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贤请太康全县环卫工吃早餐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92627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振贤老人是一位成功的民营企业家,外出洽谈业务时舍不得住200元一晚的房间,吃饭专挑便宜饭菜。李振贤老人还是一名县政协常委,为了能让河南省太康全县286名环卫工每天免费吃早餐,4个多月来,他已慷慨出资10多万元。李振贤,今年60岁,是河南省太康县一家企业老总,身兼河南省太康县政协常委。“让全县环卫工人都能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我感到无比快乐。”李振贤这样说。
  被触动——七旬环卫工早餐吃冷馒头就蒜瓣
  2013年12月25日清晨5时许,李振贤像往常一样外出晨练。路过河南省太康县人民广场西侧时,他看到一位驼背老人正在扫马路。经过交谈,李振贤了解到老人名叫刘开化,已70多岁,每天凌晨四五点就开始清扫。
  “老人家,您咋吃早饭呀?”与老人告别时,李振贤随口问道。老人从旁边的三轮车上取下一个塑料袋,里面是一个冷馒头和几个蒜瓣,车把上挂着一杯开水。“热水就着冷馒头,这就是我的早餐。”老人说。
  老人的艰难触动了李振贤老人。“70岁本该安享晚年,而他却这么辛苦,连顿热乎饭都吃不上……”李振贤说,从那时起,他就暗下决心,要改善全县环卫工人的早餐质量。
  急呼吁——把环卫工生存状况写进政协提案
  李振贤了解到,县城共有环卫工人286名,平均年龄60岁。
  经过几个月的调查、论证,李振贤把一份关于河南省太康县清洁工生存状况的政协提案交到了该县“两会”。“我愿尽自己绵薄之力,为全县环卫工人免费提供早餐。”李振贤在提案中表示。该提案得到河南省太康县政协主要领导的重视,该县政协立即委托一位副主席和其他工作人员协助跟进。
  快行动——为全县环卫工免费提供早餐
  在县政协的支持下,李振贤很快在县城确定了3个环卫工免费早餐供应点,分别位于东部、中部和西部的繁华地段。“按照豫东市民的生活习惯,确定了每名环卫工人伙食标准为5元。”李振贤说在该县商贸路北段路西一处早餐供应点,编者看到,这是一个四合院,临街的房门上挂着“农友福爱心粥屋”的横幅。院内外坐满了环卫工人,或喝汤或吃包子,有说有笑,好不热闹。
  编者注意到,免费早餐包括油条、稀饭、包子、小菜、豆浆和胡辣汤等。“我一顿吃两个馒头,一碗豆腐皮黄瓜菜,外加一碗热汤,可得劲了!”环卫工李元昌笑着告诉编者,这样的生活他们已过了4个多月。据了解,从3月2日免费早餐活动启动以来,李振贤已花去10多万元。
  众人帮——你出钱,我出力他出场地
  李振贤的善举得到了家人和公司员工的大力支持。“他就是这样的脾气,见穷人就想帮。”李振贤的妻子徐秀丽说。
  “俺老总对穷人大方,但对自己却很抠门。”河南省太康县农友福肥业有限公司副经理李磊说。一次,他和李振贤等3人去云南出差,因为房间费每晚要200多元,李振贤只要了一间屋子,3人挤着住了几个晚上。“就连吃饭,也都是小饭馆。”李磊说。
  而李振贤的善举也打动了很多人。早餐供应点院内的墙上,贴满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款捐物的名单。“爱心人士来自社会各界,有个人有企业。”志愿者焦阳光说,“副县长吴兴华也捐了2000元。”现在,越来越多人加入该公益活动中来,出钱、出人、出场地,他们都在力所能及做工作。
  “下一步我们打算组建‘爱心人士联盟’,帮助更多人。”谈起今后的打算,李振贤说。
其他文献
短短三到四年的时间,原本孤芳自赏的南红玛瑙在沉默中爆发了,价格翻了十倍甚至几十倍以上。 5年前一颗老南红珠子不过百元左右,如今已达数千元一颗。而新南红玛瑙料,几年前不过几百元一斤,如今每斤达到数万元甚至更高,基本按克定价。  南红的暴涨,使很多早期介入的藏家、玩家,或者有眼光的原料囤积商,都一夜暴富。同时,也引得更多的南红玛瑙商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追涨势头不减。  然而,当很多人还沉浸在喜悦中时,
期刊
近日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中日韩经济发展协会和日中环境协会三方主办的首届中日韩养生文化与养老产业论坛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来自中日韩三国的500多位相关人士参加了活动,相关专家围绕养生、养老的主题各自介绍了本国这一领域中最新的技术、理念以及研究成果。  据悉,论坛今后将走向常态,轮流在中日韩三国举行。
