证三大优势决定对外直接投资而文化又影响三大优势,最后得出文化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机制:文化通过影响三大优势进而影响对外直接投资。
  
  一、文化的内涵与经济作用
  
  (一)文化的内涵
  现在世界上关于文化的定义和内涵的解释大约有一百多种。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即人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历史过程中,赋予物质和精神产品的全部总和以及人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以人化的形式的特殊活动。这种概括,将那种仅仅同劳动生产相连的狭义文化扩展为涵盖人类创造物与人类自身活动的广义文化。按照对马克思文化哲学的理解,可以把文化结构区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精神文化也称为观念文化,以心理、观念、理论形态存在的文化,它就是我们通常所说,也是本文所指的狭义文化,它包括语言和符号、价值观念、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主义以及涵盖以上因素的企业文化等。
  语言和符号在人类的交往活动中都起着沟通的作用,还是文化积淀和贮存的手段,反映、传授和创造文化。形体语言是沟通的另一种形式,在不同文化中,相同的手势或其他动作可能有不同含义。价值观念是一个社会的成员评价行为和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合意目标的标准。它决定人们赞赏什么,追求什么.选择什么样的生活目标和生活方式。同时价值观念还体现在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产品之中。伦理道德通过教育和社会舆论等力量,使人们具有善与恶、荣誉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等观念,并逐渐形成一定的习惯和传统,以指导和控制人们的行为。风俗习惯是人们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规定了人们活动的方向、方法和式样,规定语言和符号使用的对象和方法,是价值观念的具体化。宗教信仰是文化中真正能够持久的基质,凝聚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另外,民族主义往往会使一个民族自信自强,也形成了本国产品的一种最为坚实的保护屏障,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对外交流。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中人们的群体心理和群体行为习惯,包括企业共同遵守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
  (二)文化的经济作用
  探讨文化的经济作用,将借用文化资本的概念。经济学家们传统地将资本分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和制度资本等。1990 年,布迪厄提出文化资本的概念,从此文化资本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逐渐受到经济学家们的关注。每个人,即使他没有接受任何正规教育所代表的人力资本投资,但他一定习得了一系列的价值观、信念、看法和思维方式,从生产的角度来看,这一系列价值观、信念、看法和思维方式等实质上是一种文化资本。
  袁晓婷,陈春花(2006)认为:文化资本对经济增长既有直接的影响,也有间接的影响,如图1所示。
  1、间接影响
  文化资本制约着人们对资源、技术、制度等要素的选择与合理配置,决定着人们需求的变化和观念的创新,影响企业家的创新和决策,还有它的规模报酬递增特性推动着一个国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均收入持续地增减。
  2、直接影响
  文化资本能够影响人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及其中的互利交易。
  
  二、三大优势决定对外直接投资
  
  三大优势决定对外直接投资源于英国学者邓宁(John H. Dunning)于1981年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又称OIL模式。目前也有争议,为此,有必要对该理论进行述评。
  (一)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简述
  邓宁认为,企业的国际经营决策是由企业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这三组变量决定的。这三组变量的不同组合决定跨国公司在出口贸易、对外直接投资与许可证交易之间的选择。如果同时具备三类优势,企业就可以采取对外直接投资组织国际生产。对外直接投资是充分利用三类优势的最佳方式。具体而言,三大优势含义如下。
  (1)企业优势
  企业优势是指一国企业拥有但外国企业无法获得或拥有的有利经营条件、资产及其所有权。它又称为所有权优势、竞争优势或垄断优势。企业优势分为四类:第一,技术优势。主要包括专利、专用技术、管理经验、销售技巧、研究与开发能力等。第二,规模优势。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第三,人才优势。第四,金融和货币优势。
  (2)内部化优势
  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通过扩大自己的组织与经营活动,将其所有的资产内部化而拥有最大收益的优势。企业内部化的动机是避免外部市场不完全性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把中间产品的交易成本降到最低水平,防止技术外溢。
  (3)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是指一个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为外国企业在该国投资设厂提供的更有利的条件。它的大小取决于东道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环境。区位优势决定着对外直接投资的部门结构、地区结构和国际生产的类型。
  (二)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修正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吸收了过去出现的各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精华,能够解释企业进行三种主要国际经营活动的原因,是迄今为止比较完备的跨国经营理论。但它无法解释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因为这些企业并不同时具备三大优势,也不具备发达国家企业的绝对优势,他们的很多投资为技术寻求型、资本寻求型、资源寻求型、产业结构转移型等。所以,有必要修正它。
  1、三大优势可以相互替代
  中国学者林叶1991年在《中国跨国公司论》一书中对邓宁的折衷理论进行了修正:发展中国家不同时具备三种优势仍可能发生对外投资,这是由三种优势相互替代产生的。当内部化优势(I)分别大于所有权优势(O)与区位优势(L)时,内部化优势就弥补了所有权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劣势,就可能发生寻求最大程度地发挥内部化优势的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同理,可以发生寻求区位优势或寻求所有权优势的对外直接投资。在人均GNP低于400美元的国家仍可能发生对外投资,这是某些领域的比较优势决定的。
  2、企业优势应是相对优势
  笔者以为,企业优势应是相对优势,不仅相对于东道国企业,也可相对于母国同类企业。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往往是寻求技术、资本与资源等,甚至是被迫跟进国外市场。它们并非都具有相对于东道国企业的优势,但是一般都具有相对于本国同类企业的优势;否则,它们很难率先或跟进跨出国门。后来出现的针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小规模技术理论、技术地方化理论、规模经济理论、产业结构转移论等都与企业的相对优势有关。
   因此,修正后的国际折衷理论可以适用于所有国家所有类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可见,三大优势决定了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那么,什么因素影响三大优势从而影响对外直接投资呢?
  
