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抹春天的气息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27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海南,首先叫人联想的是阳光、沙滩还有海浪,但是你可曾想到这一片未被污染的净土,还是华夏第一个迎接春的地方,这里还孕育了“华夏第一春茶”,五指山地区也是我国最南端的高山云雾茶叶产区。
  难得有朋自远方来,给我们带来了“华夏第一春茶”——海南翠螺和海南水仙。这两款绿茶应该算是海南地区常见的绿茶品种,也是当地性价比较高的两款茶品。早春时节,寒气犹在,能在此时品上当年的新茶,春的气息也就因此荡漾开来。
  为了更好地比较这难得的茶品,我们选用了白瓷盖碗,搭配了闻香杯;投茶量为7克。由于两款茶的芽叶较嫩,所以在泡饮的时候,泡茶的水温控制在80℃左右,出汤时间也比较快。选择了两款绿茶的4道茶汤做了对比:
  


  
  海南翠螺:
  干茶:外形卷曲呈螺状,色泽灰绿起霜,带栗果香。
  茶汤:汤色淡黄,香气清高。板栗香显。
  口感:第一道茶汤香气显,但滋味较淡,白毫显;第二道滋味转厚,回甘鲜爽;第四道之后,香气和滋味都开始转淡。
  叶底:由卷曲的干茶,慢慢展开,色泽青绿,叶底匀整,明亮。
  干茶外形卷曲似螺,很有海滨的地域特色。据介绍,翠螺茶卷曲的外形,不仅能够很好地保存茶的香气,还使得茶耐泡。海南当地更有“头酌香、二酌浓、三酌味不减、四酌香犹在”的说法。茶品的活性很强,在盖碗里伸展得很快,很像嫩芽生长的感觉,香气较平常江南地区的绿茶略有不同,茶品的持稳性较弱,四道之后,滋味和香气就很淡了。
  
  海南水仙:
  干茶:条索紧结细直,灰绿起霜,香幽略带花果香气。
  茶汤:冲泡后带栗香,汤色翠绿清澈明亮。
  口感:香气高,滋味略薄微有涩感,回甘快,口感鲜爽;但是第三道之后滋味和香气都开始转淡。
  叶底:色泽绿嫩带黄,叶片柔嫩。大多是一芽一叶,匀整明亮。
  海南水仙的滋味和翠螺的稍有不同,香气在初冲水的时候,就洋溢开来。很难得的是。两款海南绿茶都属于嫩采,但是叶底都较为完整,且茶底干净,可见在制作和保存过程中的用心。由于日照充足、气候湿润,海南绿茶中氯基酸、茶多酚含量也高于普通绿茶,但是由于地域海拔普遍偏低的关系,海南绿茶的滋味都略显薄一些。
  海南地区全年气候暖热,日照充足,长夏无冬,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明显,这些独特的环境气候使得海南茶树生长快,茶叶采摘周期长,产量高。茶园周边没有大型的工业园,茶园置身于高山密林之中,生态环境良好,生物植被丰富,周围山间小溪纵横交错,终年流水不断,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出的茶叶,自然品质优良,滋味醇香。
  其实早在1997年2月,联合国开发署茶叶官员、中华茶人联合会名誉理事丁俊之先生考察茶园时就曾感慨万千,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此乃仙境,世上少有,茶叶品质之好,应当归功于这里的自然环境。”之后他还挥笔题词:集山川之灵气,沐日月之精华。
  低纬度、高海拔的地势和热带海洋季风气候令茶园冬春雾锁,夏秋云封,每年云雾天数多达200天以上。有道是“云雾高山出名茶”,独特的地理优势再加上充沛的雨量、适宜的温度和肥沃的土壤,使得海南茶园具备了出品名优生态茶的特佳地理条件。全年无冬的气候,更是使得“春茶”采摘时间极早,大多时候在新春之前,就可以上市。茶园内早春一芽二叶初展,经过层层严格工序制成的海南翠螺、海南水仙可称得上是绿茶中的上品。
  新春伊始,作为新年贺礼的海南绿茶更是登上首都“老字号”茶店的柜台,吸引了众多茶客的目光。不少茶客在品饮之后都表示出浓厚的兴趣,虽然其滋味和江南地区的绿茶有些区别,但鲜爽甘醇的口感、新茶上市时间以及海南优良的生态环境都成为了吸引他们的重点。
其他文献
进入盛夏,茶香依然飘溢。在“坦洋工夫”红茶发源地——福安社口镇坦洋村,绿的是一畦畦齐整的茶园,红的则是家家户户烘制的“坦洋工夫”。就在这茶香弥漫的村落里,吴氏茶叶世家繁衍生息,与“坦洋工夫”结下了不解情缘。茶兴,则家族兴;茶落,则家道落。本文通过讲述一个平凡茶叶世家的悲欢故事,穿越百年风云,探究“坦洋工夫”的沉浮历史以及世代福安茶人对“坦洋工夫”那份亘古不变的执著与梦想。    鼎盛:木桶挑银富甲
期刊
