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尝试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h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138-02
  所谓创新能力,是指能够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的新理论或新事物的各种心理特点的综合。它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对学生来说,培养创新能力就是对各种社会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渴求新知,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目前,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我们广大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认识: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受应试教育的束缚,旧的教学方法常常是教师划框框,学生背条条,单独的训练、机械的背诵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变成了单纯盛装教师传授知识的容器,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结果使学生产生了厌学的情绪。他们死读书、读死书,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状况。这样的人才又怎么能适应当今信息社会的需要呢?因此我们必须摒弃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确立新的教学观念。例如:《法律护我成长》这课中的"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讲述了四个保护,即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我采用了学生"小组自主学习法"的做法,将一个班学生分成四大组,开展竞赛。每个大组的同学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就上述其中一个保护出好问题以便提问其他三个组,同时还得做好回答其他三个组提问的准备,这样无论是提出问题的同学,还是回答问题的同学,积极性空前提高,准备非常认真。在小组讨论时,教师不能游离在外,应时刻关注每组讨论的动态,倾听学生的讨论,以激发学生的灵感,在同学们自主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才进行点拨和启迪,择其善者而导之,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做法,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二、巧创情境,勇敢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大家知道,学生的创新灵感往往是由遇到特定的情境而引发的。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创新灵感的必要途径之一。例如,在讲授《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的时候,我先让学生听郑智化的《水手》的歌,认识做一位水手,不怕那么点"痛",应经历风雨,迎风破浪才能到达幸福的彼岸。使学生认识到人生难免有恶风恶雨,难免有挫折,只有迎着风雨,积极面对挫折,才能最终取得成功。既掌握了知识,又开发了智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灵感。除了巧创情境外,教师的课堂教学还应大胆质疑,猜想是科学发现的途径,质疑是获得新的知识的开始。现行思想品德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因此教师应激励同学去独立思考、设疑置疑。例如在讲解《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时,我先提出一个问题:"做错了事,是个负责任的公民吗?"同学异口同声的说:"做错了,不是负责任的表现"此时,我再提问:"如果作错了事,能承认并能承担相应的后果,是负责任的表现吗?"哦!同学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只看到问题的一个方面,没有看到问题的另一个方面,错了,不承认,不承担相应的责任是不负责的表现,反之,是负责任的表现。这种大胆质疑的做法,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灵感,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主体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做学习知识的主体。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需求信息,消除学生的思维阻力,鼓励学生去积极探索知识的真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而培养创新意识。比如,在复习时事"严肃处理三鹿奶粉事件,确保消费者合法权益"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加强食品安全有什么重要性?让学生去思考,很多同学觉得无从下手,这时,我引导学生去思考,吃了劣质的食品会怎么样?对人的健康有危害吗?同学们思考一下和我们所学的哪些知识有联系?结果,有的同学说:"与七年级的珍爱生命有关,与八年级的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有关,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关"我进一步问"与九年级所学的就没有关系吗?"同学们交头接耳,我适时点拨,买劣质产品还与弄虚作假有关;生命健康与九年级的知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有关"。最后,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归纳出加强食品安全重要性:(1)有利于培养人们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维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2)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3)有利于构建诚信社会,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4)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这种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做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四、改变训练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过去,中学政治课教学主要以应试为目的,片面强调学生对政治知识点的掌握并以试卷分数作为考察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方式。这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观念,忽视了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发展,不仅易产生高分低能的不良后果,也抑制了大批学生个性的发展.为了应付考试,为了分数.教师一味要求学生接受课本的知识和观点,服从教师的标准答案,从而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开卷考试的出现,改变了以往只要记好、背好就能考高分的现象。开卷考试的试题一般是开放性试题,开卷的试题虽然相对淡化了知识记忆的要求,但是更加强调了对知识的理解,强调了不同知识的内在联系,强调了对知识点的归纳、整理、比较、综合并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能力的考查。开卷考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就某一问题发表见解,尤其是具有创新意思的见解。从而促使学生更加关注时政,关注社会,以达到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的双重目的。针对这种改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往的训练方法,再不能以记点点、背条条为目的了。在复习我国的基本国情,坚持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时,结合"国务院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明确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同时禁止超市、商场等集贸市场等零售场所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我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某中学九年级(1)班同学以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尝使用制度的利与弊进行辩论,假如你是辩手,请你写出正方或反方的辩题及主要观点,同学们正反方的回答大致如下:正方:辩题:利大于弊;理由:从有利于节约资源,有利于保护环境,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回答;反方:辩题:弊大于利;理由;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角度去回答。同一个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发表见解的开放性的训练方式,对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了很大作用,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拓展,创新思维能力得以培养。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广大教师必须面临的长期任务。只要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中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造就一大批具有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也将为期不远了。
其他文献
在模/数变换器的前面加一级可编程增益电路能够扩展数据采集系统的动态范围。在系统模/数变换器(ADC)的前面加一增益为2的前置放大器可使测量分辨率增加1位,只要模/数输入不超过其范围即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132-01  从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已满23个年头了,回顾自己的教学生涯和成长过程,觉得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反思很重要,也正是不断地反思让我逐步成长并日渐走向成熟。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具有
该文分析研究了系统反应H<,∞>优化控制理论在结构主动控制中的应用。对H<,∞>优化控制理论的起源、分类、基本概念和专用术语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对状态反馈(State Feedback)和输出反馈(Output-Feedback)的H<,∞>优化控制计
【摘要】德育教育是洗涤学生心理的教育,是培养学生活动高尚情操的主要环节,是培养国家栋梁的摇篮,育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是学校搞好德育教育的前提,是培养建设祖国合格人才的主阵地。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136-02  新世纪的政治教育是创新教育,正如教育学家所言,人人都有创造性,人人都可以成为天才。学
【摘要】大多数老师认为,数学课上起来很乏味,很难做到以情感人,情理交融,只有在语文课和思想品德课上才能做到,其实不尽其然,只要能联系生活实际,深化明理。在数学课上也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培养 学习兴趣 渗透 思想品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135-01  学习兴趣是一种学习动机、是驱使
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建设Internet学科信息资源门户网站系统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建设Internet学科信息资源门户网站系统的意义、目标、功能、关键技术及系统方案。
【摘要】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应解决师生的思想观念,提高对《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认识,同时注重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深入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提高道德素养,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彻底改变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现状。  【关键词】农村小学 品德与社会 道德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137-02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