  三、文化全面影响三大优势
  
  以下将逐一分析文化全面影响导致对外直接投资的三大优势。
  (一)文化影响企业优势
  文化对企业的人才、技术、产品、管理等优势都有影响。
  1、文化影响着企业的人才的吸引、获得与培养
  企业提倡“诚信、团队、合作、创新”的价值观,吸引人才效果显著。当一种企业文化使职工得到职业化训练,并形成其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对称结构时,企业内就会成长出一批优秀的人才。反之,有损企业的人才优势。比如,儒家文化中的群体意识、“唯上、唯君、唯父”、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等消极思想限制了人才的涌现与培养,从而削弱了对外投资的优势。
  2、文化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保护与传导
  僵化的企业文化不利于传导与创新技术。此外,在国际投资中,由于我国企业缺乏对自己的无形资产借助法律加以保护的意识,对自己的产品技术尚未采用专利法、商标法等法律措施加以全方位保护,导致无形资产泄露、被外方人员盗走,造成一些很有优势的无形资产流失。
  3、文化影响企业的产品优势
  以变化、新奇、差异、个性等为特征的企业,定位于“领先使用者”细分市场,产品优势是“时尚”。相反,以稳定、有序、规范、无差错等官僚文化为主体文化的企业,其产品性质为“长寿型”,其产品优势是“质量——成本”,对应的细分市场是“从众者”和“保守者”。
  4、文化对企业优势的其他影响
  互利合作的文化使管理等都更有保障。一种凝聚力强大的企业文化可以提高企业在国际投资中的谈判权利,获得更多的利益。一个自由的、不受国家干预的文化中成长的企业,能更好的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时刻保持竞争力和活力。
  (二)文化影响内部化优势
  跨国公司内部的文化差异增加了管理成本从而削弱了内部化优势。
  1、机制
  内部化理论认为跨国公司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不仅在于它对国际市场的替代,从而节约了交易成本,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创造出企业内部的国际分工和交易体系,从而实现更高程度的节约或取得更大的效益。内部化的收益大于其成本时才会有意义。内部化的收益一定时,其优势大小取决于其成本的高低。内部化的成本主要是企业扩张增加的管理成本,而国际企业的文化差异与摩擦是导致管理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胡浩(2004)认为对文化差异的测量一般是通过Kogut & Singh 设计的文化差异指数来度量的。一般认为文化差异较大时, 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资的绩效水平会较差, 原因在于文化差异会造成交易效率的下降、敌意的产生或显著的不适、经常的文化冲突等等。
  2、表现
  刘宗明、石文慧(2006)总结了:“Hofstede提出的国家文化模型主要由权力化程度、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不确定性规避、男性/ 女性主义和长/ 短期取向等维度构成的。企业层面的文化差异往往也都是国家文化在这些维度上差异的不同体现。根据Hofstede的研究结果,赵曙明等人就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与中国等六个国家在上述五个维度上进行比较(赵曙明,张捷,2005),结论是中外企业文化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文化类型、沟通方式、认同程度、宗教信仰等的差异都会影响内部化优势。彭新万(2003)指出:中国对外投资企业面临的跨文化管理问题主要有:管理理念、价值判断、风俗习惯三者不同引起的问题。不同的文化环境要求不同的管理方式,在某一文化中适合的组织战略、结构和技术在另一文化中却可能导致失败。
  (三)文化影响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涉及到东道国的整体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等软硬要素。东道国文化的异同与优劣会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优势。一般而言,越接近本国文化、人文环境越好的国家越有利于作为投资的东道国,因为社会文化方面的交易费用较低。
  