“坦洋工夫”雄风再起。如今,“坦洋工夫”这个百年历史品牌,正以新的希望重新逐鹿国内外茶叶市场。  近年来,福安市委、市政府把茶业作为该市的3大主导产业之一加以扶持,坚持以提升茶业发展水平、促进茶农增收为目标。2006年福安市确定挖掘这一历史名茶作为该市茶叶公共品牌,引领全市茶产业发展,强力打造“坦洋工夫”品牌。着力实施“五个一”工程(打造一个品牌——坦洋工夫;每年品种改造一万亩,以提高坦洋工夫茶品
期刊
2008年11月,北京“中国会”会所,举行了一场极具中国传统风格的下午茶。其间,“华祥苑”董事长肖文华先生向到访中国的英国皇室成员安德鲁王子赠予了顶级中国茶叶——华祥苑“英伦风尚”系列。此次活动作为英国皇室王子访华行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英国皇室历史悠久的下午茶文化,安德鲁王子与中方代表一道品茶并就中英茶文化的渊源进行了亲切的交流。  众所周知,欧洲的下午茶起源于英国。1662年,英国凯瑟琳王后开
期刊
在北京,我们住在钟鼓楼附近,晨钟暮鼓中悠悠然然地逛胡同看市井,那是让人怀念的生活。  胡同总是曲曲折折地很幽远很漫长,可以由钟楼走到鼓楼,可以从南锣鼓巷走到斜烟袋胡同,可以由前海走到后海。如果没有檐前树间偶尔一声鸟鸣,如果没有四合院里隐隐约约传出的吱呀声,如果没有隔街胡同一声清脆的自行车铃,我会恍如走进明清时代。  我喜欢从钟楼走到鼓楼。然后到什刹海,因为这样行走一路都可以迎着阳光。先是钟楼后面的
期刊
在武夷山参加“第二届中国(武夷山)国际禅茶文化节”的最大收获,就是认识了85岁高龄的台湾茶仙潘燕九。  说起和潘老的认识,还有个故事。我端着相机。在有着悠久历史的天心永乐禅寺禅茶文化节活动中紧张地拍摄,忽然一个满头银发的老者进入镜头。老者满面红光,精神矍铄,风度翩翩,我一连拍摄了好多张他的特写图片。由于参加禅茶节的人多,很多人和老者打招呼,我也不好意思上前多问,留下了些许遗憾。  不过,缘去缘又来
期刊
“坦洋工夫”之所以能驰名中外,原因在于其精致讲究的制作技艺。千锤百炼的工艺造就了坦洋工夫红茶的漂亮外形与酵厚滋味以及浓郁细腻的迷人香型。  对于闽红之首的“坦洋工夫”来说,它的采制有着复杂的工序。红茶工艺,从民间药用开始,不断臻于精制。由绿叶到红茶,要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诸多工序,方能成为醇厚香甜的饮料。  在坦洋村,还可以看到一些茶农家里依然留着烘焙茶用的焙窟和焙笼,其最后一道工序类似于
期刊
初识老唐的人,都会被他“尚武好茶”的性格所感染,谈笑问大而化之的个性,自然感叹结识了一位豪爽的茶友。然而在唐氏龙涓宝都“茶行”的三道“工作茶”,让人品味到了如同咏春拳刚柔并济的茶之味。    第一道:高香沁心    沸水高冲,熟悉的兰花香荡漾开来,不用多言语,金黄的茶汤带来了茶乡质朴的问候。就像铁观音盖不住的高香一般,刚见面的老唐热情地向大家讲述着“龙涓宝都”铁观音走进《李小龙传奇》剧组,成为其工
期刊
福安产茶历史悠久,随着茶叶市场贸易的发展,在清中期,福安坦洋茶市初兴,清·咸丰年问(公元1851年~公元1862年),坦洋茶叶贸易频繁,坦洋工夫红茶远销海外。以“乌”茶换“白”银,坦洋工夫红茶名扬四海。对外贸易,使福安茶商积累资金,增进见识,开明茶商先后发行小额“茶银票”弥补当时小额银币流通量不足。用于支付采茶、拣茶、制茶工资。茶银票发行充分利用茶农、茶工各阶层闲置剩余资金,利于茶行的经营,可在同
期刊
“坦洋工夫”重返巴马拿的消息不仅在巴拿马引起轰动,更一度成为国内茶界关注的话题。“坦洋工夫”曾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不仅奠定了它世界名茶的地位,也成为福安人代代传颂的动人故事。  然而,由于过去人们忽视档案管理与对品牌的珍爱,获奖金牌与证书都丢失了。政府、社团和民间人士都曾努力寻找,但都无功而返。人们只是从福安馆藏资料中找到有关福安商会选送的“坦洋工夫”红茶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
期刊
范惠,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陶瓷行业协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管理学会会员、宜兴紫砂行业协会会员:其作品被选登《壶论》、《紫砂壶艺》(注:范惠主编)、《中国紫砂·名壶真迹鉴赏收藏》、《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获奖专刊》、《壶史》、《砂壶情缘》、《中华颂》等大型书刊。    “他的壶很靓,人更帅。”这是范惠迷对他的评价。范惠年纪很轻,戴着眼镜,爱好古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