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陪你一起慢慢看展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ur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什么展 |
  3月初,100件大英博物馆的馆藏文物空降北京,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展览名为“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自开幕至今,人气堪称“爆棚”。
  据介绍,此次展览缘起于2010年大英博物馆与英国BBC广播公司合作推出的高人气广播节目“用100件馆藏文物讲述世界历史”,在此基础上,大英博物馆相继推出了图书和同名的世界巡回展。目前,该展已巡展至日本、阿联酋、澳大利亚等国家,成为国际博物馆界的热门话题。中国内地是这一世界巡回展览的重要一站,其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展出至5月31日结束,随后还将于6月至9月移师上海博物馆。
  展览从大英博物馆800多万件藏品中选出了100件(组),分为九个单元:序言、开端、最初的城市、权力与哲学、仪式与信仰、贸易与侵略、变革与适应、邂逅与连结、我们创造的世界。展品纵横200万年,横跨五大洲,以“全球化”为关键词讲述了人类文明的历程。
  | 怎么看 |
  如此重量级的展览自然不应错过。不过,作为历史展,或许有时会让步入展厅的观众略感窒息,不知怎样享受在这片汪洋中的短暂旅行,而在进入国博前长时间的排队或许也会让您“食欲”减半。在这里,您不如随小编一起逛一逛,将每件展品看成一个坐标、一段往事,或许会发现,看一场历史展,也可以像边散步边和老友聊天那样惬意,根本停不下来。
  亚述浮雕板
  之前看到的木棺制作于公元前600年,也就是埃及人打跑了亚述人之后,漫步展厅,您还可以看到那些强势的入侵者。眼前的这件亚述浮雕板便刻画了两名手持武器,或许正赶往战场的亚述士兵。
  亚述人在公元前883年至公元前640年称霸了两河流域,建立了古代军事强国亚述帝国。他们为政森严,与其他的游牧民族相比更崇尚武力,癖好是以猎狮子“秀”实力。因两河流域缺少石材,所以亚述虽是强国,却也未能像埃及那样留下宏伟的石质建筑令后世仰望,不过,手艺精到的石工艺仍然为亚述人在历史上增色不少。
  这件亚述浮雕板是亚述人彰显军事实力的石工艺品之一。别看这两名士兵穿着“短裙”和“高筒袜”,他们可是昂首挺胸,身体健壮。不信您瞧,工艺师连他们大腿和小腿的健硕肌肉都刻画了出来。二人身上携带的武器既有远程攻击的弓箭,也有用于近身战的短剑,大大的盾牌更让他们攻守兼备,令敌人望而生畏。
  有意思的是,亚述人不光战斗力高,小心思用得也相当巧妙。比如,他们在阿苏尔巴尼帕宫殿中制作的连续石板,可称为世界上最早的连环画,战争、狩猎、王室生活都被石板记录了下来;又比如一件由雪花石膏制作的浮雕“亚述军队围攻要塞”,记录了战争中的各个细节,包括攻击者、伤者、堡垒甚至战士的饭盘,看上去像新闻图那样真实,但仔细一瞧,原来亚述人画下来的伤者没有一个是自己人,或许他们认为,这样一来,后世记住的就只有他们的厉害了。
  “大洪水”记录板
  继续深入,您将会看到曾在19世纪70年代引起轰动的“大洪水”记录板。一眼看去,这只是一块坑坑洼洼的泥板,再定睛一瞧,上面原来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人类的早期文字——楔形文字。泥板来自公元前7世纪,文字的内容是人类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的部分篇章。吉尔伽美什是被赋予了神话色彩的古代苏美尔人。苏美尔人生活在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今伊拉克),是最早的可考文明的创造者,楔形文字也是由他们首创。这种文字用芦苇杆书写,刻在泥板上。苏美尔人的智慧造福了今天的学者:泥板不会腐烂,文字流传至今。