  1、东道国文化的异同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优势
  我们对外直接投资时,选择越接近本国文化的东道国越有利。
  孙焱林与胡松(2004)运用1997年的数据估计中国与其FDI的主要来源国(28个DECD国家和5个非OECD的亚洲国家和地区)之间的Gravity模型。Gravity模型预测到中国的FDI中有80%来自亚洲国家和地区。“本文通过定量分析说明了中国之所以吸引的许多FDI,是因为与其他国家相比,其拥有较大的文化和地理优势。中国和亚洲主要的FDI来源国(包括日本和几个新兴工业国(地区))有很多相同的文化关系,而且和这些来源国的地理距离很近。我们强调文化和地理对FDI的影响并不意味着FDI政策、市场规模和政治稳定性等因素对吸引FDI没有关系,事实上,后面列出的一些因素帮助东道国达到或是提高其吸引FDI的潜在值。”
  2、东道国文化的优劣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优势
  东道国优良的文化环境会增加外来直接投资的区位优势。儒家文化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吸引外来直接投资的巨大成功就是明证。儒家管理集治国、治家、治生、治身为一体,是体现“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完整体系,而其中又以治国为其最高成就。具有现代意义的儒家管理在国家治理方面的成功,尤以新加坡、韩国等最为典型。相反,东道国的文化环境恶劣甚至敌对可能会导致严重错误。如伊朗革命后社会中长期积累的对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憎恨情绪最终导致了新政府在革命成功后把大批外国石油公司所有权收归国有。
  3、东道国文化的类型影响对外直接投资区位
  东道国文化的类型可以分为保守型与进取型,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差距大与权力差距小等,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意愿从而影响区位分布。比如保守型为主流价值观念的国家,对外交流的欲望不会太强烈,所以不利于贸易投资的发展,而进取型相反。东道国文化的类型还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与开发地点。周凌霄(2006)对此有比较系统的分析。“跨国公司在进行投资时应该把研发部门布置在文化环境有利于实现更高研发效率的国家。权力差距越小、不确定性规避越低、鼓励个人主义与男性主义的国家为最佳地点。”
  
  


  三、小结与启示
  
  综上所述,文化全面影响了企业优势、内部化优势与区位优势,从面影响对外直接投资。所以,文化是全面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如图所示)。该结论的启示是一国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对外直接投资。
  文化影响对外直接投资机制“菱形图”
  
