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业界怎么说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2268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今年纽约亚洲艺术周拍卖的硝烟已散,但舆论对此的探讨却远未停止。有人的关注点在“天价”到底值不值;有人预测这种热度可能会让身处调整期的内地市场迎来“春天”;也有人认为,比起中国藏家购买西方艺术品是一种眼界的开拓,此次内地藏家的大力追捧,似乎并不能证明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就已经具备了完全的影响力。这种近乎“狂热”的购买力给了内地藏家乃至市场人士怎样的启示?一切并不如想像中那般简单。
  跟﹃春天﹄没什么关系
  刘尚勇(中国拍卖行业资深人士)
  中国古代艺术品在纽约热卖,就有人认为这或许意味着国内即将拉开的春拍市场可能会迎来“春天”,因为近年来国内的古玩艺术品拍卖市场处于一种深度调整的状态。我想,这只是一种美好的幻想,跟“春天”并没有什么关系。
  甚至我们可以看到,古玩艺术品拍卖市场海外与国内相比,给人一种“外热内冷”的感觉。现在确实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藏家转战海外市场,因缺乏拉动,内地市场反而可能会越来越冷。
  为什么国内藏家改投海外市场,东西好当然是一个主要方面,同时也跟海外市场的规范以及内地对于文物艺术品拍卖的一些限制有关。比如青铜器和一些高古的拍品,即便再贵,再有市场需求,内地的拍卖行也必须要遵循相关监管要求。另外,还有一些人是因为汇率变动,出于对自己的资产布局考虑,不会选择在国内进行相关消费。再加上现在国内的保税区仓库也很方便,在海外买回来的古玩艺术品,可以直接放在仓库里,临时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解决了一个进口税的问题。
  由此分析,可以说国内古玩艺术品拍卖市场会持续萎缩,海外与内地,这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不过,不管是在海外还是内地,好的拍品总还是有市场的,并不差需求与资金。但现在看来,要想促进国内古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发展,只有单方面或某一两个方面的改变并不够,它需要的是一种综合的利好,包括进口关税、外汇管理政策、进出口管理政策等等。
  古玩艺术品交易是﹃小众游戏﹄
  马良宇(小斋主人、古玩艺术品市场资深人士)
  此次纽约佳士得拍卖,藤田美术馆专场29件拍品2.62亿美元成交、玛丽·泰瑞莎82件拍品2535万美元成交、一尊十二世纪黑石观音2466万美元成交。112件藏品、3个供货商、买家若干不详,就完成了3亿多美元的成交——可以说,在此次纽约佳士得7个专场、700余件拍品、3.3亿美元的创记录成交基本都是靠这些来完成的。尤其是藤田美术馆一个专场的成交,就几乎完成了任务的80%。这一连串的数据表现出来的是古玩艺术品拍卖越来越小众化了。从早两年的安思远专拍,到后来的纽约大都会藏瓷专拍,再到今天的藤田美术馆专拍,不难看出,供货商要不是博物馆就是大收藏家,竞买人则是企业、财团、基金,这意味着艺术品交易将进入前所未有的新时代。
  之所以此次拍卖能产生这样的效果,比如《六龙图》的天价诞生,我认为是一切创造市场传奇的因素都具备了。而且,《石渠宝笈》的著录与上面的乾隆御题诗和众多玺印是最吸引人的卖点。我家三代人都是与古玩圈打交道的,我自己也在京港兩地从事古玩生意。香港人在买股票的时候常说:“不会买就买汇丰”,对于购买古玩艺术品,我认为“不会买就买乾隆”,在未来的市场中,乾隆时期的古董艺术品会是投资的首选和创造市场神话的前提。
  同时,我的感触还在于,反个角度来想,倘若未来的古董艺术品都要具备上述这样的水准才可以交易的话,那么现在内地99%的所谓的古玩商都要转业了。但这恰恰也是市场在推动一个行业的进步。据我所知,今年纽约亚洲艺术周,真正卖中国古董艺术品的也就10家左右,并且不是以店面的形式展示,而是在高级公寓里,基本上有卖点的藏品全都预留给了熟客,真正是上流社会的“小众游戏”。国际市场经过大浪淘沙式的淘汰,现在在纽约、香港等地,从事这种顶级中国古玩艺术品交易的基本都是10家左右,可见这个行业门槛之高,怎么能像内地现在有这么庞大的从业大军?更进一步分析,近年来内地又究竟有多少人在买卖真正的古玩艺术品?
