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动课堂构建策略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ianh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动课堂”以学生特点、学生兴趣为起点,它倡导课堂中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潜能,凸显个性,自我得到发展;它重视对话与合作,使问题得以协调沟通,发挥集体的力量;它关注课堂的生成,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如何构建生动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
  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构建“生动课堂”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课堂中倡导“对话式”的师生关系、“伙伴式”的生生关系。首先,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与理解,使课堂成为平等对话的场所;其次,我们应让学生在课堂中建立平等互助的“伙伴关系”,让学生在互助中学有所得,在互助中感受快乐,在互助中发现自我。教师的情绪对课堂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走进教室我们应把微笑带进教室,让微笑感染每一个学生,带给他们好心情。课堂上学生多惧怕老师,对老师存有胆怯的心理,不敢大胆发言,更不敢畅所欲言,因此,教师应把话说得亲切些、和蔼些,富有感染力,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让学生乐于亲近你。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作为教师,你也不应该当着这么多学生的面指责他,相反你应投去鼓励的目光。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最忌讳教师把坏心情带进教室,对学生动辄发脾气,一人犯错全班受罚。教师本想树立自己的威信,殊不知更令学生讨厌,更谈不上什么趣味了。
  二、让教学内容生活化
  《语文课程标准》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状况强调语文课程的生活化,要求进一步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舞台扩大到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而传统的语文教育脱离生活:阅读,不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体验领会文章的妙要;写作,不重视引导学生开发生活源泉,只在写法上做文章,其结果必然与生活脱节,从而丧失语文应有的工具性。我听过这样一节课,教学的是《菜园里》,课前老师在教室的四周摆上许多新鲜蔬菜,有白菜、卷心白,有白色、红色的萝卜,红色、绿色的辣椒,紫色的茄子,浅黄、深黄的南瓜,有穿着绿衣裳的黄瓜,还有细长的豆角。上课了,教师说:大家看,我们已经来到了“菜园里”,我们四周有这么多蔬菜,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学生答:想(兴奋、齐声)。教师说:那好,待会儿同学们就下座位到教室的四周去看一看、摸一摸这些蔬菜,再读一读身边的卡片,试着记住它们的名字,可不要把它们的名字记错了。读完了把小卡片拿到手上,等到把所有的蔬菜认完了,就回到座位。(同学们纷纷到教室四周看一看、摸一摸这些蔬菜,又读了读身边的卡片)师:下面老师要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这些蔬菜名称(师拿起蔬菜,学生赶快举起了卡片,认得又快又响亮)。教师说:你们刚才认识了那么多蔬菜,谁愿意说说它们?说说你看到的,摸到的、感受到的,你愿意说哪个就说哪个!(生1:我刚才摸到黄瓜身上有刺。生2:我知道南瓜是黄色的,是圆形的,它的皮很硬。生3:西红柿红红的,软软的,我闻了闻,还有一股清香。)这堂课中,老师将教学明显地分为认识生活与探究生活两个层次,将教学情景生活化。课文中的生字不再是一个个陌生的方块字的组合,而是一个个急于认识的朋友,学生认识了,欢快的气氛弥漫了整个教室。学生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对这些蔬菜有了新的了解,学生在“动”中,在“乐”中获得了知识,又通过进一步的认识,明确了更多的生活事例。
  三、让教学形式多样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
