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协同视角下高职院校学报内涵发展研究

来源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jinhe1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教育的类型属性决定了高职学报的发展需要体现职业教育特征,走差异化发展路线.高职学报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提升学术质量和社会效益.基于组织协同理论构建战略地图和模型,为高职学报的愿景构建、利益整合、流程再造和编辑队伍建设提供了新的向度.
其他文献
职业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我国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在人员交流往来、教育教学方式、教育治理体系、教育国际化环境等方面出现了新情况,直接制约了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整体推进.基于此,文章从供需关系、教育质量、治理现代化、文化认同等维度,提出了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的路径,包括做好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的顶层设计,拓宽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合作空间;构建“线上+线下”互补式的教学模式,拓宽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在线虚拟认知的具身场域;形成高职院校内生性发展动力,提升国际化合作的质量和水平;创设外部环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居民家庭收入不断增长,我国从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随着收入的增长,家庭对财富保值增值特别是获得投资性收入的期望不断增强.文章通过梳理我国1978—2020年家庭金融资产投资的信息和数据,回顾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演变过程,分析家庭对金融资产的认识、运用能力、财富配置变化等情况,探析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因素,展望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未来发展的方向,为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提供参考.
保罗·伯克特作为北美生态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之一,面对部分生态经济学家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解构,发表了多篇著述进行驳斥和论证.伯克特回到马克思著作本身,重申了马克思关于劳动过程中自然地位重要性的观点,厘清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概念,澄清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生态底色.伯克特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生态维度的辩护,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主流地位,使人们能够以更加全面的视角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
伴随垃圾分类的政策倡导与实践创新,数字化技术普遍渗透进城市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进程,成为助推垃圾分类治理创新引擎.文章通过对浙江“虎哥回收”个案进行考察发现,数字化技术介入垃圾分类过程,实现了垃圾流动过程优化与主体利益关系的重构.治理机制“链条化”、治理主体关系“结构化”和治理目标“多元融合”三条路径,推动着垃圾分类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数字化助推垃圾分类治理创新的持续性,今后需要进一步夯实居民环保参与、社区组织网络等社会基础.
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是完善垃圾分类工作的基本保障,发挥企业主体在垃圾分类回收中的作用则是其中的关键一步.安徽省S县垃圾兑换超市在提升有害垃圾回收成效、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以及居民参与度等方面优势明显,但也面临企业效益低、管理阙如、“超市”作用弱的问题.对此,政府应当健全环境治理责任体系,增加财税支持与监管力度.垃圾兑换超市也应当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多方位资金筹措、激发市场活力,同时提高居民环保素养,调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文章基于2005—2019年民族地区8个省(区)的实际数据,构建了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耦合度分析两个系统间的耦合与互动发展.结果表明:第一,2005—2019年,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指数由2005年的0.809曲折上升至2019年的0.962,年均增长2.64%;其绿色发展指数由2005年的0.535逐步上升至2019年的0.726,年均增长9.05%;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指数和绿色发展指数整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态势均为良好,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指数和绿色发展指数均高于全国整体
人类主体能力增强带来的科技发展赋予了人类改变地球的巨大力量,从而导致人类世时代的日益凸显,生物多样性也因之面临诸多挑战.生态现代主义者就此提出“解耦于自然”的概念,认为人类可以利用技术发展来解决这些人为造成的问题,使地球重新恢复绿色生机.作为一个颇为棘手的“公地悲剧”,全球变暖也因各方利益冲突而无法处理.人工合成地球的提出者主张,人类可通过地球工程提供防御.除此之外,神经科学、社会科学和环境行为学以及“可持续生物圈”也都致力于在各自领域内探讨应对人类世的挑战.面对上述探索和困难,人类作为地球上唯一的道德物
环境学术团体通过汇集各个学科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开展多维度的环境问题研究,成为20世纪推动各国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源动力之一.日本环境研究学者于1979年召开首次“日本环境会议”,在此后的40年里召开了35次环境会议和11届“亚洲·太平洋NGO环境会议”,主办了一份影响力极高的《环境与公害》杂志.他们积极发挥非政府机构的监督职能,对日本各个时期的环境问题展开详细的取证调查、深入研讨对策并提出诸多政策建议,从专注于日本的公害问题到研究全球环境问题,为阻止日本环境政策的停滞与后退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成为
一、荒野观rn柯进华:尊敬的罗尔斯顿教授,非常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您是世界公认的“环境伦理学之父”,您的著作是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领域的必读经典,我曾反复阅读,受益匪浅.您有着丰富的荒野体验,足迹遍布世界各地的荒野区,自称是“一位走向荒野的哲学家”,荒野情结贯穿于您的思想和生活.从自然禀赋来看,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存有大量的荒野地,被称为“巨型荒野国家”(mega-wildemess nations)之一;①但作为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荒野保护正面临巨大挑战.荒野是
期刊
2021年11月27日,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和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共同主办的“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小组”2021年学术年会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湖北武汉以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全国3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以及一些学术期刊出版单位的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会议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小组”成立6年来的工作情况,并且围绕“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理论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生态流派及进展研究”“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