期刊
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草原上,有一对孪生兄弟从小就患了同样的病,弟弟丧失了行走能力,从小学到大学,哥哥背了弟弟八年多,手足情深、不离不弃。这对生活在贫寒家庭的90后 “背学”兄弟的事迹在网络上迅速传开。  日前,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开通了一个“兄弟情深”QQ群,邀请网民一同探访兄弟俩的生活,得到数百名网民响应,有的网民克服困难来到兄弟俩的家乡和大学进行探访。  “背学”兄弟  每天早晨6点40分左右
期刊
一到夏季,市场上就出现琳琅满目的席子,因为夏季席子的购买有助于老年人避暑,但是老年人因为自身体质的原因,选择使用什么样子的席子,讲究还是有很多的,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吧!  给老人使用的凉席最好选择天然材质制作、吸汗性及透气性比较好的产品。老人适合使用亚麻席、草席和藤席,日常使用要注意清洁晾晒。  亚麻席  亚麻席是一种有天然香气的香料植物。其香气对细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对虫类有杀伤力。亚麻凉席就是
期刊
当我们想起香港,会想到什么?是维多利亚港、兰桂坊、迪斯尼、海洋公园等标配景点,还是尖沙咀、旺角、铜锣湾、中环一类的扫货天堂?资源的丰沛与行色的匆忙只是向观光客展露的表象,旧屋村、废置工厂、地下音乐空间等不知名地点才演绎着它的原生境况。  逃离都市:离岛探秘  香港有超过260个离岛,总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除了南丫、长洲这几座知名度较高,其余绝大多数都尚未开发、鲜有人知——香港岛南面1.3平方公
期刊
若非亲眼所见,很难相信在中国天津的一个普通家庭中,20名残疾人围坐在年过半百的孙惠萍身边,喊她“妈妈”。这些脑瘫或自闭症患者中,最长的已在此生活18年。  1990年,幼儿园下岗教师孙惠萍利用当时自家仅有的30平方米住宅,创办了当地唯一提供“全日托养服务”的“圆梦特殊教育中心”,专门训练并照顾残疾孩子。20年间,超过100名残疾人先后在此生活。  狭小的空间常年住着十几个残疾孩子,孙惠萍与丈夫打了
期刊
“种姜和做事一样,都是从细节做起。”说起自己种姜,陈家俊老人感受很深刻。  年过七旬,头盘种姜,没想就弄了个“状元”,陈家俊一下成了雁江区保和镇盘龙村的“明星”。  老人偷偷种的5分地大姜,成本不到800元,到收获的时候收了4400多斤,卖了7000多元,亩产比起村里的平均水平4000多斤高了一大截,成为全村普通种姜户中的“状元”。近日,记者在盘龙村一家茶馆里见到了陈家俊,老人为我们详细讲述了他种
期刊
围坐在贵州黔北山区一所村小的大铁炉子边,满头白发的朱敏才对国家外汇储备量、贸易顺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当地人眼里十分陌生的概念如数家珍,解释这些“高大上”的词汇时,他还会讲出一两个亲身经历的故事。  14年前,“黑头发多过白头发”时,朱敏才是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如今,他是这所山间村小的支教老师。  在学生眼中,朱老师的学问和山间的洼洼一样高深,以至于上朱老师的英语口语课根本不用翻开课
期刊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五四重要讲话精神,近日,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学生组成的“心连心”小分队,到南京市浦口区的龙山养老院与南京市浦口区的林缘养老院慰问老一辈的社会建设者,为老人送去关怀。  为关注帮扶弱势群体,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在整个志愿活动开展期间,学生给他们带去水果和小礼物,和他们谈心交流,给他们讲解学校里的趣事,
期刊
虹口区欧阳街道的兴化小区,居民活动室里经常传来吉他声声。居民们知道,年过七旬的“老顽童”阮克阶又在展示他的宝贝了。  阮克阶的宝贝,是他发明的“十四弦轻木双律奔速钢弦吉他”。与常见的六弦吉他不同,这件名为 “吉他”的乐器造型更像古筝——拥有14根弦,琴头、琴弦和琴桥一起横卧在一块木板上。连上扩音器,右手弹拨琴弦,配以左手中的滑棒,一曲圆舞曲款款而来,声音倒似夏威夷吉他的圆润。  “老先生弹得好,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