  低年级儿童无意注意、无意识记忆还占很大的优势,他们的学习活动直接受兴趣支配,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更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在口语交际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形声结合,声画并茂的特点,围绕“口语交际”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各种情境,引起和维持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儿童主动说、积极说,使他们在情境中产生强烈的“说话”欲望,变“要我说”为“我要说”,课堂气氛显得轻松愉快,生动有趣,从而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一项教学艺术,在语文教学中,构建生动有趣的课堂,把语文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变为满足学生求知的渴望,从而使学生拥有知识,技能,拥有高尚的情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课堂教学,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其他文献
苏教版二年级《乡下孩子》一课是描写农村孩子生活情景的一首诗歌,为了教好这篇诗歌,我和同组的老师先后三次教学、三次反思,颇有收获。  一画:邀请美术老师作黑板画  为了使学生能够在一个洋溢着浓郁乡村泥土气息的情境中走进文本,进行角色体验,尤其是体验其快乐,我们在一个班邀请了学校擅长黑板画的美术老师前来助阵,一会儿工夫,一黑板令人神往的乡村田园画出现在大家面前,众皆惊叹。教学时,我发现,虽然黑板上到处
一位青年教师在执教五年级上册的《嫦娥奔月》一课时,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逢蒙周旋……”执教者紧扣“周旋”一词,启发学生想象,嫦娥会怎样与逢蒙周旋?并请两位学生上台表演,一个演逢蒙,一个演嫦娥。老师的话音刚落,一位男生在大家的推搡中走上讲台,一副坏人模样,惹得大家哄堂大笑;一位女生羞羞答答地走上讲台,有点手足无措,引得大家窃窃私语。于是,一幕《嫦娥与逢蒙周旋的情景剧》就开演了,在老师
GB 1589-2004规定“三轴及三轴以上自卸车的货箱栏板高度不得超过1500mm”,实际上大多数用户选择栏板高度为1500mm,个别用户购车时要求栏板高度1500mm再加200~300mm的活板,达
常常在校园里欣喜地看到,《七彩语文·画刊》令学生爱不释手,他们陶醉于生动精美的图片之中,津津有味地看图读文。这本具有浓厚“语文味”的小学生百科画刊,以独特的视角唤醒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语文素养,提升了审美能力,学生以崭新的图文结合的阅读方式步入“读图时代”。  一、《七彩语文·画刊》有效开发语文课程资源  《七彩语文·画刊》以图画书特有的价值体系促进和发展着阅读市场,将语文学习与艺术熏陶进行科学
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是一种艺术创作活动,创作主体是播音员、主持人。对于每一个有能力创造艺术美的创作主体来说,都会有一个只属于他的创作条件和手段,这种极具个性的条件
说到课间十分钟,很多教师认为这十分钟就是让学生休息的,没什么可以利用的价值,让学生自由支配。其实,我们也可以把课间十分钟作为一种教育资源,纳入我们教育的视野。  一、在传统游戏中享受乐趣  我们发现:课间活动中学生们都想玩,但是似乎玩不出什么花样。于是我们让学生问问自己长辈小时候玩过哪些有趣的游戏,并且学一学,跟同学玩一玩。许多学生对这种传统的游戏都很感兴趣,兴致盎然。  【精彩回放】课间活动开始
最近,在凤凰语文网上读到网友“凌云青竹”发出的阅读理解题,请大家点评:圆梦记得小时候,我常常托着下巴盯着电视机里的少儿文艺节目入神,那是多么绚丽动人的场面呀!耀眼多彩
情境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优化学生的个性品质;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一、创设情境,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某一典型场景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会感同身受,情绪倍增,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课文中人物的美好品质,从而受到启发,逐渐形成优秀品质。如《艾滋病小斗士》一课,恩科西向全世
亲爱的老师,当你在课堂上挥洒着激情的时候,有没有跟我似的,产生过这样一种感觉?——突然之间,语言苍白,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合适的文字,来穷尽自己当时当地的那种幽微的体会。也许,此时此刻,我们需要的只是一段音乐。音符的跌宕起伏,能在瞬间贯通我们情绪的沟壑,它如潺潺的春水温柔地滋润了所有的干涩与艰深。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能够将音乐的元素恰如其分地沉潜、融合进来,那么,我们的语文学习,肯定可以得到一种更为
《调皮的日子》是秦文君的小布老虎系列丛书.作品浅显易懂,主要介绍了朱多星和表弟小沙这两个捣蛋鬼的故事,作品对儿童生活的精彩描写很到位,通过刻画人物语言、动作、心理,