  内地的古玩艺术品行业在经历了2010年到2013年的高峰后,大部分人都透支了,尤其是一些中小藏家几乎丧失了购买力。中国市场正在经历的是伦敦、纽约和香港三个市场曾经经历过的,但是,泡沫散失得越快,真正的本质也会显现得越快,无论是买家还是卖家,盲目掘金的时代已经过去。而不景气的时候,机会会出现在哪一个门类,这需要买家了解古玩艺术品的真正价值所在,和对市场的正确分析,你看现在国际上一些职业买手的活跃,这将成为一种趋势。
  不要误导艺术市场
  赵榆(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拍卖史研究专家)
  此次藤田美术馆旧藏文物拍卖成交状况在外界看来很成功,但我却有些不同看法。
  比如陈容的《六龙图》,在宣传上的用语跟中国美术史是不相符的。宋代的画家群体是各个朝代以来出现得最多的。陈容在宋代确实是一位很重要的画家,但并不是一流的,他对中国画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也不是一流的。这样说并不是贬低陈容。现在宋代画家的作品存世量还是比较多的,特别是在博物馆,市场上流通的也有一部分。如果把陈容作品的价位定得太高,宋代其他孤品的位置呢?比如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
  1974年我进入国家文物局,当时一大批老一代德艺双馨的文物鉴定家、学者和艺术家还都在世,比如王冶秋先生、唐兰先生等等。据他们讲,“中国文物的门类非常多,分类是青铜器第一,古籍善本第二,玉器第三,书画第四——而且是书第一,画第二。”此次藤田美术馆的31件拍品中,底价最高的不是书画,也不是《六龙图》,而是青铜器,这说明老一代日本人对中国文化史的研究是比较透彻的,他们的定价符合中国文物的历史分类传统。至于这31件拍品最高成交价是《六龙图》,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这些艺术市场研究者有误导作用。
  至于这次总的成交价,包括陈容的《六龙图》在内,我认为是中国内地市场10年以后的价钱,说实在是不可喜的。这些拍品拿回内地想马上赚钱不可能,这是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规律。市场是公平的,是按照文物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各个阶段给出的合理的市场价格。   此次拍卖的底价很公正,并且符合国际市场价位;而超出了十倍、百倍价格成交,这不是市场的合理运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怪现象,我认为是因为内地买家之间没有团结一致,缺乏沟通。比如2005年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在伦敦市场出现的那次,内地买家还不像现在对中国文物如此感兴趣,所以台湾买家去得较多。据王定乾介绍,当时他带领台湾清玩雅集的会员到现场,虽然每个人都想拍下鬼谷子下山罐,但事先会员之间都互相通气。而这次在纽约的情况却并非如此。
  我认为内地的藏家、买家和港台的最大区别是文化修养和彼此之间的凝聚力。而且内地到现在都还没有形成一个高端的文物收藏者的社会团体,希望大家能行动起来,让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回归理性,公平公正、合理地发展下去。
  真正考验眼光的时刻才刚刚开始
  林明杰(上海《新民晚报》艺术评论主编)
  此次纽约亚洲艺术周的拍卖,引发有些人对于内地市场“春天”到来的猜测,我对此并没有多大感觉。因为在我看来,内地市场的“春天”一直都在,也许会有小小的“倒春寒”,但一个正常的市场,不可能24小时都是高潮。过去曾经有段时间,什么样的东西都能卖掉,这是因为我们的市场跟国际脱轨,需要有一个衔接的过程。暴风雨的市场不是常态,普通平凡的日子才是长久的、该有的模样。
