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设计色彩》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及成果应用

来源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qing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教书育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培养人才效果的重要标准,地方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OBE教学理念的深度融合成为新时期重要的研究观点。本文以城乡规划专业《设计色彩》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教学课程性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成果应用等多个维度研究《设计色彩》课程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改革,衍生设计作品应用于地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中国文化自信认同,职业价值认同,实现OBE产出目标导向的闭环培养体系机制形成和持续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人才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在注重实践专业能力的同时也看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课程面对的机遇与挑战,重点探究该课程的改进路径,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得高职院校传统思政育人模式,明显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可以积极建立多维度思政育人模式,以此促进思政教育优化和革新。本文首先分析高职院校促进思政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其次,讲述高职院校展开多维度思政育人的意义;最后,阐述多维度的高职思政育人策略,希望有效提升思政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并以此促进高职院校积极发展。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结果,是反映时代进步和历史发展的伟大光荣成就。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进行,学校也在积极探索与实践新式教学方式,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学习共同体结合教与学,形成多元化、自主性的教学模式,形成可以流动与共享、整体和个体兼具的特征。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实行学习共同体理论有效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知识分享,增强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创建激发强化学生对思政课兴趣的学习环境和有效策略。通过教与学的交互性设计,实现学生间的共同学习。改进教育方式的信息建设创新,构建思政课网络课程平台,创建思政课学习的评价反馈机制。
深入研究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信仰建立的心理逻辑,系统调整教学设计、深入挖掘教育资源、协同构建育人环境,探索湖湘红色文化融入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在学生心中厚植爱国情怀,培养新时代湖南高职学生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同时也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人才培养来说是重要的保障,担负着促进学生思想进步的重要责任和使命。高校学生受到国家与社会的诸多期待,在自媒体时代高校学生有更多自由的时间能够在网络上接触到更多的信息,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获得多样化的资源,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断的改革与创新,结合自媒体时代的特点创新教育路径。本文首先简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并提出了自媒体时代网络思政的路径。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政治理想。
国家认同是医学生实现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医学誓言的基础,需要在一定的教育环境下逐渐形成。隐性教育是在特定的环境氛围“行不言之教”,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促成医学生实现国家认同的教育目标。学校要从专业知识学习、校园文化氛围、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开发医学生国家认同教育资源,于无声处激发医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认同的内生增长动力。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语文课程教学也必须跳出传统的课程思维,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充分利用高职语文的学科优势和丰富的思政资源,将立德树人的思想融入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实现语文素养和道德品质提升的双重功效。本文针对当下高职思政教育的现状,分析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教学模式、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师思政素养提升等方面探索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的方法。
本文通过专业景观设计出发,将景观设计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为一体,主要探讨了他们各自的概念,分析了目前景观设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有状态,以及如何将两者互相融合。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要与设计类因素相结合,设计类的学科需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
法律实施离不开道德支持,而道德践行有赖于法律约束,在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法学知识的传授质量,还要关注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思维品质,将德法兼修与立德树人充分融入到法治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使社会主义法律理论进头脑、进课堂、进教材。对此本文结合法治人才与依法治国的内在联系,探析法治人才培养的要求及目标,提出法治人才培养的策略,以期为我国构建法治国家、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提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