  参考文献
  [1]徐行言主编:《中西文化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陈丽琳著:《企业文化的新视野》,《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薛晓源,曹荣湘主编:《全球化与文化资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4]袁晓婷,陈春花:《文化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表现形式和影响研究》, 《科学学研究》, 2006年8月增刊。
  [5]孙淑红,曾铮主编:《国际投资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版。
  [6]王军,高国威,刘育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功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世界地理研究》,2003年第3期。
  [7]胡浩:《论文化差异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社会科学》,2004年第10期
  [8]刘宗明,石文慧:《企业跨国并购与文化整合》,《商场现代化》,2006年第24期。
  [9]彭新万:《中国对外投资企业面临的跨文化管理问题及对策》,2003年第6期。
  [10]孙焱林,胡松:《文化和地理因素对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第10期。
  [11]杨帆,郭秀芝,李明贵:《论国际直接投资中的文化冲突》,《黑龙江财专学报》,1999年第3期。
  [12]周凌霄:《东道国文化环境对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行为的影响》,《亚太经济》,2006年第5期。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经贸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目前中国的监管体制,一个特征是分金融和非金融,区别点是连续和不连续,如果不连续交易的不算金融,它顶多是一个现货交易场所。投资者可能是PE、投资公司,应该是风险自负。这类交易场所审批和监管权限属于地方政府。很多地方有类似的交易所和交易市场。  一旦这个交易变成了连续的,它就被视为金融。我们不讨论这个区分是否合适,现行体制就是这样的。金融交易按照现有监管体制是应该纳入监管的。但是这种监管在中国是分业的
期刊
现任上海鑫富越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首席投资官。华安基金创始人之一,曾任华安基金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中国第一批基金经理的翘楚,中国公募基金业的奠基人之一和领军人物,一以贯之坚持稳健、均衡的投资风格,投资经验超过15年,历经多个经济周期考验,业绩穿越多个牛熊市,在萧条期仍然能够带来良好的业绩回报,转向私募后业绩斐然。  1. 您的投资经历丰富,穿越多个牛熊市。经过2015年的巨幅震
期刊
前段时间,被称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成为了热门话题。这是支持中国经济的走出去战略,其中包括设立规模达400亿的基金,用于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以及我国相关西部、东南部省份的基建、能源、金融合作等方面提供融资支持等等……  总体而言,在国家层面,该战略有利于实现输出国内过剩产能、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及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等战略目标。  从短期看,“一路一带”将有助于国内钢材、水
期刊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话真应该改一下了,“三年河东,三年河西”可能更恰当些。就在一两年前,外汇储备规模过大还是国内很热门的一个话题,现在不少人已经开始担心外汇储备不够用了,真可谓弹指间,风云变幻。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2014年6月,外汇储备最高时曾达3.99万亿美元,2015年10月已下滑到3.53万亿美元,月均下滑约300亿美元。更令人紧张的是外汇储备下滑有加速迹象,2015年8月
期刊
惊心动魄的2015年即将过去,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各种评奖活动以及券商策略报告会的热闹带给我们岁末年初的欢乐。本刊汇总了各大券商机构对于2016年的市场研判,期望给投资者一些启示和参考。总的来说,经过了销魂的2015年,各大机构对于2016年都少有豪情壮志,“震荡市”的观点较为多见。  2016年A股重点投什么行业?  证券公司 推荐A股投资行业  中金公司 价格改革、国企改革、金融开放、环保与新能
期刊
2015年对于中国的投资者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  岁末年初之际,金融客平台微信公众号(jinrongkepingtai)与财经早餐(Femorning)联合举行“2015年度最受投资者关注的十大财经事件”评选,希望通过对2015年的反刍,找到通往2016年的思路。  以下是网友评选出的“2015年度最受投资者关注的十大财经事件”,欢迎关注微信号留言和评论。  No.1 A股股灾与暴力救市  上证综
期刊
2015年的中国资本市场,风云跌宕。徐翔被抓,将身处市场交易一线、一般行事低调的交易员群体推到了大众眼前。  在一些人的想象中,交易员就是一些整天同时面对数个屏幕,观察各种走势图的人,他们可以轻松读懂这些图的含义,并轻敲键盘,下达交易指令。上百万、千万乃至上亿的金钱对他们只是数字。  果真如此吗?  交易员的一天是怎样渡过的?  优秀的交易员是怎样炼成的?  在波涛汹涌的市场中,交易员或推波助澜或
期刊
对于大多数行业的普通上班族而言,虽然坑无处不在,黑锅随时不请自来,杀伤力总归还是有限。有时候,无非是老板自己忘记发封重要邮件给客户,然后怪罪秘书,或者哪个业务差错找不到人承担,看谁位低一级就怪到谁头上。被迫背黑锅者心情不爽是肯定的,不过很多时候,忍一忍似乎也就过去了。  但在金融行业,如果一不小心踏入一个坑,那付出的代价往往不仅是金钱和面子,有时甚至是牢狱之灾,其发生频率和惨烈程度,较一般行业更甚
期刊
十三年前,第一次见到人称“Mandy”的鸿嫔,印象着实深刻:人高马大,果然让人过目不忘,当下就想这个女生适合做营销,因为能给人留下强烈第一印象的通常都擅长营销。然而接下来谈判桌上的交锋,却不由得让我刮目相看。Mandy思路敏捷,咄咄逼人,完全是一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架势。当时我就在想,原来台湾女人都是女强人啊!  合资谈判虽然费劲周折,但是因为双方的理念和目标相同,依然进展顺利。2004年5月,上
期刊
近年来,在保险新“国十条”及“偿二代”监管规则等一系列政策推动下,我国保险行业保持快速发展。截至2015年9月底,保险业总资产达到11.58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10.39万亿元。资金来源不断壮大的同时,保险资产管理业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投资规模也持续扩大。  保险资产的投资活动离不开研究的支持。继第一届“最受欢迎卖方分析师IAMAC奖”评选活动获得圆满成功之后,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