  如今有成千上万的楔形文字泥板被保存了下来,其中以这块最为著名。因为当1872年它被楔形文字专家、后来的大英博物馆策展人乔治·史密斯翻译出来时,人们发现其文字内容与《圣经·旧约》中诺亚方舟的故事极为相近,更让人吃惊的是,在诺亚方舟“发生”的400年左右之前,就有了这块泥板。对于当时的历史学者而言,这块泥板当属“年度最佳礼物”。
  王后竖琴
  这件精美迷人的竖琴被放置在展厅的中心地带,或许您没走两步就会被它散发的金色幽光吸引过去。它出土于伊拉克南部乌尔王陵,镶嵌着青铜和黄金装饰,也是苏美尔人的手笔。
  在两河流域的工艺美术中,种类繁多、工艺精湛、装饰优美的金属工艺尤其令人称赞,其发展的历程可以说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史的缩影。那些杰出的作品多为青铜与黄金制品,这件竖琴便是其中一作,保存的完好程度更让人惊喜。
  苏美尔建都乌尔,乌尔王陵中的公牛竖琴并不止这一件。著名英国历史学家贡布里希曾写道:“苏美尔人爱好对称和精确”。欣赏此次展出的竖琴,这种爱好可见一斑。公牛头部饱满,牛角光洁粗壮,双眼圆瞪,茂密的胡须向前伸出,象征著王权的威严,让观者感受到傲视一切的高贵气场。这件来自4000多年前的陪葬品,让人们看到了苏美尔人能将写实手法与造型设计运用并结合得如此到位,而站在如此精美的远古乐器前,又似乎可以想象出某位王后美丽的倩影,耳畔似乎传来遥远的琴声。
  丢勒 《犀牛》
  公元1515年,一头犀牛被从亚洲运到了欧洲。对于欧洲人来说,这事可不小,因为犀牛不仅曾在古罗马的史书中出现,更是欧洲已超过千年不遇的“传说级”动物。这不,德国大画家阿尔布雷希特·丢勒便于同年在家乡纽伦堡画下了这幅《犀牛》。
  看过《野兔》的人大概都会觉得,丢勒大概是艺术史上最认真的画家之一了,从这点上来看,这幅《犀牛》也相当具有其代表性。当丢勒画下它的时候,这头犀牛正远渡重洋去往意大利。它是印度苏丹送给葡萄牙人的回礼(葡萄牙官员曾送给苏丹许多奢华的礼物以获得一座印度岛屿的使用权),又被葡萄牙国王送给了意大利的教皇,以期获得天主教会的支持,毕竟在当时教会的力量遍及欧洲。当丢勒以木刻版画的方式画下犀牛时,其实他还从未亲眼目睹真的犀牛呢,所以这幅画被认为或多或少参考了有关去往意大利的那头犀牛的描述。
  和真正的犀牛相比,“认真的丢勒”笔下的这只,看上去构造似乎过于复杂了,毕竟他是半想象地画出的。可是看那两只立起的耳朵和低垂的小眼睛,不正是犀牛的可爱之处吗?制作时,丢勒还将自己的名字缩写刻在了上面,足见他对这一纪录的重视。可惜的是,这头犀牛还没踏上意大利的土地,就和运载它的船只一同沉入了海底,但有关它的故事却流传了下来,丢勒的《犀牛》也成为了欧洲许多代人心中的“犀牛”。
  霍克森胡椒瓶
  您喜欢胡椒的味道吗?腌肉的时候,加点胡椒可以去腥提味,吃起来微微有点辣,令人回味……若要评一个“全场最勾人食欲奖”,这件霍克森胡椒瓶当之无愧。相比今天的胡椒瓶,这件制作于公元4世纪的小瓶子简直讲究得让人忍俊不禁,盛胡椒的容器竟然是贵族的半身像呢!不过,您若打开手机,查一查胡椒的历史,相信就能理解当时的“苦心”了。
  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开始,“胡椒”就出现在了菜单上,这味香料源自印度,因独特的香气俘获人心,甚至曾被作为货币使用。在电影和文学中,我们频频可以看到,肉类是欧洲上流社会餐桌上的必备美食,但因为当时保存肉类的技术不佳,肉容易变质,而胡椒正具有防腐抑菌、去腥解毒、增进食欲的用处,堪称完美的调料品,这使它逐渐成了欧洲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而由于产自热带地区,路途远和交通不发达等问题,让胡椒在欧洲市场上的价格堪比黄金。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连一个小小的胡椒瓶都要如此精致和可爱了。
  因篇幅有限,小编在这就陪您一起逛逛这6件。此外,还有近百件展品等待着您的拜访,它们的故事同样精彩。
  比如这件诞生于2011年的雕塑——菲耶尔·多斯·桑托斯《母亲》,竟然由战争中废弃的武器合成,其意义究竟何在?
  又如这几本《北斋漫画》。这些由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创作的图画,诞生于200年前,它们描绘了什么故事?与今天的漫画有什么关系?
