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学教学中的差异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1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优势智能,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机会,帮助学生获得最佳发展。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解题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故而在教学中常常出现“陪学”的现象。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和了解学生间的差异,在尊重和利用差异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利用差异,设计弹性目标
  
  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与生活经验,所以“面向全体”绝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教师通过课前访谈、观察、书面调查等手段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设计具有一定弹性的教学目标,那么一节数学课就成功了一半。例如,一位教师把“圆的认识”这一知识点的教学目标拟订为三个层次:1.基础性目标: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了解、掌握多种画圆的方法,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2.体验性目标: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体会到圆的各点分布均匀性和广泛的对称性,同时获得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3.提高性目标: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课堂教学按这样的目标实施,既可以确保全体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落实,又可以让部分学生有一定的自由发展的余地,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二、利用差异,开展合作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安排比较充裕的时间满足学生个体的学习需求,更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学生对自己的“个性经验”作出解释、说明,既可以使自己的认识趋于科学和深入,又能够和同伴进行交流,从而感受同伴的思维方式,共享学习的成果。如学习四年级《找规律》时,有部分学生对间隔排列不能及时理解,这时教师可以让这些学生和其他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他们表演“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的排列队伍,并且解释为什么要这样站?通过同学的帮助和提醒,这些学生就会正确进行间隔排列,而且在这种参与体验活动中找到规律,从而增强学习信心。这种感应、思考并作出应答的倾听关系的确立,能使得存在差异的个体成为对方的学习对象,在思维的交流、碰撞中实现知识的获得与智慧的生成。
  
  三、利用差异,设计分层练习
  
  练习是连接新知和旧知的有效桥梁,教师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教师只是以班级平均水平来设计习题,那么,学习能力稍强的学生就会感到习题太简单而无法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而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则会因为力不从心而失去学习的乐趣。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感受到成功带来的乐趣,教师就要利用学生的差异进行习题设计,力求设计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练习。例如,在四年级《找规律》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组习题:1.一根木头锯5次,最后变成几段?2.一根木头,如果要锯成6段,要锯几次?3.把柳树和杨树种在一个圆形的鱼塘上,每2棵柳树间有1棵杨树,如果现有75棵柳树,那么杨树需要多少棵?我要求学生自主解决该组题,说说为什么这样做。第一题是基础性练习,就是按照间隔排列的顺序进行有规律的排列,大部分学生能很快掌握。第二题是反式练习,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间隔”的意思,属于中等练习。第三题是提高题,四年级的学生刚找到间隔排列的规律是“两端比中间多1”,但要把物体排列成圆形,再找规律,却要思考一会儿。学生有了学习的自主权,情绪更高涨了,部分学生能解答这3题,基础较差的学生能解答出第1和第2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在解题方法上作了更多的探究。特别是第3题,学习上有潜力的学生甚至把规律找得更加科学仔细。这样习题的设计,不仅能激发学困生在学习中的认识内驱力,而且能使学优生不断挑战自我,找到自我提高的内驱力,甚至从教师和集体的赞扬中获得附属内驱力,从而使大多数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四、利用差异,进行合理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如果儿童不仅仅知道而且体会到教师和集体对他们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教师都喜欢聪明的学生,但任何班中都有几个“怕学数学、学不好数学”的学生,因此教师要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要善于及时帮助他们消除失望的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我尽可能让A层次(学困生)的学生进行回答问题,让他们充分表现自己,如他们回答正确,我就加以肯定;如果回答错了,我也不批评,而是鼓励他:“你再想一想。”当别人正确回答后,再让他复述一遍,同样给予他鼓励,这样既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又能激励他们下次能认真进行学习和思考。又如在批阅一些A层次的学生作业时,发现学生有错误的地方,我就在错题旁边写上:“这样列式对吗?”“你忘了什么?”或是进行面批;当学生做对了题,我就在旁边写上评语。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看到大大的“优”,或得到简短的批注“方法好”、“计算巧妙”等,就会品尝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要更多地对学生进行纵向比较,只要他付出了努力,即使只有一点点进步,也加以肯定,这对学生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鼓励,能使学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五、利用差异,发展学生个性
  
  每个学生的解题思路不同,同时显示出不同的个性。因此教师要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题,感受数学世界的奇妙。如教学计算题,在计算98 16时,有的学生喜欢先从十位算起,有的学生喜欢先从个位算起,有的学生喜欢把98看成100,结果再减去2,这样算就简便了。数学教师首先要肯定无论哪种算法都是可以的,同时还要表扬会简便运算的学生,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增强。总之,教师要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并使他们养成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习惯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牙周炎患者口腔局部应用甲硝唑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从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期间就诊口腔科的患者中排除早期妊娠等不适宜参与研究的患者,随机选取78例牙周炎
长期以来,如何有效地进行写作教学一直是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的难题.新课标下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学生在写作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心理
摘要: 高职数学教学要为专业课程服务,因此教师首先要树立整体教学的理念和学科间协调配合的观念;其次要结合专业特点,以专业需要重新构建数学教学体系;再次要打破教学常规模式,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职数学教学整体教学学科间协调配合数学教学体系多元化教学方式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它不是狭义的就业教育,而是同样要体现马克思倡导的“人的全面发展的”主题。数学
本文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探讨,对如何提高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总结.
纵观近几年全国高考试卷,笔者认为试卷布局在稳中求变、难易适度、新旧交融中凸显了“能力立意”的主导思想,坚持从基础知识、基本方法、重点内容出发编制试题,特别注重函数、导数、数列、不等式、三角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相关内容的考查,体现了重点内容重点考的原则,对于选修本中正态分布、线性回归、函数的连续性、极限试题中均很少涉及。试题不刻意强求对知识点的覆盖面,而更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同时也注意了与
有一个叫韩信点兵的典故:韩信是汉高祖刘邦手下的大将,他智谋超群、英勇善战,为汉王朝的建立作出了卓越贡献。据说韩信的数学水平非常高超,他在点兵的时候,为了不让敌人知道自己的实力,先令士兵从1至3报数,记下最后一个士兵所报之数;然后令士兵从1至5报数,也记下最后一个士兵所报之数。最后令士兵从1至7报数,同样记下最后一个士兵所报之数。这样,他很快就算出了士兵的总人数,而敌人则始终无法弄清他究竟有多少兵力
目的:探讨阴虚动风证帕金森病LD大鼠DAT的动态变化,揭示该病证证候物质基础。   方法:在经典脑部单侧靶向注射6-羟基多巴胺损毁法制作PD大鼠模型基础上,进一步腹腔注射50mg/kg
摘要: 数学建模其根本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然而不少学生在数学建模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就必须强化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消除心理障碍;加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训练,掌握科学解题方法;加强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用数学思维审阅材料。  关键词: 农村普通高中数学建模活动高中数学问题应对策略    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
学位
一、问题的背景    初中生经过中考的洗礼进入高中,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想把高中课程学好,像初中一样精彩。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普遍感觉高中数学不容易学,感觉枯燥、乏味、抽象等。很多学生的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其中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笔者有幸在2006年至2007年到初中锻炼,和初中数学教师共事,与他们进行了许多的探讨,尤其是对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二、初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