  内地的古玩艺术品拍卖市场刚刚起步的时候,玩的都是老藏家,延续的是他们过去的习惯、偏好。后来资本进入,却没有跟文化衔接上,大量资金的投入超越了艺术品本身价值的热度,这是因为资本没有掌握艺术品市场的规律。但是通过此次纽约拍卖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中国的藏家正在逐渐成熟起来。比如顶级的青铜器,從收藏经济学的角度衡量,历来都是珍贵的东西。中国藏家们在慢慢认识到它们的价值,这是好事。当然,也需要提醒的是,对于古代书画,比如宋元书画,我认为我们的藏家在出手时还是要慎重,因为卖家都不傻。
  艺术市场通常划分为两头。一是古老的艺术,可以说,近年来,中国的藏家们为历史曾经打破过的艺术价值体系重建,立下了汗马功劳,不应该用酸溜溜的态度去讥讽他们为“土豪”;而另一方面,在建立中国新的艺术价值体系时,我们既要学会厚古,同时也要重今,不要等着别人让你“请君入瓮”,应该有主动的精神。传统是五千年当中一代代人们不断创造出来的,不是一味继承出来的,没有创造,又何谈继承?我们这一代藏家一定要懂这个道理,用创造的思想、博大的胸怀、孩子般好奇的眼光,去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市场,而不是总要靠别人来“喂”给我们。
  今天的藏家在走向国际市场的时候,虚心和自豪应该是并存的。但有时候我们也会看到一些藏家,他们在生意上很有创造性,在艺术收藏上却很保守。这不怪他们,因为他们没有机会去把握住艺术规律的本质。因此还是要多学习,把你在打拼事业时候的聪明才智、敏锐的眼光、钻研的劲头、谦虚的态度,同样用到收藏上面来,学会培育市场。不能光认为自己有钱就可以,那样对不起你的智商。
  在内地古玩艺术品市场曾经有过的腾飞期,确实有些人成功了,没有必要去骄傲,因为那个时候,连“傻子”都能赚钱,并不稀奇。后来有的投资垮台了,就有人预言这个市场不行了,这也不对。中国的收藏和艺术市场体系还很年轻,它的发展与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现在正是热身阶段。对于中国藏家而言,真正考验眼光的时候才刚开始。
其他文献
在中国陶瓷考古界,有一个流传了千年的谜团,那就是关于秘色瓷的产地。秘色瓷,中国瓷器家族中最为神秘的一位成员,古人用“姿如圭璧,色如烟岚”来形容它的釉色和器质之美。之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普遍认为,“秘色瓷”与越窑关系密切,然而,因为缺乏窑址证据,让这种猜测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  终于,当时针指向2015年10月,浙江慈溪桥头镇上林湖后司岙窑址的考古发掘启动,带来了一个重大的好消息——这一悬而未决的
期刊
古镇南浔向来就是收藏家的福地,尤其是近代以来,不仅孕育了庞莱臣、张葱玉这样的书画收藏巨擘,也诞生了刘承干、张石铭等藏书大家。其中南浔的首富刘家,不仅以刘承干的嘉业堂藏书闻名四海,其三叔刘梯青(图1,1876年至1950年,字安泩,号梯青)的玉器收藏亦有相当规模。近期,拍卖市场上出现了一本名叫《中国古代玉器》的书,揭开了其作为中国一流收藏家的神秘面纱。  《中国古代玉器》(图2)尺寸约为27厘米×3
期刊
于3月底亮相的北京匡时2017迎春拍卖会,由张善孖、刘继卣、俞致贞、贺天健、黄秋园、赵叔孺等民国书画家组成的“小名家”专场引起了人们的特別关注。张善孖的《风林虎啸》、刘继卣的《十全图》、俞致贞的《繁花锦鸡》、贺天健的《松山观瀑》等书画精品让各路藏家频频称道。尽管不少买家总是把大名头艺术家的作品作为自己的收藏重点,但这些艺术造诣深厚、具有独树一帜艺术风貌的民国“小名家”们的精品,也同样值得典藏与玩味