  慢慢地,它们的故事经口口相传,流传至今;慢慢地,我们在一场展览中,邂逅往昔。
其他文献
此番亮相“瑞庆祯祥——清代织锦珍品特展”的藏品,被习惯称为“月字型大小”织锦。60余年前,它们从中原故土出发,冒着炮火硝烟辗转迁移几千里,穿越茫茫海峡,最后落脚于台北历史博物馆,得以在战乱中完整保存下来,不能不说是业界一大幸事。  | 烽火离乡路 |  河南博物院的前身河南博物馆,是中国成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当时曾有这样的评论:“统中国博物馆所藏物品,除故宫博物院外,自价值论,河南博物馆堪居第二之
期刊
汉语人称代词及其发展变化,是汉语语法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根据王力的《汉语史稿》和杨伯峻、何乐士的《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可知,上古汉语文献语言中曾经出现过6个第一人称代词:我、吾、余(予)、朕、卬、台,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我”和“吾”。根据朱庆之对两汉26部文献的研究,两汉时代,“卬”“台”不再用为第一人称代词;在战国后期文献中消失了的“朕”虽然重新出现,但成为帝王的专属第一人称代词;“我”、“
期刊
虽然今年纽约亚洲艺术周拍卖的硝烟已散,但舆论对此的探讨却远未停止。有人的关注点在“天价”到底值不值;有人预测这种热度可能会让身处调整期的内地市场迎来“春天”;也有人认为,比起中国藏家购买西方艺术品是一种眼界的开拓,此次内地藏家的大力追捧,似乎并不能证明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就已经具备了完全的影响力。这种近乎“狂热”的购买力给了内地藏家乃至市场人士怎样的启示?一切并不如想像中那般简单。  跟﹃春天﹄没
期刊
老广告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记忆和发展瞬间。民国时期,中国开始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广告业崭露头角。西风东渐,加上不少海外企业的商品推销广告,纸质媒介彩印的工商业广告占据和充斥着绝大多数市场,这也是现今我们仍能欣赏到所留存下来的各种老广告的原因。  而在诸多类别的老广告中,除美女广告是主流的吸睛招牌外,医药类型的商品广告大多過度宣扬,好夸大其词,似乎吹牛皮不犯法,存在着一些弊端和不足。这用当今
期刊
每当春风吹起,日本美协就迎来了新的拍卖季。此季美协即将推出八大特色专场,为海内外藏家捧出多件来自日本藏家旧藏的中国艺术珍品,可谓一场珍品云集的饕餮盛宴。据悉,4月3日至5日,在香港万丽海景酒店将举行预展,4月13日这些心仪之作将在东京新宿NS大厦与公众见面。  东瀛名门  | 坂本五郎珍品现身 |  坂本五郎无疑是古董艺术市场的热点人物,这位风靡全球的日本著名古董商,不仅对日本古董圈,而且对全球艺
期刊
日前在北京举办的“2017藝术市场价值榜暨2016北京拍卖季年度行业峰会”,通过市场大数据发布、艺术市场价值榜揭晓、行业高峰论坛、慈善拍卖等环节,对2016年的市场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对未来市场发展趋势展开讨论。  行业突围需要文化引领一直是业内热议的话题。对此,北京拍卖行业协会会长甘学军则表示,在艺术市场中,不管是拍卖还是画廊,又或者是金融,都要以文化为基点,通过文化视角发掘其所经营产品文化艺术
期刊
春分日,北京城盼来了久违的雨。春分雨脚落声微,不大的雨,刚刚好压下了扬起的尘土,润了草木,湿了地衣。伏于案头,看看叫人喜欢的画,忆忆叫人舒心的人,才不负这恰恰好的雨一手打造的好夜。  画是从容笔,人是旧王孙。光绪二十二年的夏天,恭王府的院子里传出婴儿的哭声,满清皇室添了男丁,光绪帝亲赐其名,爱新觉罗家的玉牒上留下了“溥儒”的名字。“儒”是其名,“心畬”是其字,“旧王孙”是其思。庶出的溥心畬无望袭爵
期刊
每年2月的伦敦艺术品拍卖,对于全球艺术品市场来说具有一定的“话语权”。  今年这一惯例拍卖较往年晚了些时日——推至了2月底至3月初。印象派及现代艺术、超现实主义、战后艺术、当代艺术等专场相继在伦敦苏富比、佳士得登场。就以苏富比、佳士得两家的印象派、现代艺术及超现实主义艺术晚拍来说,“涨”势明显。伦敦苏富比此番取得了1.947亿英镑的总成交额,不仅创下伦敦拍卖会历年来的最高总成交额,且其较上年同期上
期刊
近日,随着“巴塞尔钟表珠宝博览会”的召开,瑞士巴塞尔,这一国际著名珠宝、钟表和奢侈品中心再一次吸引了全球高端人群的目光,各界名流和行业精英以及时尚达人、媒体云集巴塞尔,人们一边鉴赏珠宝、名表,一边观览巴塞尔的城市美景。事实上,作为瑞士第三大城市,瑞士巴塞尔的城市景观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而于2014年拍卖的一枚巴塞尔金币,就因其上面完美的巴塞尔城市景观而备受追捧,最终以80万法郎的天价成交,也成为
期刊
玫茵堂藏瓷乃私人收藏中国御瓷的翘楚之一,其堂名意取“玫瑰如茵、花开遍地”,饶富诗意。本次春季,又正逢玫瑰盛开之时,美瓷相簇,伴以花茵为佐,不禁相映成趣。这些瑰丽的中国符号历经百年,曾于瑞士湖畔相聚,又再次绽放于故京,花开遍地,温柔地惊艳着岁月。  玫茵堂意为“Hall among Rose Beds”(掩映于玫瑰花丛中的殿堂)。其主人为瑞士商人斯蒂芬·裕利(Stephen Zuellig)和他的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