期刊
本刊2017年第1期刊载《赵孟书法三作考辨之一——〈小楷书道德经卷〉辨伪》一文,内中涉及到张大千旧藏赵孟《九歌书画册》。徐邦达先生鉴此册的绘画为元末张渥画,对开书“九歌”等文辞为伪赵孟书,其书款及所钤“赵子昂氏”一印,与伪赵孟《六体千字文》的款书、钤印“十分相像”,“为一人伪作”。由此引起本人的再研究。张渥诸本《九歌图》果真为真迹吗?  张渥(生卒年不详),字叔厚,淮南人,博学明经,累举不得志于有
期刊
先说两件事。  《小画“大”说》在今年第二期《中国收藏》刊出后,陆续听到了一些朋友的看法和意见。画家傅希陶指出,我对潘天寿《双雏鸡》的识文有两处错误:一是第一句“鸡雏鸡雏小于拳”,我识为“雏鸡雏鸡小于拳”;二是最后一句“准备来时戒旦老”,我将“来时”识成“他年”。我立即找来杂志对照阅读,果然错了。这是非常明显的低级错误,怎么会出这样的错?我又找来当时参考的几本书,一边翻阅一边回忆。原因找到了,当时
期刊
香港苏富比现当代艺术晚间拍卖将于4月2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除了常设的“现代亚洲艺术”、“当代亚洲艺术”及“现当代东南亚艺术”板块外,本季晚拍还首次带来重要西方当代艺术作品,令人瞩目。  据了解,此次晚拍中,不但有国际知名艺术家如安迪·沃霍尔、尚·米榭·巴斯基亚、达明·赫斯特、亚德里安·格尼等西方大师之作,更同场呈献其他炙手可热的亚洲艺术家作品,包括林风眠、赵无极、刘野、草间弥生、黎谱及阿凡迪
期刊
保利香港五周年春季拍卖会将于4月1日至4月4日在位于香港湾仔的君悦酒店举办。此季拍卖中,中国古董珍玩部分将继续回溯上古吉金美玉的深厚文化底蕴,探索佛教艺术的灿烂光华,再现明清皇族以及文人高士的精致考究。据悉,“中国古董珍玩”、“得吾所藏—选中国古代陶瓷”与“古韵—中国古代铜器及陶器”等专场将相继登场。与以往相比,此番拍品更为精炼,有不少令人瞩目的佳品被推出。  其中由法国吉美家族旧藏的一方清乾隆御
期刊
苏黎世亚洲3月在香港举行了春季拍卖会,推出的2800件邮票及邮政瑰宝﹑纸币及钱币珍品,引来了诸多藏家的争夺。本场拍卖呈献之一系列1980年猴年“金猴”邮票,现场竞投气氛热烈。当中四版“金猴”邮票的成交价各逾100万港元,超越原先高估价,成绩斐然。最受瞩目的为80枚“金猴”全张版票,以142.6万港元高价成交。此版票金色艳丽夺目,红色丰润,保存极佳。  而清代红印花改值票方面,也得到藏家們的认可。其
期刊
此番亮相“瑞庆祯祥——清代织锦珍品特展”的藏品,被习惯称为“月字型大小”织锦。60余年前,它们从中原故土出发,冒着炮火硝烟辗转迁移几千里,穿越茫茫海峡,最后落脚于台北历史博物馆,得以在战乱中完整保存下来,不能不说是业界一大幸事。  | 烽火离乡路 |  河南博物院的前身河南博物馆,是中国成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当时曾有这样的评论:“统中国博物馆所藏物品,除故宫博物院外,自价值论,河南博物馆堪居第二之
期刊
汉语人称代词及其发展变化,是汉语语法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根据王力的《汉语史稿》和杨伯峻、何乐士的《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可知,上古汉语文献语言中曾经出现过6个第一人称代词:我、吾、余(予)、朕、卬、台,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我”和“吾”。根据朱庆之对两汉26部文献的研究,两汉时代,“卬”“台”不再用为第一人称代词;在战国后期文献中消失了的“朕”虽然重新出现,但成为帝王的专属第一人称代词;“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